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3 00:28:24
研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时间:2022-07-23 00:28:24     小编:

一、社会的开放变革与意识形态发展的一般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创造与破除、更替与变革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社会肌体和结构中诸多层面、组织和元素的调整, 既有社会物质元素的变化, 也有社会精神元素的变化。伴随着人的实践和创造, 社会在不断发生变革。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促生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因, 也是推动社会整体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社会历史体系中展现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管是在何种社会形态中, 正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社会变革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社会是一个复杂、多维的综合体, 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引发的社会变革都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 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 同时也采取各种附带形式, 如冲突的总和, 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 意识的矛盾, 思想斗争, 政治斗争, 等等 (1) 。马克思还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 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 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 简言之, 意识形态的形式。 (2) 这表明, 社会变革的附带形式即阶级意识冲突和思想政治斗争同样是社会变革的产物。从这里所提到的内容来看, 这些附带形式无疑就包含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 从人类思想发展的程式看,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时代性, 都会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变迁而发展。每一个意识形态的兴起, 都能反映某一时代的希望和需求, 也都能被其他的意识形态按照后来的经验修而正之, 取而代之。 (3) 但需要指出的是, 意识形态的发展深受社会经济基础变革的影响和作用。这正如恩格斯说过的: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 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 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寻找, 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4) 改革开放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束缚与解缚的矛盾中生发出来的内源性和外向性相结合的变革, 是对社会运行过程中生产发展、关系调整、结构变革、观念异动的总体性描述。不管发端于何故、起点在何处, 也不管进程中有何种可控的或不可控的变化因素, 改革开放始终包罗多种社会要素的持续变化与不断变革。从指向上看, 改革开放虽然可能首先针对社会生产领域的矛盾而发生, 但在本质上它并不仅仅意味着生产关系的调节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 或者说, 仅仅是通过打开国门、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改变国内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依赖性变革, 而是意味着通过自身的与外在的双重的努力, 通过改变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改变社会生产内部乃至整个社会各领域内的结构性矛盾, 从而提高社会整体运行的适应性和自洽性。这样, 对于社会这一复杂肌体而言, 由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变革就绝不会仅仅限制在经济与社会生产领域, 而是必然要延伸到社会的所有细胞、所有领域中, 这其中无疑就包含了意识形态领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社会的开放变革与意识形态变迁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 社会的开放变革会对社会体系中原有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 同时也会引入和产生新的社会思潮和思想观念, 从而引起社会意识和价值体系的变动, 致使意识形态发生分化和变迁。这种分化和变迁从本质上看是由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引发的,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对社会物质实践活动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和依赖性。马克思指出: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想也是他们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 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 (5)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 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 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6) 。这样, 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 它随着社会开放变革而嬗变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另一方面,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动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会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构成要素产生反作用。正如斯大林指出的: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设施, 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即社会存在的发展所提出的业已成熟的任务的基础上一经产生, 便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 影响社会物质生活, 为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的业已成熟的任务, 为社会物质生活能进一步发展, 创造必要的条件。 (1) 意识形态作为形而上的意识与观念体系, 其变化总会波及或促动社会有形构成的变革。一般来说, 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变化了, 必然会通过制度、政策、机制和观念等因素的调整对社会的开放变革形成一定的作用力, 从而或推动或阻滞社会开放与变革的程度、方向和进程。需要指出的是,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意识形态的演化发展从来不会无缘无故, 而往往由开放型的社会变革引发。在一定意义上说, 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社会开放变革的结果。以近代西方发生的工业革命为例, 英国学者大卫麦克里兰就曾鲜明地提出, 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社会自身的开放性变革密不可分, 它产生于与工业革命相伴随的社会、政治和思想大变革:民主思想传播、群众的政治运动, 以及那种我们创造了世界我们也就能改造它的观念 (2) 。与此同时, 意识形态对于工业革命的进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学者克拉莫尼克和华特金斯在考察了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变迁后也认为, 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意识形态的力量, 由必然进步的信念所唤醒、所培育的希望, 始终以最初的魅力激励着持续不断的意识形态运动。如果没有这些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运动的帮助和支持, 工业革命本身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或者至少永远不会发生它已经展示的那种迅速而广博的状况 (3) 。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处在发展中的现代性的开放社会, 社会开放变革过程与其意识形态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二者结合在一起, 共同造就和开创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局面。

  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目标

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带动中国社会发生全局性变革的重大事件。它开启了当代中国社会飞跃发展的新时代, 被邓小平称作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4) 。改革开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农村经济生产经营模式的调整为突破口, 既表明了这场变革所蕴含着的对固有意识形态束缚的率先突围, 又反映了生产关系变革在促动社会整体变革中的积极作用。

(一) 革命型意识形态的发展困境导致改革开放必然发生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也遭遇了一些困境。就意识形态领域而言, 改革开放之前, 中国社会意识形态中尽管出现了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需要和环境规制而向执政型意识形态转变的要求与端倪, 但在主体上仍旧沿袭了过去革命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那种带有暴力专政色彩、充满阶级斗争思维的革命型意识形态的传统模式。按照雅诺什科尔奈的说法, 这种传统模式在发展成熟并稳固下来的经典社会主义体制里, 尽管也还容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 但不存在不同意识形态为赢得人民的真心支持而展开的公开竞争虽然不时也会出现与官方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 但是多半会很快消亡, 而且基本上都是半合法或不合法的 (5) 。也就是说, 在社会意识形态体系中主要强调了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紧密统治力与全面控制性。当然,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初期, 出于巩固政权和革命成果本身的需要, 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的防范觉悟和保卫意识既是必要的, 也是必然的。实际上, 这种革命型的意识形态在当时占据主导地位, 也确实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 在经典体制建设的过程中, 所有`层面都涂满了意识形态的涂料。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发展、稳定并最终固化密不可分, 因为在这一过程中, 意识形态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为现实中出现的东西提供了合法性支持 (1) 。但是,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逐步成为社会实践的核心命题, 过去以革命和斗争为主题的传统意识形态与建设实践主题之间不统一、不协调的张力就越发明显, 由于革命型意识形态的阶级运动主张与建设型社会的核心实践要求之间、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期望和实际生存需要之间的客观差异, 在整个经典社会主义时期, 官方意识形态许下的诺言与实际经济状况之间积累了巨大的矛盾和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 无法兑现最初的承诺就成为一种极为沉重的负担 (2) 。在这样的情势下, 社会变革势在必行, 应改革开放要求而构建并发展新型社会意识形态的任务也就愈发明显地提了出来。

(二) 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取向

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以后, 经过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探索,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向与目标也逐步清晰和明确。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方位和历史任务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提出了方向、目标和任务。这个要求是在改革开放得以继续推进的前提下提出的, 也必将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全过程相伴随。这样,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 改革开放不仅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型与构建提供了契机和条件, 为其发展提供了物质准备与客观基础, 同时也指示着其构建目标和发展取向。概括起来, 由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与客观进程所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取向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取向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真正迈开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 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不二途径和关键环节, 而现代化又是当今社会开放和发展趋向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生成和发展与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 融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体系的不断建构与调整过程之中。从思想来源上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固然不能脱离开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中积累和奠定的思想、文化基础, 但在时代主题、核心内容、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上必须以体现时代性和保持鲜活性为指向, 以创造和谐、稳定、有效、守序、充满时代精神的现代社会政治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为根本要求。在一定意义上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由革命型向建设型、由斗争型向和谐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肇始, 也是改革开放启动的社会全面转型的产物与结果。它与革命时期乃至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其现代化的根本取向。

第二, 体系的开放性。相对于过去社会意识形态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目标是其体系的开放性。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意识形态必须实现和谐化。党的十七大提出, 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3) 。这意味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必须是一个兼容并蓄、闳放大度的意识形态体系, 必须善于甄别、敢于接纳来自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蕴涵的意识形态观念。当然, 意识形态的和谐化并不是抹煞和掩盖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与争端, 更不是搞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而是既提倡主旋律、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指导性和主导性, 抵制意识形态杂质, 有效应对意识形态斗争, 又充分尊重意识形态领域内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客观趋势以及意识形态日渐复杂化的时代潮流, 采取全面、客观的立场和理性的手段科学处理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在保障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同时尊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客观存在与合理发展。

第三, 功能的多元化。长期以来,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塑造的革命型意识形态的功能以发动和开展旨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维护无产阶级专政为核心和主题, 阶级性突出, 政治化色彩强烈, 形式也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意识形态功能是由革命年代的时代要求和社会主题所决定的有其客观性和合理性的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是以建设型意识形态取代革命型意识形态的过程, 为适应社会实践内容和形式的转变, 意识形态必然要承担起更多的功能。从社会角色上看, 意识形态在统一意识和归化思想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美国学者丹尼斯姆贝指出:意识形态在掩饰不同群体的各种旨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且表达了强调组织价值观和目标的统一性和一致性的组织现实。 (1) 意识形态并不仅仅向人们提供用于指导世界观的信仰体系, 它还在各种社会行为者创造其赖以生存的真实世界的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此外, 意识形态还能掩盖或转化存在于行为者体验的社会现实和不同的社会群体互相竞争的既得利益之间的矛盾, 由此而形成社会现实中的集体意识。 (2) 因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除了要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科学的思想指导和坚强的理论支撑, 以和谐思维理解、保护与激励政治行为和社会斗志之外, 也承担了凝铸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培育共有的精神家园、统一民族意志和精神、凝聚社会人心和力量、协调各种思想关系、利益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任务。因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除仍要发挥其政治保护功能外, 必须突出其经济发展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等, 即必须拓展多元化功能的空间。

从其产生的根源和根本属性来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而发展的一种新型意识形态。它脱胎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型的意识形态, 但又必须适应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过渡与转型的内在要求, 因此, 它在总体上必须朝着日益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向着民主、和谐、理性、文明的目标不断迈进。

(三) 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践经验和未来前景以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关系, 在尊重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命题, 也是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态势、实践环境、发展形态、预期目标及作用主体进行充分考量和准备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吻合、统一, 反映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精神。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核心精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要形成的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所要求的并不仅仅限于社会的稳定, 而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重结构有机联结, 人际、社群、阶级阶层等多个层面和谐相处, 社会资源兼容共生, 社会结构运行合理, 社会行为规范有序的综合性、协调化的态势。它要求实现自然、人、社会与世界之间的有机平衡、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因此也就要求社会的意识形态在思想包容性、运行有序性、结构平衡性上体现有机和谐的内在精神要求, 这种内在精神要求的本质就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意识形态建设中, 和强调包容性, 不同关注差异性, 美美与共要求在以自身为美的同时也要以他人为美, 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是包容和差异、利己和利他的辩证统一与有机结合, 即在发展意识形态包容性的同时尊重意识形态的差异性, 在自尊的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利益、价值和选择, 唯有如此才能营造和实现社会与世界的真正和谐。

第二, 互利共赢、民主协商的实践标准。改革开放引起了社会的多维变革, 特别是引起了社会发展环境、组织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变化, 使得原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里尚未生成的或潜隐的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秩序、现实与理想、稳定与变迁之间的冲突和张力生成或凸显出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和谐化的意识形态, 这种和谐化的意识形态既不是抽象思维的产物, 也不是超验主义的推论, 而必须源自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的、现实的实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构建和谐化的意识形态, 需要以平等、民主为起点, 以尊重各方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达到和睦共赢为基准,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互利共赢、民主协商的标准来处理各种关系, 解决各种矛盾。特别是要摒弃狭隘的思想和利益成见、避免狂热的政治情绪、戒除一刀切的简单思维, 采取协商讨论的办法化解冲突、消除分歧、实现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在利益分配、利益享有上的公平、公正, 达到维持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均衡发展的目的。

第三, 文明进步、活跃繁荣的目标指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崇尚文明、追求进步、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社会。要实现社会真实而充分的和谐, 除去社会物质层面的文明和进步外, 特别需要促进意识形态的文明和进步, 达到社会思维的活跃和社会思想的繁荣。不管在什么社会形态中, 野蛮、落后、僵化、颓废的意识形态只会导致社会的愚昧和停滞, 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极其不利。因此, 在一定意义上说, 文明进步、活跃繁荣必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目标指向, 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发展水平的标杆。也就是说,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除去在社会实践领域中传播和缔造文明、鼓励和支持进步外, 还必须在社会意识和思想文化领域中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活跃有序、繁荣昌盛的局面,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和谐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现实要求。

  三、在扩大改革开放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新局面

今天的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客观的、必然的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选择。在继续推进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任务中, 构建和谐社会意识形态任务艰巨且迫在眉睫, 需要从组织领导、文化建设、主体开发等方面着力, 积极推进意识形态的和谐化, 营造民主、文明、稳定、繁荣的意识形态新局面。

(一)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在任何国家、时代和社会形态中都是如此。忽略或放弃了对意识形态这一本质属性的把握, 就会丧失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力和主动性, 从而也就会失去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并将导致严重后果。与此同时, 意识形态工作也并不完全等同于纯粹的政治斗争, 它包含了复杂、丰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 与社会结构的诸多层面都有内在的联系。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来的历史经验看,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取得成就的保障。胡锦涛指出:党管意识形态, 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 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必须始终牢牢坚持, 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1)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社会从表层组织到内部结构都开始发生变革, 在与外部社会环境发生日益广泛的接触中, 意识形态工作将会变得更为复杂, 更加困难。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其中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加强党对改革开放进程中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首先需要始终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和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同时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处理并妥善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问题, 特别是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与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关系, 在坚持主心骨的同时尊重思想差异、包容多样思维、化解思想矛盾、消除观念冲突, 创造意识形态的和谐局面;其次, 要充分增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导的合法意识与理性责任, 除了从思想、理论、政策、纲领、路线等方面推进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理论贡献外, 更要努力发挥党在意识形态实践创新中的作用, 切实保障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由形而上的务虚转化为形而下的务实;再次, 要通过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工程来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改善党的领导作风, 转变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陈旧思维和落后观念, 打破僵化、教条的思想束缚, 消除对过去传统做法的顽守。

(二)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文化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互有统摄。从狭义的角度看, 文化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 不仅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 也是塑造人们意识形态观念的根本载体。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看, 持续发展中的文化始终是培育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思想观念的母体, 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1) 它凝聚并包含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表征和精神支柱, 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基础。就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途径。因此, 在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进程中, 需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以构建和谐的意识形态为指向,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应重视提升社会主导文化的发展水平, 拓展其建设与应用空间, 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的、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 也要结合着中国的国情与发展实际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程来支持先进文化的发展, 培育全社会共同的社会理想、文化精神和道德品质, 在妥善地处理文化的主流与支流、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精神指归, 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 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此外, 还要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把主导文化建设与主流文化以及非主流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有机统一起来, 通过积极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与条件支持文化事业的创新, 培育新的文化业态, 提高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向人民生活实践和生产过程的实际转化度,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 促进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和日常化

长期以来, 过于抽象化和学理化的装扮使意识形态与世俗生活之间有所疏远, 并产生着隔膜, 造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意识形态普遍抱有厌离感和冷淡心。这种状况, 实际上是对意识形态存在的扭曲。意识形态尽管具有抽象性和超越性, 但毕竟不是存在于真空中, 而是存在于活生生的现实中。因此, 将意识形态还原到日常的、现实的生活中, 是构建真实、普遍的意识形态的关键。也就是说, 只有当我们在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感受不到任何对立时, 即, 在一种意识形态成功地决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以何种方式体验现实时, 这种意识形态才会真正地`掌握我们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构建的意识形态是强调主体参与、关注人际关系、突出现实生活的和谐化的意识形态。在和谐社会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生活体系中, 个人并不是冷眼的旁观者, 需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 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与重要途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参与社会思想意识建设和文化生活中。丹尼斯姆贝提出:社会现实就是由主体的互相联系和有组织的实践产生和再现的。意识形态由这些社会实践所构成, 同时又反过来向社会行为者宣传这些实践的意义。 (2) 可见, 意识形态只有广泛地深入到生活和人群中, 也即最大限度地实现大众化和日常化,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内在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促进意识形态大众化和日常化的关键就是要实现意识形态的通俗化和普及化, 使意识形态还原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来。这首先需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生活实际出发审视意识形态理论、思想的表达方式和应用程度, 防止意识形态思想、理论和学说沾染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的流派作风, 使党的意识形态主张从高深、抽象的思维体系和逻辑体系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 要破除板着面孔作意识形态宣传的衙门习气, 加强用意识形态理论的鲜活形态武装思想、教育人民的工作, 用朴素、真实、鲜活的语言把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成果和创新理论特别是党在领导各项建设过程中提出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给人民大众, 使之走进人民群众的头脑和心灵中;此外, 还要努力做好意识形态的日常应用工作, 特别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解决各类社会生活与实践的具体问题, 从而使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与未来走向的政治思想、理论学说、价值观念、社会精神、道德规范获得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实践基础。

注释

1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233页。

2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115页。

3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第33页。

4③克拉莫尼克、华特金斯:《意识形态的时代-近代政治思想简史》序言, 章必功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617618页。

6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73页。

7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121页。

8①《斯大林选集》下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438439页。

9②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 孙兆政等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3页。

10③克拉莫尼克、华特金斯:《意识形态的时代-近代政治思想简史》, 章必功译,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34页。

11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159页。

12⑤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安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第45页。

13①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46页。

14②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50页。

15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第33页。

16①丹尼斯.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 陈德民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60页。

17②丹尼斯.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 第8081页。

18①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

19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第34页。

20①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季广茂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第69页。

21②丹尼斯.姆贝:《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 第88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9-11-14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党内理想信念动摇、党内意识形态多元化、党员质量有待提高,以及后意识形态化、社会思潮混乱等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功能,这些现象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难题。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9-022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以来,“和谐社会”已成为人民口中经常谈论的词汇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前提的社会。社会的主要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也就是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24
"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化 论文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延缓现代化进程的教训。我国正处于构建社......
民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幼有所恃、老有所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仁爱和对人终极关怀的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提要: 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本质属性,它规定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相互联系,就相互区别,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9
1 前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克思法律意识观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一个重要产业。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的理论体系里,所包含的法律思想非常丰富。伴随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的思想起到了指导......
简述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22
" 论文关键词:壮族 传统文化 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壮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和谐”理念,这是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潜在优势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种资源的所在和价值,进而利用其为广西的社会主......
浅谈人本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26
2004年,我国首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这不仅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且对于我国心理学界实现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努......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08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不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明显效果,也有过因忽视思想......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
探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1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写毕业论文也即将结束了,大家的论文都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探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间的关联性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看待二者的关系,和谐社会必然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这就告诉我们,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另外,生态文明建设又将助力和谐社会的形成。在关联性的认识下,......
文化软实力提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7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参数。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越来越深刻地与国家意识形态状况联系起来。因此,在国际竞......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构建基础
发布时间:2023-07-05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本内涵 构建基础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课题。首先回顾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从物质基础、和谐本质、发展趋势、全面性和统一性几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农村城市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农村城市化滞后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的束缚和现有政策的限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对实现农村城市化具有指导作用,实现农村经济、人口、社会城市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本和目标。推进农村城市化,应坚持“以人......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公民社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公民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四个部分。公民社会具有特殊性,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章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内涵,然后对发挥公民社......
基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意识形态管理; 方法; 创新 论文摘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的方法创新,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综合运用系统、协同的方法......
试析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8
"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主导性意识形态与多元化意识形态并存的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建......
浅谈从传统社会主义到和谐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中国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三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社会主义向发展社会主义转变,再转向和谐社会主......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摘 要] 从社会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价值理念的建构以及价值理念对和谐......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特征及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在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要具有广泛性和社会的认同性。文章首先给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在我们社会主义......
浅谈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7
" [论文关键词] 体育 和谐社会 意义 [论文摘要] 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提倡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研究和探讨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4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内涵 重大关系 [论文摘要]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处理好......
浅谈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 经济增长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明确地指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这是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提出的创新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在科学......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创新群众工作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 群众工作 创新 基础工程 [论文摘要] 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创新群众工作,要实现群众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和能力创新。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05
[关键词] 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摘 要]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
浅议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 要 长期以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方敌对势力亦同时利用意识形态对我国进行分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们日益变得功利主义,在此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法制保障的必要条件
发布时间:2022-12-06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发展对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等,都有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既有集中、民主、纪律、自由的,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活泼的政治局面,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较快建设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工农业的目标,使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接受考验.........
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理论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 要: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马克思从总体上对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进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首先,整个人类社会是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其次,它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相互联系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科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识到这种重要意义,并用于改造和发展我们的新闻观。现今我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13-12-17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3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下作报告》中,通篇体现出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回顾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老子“无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文章阐释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从治国论、生态论、管理论、人生理念等四个方面梳理了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就以及当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论述了“无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整合社会形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贵柔守雌”的观念调适现代人心理,架构人与人的和谐。【关键词.........
新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研究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求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推动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科学发展既具有现实紧迫性与客观必要性,同时又具有重大的理......
浅谈依宪治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19
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当然,宪法作为根本法,只是确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就其内容言,既不可能包罗万象地对所有问题加以罗列,也不可能对每一事项都作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因......
浅谈加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22
" 论文关键词:社会控制,和谐社会,适度控制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更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
论社会潜能的调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社会潜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社会潜能是指一定社会中以人的社会活动为主体的诸种社会因素或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潜在能力或能量,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有机统一。社会潜能具有整体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特点。......
浅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辩证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08
" 论文关键词:内在和谐 全面和谐 动态和谐 具体和谐 特色和谐 论文摘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纵观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不乏人们努力追求社会和谐的例子。然而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在过去的历史时期都没真正地实现社......
试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5
论文摘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现状,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努力构建我国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论文关键词:和谐民族关系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一......
浅谈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视角解读执政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 执政合法性 社会的和谐稳定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执政党能否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具有划时代得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就是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以人......
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下)
发布时间:2023-04-08
" 如此高扬主体性并非意在贬低客观物质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本性毕竟在于否定存在、超越存在,而不是适应存在。主体性发展的历史是主体冲破客观的限制性,摆脱被动性的历史。客体是主体的幼稚园,成长着的主......
童话中的社会伦理与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2023-05-07
关键词:视觉空间;类型人物;镜像;社会伦理;意识形态摘要:几乎所有童话故事都在某种程度上再现社会伦理与意识形态。《白雪公主》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但在拉康与福柯的视觉空间里,这则童话对上述二者的再现又超越刻意否定与丑化王后的传统叙事空间。通过一面会说话的镜子奇妙地成为“谁是最美丽的人”的判断主体,身为继母的王后对“美丽”镜像的偏执实质上得到祛魔,从而将缺席在场的国王及其欲望暴露出来。国王的隐晦现身使童.........
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伦理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 要】(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点,能否实现社会和谐成为了衡量党的执政的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和谐程度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家庭伦理观......
论和谐社会下社会主义分配的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理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即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所占比重过低,灰色收入和黑色......
关于增强西藏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29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是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藏族地区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藏族人民的思想也摆脱了旧社会奴隶制的束缚,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解放。在经济发展......
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是稳定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和基础。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挥群众文......
建构和谐社会的原则与基础
发布时间:2022-10-16
摘要: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折射和反映,其实质是使人在生活世界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时应首先强调和谐社会的建构原则、建构基础和建构保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观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为能够实现人类这一美好梦想而奠定下坚实的理论前提和条件。关键词:体验;感性;生活方式体验的时代与感性的生活方式表征着现时代人与社会的和.........
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型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3-06-12
" [论文关 键 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内容;目标体系;新型治理途径 [论文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系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
关于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 [论文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学思想 中庸思想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中庸思想和......
社会生态转型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22-07-22
一方面,必须承认,作为一组分析性(而不是规范性)概念,乌尔里希・布兰德教授所阐发的“绿色资本主义”与“社会生态转型”,的确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当今欧美国家所引领的“绿色潮流”的经济政治本质,以及正在处于政治战略与力量重......
浅论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6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事求是;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主要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尊重人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经济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13
论文关键词:和谐 社会 ;服务业;就业;社会公平;循环 经济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思维方式 创新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它确立了在现时代要以和谐促发展的价值取向,在解决矛盾的方法上注重互利双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二者的和谐共处。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育权利文化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下,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将坚持民主法治作为必须......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下欠发达地区成人教育发展应做到:地方政府应将提高全民素质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的地位;教育主管部门应严抓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规范办学;地方高校应承担起当地成人教育发展与质量管理的示范责任;各级用人单位应......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三种表现形式:贫富矛盾、干群矛盾和就业矛盾,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些对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又要......
意识形态安全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2-25
意识形态一词是西方步入现代社会的产物。最先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指一种观念的科学和认识论概念,也因蕴含启蒙主义的价值信念而被帝制专权的拿破仑斥之为虚假的观念,证明了这一概念一开始就与政治权力和国家统治密不可分(特拉西,181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赋予意识形态新的内涵。马克思与恩格斯(1846)指出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自己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具有统治意义的思想意识和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就要打破那种虚幻的意.........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18
" [论文关键词]改革;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历经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之后艰难启动的,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负面影......
文化全球化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1 相关概念界定 (1)文化全球化的内涵。文化全球化包括三个方面,世界各国经济、政治、观念在统一的全球场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与互补,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国家制度的限制走向世界,形成相互依赖,呈现趋同化的倾向。但是,文化全......
社会主义和谐视域下的文化和谐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方面,其和谐不仅只是社会和谐所包含的一个内容,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它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不可或缺的思想理论支撑,不断地推动着社会......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遗产与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近年来国内知识界某些人提出的“公正至上”,是一种不切实际、且甚为有害的激进口号。本文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何党、何派或何人能够为全社会确立起一种绝对的社会公正标准;而在于能否找到一种与当代政治新思维相一致的方式......
探究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07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崇高和永恒的价值理想,又是一个与特定的历史境遇和任务相关的时代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贫富差距扩大化和各种社会现实矛盾的突显,经济正义则愈来愈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热门话题和现实课题,构建......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廉政建设成为了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廉政建设成为各界领导人尤为关注的问题,在当前的十八大报告中,党的廉政建设也被提上了发展的主要......
关于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与和谐社会主义关系新探
发布时间:2023-03-22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主义 市场社会主义 关系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措施的提出,标志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已崭露头角。和谐社会主义是涵盖......
关于老子治国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31
" 论文摘要:老子在把握“道”以及由“道”衍生的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主张统治者治天下应该“无为”,并对统治者的政治素质提出了一些要求。此外,老子还主张社会平衡和以民为本。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
谈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中国 传统文化 [论文提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蕴含着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大同梦想,它以追求社会和谐为旨归,意在培育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情怀。充分彰显中国......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荣辱观 道德维度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运行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社会的运行结构和发展取向,还应当在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同时着眼于人本身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这......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协调利益矛盾
发布时间:2022-11-23
" 论文关键词:利益 利益矛盾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利益关系历来是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06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又是思想建设的内容,既要有法律的保障,又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社会的和谐,是由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的和谐来实......
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上)  
发布时间:2013-12-17
" 二十世纪的人类社会充斥着沧海桑田般的变幻,现实社会主义的兴起和遭遇挫折与失败则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变迁。在历史告一段落的地方,人们终于可以,也需要冷静地思考了。 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中的危机反映了理论上的危机。实践......
化解文化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文化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化解文化矛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是社会转型时期,需要着力化解的文化矛盾主要有信仰层面的矛盾、价值层面的矛盾、心理层面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化解文化矛盾,从......
探析道德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本文强调道德文化的建设,认为它是其中一股根本、强大、不可替代的力量,应该在政府、民间、学校等各个层面形成生机盎然的文化氛围,以提升中......
弹性生产、全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7
" 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全球化”这样的字眼来描述时代的变化,并且似乎假设了它是人 类的又一次福音,因此对它抱以异乎寻常的热情。事实上,这种态度并没有多少现实的 根据,因为,无论是在经验还是理论层次上,当前的“全球化”都和资本......
浅谈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及其基本经验
发布时间:2022-10-30
"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创新 基本经验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经历了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发布时间:2023-02-25
" 摘 要: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
音乐美育对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的社会功能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25
美学一词是由希腊语aesthesis演变而来的,他最初的意思是人类的感官感受,鲍姆加登于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形成。而音乐美学作为它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的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对音乐的本质、功能、......
构建和谐社会消除不和谐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本文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诸方面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诸因素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简析和谐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培养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03
" 论文摘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理念应统领我国各项法律价值与原则。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要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视角,着重培养有利于减少矛盾或和平理性解决矛盾的诚信意识、制度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和程序意识。......
试论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公共服务改革
发布时间:2022-11-21
" 【论文关键词】:公共服务 和谐社会 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一项重要职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使政府的发展理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到“以......
环境会计与和谐社会建设(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会计界积极推行环境会计制度,加强绿色生态资源监管,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文章在分析环境会......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制建设
发布时间:2016-04-08
广大朋友们,关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制建设”是由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三十多年以来总结的实......
试析厉行法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衡和失调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配置格局失衡、行政权的非理性膨胀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造成的对公民权利和权益的侵害。面对社......
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意义和社会效应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贫困地区如何开展免费开放,吸引读者走进和利用图书馆,创造社会效益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开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免费;开放;意义;效应 梅州市是......
关于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4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共创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公民意识 人文关怀 互动交流 【论文摘要】中国已进入公民时代,作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中,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七大......
政府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2
政府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的需求日益增加,致使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逐渐扩大。一方面,政府功能的扩张和强化势必将增大政府的施政成本,另一方......
论尊重“和而不同”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和而不同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党充分吸收和利用“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