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1 00:18:03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时间:2023-05-21 00:18:03     小编:

" 【内容提要】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由于追赶发展 的压力异常沉重,而技术、知识及人力资本等现代化动力因素又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性进展,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 心问题,就是建立同现代化相适宜的社会制度框架问题,而制度变革的成效往往直接决 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在建设性意义上实 现了制度变革的结构性突破,建构形成了容纳和支撑现代化变革的强有力的权威体系以 及实施大规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与组织架构。而改革开放20年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则表明中国在此基础上初步建构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打破了现代化 建设动力长期不足的僵滞局面。

社会制度结构及其功能的革命性变迁,既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 文明滥觞及其在全球范围扩张的重要根源。以形式合理性为圭臬的现代性社会制度,为 分工条件下的人类社会合作提供了稳定和可预期的规范秩序,提供了一种相互交流、合 作的机制,并使这种分工合作的范围不断得以扩展,使人们创造的文明成果得以为全人 类所共享,从而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与此同时,理性化、功利化的现代 社会制度所构建的社会激励结构,极大地调动了每一社会个体从事社会生产实践,尤其 是创造性实践的积极性,使得现代社会的发展充溢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内在活力。现代 化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社会制度创新不断激发和调动技术创新、思维创新, 不断激发社会创造性活力,进而促进人类整个生存方式和生存世界日新月异变更的过程 。本文试从制度变迁的社会绩效角度,检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九死一生的坎坷 历程及其社会制度根源。

一、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与工业文明的滥觞及其在全球范围的扩张

社会制度是制约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关键性因素。在一定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下, 制度的改进与创新,往往可以在短期内极大地改变社会的面貌。就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 、思维创新三者关系而言,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的重要前提条件,制度创新 构成了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的社会动力保障。技术创新不是制度创新的简单派生物,但 技术创新只有在相应的制度体系的依托和支撑下,才能真正转变成为变革社会的现实力 量,而不至于沦为与社会生活实践无涉的“奇技淫巧”。同样,先知先觉者所取得的思 维创新成果,也只有获得制度条件的支持,落实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安排,才能获得广泛 的社会认同,才能融入公众现实的生活实践。

在一定意义上说,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社会制度的变迁史。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有 效的变革与创新,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文明成果。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每一次质 的飞跃,无不都以社会制度结构的革命性突破为前提。现代工业文明的滥觞及其在全球 范围的迅速扩张,其最直接的社会动力正在于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马克思的生产关 系及上层建筑理论,韦伯“理性化”视野中的权威类型学说,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理 论,伯尔曼和泰格独特的法律变迁学说,以及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都从各自不同的角 度,对现代文明滥觞的社会制度根源作了深入的探讨。制度因素作为现代文明关键性的 内生变量的作用,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同。毫无疑问,西欧社会之所以成为现代化的发 源地,之所以能形塑出一种独特的具有无限扩张潜能的文明形态,是众多因素历史耦合 的产物。知识的积累、技术的创新、外部环境的变更,甚至某些偶然性的历史机缘,都 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制度变迁将社会各领域的变革以及 各种历史性机缘整合为一种变更整个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16世纪以来西欧社会逐步积 累起来的新的文明因素,就很难凝聚成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如果没有相应的新的社 会制度框架将新的文明成果有效地巩固起来,并为之提供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的支撑, 西欧社会在16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取得的成果,更不可能扩张成为一种普适性的 现代文明。更进一步说,16世纪以来西欧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变革,如技术的创新 、知识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等等,本身无不都与社会制度变迁所提供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现代工业文明之所以产生,首先正是由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的 演变发生了历史性的大突破。

首先,就人类行为的动力机制而言,16世纪以来的一系列有关财产和权利的制度创 新,为人类从事生产实践,尤其是创新性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荷兰、英国 之所以能率先步入现代文明,同它们在与产权制度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上的进化有密切的 关系。道格拉斯·诺斯指出:“在这两个国家,持久的经济增长都起因于一种适宜所有 权演进的环境,这种环境促进了从继承权完全无限制的土地所有制、自由劳动力、保护 私有财产、专利法和其它对知识财产所有制的鼓励措施,直到一套在减少产品和资本市 场缺限的制度安排。”(注:道格拉斯·C ·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 1988年版,第19页。)这一系列法律化的制度安排的出现,将从事生产实践,尤其是创 造性实践同个人利益最直接了当地联系了起来,有力地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 创造性,为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创造了有利的 社会制度条件。社会制度既表现为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又表现为诱致性的激励机制。现 代社会逐步建立的明晰的产权制度,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与社会自由流动的社会制度安 排,以及广泛运用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体制,奖励创造发明的专利制度等等 ,都极大地强化了社会制度的激励功能,建立起了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通过释放和调 动人们追逐财富的欲望,现代社会汇聚形成了以往任何时代都不曾有过的努力创造社会 财富的巨大洪流。恩格斯曾经说过:“鄙俗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的存在的第一日起直 至今日的起推动作用的灵魂;财富、财富,第三还是财富,——不是社会的财富,而是 这个微不足道的单个的个人的财富,这就是文明时代唯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目的。”(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7页。)但是只有到了现代社会,追逐财富的行 为才真正得到了社会制度的正当性确认和有效的保护,并因此而为社会财富创造提供了 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尽管这种动力可能是以“恶”的形式出现的,意味着人的其他一 切秉赋的损害),使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产生了质的突破,即第一次实现了在人口增长 的同时保持社会生活水平的持续性提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再次,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制度的确立,还孕育形成了 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秩序,一种新的人类文明的演进机制,它使生存方式的不断变革创 新,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常态。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通过变革创新追求收益的最大化成 为各种社会利益主体的必然选择。通过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制度的效率潜能,成 为社会各个领域谋求进步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切就使得整个现代社会的制度结构形 成了与传统社会的质的区别:变动不居成为社会制度体系的常态,开放、富有弹性和活 力,能够适应和容纳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成为现代社会制度结构的本质特征。

正是现代社会制度这种不断变革创新的内在本质,使现代文明社会获得了以往任何 时代都不曾有过的发展动力和活力。现代社会制度的这种结构性转变,有力地克服了传 统社会秩序的封闭性和僵硬性。它一方面有效地容纳和促进了社会的变化发展;另一方 面又因此而维持了社会秩序在总体框架上的相对稳定性,有效地防止了传统社会那种不 是封闭僵化的制度结构扼杀社会变化发展的活力,就是整个社会秩序因难以容纳和承受 社会变动的冲击而趋于崩溃的局面。现代文明社会能够维持数百年的持续发展端赖于斯 。

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秩序向全球的扩张过程,也就是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强行纳 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强行拖入现代化变迁历程的过程。在“落后就要挨打”的严酷现 实面前,后发国家丧失了早发国家原先那种靠自身社会的自发演进逐步积累现代性因素 的历史时机、不得不在缺乏相应的社会变迁条件的状况下,强行启动现代化变迁,并在 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起飞。这样,在技术、知识及人力资本等现代化动力因素 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制度因素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就不能 不成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变量。能否顺利完成对旧的社会制度结构的创造性转化, 建立既能适应现代化进程普遍的制度规范要求,能够容纳和促进现代化变迁,同时又切 合本国国情以及现代化变迁的具体实践的现代制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后发 国家的现代化命运。

第一,后发国家只有完成社会制度的结构性变迁,建构形成新的社会激励结构,才 能打破旧的社会局面,为社会生活确立新的方向,驱动整个社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新技术的引进,新观念的传播固然可能会给社会生活带来新的气息,但只有支撑现代化 变迁的社会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这些新的社会因素才能对民众的现实生活产生深刻的 影响,真正激发出人们追求和创造新文明的热情、意志及创造性智慧,从而实现现代化 动力由外生到内生的转换。任何从外部植入的新的文明成果,如果不能落实到现实社会 的制度安排之中,同千千万万的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发生紧密的联系,它就不可能找到 现实的社会生长点,而只能成为少数人拥有的时髦物品。

第二,只有建立稳固的现代性的社会制度体系,才能为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稳定 的社会秩序。现代化变迁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传统规范秩序的瓦解,新旧社会势力的利益 冲突,新旧观念的碰撞,将会使转型期社会呈现出严重的失范现象。如果不能在较短时 间里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与重建,重新树立社会权威,有力地克服社会无序状态,任何 现代化建设都将无从谈起。因而,建立具有现代化导向的中央权威,形成稳定的社会秩 序,总是成为后发国家顺利地迈向现代化旅程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第三,只有建立现代性的制度体系,才能在保护和催生各种现代性因素的同时,逐 步将它们整合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引入或培植某些现代性因 素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将这些彼此分离的现代文明要素融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 种相互支持的内在有机联系,并使之逐步演变成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而现代性制度正 是融汇现代性因素的社会整合机制,它将各种现代性因素汇聚在一起,并将它们联合成 为一种整体的社会力量。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整合机制,各种现代文明的种子就可能被强 大的传统社会秩序所扼杀,甚至被整合到传统制度结构当中,成为维护传统秩序的新资 源。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恰恰又在于,现代性制度,在后发国家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社 会生活的制度化程度,以及社会制度的形式化、理性化水平较低,正是后发国家陷入后 发境地的重要根源。处在这样一个二难境地中,后发国家要发挥制度变迁对于现代化的 推动作用,实际上最终只能在国家这一文明社会最根本的制度安排中去寻找制度变革的 突破口。在全球现代化变迁的三次浪潮中,一个重要的总体趋势,就是国家(政府)在 现代化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自身社会内部缺乏现代性因素的积累,民间新 兴社会力量异常薄弱,没有任何一个阶层能够启动社会变革的情况下,后发国家往往只 能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由国家(政府)承当起唤醒民众,维护民族独立和政治稳定, 聚集现代化资源,组织实施现代化发展计划,以及扫除现代化的障碍等各种重要职责。 能否建立起一个高效能的政治制度框架,充分发挥国家(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 作用,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制度变迁的困厄与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

在回顾、检讨中国现代化百年曲折历程的众多文献中,将近代中国现代化历程归纳 为器物(技术)变革、制度变革、文化变革三种社会变革模式的依次递进,是一种最为 流行的叙述模式。但严格地讲,所谓三种模式的更替,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抽象,技术 变迁、制度变迁与文化观念变迁事实上不存在截然的分离、对立。三种模式的更替究其 实质而言,反映的是国人对于现代化丰富的社会变革内涵认识的逐步深入,而未必是近 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真实历程和全部内容的反映。更进一步讲,五四新文化运动,尽管 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文化自觉的高度,但这并不等于新文化运动 揭示的文化观念变革先行的现代化策略,必然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从事现代化建 设的最佳道路选择。五四知识分子对文化观念变革先行的确认,既是知识分子在当时社 会环境中的一种无奈的策略选择,同时也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社会关怀与文化批判 职责的自觉承担。从更宏观的角度讲,近代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 程的核心问题,就是建立现代化的社会制度框架问题。无论是百日维新、辛亥革命,还 是北伐战争;无论是国共两党之争、八年抗战,还是改革开放,根本问题都是尝试建构 有利于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社会制度架构。而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兴衰成败,莫不与 制度变迁的社会绩效紧密相关" 。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制度变迁,涉及两个重大问题:一是如何建立一个具有明确的现 代化导向的稳定、高效的政治体系,形成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规范秩序;二是如何在 此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良好的社会激励结构以促进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 。前者是新中国成立以前近一个世纪的现代化变迁的主题,后者则是近50年来现代化建 设探索历程的根本课题。

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建构具有明确的现代化导向的,稳定、高效的政治制度体系, 是后发国家迈向现代化的关键性一步。然而,恰恰是为迈出这一步,中国差不多就走过 了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历程。

首先,在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尽管有过洋务自强运动,有过戊戌变法,以及所谓的 “筹备立宪”之举,但始终没有能形成一个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强有力的中央权威体系 。控制国家政治权力的满清皇朝统治阶层颟顸无能,日趋腐化堕落,缺乏从事现代性变 革的意识。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具有某种现代化意识的地方督抚大员, 又处于倍受猜忌、牵制的地位。整个国家始终没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以筹划、实施现 代化计划为职志的权威体系。相反,传统政治的封闭性格局,及其派生的官僚机构老化 ,贪污腐败盛行,使晚清政府在外部世界的挑战面前,始终处于迟钝僵硬,穷于应付的 境地。要在这种政治格局中,推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并取得成功,自然是很难想象的 。 北伐胜利以后国民党建立了一党专制的独裁政权,表面上一度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政 治秩序,但这一政权对外无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内则不惜将社会资源 大部耗费于“剿共”和派系争斗,维持自己的独裁统治上。结果,在其统治大陆20余年 间,中国既没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秩序和单一的国内市场,更没有能筹划、 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未能通过有效的社会制度变革,建立起一个支撑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制度框架,从根 本上制约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首先,致力于现代化建设的强有 力的中央权威体系的阙如,使得百年中国始终难以形成一个统

一、稳定的社会秩序,连 绵不绝的外部势力蹂躏与内部纷争和混战,为现代化建设设置了一个致命性的障碍。从 世界范围来看,成功地实现了社会现代化变革的国家,无不是以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与 统一的国内市场,作为现代化的起点的。近代中国的悲剧恰恰在于,现代化的启动之日 ,便是社会秩序的全面瓦解之时。其次,由于缺乏一个稳固而强有力的权威体系,政府 始终难以发挥它在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应有的作用,难以有效地规划、组织和实施大 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从而使得各种现代性因素的孕育与萌发,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分散 状态,民族经济、文化乃至政治都逐步陷入了依附性境地。再次,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 的政治权威体系,政府对外不能维护国家主权及民族的根本利益,对内无法形成稳定的 社会秩序,以致现代化建设的有限资源几乎为内战及外强的野蛮掠夺消耗殆尽。

只有到了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之后,中国才第一次在建设性意义上初步实现了社 会制度结构变革的第一个重大目标,建立起了现代意义上的稳定、广泛的社会政治权威 ,并形成了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与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社会制度框架, 中国现代化由此第一次步入了自主性和总体性建设的阶段。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框架, 使中央政府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权威与效能,有效地发挥了在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根本利 益,维护社会稳定,以及组织实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等各方面的作用。借助于新政权 强大而普遍的政治权威以及计划体制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新中国集中社会资源在现代 化建设的一些关键性环节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全面推进各项现代化事业奠定了 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不幸的是,五十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一连串重大决策的失误,中 国现代化进程再次陷入了困顿局面,而且这一局面长期没能从社会制度安排的变革与创 新中得到解决,以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社会变迁反而从根本上背离了现 代化的方向。

建国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失误,在制度建设上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从基本制 度框架(或曰“制度环境”)层面上讲,新的政治经济制度框架,虽然具有强大的政治 权威和资源聚集效能,但仍然带有鲜明的战时体制的烙印,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成为社会 动员,以及实现政治、经济目标的基本方式。由于严重忽视法治建设,向法理型权威体 系转型的进程被延宕甚至中断,各种社会制度安排的法律化程度很低,导致社会变迁缺 乏稳定的社会制度体系的支撑与规范,现代化进程一再因人为因素的作用而发生中断和 逆转。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 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 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 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33页。)在体制(或曰“制度安排”)层面,由于“ 左”的意识形态的误导,以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高度统一的计划体制相结合产生的 种种弊端,使得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能建立有效地激发现代化变迁活力的社会激励结构。 突出表现在,第一,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计划体制,虽然在初期有利于集中社会资源 投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反映了后发国家现代化建设初期某种带有普遍性的客观要 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自上而下的动员机制,越来越明显地 暴露出了效率低下,难以容纳各种自发性的社会变迁的局限。第二,由于对市场机制的 全面排斥,现代化的动力未能植根于亿万人民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之中,导致现代化的社 会动力资源日趋枯竭,人们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主动精神与创造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第三,受“左”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整个社会没有发展出一整套尊重、保护个人利益及 个人自主权利的社会制度安排,甚至形成了种种严格限制、打击人们追求自身正当利益 的制度安排,完全要求人们以道德理想主义的奉献精神作为自身行为的出发点。这种违 反人的正常的自然与社会需求的社会激励结构,完全失去了激发、调动人们投身现代化 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作用。

三、制度创新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动力机" 制

以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与计划体制为核心的社会制度体系所积累的种种弊端,构成 了建国3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障碍。因而,当“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现代化建 设被重新确定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之后,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也就合乎逻辑地成为当 代中国最紧迫的现实课题。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制度革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制度一系列重大的变革与 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外部制度环境和内在运行机制。20年制度变革 与创新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在进一步完善社会基本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初步建构形成了 一个有效的,推动现代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社会激励结构,充分激发和调动了社会变 迁与发展的巨大的内在活力,使得改革开放2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创造性和建设性 社会活力的20年。正是在这种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的作用下,当代中国人在现代化建设 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就。

首先,在恢复和完善建国以来形成的高度统一的政治权威体系,维护和巩固中央权 威,并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方面的作用的前提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党中央对以往受到“左”的思想严重侵蚀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 调适改造,彻底否定和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错误路线,牢固地确立了实现现代化在整个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全党、全 社会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地位,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了意识形态以及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在引导社会变迁重新步入现代化的正轨方面的重要保障作用。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逐步健全与完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制度 规范的不断健全,为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法律化的制度支撑。一方面 ,国家重大决策的制订与实施逐步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政治生活开始步入理 性化的轨道,有力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失误,克服了过去 那种无休止的群众运动造成的混乱无序状态,及其给现代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冲击。另一 方面,法律规范秩序的逐步确立,也使每个参与社会变迁的行为主体对行为过程及结果 的预测成为可能,这极大地加强了社会行为的理性化演变进程。可以说,现代化建设, 由奇理斯玛领袖人物的思想动员所掀起的社会政治运动,转变为亿万人民在法律制度规 范约束下进行的自主性的理性行为,这正是20年制度变革与创新给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 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

再次,20年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创新性的现代化变革事业 确立了一个自主性的空间,极大地释放和调动了人民群众从事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 动性与创造性,为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从默许基层群众 为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而采取某些同旧体制相抵触的自主性行为,到顺应民心废除束缚 人们手脚的种种旧的管理体制,再到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 体制,贯彻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始终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广大人民群 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种着眼于千方百计地调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与自主 精神的制度变革,不断拓宽着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主性空间。而一旦社会为人们 提供了这样一个自主性空间,确立了一个合理、有效的社会激励结构,人民群众蕴含的 积极性与创造性就会迅速释放出来。原先在吃“大锅饭”的体制下养成“等、靠、要” 心态的人们,转眼之间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异常敏锐的目光和灵活机智的变通能力, 捕捉住现实生活给他们提供的机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奇迹;原先被视为愚昧、 保守、狭隘的农民,现在却以走在改革最前沿的开拓者形象载入了中国改革的史册。从 联产承包制的实行,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 江模式”等等农村工业化模式的涌现,到股份合作制等等的发明创造,它们本身既是社 会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制度创新激发出巨大的社会创造性活力的深刻体现。可以 说,正是20年的制度创新,当代中国才初步解决了现代化的社会动力问题,它使现代化 变迁转化成了每个人基于个体理性的自主行为,并由此而铸就了现代化变迁不可逆转的 历史趋向。

复次,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制度体系,引发了社会制度结构的一场重大裂变,极大 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从根本上改 变了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它将社会变迁与发展的立 足点,从依靠少数人的英明决策,转移到了依靠每个人的理性选择和每个人的创造性活 动上。这不仅有效地分散和化解了社会变迁发展的决策风险,而且真正赋予了每个人在 现代化变迁中的主体性地位。正如林德布洛姆所指出的:“市场制度激励了千万个首创 举动。这种制度是骚动不安的和完全开放的制度,它可以在无数点中的任何一点上改变 或增长。这种制度为发明创造和革新进步,为个人和各地的资源开发,为大量的挑战和 潜在的反应留下了广阔的地盘。”(注:林德希洛姆:《政治与市场》,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版,第109页。)市场机制的引入, 一方面为每个社会个体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利益杠杆以及与此相 关的各种保护个人合法权利的制度安排,又为每个人在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 动精神与创造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动力保障。这正是改革开放20年,中国现代化变迁始 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最直接的制度根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提要】文章提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政府主导型和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由政府设置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向和准则、实施制度供给、限制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和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而渐进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增量改革逐......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
发布时间:2023-04-20
内容提要:从坚持集体所有权不变和家庭经营方式不变的前提出发,我国应选择土地股份投包制作为农地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是希图在较易得到政府和农民双方接受并支持的基础上,建构起土地合理流转和有效集中的机制,从而实现从传统......
论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与方向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作者以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变迁作为完整个案,从制度结构、变迁过程等方面,证实这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过反复交替.并渐臻二者协调配套之佳境的过程;并验证了作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
制度变迁路径下的会计制度与会计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27
制度变迁路径下的会计制度与会计文化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和集团的精神和物质、知识和情感的所有与众不同的显著特色的集合总体,包括艺术、文学、生活方式、人权、价值体系、传统以及信仰。制度是个人或社会对有......
中外绩效审计制度变迁及我国现行制度体系完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6
「关键词」 政府财务管理系统 绩效审计制度 预算制度 一、引言 政府财务管理系统是一个 政治 的开放系统。政府依据纳税人的需求与支持,通过政治系统形成政策,依据政策规划施政计划,尔后根据施政计划编制预算并据以实施,这......
制度变迁中的同形问题
发布时间:2022-08-21
〔摘要〕中国国家治理中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紧密结合与有机互动,是改革完善各领域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在省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领导机构的制度形成与变迁中,由中央顶层设计推动,逐渐收敛形成单独设立党工委,依托组织部门、统......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要:中国农村60年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转制成本,保证了整个工业发展的大局,但却带来农用资金外溢、金融机构缺失、金融环境抑制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当前农村金融制度转化问题,建议通过强制性变迁与诱导性变迁相结合的转制方式,实现政府主导向金融功能主导的转化,探索建立新型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这对于深化金融制度的协调性、金融组织的创新性、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理.........
对现今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变迁与改革研究(1)
发布时间:2023-03-25
内要摘要:我国的保险会计制度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走过了从统到分、又由分到统的过程,经历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4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会计制度都有其独特的......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及其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要〕 本文在阐述我国户籍制度形成及其变迁的基础上,对我国户籍制度变迁所反映出来的内部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变革户籍制度改革的内部逻辑才能推进我国户籍制度变革的论断。 〔关键词〕 户籍;户籍制度;内在逻辑 我国......
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方向
发布时间:2022-10-07
" 中国教育制度(人力资本生产制度)必然发生变迁。变迁的方向是:国家主导下的市场化,即在国家的控制、指导、调节或准许下,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教育与培训领域得到逐步发挥和全面贯彻。理由如下: 第一,国家的主导作用具有必要性。......
从中国院士制度的变迁看国共两党的文化理念
发布时间:2023-04-27
" 一、1948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的产生 二、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的产生 三、“学部”的功能 四、从生物学家胡先蚨的遭遇看政治对自然科学的干扰 1949年以后中共和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始终存在......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历史变迁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4-01-10
提要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没有明确标准阶段、规定年产值标准阶段和辅助 参考 区片综合价阶段。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源于计划 经济 时期,存在诸多缺陷:产值倍数法不 科学 、补偿范围过窄且分配方式欠妥以及补偿原则模糊。经过......
村庄兼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3-12-17
" 村落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类自发聚居形成的农村社区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本劳动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政策变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目前,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政策的研究在学术界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但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一学科,则鲜有人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该门课的课程政策变迁进行了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前的课程政策带有浓重的时代......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浅析新中国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史
发布时间:2023-07-2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完善,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日益活跃的趋势。大体上看,我国劳动力流动制度变迁和劳动力流动规模演变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严格限制时期(1953-1980 年代初) 建国初期,国家......
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3-06-28
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的讨论 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的讨论 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的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清代前期税则制度变迁的描述,说明清代政府的税则制度变更,使不同种类的商品,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征收......
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发布时间:2023-01-08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我国在延安审干时期、建国初期至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的叙述,详细的分析了各个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及不同的政策、制度及相关的文件信息,从而总结出我国干部人事档案制......
影响中国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从新制度 经济 学的角度看, 中国 国防经济六十年来的快速 发展 ,其实质是一个持续的渐进性的制度变迁过程。文章探讨了影响中国国防经济制度变迁的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形势、军事战略方针及国家经济体制等。 [关键词]国防经济 制......
论都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23
论都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都市化是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和关注热点,由此引发的乡村都市化和民族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已成为世界都市化发展的焦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民族地区和民族人口都市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正确理......
中国会计准则变迁与会计理念变化
发布时间:2022-12-04
一、引言 理念是指导行为的根本性原则。具有先进思想理念的劳动者是生产力水平的主宰者,无论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都需要人去掌握和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理念比技术、工具更重要,掌握和理解先进的思想理......
国外预算制度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6-17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预算制度越来越重视。鉴于此,文章介绍了国外业绩预算、计划项目预算以及零基预算三种预算制度的变迁过程,并重点介绍了零基预算制度的内涵以及优点,分析了美国零基预算制度对我国......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23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既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制度变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问题的探讨和理解,不仅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内涵......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现代化;公民意识;发展历程 论文摘要: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了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文章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探析中国人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并进而分析公民意识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略论
发布时间:2023-01-14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研究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进行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夺取政权......
我国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6-19
" 内容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逐步完备和新发展等四个变迁阶段。通过对这一制度变迁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变迁中存在着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而这也正是导致我国现行征地补......
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变迁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7
针对配置制度来说,主要是在微观的方面依然是缺少着自主权利,同时在劳动激励方面也不足以及生产效率较为低下,对宏观的经济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扭曲,也导致无法实现帕累托效应的实现。 一、体制变迁中渐进性策略 所谓的渐进性改革是根......
作为中国制度变迁动力的政府间竞争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要: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且无法预见的过程。在新制度主义和制度演化论中,政府间竞争一般不予以讨论,但政府间竞争又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成”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社会主义体制的重要机制。探寻中国制度变迁动力,应该把政府间竞争纳入分析框架。关键词:制度变迁;政府间竞争;新制度主义;制度演化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15.........
中国转型期经济波动的制度变迁解说
发布时间:2022-11-17
中国 经济 波动带有典型的转型期特点,经济体制转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蕴含了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导致这一时期经济波动体现出鲜明的转型期特征:通货紧缩和经济过热交替出现;三次产业结构波幅不一、上游产业过热与下游产业萧条并存;价格......
论从传统农户到现代农户的分化与变迁
发布时间:2014-01-06
论文关键词:农户;家庭周期; 社会 分化;城乡联系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 市场 机制促使传统农户背离原有家庭周期运动规律,加快社会分化与变迁。农户社会分化的均衡条件为: 农业 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力培养的均衡、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分析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围城”
发布时间:2023-06-28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社会关系的物化。价值货币化即货币成为衡量价值的基本标准。用不同数量的货币将各种不同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实质上是一个价值祛魅的过程:即祛除笼罩在各种价值之上的迷魅而纱,使之成为可以精......
试析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26
" [论文摘要]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高校教代会制度事实上已经陷入路径依赖之中,源自高校内部的制度创新已经失去变革的活力和动力。只有引入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多管齐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方式相结合,才能椎动教代会制度......
论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2-10
" 论文摘要:婚姻制度是一定的婚姻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婚姻行为的规范体系。传统婚姻制度有三大特征,主婚权属于父母,婚姻目的是生育,婚姻规范是男主女从、包办、买卖、顺从。现代婚姻制度是从传统婚姻制度发展而来的,它也有三大......
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28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乡村治理体制也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向“乡政村治”模式的转变。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将农民组织起来,采用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的社会流动渠道狭小,流动率较低。......
当代中国版权管理体制历史变迁的特点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看,当代中国版权管理体制历史变迁有四个特点:政府主导之下的非对称博弈,强制性方式为主的路径依赖特性,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不均衡发展,围绕法定权利的保护激励机制。围绕这四个特点,下一步版权管理体制改革要着重突出四个方面:回归版权制度本位,发挥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特定作用,优化社会环境,以强大的制度变迁动力推动制度创新。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版权管理体制;历史变迁.........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制问题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5
编者按: 随着加入WTO的临近,中国的法律制度也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开始全面实现与世界接轨。在中国迈向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澄清,有许多创造性的实践需要用理论的方式凝固下来,也有许多问题需要理论上的探......
五四宪法”与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1
论文摘要:在当代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历史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法制现代化的分析视角出发,反思“五四宪法”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结关系,分析“五四宪法”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可以概括出“五四宪法......
论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30
论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 论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 论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 摘要:担保物权制度既是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经济的有效调节工具(现代化的担保物权制度必......
中国农业:坎坷的产业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3-04-22
中国 作为一个 农村 人口众多的 发展 中国家,农业在国民 经济 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农业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影响 。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业......
论中国制度变迁的方式(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论文摘要:文章提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政府主导型和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由政府设置制度变迁的基本路向和准则、实施制度供给、限制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活动和促进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而渐进性则主要表现在从增量改革逐渐......
制度变迁视角下西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9-12-11
摘要:我国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制度变迁和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路径的结合,也即内源式发展与外源式发展的对接与互动。关键词:制度变迁西部农村公共文化一、制度变迁: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就是制度变迁。他还进一步将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性变迁更多的.........
关于制度变迁下高校学生权利的变化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 论文摘要:由于制度变迁,使高等学校学生的权利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对高校学生权利变化的认识与研究却相对滞后,高校学生权利的保护出现缺失,由此引起高校学生状告母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诉讼日益增多。制度变迁下,高校学生权利的变化......
语言变迁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形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 要: 众所周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而不断创新的。在语言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不同的文学形式对语言文学的特性诉求也不同,因此,语言的变革势必会对中国文学发展形式产生不同程......
浅析信用制度与我国商法之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6-04-19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浅析信用制度与我国商法之现代化,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像合同诈骗、违约......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22-12-31
" 【论文关键词】就业;制度变迁;交易费用;寻租 【论文摘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中的四个核心要件,就业制度的变迁实质上是这几个核心要素的变迁,从中我们可以区分新旧制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论农村社会分化进程和变迁趋向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4
编辑。高收入农户将较多的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于 市场 风险高、 人力 资本自我增强特征明显的个私经营和商品性 农业 。长期积累已形成了较强的把握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农户之间家庭成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分化带来了家庭收^水平的分化......
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时机与我国改革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21
" 制度变迁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简称诱导性制度变迁),另一种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从运用一向原则来看,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要交替使用,才能矫正和弥补双方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两种变迁方式的更替,时机的选择尤为......
半个世纪的农村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引言:“翻番”与问题 另一方面,近年来农业不断大丰收导致了农产品的销售困难,种植业从过去所说的低效益,演变成“负效益”。乡镇企业增长幅度和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能力连年下滑,农民收入又出现了连续负增长。不仅......
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22
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变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并且致力于社会转型的阶段和过程,其中中国体育史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当中,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背景,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多年来,不乏体育史学家们以及各位学......
媒介变迁与现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
转型期政府体制内的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23
" [内容提要]政府与公众互动式的良好沟通关系到公共问题的解决程度和政府权威的确认、公众对政府支持的程度。以杭州市市长公开电话为个案,用制度分析方法探讨该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有效性治理的结构,认为它是转型期政府体制内有效制度稀缺......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东西互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7
【内容提要】东西部发展关系始终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关系。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从均衡——非均衡——协调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三个阶段的比较分析,认为任何一种区域战略的选择都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区......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制度建设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9-0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之内,必须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帮助开展不同的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制度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制度建设策略以及创新策略,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讲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采取不同的策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制约因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在实际管理推进的过程当中,一些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往往会.........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制度建设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1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之内,必须促进教育信息化的不断进步,这样才能够帮助开展不同的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目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制度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制度建设策略以及创新策略,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讲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采取不同的策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的制约因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在实际管理推进的过程当中,一些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3-31
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现实社会存在决定,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回顾中国过去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总结当前价值观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形成符合中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现代国家制度下的中国县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26
" 两千多年来,在数不清的朝代更迭与治乱循环中,中国的县制基本保持稳定,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进入二十世纪后,包括县制在内的行政区划如同其他政治制度,已经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县制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面......
浅析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 中国 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 化的新的 发展 阶段。”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拓和深入,是关于现代化 理论 与实 践的划 时代 创造;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蓝......
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文章通过对战后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简要回顾,以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得失,得出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要加快建设 现代 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为实现国民 经济 健康快速 发展 发挥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日本 改革 土......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 关键词:孝文化; 历史 变迁;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中国 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作为......
中国省域间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4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农业现代化的投入、产出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收集农业发展相关数据,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并汇总分析了各地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业......
国际工程的计划进度与控制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面对如今信息全球化的境况,国外对于工程管理方面的技术和方式逐渐被引进国内。国内石化建筑施工企业在积极的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参与了与国外各大企业的竞争。我国在近三十年间,中国石化集团第十建设公司......
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6
一 在现代法的体系中,民法与劳动法都是彼此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从传统走来,日益实现现代化。尽管经历了“私法公法化”和“民法商法化”的洗礼和挑战,但民法作为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私法文化底蕴的法律部门,在理论......
关于高校捐赠讲座制度的变迁与实践机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社会对高校的捐赠正在逐步成为高校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高校社会捐赠主要集中在高校的硬件和师生的激励基金上,尚未成为高校学术活动的重要资助形式。从历史发展来看,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文化组织,社会捐赠最初......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变迁及其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31
法院调解制度在国外被称为是具有“中国特色”调解制度,属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创新点。法院调解与法院判决是审判机关处理纠纷的两条路径,法院判决更注重刚性的审判,法院调解则更加趋向于温和,以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为主导,在法院......
论电视媒体与当代农村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电视媒体与当代农村现代化进程 论电视媒体与当代农村现代化进程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论电视媒体与当代农村现代化进程 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 儿 (三)传......
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而根据新的经济学制度变迁力量所分析的当前政府会计制度变迁问题显示,政府主体是政府会计变迁的主导者。由于当前传统会计制度以及理念的制约,当前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仍存在重重障碍,本文针对当前政府会计制度变迁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政府会计;会计制度;变迁现阶段,中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需要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
哈姆雷特 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3-06-13
内容 提要:本文从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初现象入手,认为哈姆雷特的心性气质体现的是生命价值优先的原则,这是一种传统的形而上学的精神气质。哈姆雷特的延宕正是生命价值优先原则所致,而他的悲剧,一方面是人心秩序与 社会 秩序抗争;......
景东花山乡春节习俗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15
花山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城东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西坡,花山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景东县城60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回、藏、瑶、傣、白等15种民族,少数民族占33%。在花山乡这个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春节......
景东花山乡春节习俗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变迁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 要】景东花山乡春节不仅延续着传统的习俗,还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俗。春节作为一个共享受性的节日,不仅增进家族成员间的情感交流,还促进区域内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春节习俗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冲击......
物流与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综述
发布时间:2022-07-24
物流与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综述 物流与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综述 物流与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综述 精品源自化学科 一、图书馆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图书馆加快了自身现代化的进程。各种现代技术,如缩微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碟......
现代性、後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 摘要: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後现代主义是西方对现代性的又一次启蒙,是现代性的延续和调整,它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批评,而不是对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是唯一的,并不存在与西方......
美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如何有效审计财务报表舞弊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美国在20世纪为解决该难题作了不懈努力,曾三度对舞弊审计准则作重大修订。最近美国注册 会计 师协会(AICPA)迫于新的压力又发布舞弊审计新准则SAS No.99,以替代SAS No.82.本文在回......
从近现代民法的变迁看我国民法的任务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19世纪到20世纪发生了剧烈的社会变迁,以此为基础,民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如民法的社会化、去法典化以及自由法运动的兴起等等。我国民法应当从这些变化中汲取有益的经验,通过制定一部具有开放性的民法典来实现我国民法的......
文学语言的变迁与现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对文学语言的变迁和现代文学形式的两者之间的发展联系进行研究,在文学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可以有效的揭示出白话文的运动过程,以及为何能够影响到文学语言的一个变迁,进而能够把握住中国现代化文学的一个发展的规律。【关键词】文学语言;变迁;文学形式文学作为人们精神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一个创造力,对发展人类社会的进程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另一个角.........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物流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2-18
1995年 中国 政府明确提出,要实现 经济 发展 战略目标的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既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中......
中国边疆社区之变迁与特征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我国边疆社区的形成经历了孕育、发展、成型、遭受严重危机和变迁至今等几个阶段;具有人口分布上的民族性、文化上的宗教性、经济社会发展上的迟滞性等特征。边疆社区比较典型的类型包括民族社区、边境社区和屯垦社区等。 ......
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户行为规则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引言 1 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过程 1.1 土地改革时期 新中国成立不久,农民迫切期待的土地改革正式拉开序幕,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主要内容是废除了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的行为准则和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政治行为的方式和结果。脱离了一定政治文化,与之相应的政治系统、政治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故此,对近二十年中的政治文化的变迁作一梳理和评析,便具有某种......
干部制度:走向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5-08-26
对于青年公务员来说,今后可能面临更便利的职业选择,跳槽后没有养老保险缴费记录的窘境将不存在。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
让好制度改变中国
发布时间:2022-11-28
□好的制度扬善惩恶,那么它的基本前提就要假定存在“坏人”。不一定假定大家都是坏人,但是只要有一个坏人存在,就要有制度存在,否则这个坏人做了坏事不能受到惩罚,下一个人就会学着也去做坏事,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世风日......
经济制度变迁和个人储蓄行为
发布时间:2023-04-30
现有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 理论 ,均没有考虑制度性变量,即在假定制度(如 经济 体制、市场制度等)不变的条件下,来 研究 个人储蓄行为。例如每人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先决定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然后再决定储蓄所分布的 金融 资产,......
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识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公民参与动机的源头和由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
关于行政法核心理念与制度变迁(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1
【论文关键词】行政法 保权理念 控权理念 均衡理念 【论文摘要】历史地考察,行政法核心理念已经历了“保权理念”、“控权理念”、“均衡理念”三个阶段,它们分别与法律价值观、政体类型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相对应,又为经济形态所最终......
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09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宪政是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宪政的实施首要是限制政府的权力,......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近代变迁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引言 回溯近代以来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自农村信用合作社诞生之日起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从未间断,但迄今为比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城市金融,而且也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不争......
信息披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 会计 造假事件相继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使人们不得不对现存的信息披露制度重新审视,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稿对现存的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剖析,提出建议。笔者认为,制度的变迁并不是随机的、偶然的,它......
基于分工视角的制度变迁和产业集群演化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要] 分工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性制度安排,分工的制度效应在于分工制度和产业集群演化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集群是以完善分工制度降低交易费用的,所以产业集群是一种以降低交易费用、带来递增收益为目的的制度安排与组织创新。产业集群......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嬗变
发布时间:2023-04-02
[提要]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带来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城市化对延续几千年的乡土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
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变迁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6
" 内容提要: 财政共有三个基本规定,人类历史上经过四种财政制度的演变与传承。公共财政是一种财政制度,是民主财政;公共财政的生成与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是同一个过程,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促进;财政民主是通过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