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23 03:25:19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时间:2022-09-23 03:25:19     小编: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

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哲学还是科学?柯尔施主张,如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那么马克思主义自然无法成为革命的理论,因为根据机械决定论,事实上已经没有实际的革命任务要去完成。〔1〕但是我们应该进一步反思,如果马克思主义不是科学,那么革命的前景又在哪里?沿着柯尔施道路前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后来的确陷入了没有目标的绝对否定和没有行动的理论革命。这就不能不让人们重新回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上来。

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辩证统一。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列宁指出任何思想体系都是受历史条件制约的,可是,任何科学的思想体系(例如不同于宗教的思想体系)都和客观真理、绝对自然相符合,这是无条件的。〔2〕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列宁强调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为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于任何迷信、任何反对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3〕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是因为它是彻底的科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共同理想,就在于它是科学而非迷信,它是理性选择而非感性盲从。看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是导致部分人信念迷失精神缺钙的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所形成的概念、观点和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科学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上的伟大体现。它从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科学态度等科学特征。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批判资本主义和坚守共产主义终极理想,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走向高级。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它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都要多、要大的社会生产力;但资本壟断造成的生产桎梏,必然致使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不能相容,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所取代不可避免。〔4〕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共产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俄国十月革命以及随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也曾让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谷。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经历了多次调整后,不仅垂而不死腐而未朽,而且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资产阶级思想家乘机鼓吹历史的终结意识形态的终结,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大获全胜,是人类历史的最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始终保持清醒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5〕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多次强调我们绝不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6〕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符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7〕马克思向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在马克思看来,认识世界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8〕认识过程就是从真实的具体出发,经过思维的抽象,最后形成思维的具体。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能否指导实践,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理论是否彻底,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就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二是理论能否满足需要,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9〕列宁认为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毛泽东认为,我们认识世界不能从主观臆断出发,也不能从本本出发,只能从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出发,做到实事求是,他提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国情,确保了方法论上的科学性。邓小平指出,过去革命胜利依靠的是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实事求是,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首先是解放思想,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只有进一步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不断发展创新,符合对待理论成果的科学态度。理论可以反映现实,也可以超越现实,但是不能终结现实。阿多诺认为客体不会一点不拉地完全进入客体的概念中。〔12〕韦伯认为任何一次理论的完成都意味着新问题的提出,科学理论总会过时和被超越。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理论,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某些经济现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于是提出自己之前的判断需要重新加以研究;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再版的时候指出,最初的某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某些论述是不完全的。列宁根据资本主义的变化提出了帝国主义论和一国胜利论,在卫国战争胜利后果断提出退一步、进两步,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既可以消灭资本主义,也可以合理利用资本主义。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认为只有坚持理论创新,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发现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利用一切条件来搞好本国的经济建设;江泽民认识到前苏联解体深刻教训是执政党建设上的失误,因此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认为改革红利依然存在,但是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反对封闭僵化的教条主义,始终秉承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永无止境的科学态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为是科学理论,才会被人们追求和信仰;因为是科学理论,才能指导人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也因为是科学理论,才能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性共识

波普尔、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不厌其烦地灌输着这样的教条:资本主义有自由,社会主义没有自由资本主义没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才有意识形态,事实果真如此吗?罗尔斯在《政治自由主义》中却有另一套说辞,他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分为两类:一类是始终无法获得所有人认同的完备性学说,包括各种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任何人也别指望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们中的某一种学说或某种别的合乎理性的学说将会得到全体公民或者几乎全体公民的确信〔13〕;另一类是所有人必须认同的完备性学说,这就是重叠共识,本质就是资本主义的宪法共识,公民必须服从宪法,因为它是合乎理性并能够被各个理性个人所信奉。〔14〕

罗尔斯的分析表明,国家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并不是多中之一的关系,它具有独立地位,它能够成为不同意识形态对话、沟通、共存的基础。同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性共识,我们自然不能把它与其他意识形态(包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等量齐观。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国家稳定的思想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政体如果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使全邦人民都能参加而且怀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15〕这就是说,国家长治久安有三个条件:经济发展成果能够被共享、民主法治能够被感知、社会前进方向能够被认同。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讲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那么,我们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得到充分巩固。邓小平同时也强调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就必然会动摇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明确告诉人们前进的目标方向、发展道路和战略步骤等等。没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咬定青山不放松,就不会有今天的伟大成就。任何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其思想基础也只能是一个,而非多个。思想基础就是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的专利,也是资本主义一直盛行的通用规则。苏格拉底曾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还有什么比闹分裂化一为多更恶的吗,还有什么比讲团结化多为一更善的吗?〔17〕这里的一,并不是指所有人绝对一致,而是指人们尽管职业分工不同、社会角色各异,但作为国家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能够彼此感同身受。要完成化多为一,就只能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实际上,任何国家都会或显或隐地向国民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灌输,都会旗帜鲜明地对敌对意識形态进行批驳与诘难。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各界的重叠共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8〕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变化,社会意识也会随之变化;当然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所有制关系上,从传统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分配关系上,从平均主义、大锅饭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经济体制上,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生活的这些变化反映到思想观念上,就集中体现为人们主体意识的增强。不同个体、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以及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19〕;允许人们在私人领域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如果缺乏对公共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认同和制度认同,这些不同和差异,就会成为瓦解和动摇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各界的最大公约数,它为人们搭建起公共政治生活中平等对话的桥梁、纷争解决的途径以及宽容共存的走廊。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我们这里谈的理性是指公共理性。个体理性是从自我出发,追求自我利益和自我价值;公共理性是从公共生活出发,谋求公共善的实现。人类社会是为了共同的生活秩序组织起来的,因此每一个人都认为和承认它是共同的东西。〔20〕任何个体无论多么向往诗意地栖居,都是无法摆脱与他人共在的命运,都无法摆脱权力和制度对他的影响。如果说个体理性是自发的产物,那么公共理性一定是积极培育的结果。公共理性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平等地对话与协商,它认可合法的要求而驳回一切无根据的僭越。〔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经受住公共理性的检验,就在于它是历史经验的总结、现实发展的需要和未来前进的指南。只要人们回顾中国近现代历史,就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革命和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搬他国模式;只要人们立足现实思考问题,必然会发现,我们从温饱到小康,到从未如此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在于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人们希望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必然会认同这样的道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基础性共识,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既需要扩大它的包容性,使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加强它的斗争性,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不被破坏和侵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说到底是心理学的,它们组织人民群众,并创造出这样的领域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并获得对其所处地位的意识,从而进行斗争。〔22〕我们认为,意识形态既是心理学的,也是社会学的和政治学的。意识形态要能够入脑入心,不仅需要技巧和方法,更需要反映并指引现实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既要求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不能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也要求我们对待意识形态问题要采取辩证态度,坚持正确原则,拿捏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各种尺度。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坚持方向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的原则。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没有绝对独立的地位,马尔库塞认为意识形态概念只有当涉及到理论在变革社会结构中的利益时,才具有意义。〔23〕离开经济基础、片面强调意识形态建设的做法是无根的,它也许能够得到人们的短期支持,但却不能获得人们的持久认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24〕同时,意识形态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国家机器,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在掌握政权的同时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并在这套机器中行使领导权的话,那么它的政权就不会持久。〔25〕离开意识形态、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做法是盲目的,它无法从根本上回答经济发展为了谁的问题。经济建设需要意识形态的方向性指导,如果改革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把它纠正过来。〔26〕任何夸大和忽略意识形态重要性的主张都是错误的,都没有看到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强调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不是要否定和改变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而是要通过意识形态建设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坚持斗争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的原则。意识形态从内容上讲,是一种思想体系,是人们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体性提炼和概括。〔27〕意识形态既会化多为一,将分散的人们凝聚在一起;也会化一为多,对社会进行拆分与解构。不同意识形态维护着不同的阶级利益、进行着不同的制度选择、指引着不同的前进方向。只要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就不会消失。当然,并非所有的分歧都必然演化为你死我活的斗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它们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态度。基本政治制度的选择一致,不同意识形态就会相互包容;反之,则会相互排斥。任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包含着斗争与包容两个方面,没有斗争,就不能抵御敌对意识形态的干扰与侵袭;没有包容,就无法使主流意识形态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邪路和老路,邪路认为只要还没有彻底西化就改得不够,老路认为改革一开始就是错的。老路与邪路看似不同,实则一致,它们都在通过反思改革来否定改革,都在制造思想混乱,都在撕裂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增强包容性,即在横向上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观念;在纵向上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与方向指引。新时期的意识形态需要的是海纳百川式的宽容心态,也就是说,它只有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才能对新时期的思想作出合理的引领。〔28〕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坚持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意识形态从形式上讲,是一种话语体系,是真理、知识和权力的集中表现。〔29〕要实现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就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所谓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指提问权、论断权、解释权和批判权等。〔30〕意识形态话语绝非说说而已,任何新词汇、新概念背后都是权力主体的新要求和新主张。主流意识形态不能转换表达、创造新话语,就无法及时反映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期待,就容易被其他意识形态抢走话语权;主流意识形态新旧话语转换如果出现对立与矛盾,则会造成人们对公共权力的质疑与背离。前苏联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误是两方面的,既在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长期僵化,导致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勃列日涅夫时代深深刺伤了社会意识,我们不仅察觉到落后于蓬勃发展的外部世界,而且也深感到我们生活中的耻辱〔31〕;也在于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突然断裂,摧毁了前苏联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石,现在有人随心所欲地向我们演示苏联七十年的背面但愿我们不要随着这种新的真实的出现而被淹没在新的谎言的泥潭中。〔32〕以史为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一方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所有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们之间以及它们與马克思主义之间,都是一脉相承、有所发展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坚持人民立场和问题导向,自觉追问时代问题并自觉承担历史重任,不为其他意识形态预留任何窥视话语主导权的可乘之机。

 总的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科学的理想信念,能够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作为社会的基础性共识,它助推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强调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不是要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位,而是要坚定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并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05
[关键词] 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摘 要]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改革开放,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也随着挑战。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激荡,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思想冲击着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判......
探析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人的自我实现
发布时间:2023-05-3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个人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自主选择的空间日益广阔,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愿望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和强烈。 然而,当前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改革、大调整的时......
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社会的开放变革与意识形态发展的一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创造与破除、更替与变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肌体和结构中诸多层面、组织和元素的调整,既有社会物质元素的变化,也有社会精神元素的变化。伴随着人的实践和创造,社会在不断发生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促生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因,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18
" [论文关键词]改革;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历经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之后艰难启动的,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负面影......
试论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 要】民主社会主义在近年来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有人说它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有人说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温和的资本主义,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主要矛盾。面对激烈争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
试析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8
"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主导性意识形态与多元化意识形态并存的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建......
浅议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 要 长期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方敌对势力亦同时利用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分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们日益变得功利主义,在此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
浅谈历史哲学的视角下易学的唯物主义根据
发布时间:2023-04-02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之所以能够将空间赋予时间的、历史的内涵,是因为黑格尔认为:在自然存在的方式里,属于时间的范畴,也属于空间的范畴。每一个世界民族所寄托的特殊原则,同时在本身中也形成它自然的特性,正如马克思所使用的比喻,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无机身体。因此,将自然界作为人的存在的身体的一部分来理解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精髓。但是,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地理决定论的情形,虽然黑格尔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曾提到.........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23-02-0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在民主观、国家观、对待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目标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
从马克思的两种世界历史视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2023-07-24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持续升温和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得唯物史观与中国问题成为一大学术热点。唯物史观的最高形态是世界史观;中国问题是世界历史当中的中国问题。只有透过世界历史视野,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命运。......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19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结合 发展规律 论文摘要:新民主主义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科学成果,从其形成和发展的看出这种“结合”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
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述一个文献
发布时间:2022-10-24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但是它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更离不开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中国的国别史和世界历史、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果;既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又体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这是一位学者从世界历史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审视。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研究的.........
历史唯物主义和高三难点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 由于目前高三使用的《中国古代史(选修)》是在初中统编教材基础上的“急就篇”,无论是课本还是教参都存在着“失之过简”的弊端,这就给高中历史教学造成了教师难以讲解清楚,学生难以掌握的不少教学难点。加之,近年来历史高考加大了......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浅谈马基雅维利正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06
马基雅维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争议的代名词,既有邪恶的导师、堕落的天使、非道德主义者的毁誉,也有一位爱国者、虔诚的基督教徒、内心充满痛苦的人文主义者的赞誉,如此极端乃至多面的评价来自马基雅维利本人思想的多面性以及评价者各自的......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维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宽领域开展交流与互动,做到资源共享;充......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指出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理论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法治的观点和方法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不断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试析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文摘要 现代性财富问题在当代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亟需一种科学的财富观作为先导。基于其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马克思的财富观蕴含着十分丰富而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正是在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唯物主......
论财产具有的社会性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存在的“财产”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09
共产主义之共,是何种意义之共?不论是在学界还是在群众中,该问题都颇受争议。总体来看,人们多是围绕财产的社会形式做出探讨的,也就是把共产主义财产权问题主要看作是私有财产存废、财产制度安排等问题。这种思路特别容易陷入死胡同,因为马克思既批判私有制,又不认同简单的公有制,这样,共产主义之共就相当于是在挑战人们的想象力了。我们认为,只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考察财产,才能理解共产主义之共的真正内涵,否则必.........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之下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现代化问题的论述
发布时间:2022-07-23
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而改造生存地区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两次转变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除了东北部因其便利的交通优......
从社会主义一大历史难题的破解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3-07-23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难题 破解 生命力 【论文摘要】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社会主义存在的一大历史难题。这一大历史难题终于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3-07-0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是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时代任务,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需要,是中国经济学人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的时代需要 进入经济......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世界性法治的共性 在思考当代中国法治的特点问题时,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到中国法治与世界性法治的共性特征。法治是人类在商工文明时代发明的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它不同于农耕文明时代的国家治理方式。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比较·借鉴·超越
发布时间:2022-10-0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同属于广义上的社会主义流派,二者既存在理论共识,也有着理论分歧。将二者进行比较既可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可以挖掘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可贵品质。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礼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着重要传扬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婚礼的独特性也成为许多国家借鉴和比较的一项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对比中西婚礼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来讲述我国特色的婚礼文化。 【关键词】婚礼;中国特色;文化......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剩女;婚恋观;历史.........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2-12-1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基本特征 论文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由马克思方法论原则、社会主义社会......
浅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15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费尔巴哈一直作为旧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而受到批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呢?厘清这一问题,对于......
浅析“规范法律意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的过程也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完善的立法对于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意义重大,但立法绝非......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实施的司法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司法制度。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董必武对人民司法制度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人民司法的基本精神是要把马恩列斯的观点和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司法工作中去。人民司法基本观点之一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主题
发布时间:2016-08-10
经济学具有阶段性的特征,眼观经济学的发展,从古典的经济学到现代的经济学,再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经济主义,都深切的反映了经济学的特征。中国经济体系在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共识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从总体上讲,我们的讨论既有宏观层面的,又有微观层面的,大家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法律体系、法学体系等问题作了深入、热烈的讨论。讨论的关键词集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06
" [关键词]建国6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进程 创新 [摘要]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从空想到科学等四个阶段,作为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1
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是个重要因素,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一、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意识形态同样适用于辩证唯物主义社会观,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物质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意识形态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成熟的思想理论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超越”
发布时间:2022-12-09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论文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的主义,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趋同,而是一种对立统一,一种“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内容上,吸收、......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探究研讨的作用和价值 1、有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下的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这一“绿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和汲取其丰富的生态意蕴,对于修复社会与自然的断裂、推动绿色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生态文明、实现“十三五”规划生态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能否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直接决定了能否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过于教条式的理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2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
论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是马尔库塞早期确立的一项哲学计划。经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处境和海德格尔一般此在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马尔库塞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只有辩证法和现象学的统一,才能公正地处理人之此在的历史性。这一构想不仅准确地指明了马克思历史理论内在的具体化要求,而且为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时期发展一种“双向度”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思想工具”。关键词: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一般此在现象学历史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国内学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方面有三种出场路径:一是针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进行个案研究;二是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主体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探讨;三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本身展开研究。这些研究存在着难以遮蔽的理论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整体性”①研究出现真空;中共领袖人物“个案式研究”存在重复研究的失衡和寻章.........
社会主义信念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 要]社会主义信念是推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力量,我国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进行。要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就需要以史为鉴,分析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论析
发布时间:2023-01-0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地位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改革观;教育基础观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社会法是由自身部门法精神与品格而定,其价值取向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力求社会实质公正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等。社会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法学;理论体......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特征的观点,认为是企业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次简述了西方分享制和我国“鞍钢宪法”的现实意义,然后系统地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自主联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1 依法治国的提出 依法治国这一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江泽民同志曾说: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1996 年3 月召开的八......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在之后的十五年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浅谈增强忧患意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发布时间:2023-03-20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忧惠,意识,对策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艰辛探索而开辟出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实践。在这一实践中,必须准确把握人们思想认识领域......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是在学习和推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而提出、深化,又以自己的特色验证、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总结有中国特色会计研究的过去和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历史演进及其内在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经历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布局与时俱进,不断演进,已经由“二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4-23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矛盾 社会有机体 整体 价值原则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出要正确分析和解决矛盾,要自觉的调节、协调和整合社会,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要实现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构建,使人的发......
浅谈存在主义视阈下的《夜色温柔》
发布时间:2022-10-19
美国小说家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曾经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说我不是个伟大的人,但是我的天才有一种无私的客观性质,我一小块一小块地牺牲它,为了保存它的基本价值。这有一种史诗式的庄严。(汪介之,2003:135)在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中,他......
新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研究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求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推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科学发展既具有现实紧迫性与客观必要性,同时又具有重大的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开局
发布时间:2023-07-09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
浅谈历史唯物主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定位之争,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已经开始,延续到正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纷争,之后在苏联哲学中形成一个形式化的定论。近年来随着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质疑,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哲学还是......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呼啸山庄》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呼啸山庄》是19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之作。作品中蕴藏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超时代的。作家在小说中探讨了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关系,表达了艾米莉的美好愿望: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4
"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跨越“卡夫丁峡谷”;破解历史难题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卡夫丁峡谷”,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新时代视阈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协商民主的概念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多样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中之重;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手段;政协队伍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举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内涵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价值,突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6
【摘要】“‘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丰富“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文化体制创新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是时代的需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运用文化引领、凝聚、推动功能,牢固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思想新举措,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打造优秀的文化主体,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关键词: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0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特色概念的提出、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理论体系成熟三个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 [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时代意义 方法论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论新中国经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 1956年底,伴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发生于半个世纪之前的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转变,人们的认识和评价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人们对其得失对错如何评说,它所以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却是......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艰辛奋斗取得的成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局面。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它几种主要社会主义流派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从而更加坚定中......
基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意识形态管理; 方法; 创新 论文摘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方法创新,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综合运用系统、协同的方法......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
文化软实力提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7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参数。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越来越深刻地与国家意识形态状况联系起来。因此,在国际竞......
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中国林业发展进程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体现现代化社会主要特征、具有较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我国的林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文章试从......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2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加快政府体制改革的发展道路。 坚......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邓小平理论—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 意识形态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一方面可以巩固党对我们的领导,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稳定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主要经历了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酝酿和开启阶段、“创新思维”概念正式提出的......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5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如何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首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才能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始终为社会有序发展和人民充分当家作主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
在“90后”大学生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5
“90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与方向。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接受、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
新加坡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反思
发布时间:2016-09-29
〔摘要〕 发展主义意识形态主张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先导。发展主义深刻地塑造了新加坡的社会,造就了新加坡人的精神状态,当人们处于贫困时期,这种意识形态有其务实的一面,但是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2-18
在一堂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正在用愤怒且带着悲伤的语调在讲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为了凸显当时日军的残暴,及其侵略行为给中华儿女带来的巨大伤害。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室中突然发出了一声不......
浅谈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社会建设;中国特色;丰富发展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社会建设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而对社会建设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探索,则是由肩负着领导中国特色社......
论朱有踉泳缋只女性形态建构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 要:朱有醮蚱凭窒蓿刻画了众多乐妓形象,为后人了解明初乐籍制度的畸变提供了丰富资料;其对妓女悲惨命运的冷静思考以及深切关怀激励、启示着后来者。 关键词:朱有 妓女形态 超越 二难 朱有(1379―1439),明太祖朱元璋第五......
政治正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新农村 政治正义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的宗旨、任务和目标,都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价值诉求。政治正义也对推进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具......
第三道路世紀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23-03-27
" 在公元新千年之交,「第三條道路」的話題,打破了人們對意識形態的厭倦,在歐美各國政、學兩界流轉激蕩,正領一時風騷。但是,這種話題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新鮮。中國人對「第三條道路」或「第三種文明」的類似追求,已有一個世紀的歷史......
论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发布时间:2023-01-26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学者对社会主义改造提出质疑或持否定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分析史实时只有将其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去考虑才能真正认识客观事实,社会......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3
文章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它具有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相辉映的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要科学认识六个问题或正确解决六种关系,即中......
谈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判断。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