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拓展

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拓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2 01:51:01
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拓展
时间:2022-11-22 01:51:01     小编: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在生态文明时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十分必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

“人与人”两大关系思想,而且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的内在超越,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意蕴与内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丰富与拓展

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8-0055-04

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新的文明形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的价值选择。关于生态文明的内涵,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不同视角进行了多维阐释,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已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以实现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宗旨的新文明形态。这一界定不仅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而且融涵着人与社会关系的文明指向。包含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各族人民思想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与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在生态文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形成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对于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然而,传统的社会发展模式只注重“人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与完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有所忽略,致使当前环境污染、雾霾、沙尘暴等生态问题异常严峻。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社会发展的生态理念与生态价值,进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则成为生态文明视角下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完善进行初步探讨。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 “人与人”关系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时,已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的相互耦合与和谐统一的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最高发展阶段。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1] 恩格斯也认为 “共产主义是一个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的社会”。[2]87受到当时社会形势的影响,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使然,必然造成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剥削。为了改变这一社会现状,马克思既从社会现实出发,把摆脱资产阶级的压迫剥削作为革命的最高目标,也对实现无产者的解放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与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其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都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对马克思关于“人与人”关系思想的阐释上,而忽略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论断,使得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没有真正体现出马克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思想的深邃内涵。众所周知,当今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而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了由于人与自然不和谐所导致的生态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治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审视社会的价值观,凸显其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理念。

实际上,社会有序秩序的建立不仅仅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诚信友爱,在对待大自然时也要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因此,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调整范围拓展至“人与人”与“人与自然”两大范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2]45其实,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在其它著作中也有所体现,如“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人,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3]我们由此可以得知:第一,人与自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没有主体―客体之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于社会的高度发展之中;第二,“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两大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的社会发展是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应仅仅重视对“人与人”这一关系的改善与调节。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为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社会发展史上,人类经历了不同的文明形态,其特点也各不相同(见表1所示)。在不同文明形态之下,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演变也有所不同。如果说原始文明时期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尊崇,农业文明时期是人类对自然的依附与顺从,那么工业文明时期则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与占有,体现为工具―目的理性主义。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原有的和谐共存关系被工业文明下满足人类功利目的的征服与利用关系所代替。在这种价值理念之下,虽然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享受了物质财富带来的无限满足,但是,在这些耀眼光环的背后,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受了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当今不断发生的雾霾、沙尘暴、气候变暖等诸多事实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实,恩格斯对这一观点也有相关论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4]在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应该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认真检讨传统社会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把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理念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中,以彰显其生态意蕴与生态智慧。 二、继承与超越: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价值观

在五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和传统文化,这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价值支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当前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5]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是各族人民千百年来“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传统文化包含着深邃的生态思想与丰富的生态内涵,例如,传统文化强调“无竭川泽,无漉陂池,无焚山林”①“与天地相似,故不违”②等思想,对当今提高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与强化生态问题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学者就曾提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6]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焕发出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文化与儒家思想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儒家思想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还包括如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各家的思想观点虽然各异,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强调“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第一,尊重自然规律。孔子提出“畏天命”的思想,主张身体力行并大力倡导。“畏天命”是指人类对自然规律要有所敬畏,对自然规律要尊重而不能违背。针对这一点,孟子也提出了“顺天者昌,逆天者亡”的警示箴言,这就告诫人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人与自然之间才能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另外,老子的思想中也蕴含着类似的观点,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③认为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应该顺从自然规律,要“守道而行”,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发展。

第二,平等对待万物。中国传统文化对待大自然始终奉行平等、友爱、敬畏的价值理念,认为自然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正是由于自然万物的存在,丰富多彩的世界才得以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才得以存在,各种生物体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儒家始终主张人与自然平等共存的观念,向往“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④的有序和谐的社会生活。道家一贯坚持把宇宙中自然万物的生命作为中心,尊重每一物种的自然存在,把热爱生命、保护生灵视为个人的神圣使命,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互为一体的生态伦理智慧。

第三,倡导人性的自然本真。传统文化认为只有回到人性的自然本真状态,回归自然,知足常乐,才能节制自己的欲望,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创造有利条件。例如,儒家始终奉行节俭知足的生活理念,重视个人内在修养的提高,反对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道家主张,人性原本是处于本真的自然状态,无知无欲、别无他求、纯洁无瑕。但是伴随着自我主体意识的形成,个人私欲日益膨胀,人性开始扭曲,原有的自然纯真本性不复存在,于是出现了环境污染、滥采乱伐、贪污腐化等负面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求人们必须消除功利性心理,抛弃浮躁心态,节制自身欲望,清净恬淡,以“少私寡欲” 之心态创造“去甚、去奢、去泰”⑤之生活。

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价值观蕴含的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理念,与现阶段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是相契合的。“天人合一”价值观体现的敬天顺天、珍惜生命、崇尚自然的生态伦理智慧,把社会和谐的范围从原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扩展至“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当今在生态文明视域下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土壤。

需要指出的是,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仅仅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资源和土壤。有了这种资源和土壤,并不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以形成。一个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既不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的“拿来”,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其现有基础之上,结合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之进行有鉴别的取舍,并加以创新与发展,才能形成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

三、扬弃与超越: 西方社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

在西方思想史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普罗泰格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对其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他认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是受人统治和支配的,人原本是处于懵懂无知、纯真质朴的自然状态。随着人性的堕落,这种自然状态也就不复存在,人类要重新回到这种状态,必须通过科学与技术的手段来实现对大自然的支配,从而满足人类的各种利益。德国哲学家康德则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最终确立者,提出了“人是目的”观点,即“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作工具,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7]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而又热烈的探讨,因研究者的研究旨趣、研究视角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认识与结论。⑥概括起来,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人是至高无上的,是宇宙中自然万物的“核心”,宇宙中一切存在物都应服务于人的需要;第二,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承担者,把满足人的利益作为宇宙间自然万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能否满足人的需求作为衡量自然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第三,从地位上来讲,人类是远远高于自然万物的,对非人类的自然万物具有支配权与使用权,对它们既不需要敬畏,更不需要尊重。 客观上,“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如有学者所说,“人类社会世代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中心主义作为思想根源居功甚伟。”[8]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以显著提高,致使“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由观念演变为现实。在这种观念下,由原来人对自然的敬畏或顺应,变为人对自然的征服或掠夺。由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状态由和谐统一走向了二元分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也就不复存在。人类在享受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生态环境对人类的报复,如环境污染、极端天气、能源枯竭等生态危机。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严重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因此,要彻底扭转这一现象,必须改变发挥引领作用的社会价值观。

当前,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在全球大力呼唤生态文明的潮流下,必须认清“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必须用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来丰富并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整范围,使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精神实质相契合,以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丰富与拓展: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9]这就要求我们,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既要科学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价值理念,又要认真分析西方“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与和谐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导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10]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把维护生态平衡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必须寻求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的价值观。毋庸置疑,这个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阶段,要彻底摆脱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应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引领功能,凸显社会发展的生态意蕴与生态理念。也就是说,要在生态文明视角下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融涵生态理念与生态意识,使其内涵得到进一步的发掘与丰富,以增强对社会发展的引导与规约。那么,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之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应有哪些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在国家层面上价值目标的规定。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新时期引领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目标。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首要诉求。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富强不仅指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强大,还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因此,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富强既体现为发展目标的实现,也表征着发展条件的改善。民主不仅是人民依法行使权利参与国家管理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是依法维护自己的生态权益、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基本权利。这不仅是一种狭义上的政治民主,也是一种广义上涵盖环境保护议题的生态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与价值诉求。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文明不仅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还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是一个包含生态伦理意蕴的文化价值体系。生态文明引领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不仅强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而且还要引导民众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对以往和谐追求目标的突破与创新。

第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对我国社会价值取向的规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属性与价值理念。生态文明视野下,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表达了对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考量,也表征了对自然生存权利的重要关切。自由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个体生命的存在,宇宙间自然万物的存在和发展为人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由既包含人的自由,也涵盖了自然界生命体的自由。在一般意义上,平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平等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且把平等的范围拓展至自然范畴,在人与自然之间也应该实现平等的价值理念。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公正不仅体现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还体现在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和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对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公正。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法治不仅仅局限在政治、社会领域,还应该涵盖自然生态领域。法治不仅要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而且也要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第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体层面对公民价值准则的规定,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公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基本价值追求。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与拓展。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仅表现为革命战争年代的抛头颅、洒热血,还表现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热爱。因此,公民爱国情感的表达就从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开始,自觉爱护生态环境,否则就是对爱国的背离。敬业就是要将环境保护意识、生态责任意识融入到公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德,对待整个自然界也要保持诚实的态度,不能有任何的欺骗行为,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原则,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友善就是要把自然界视为与人类平等的主体,亲近自然,善待自然,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形成人与自然共存共荣、互惠互利的关系。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与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理应借鉴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进行丰富和发展。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完善,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思想,而且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意蕴与生态内涵。这必将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

注释:

①参见《吕氏春秋》(卷一)。

②参见《周易・系辞》(上传)。

③参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④参见《荀子・王制第九》。

⑤参见《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⑥通过对中英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对“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的探讨,虽然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均强调了人类的至高无上性、主体性等特征。国内外代表性成果有: 杨继学.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重构人与自然关系[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6,(1); 赵东海. 审视人类中心主义的责任之维[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 (11); Peter S. Wenz. Environmental Ethics Toda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2125; Alexander K. Lautensach. The Ethical Basis for Sustainable Human Security: A Place for Anthropocentrism[J]. Bioethical Inquiry, 2009,6(4).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8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6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3.

[5]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

[6]汉内斯・阿尔文.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研讨会报导[N]. 南洋商报, 1990-04-09.

[7][德]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54.

[8]李培超. 自然的伦理尊严[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145.

[9]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 2012-11-18.

[10][JP3]习近平谈生态文明[EB/OL]. [2015-04-0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27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历史文化相契合的重要言论,这也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命题。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精华。因此,我国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融入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30
【摘 要】当代青年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目前,部分青年自我责任意识不强,家庭责任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意识弱化,这与其角色职责要求不相称。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时代、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大学生......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化培育
发布时间:2023-06-21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渠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要在育人格局构建、精神文化培育、行为文化落实等方面,建构和拓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科学化培育的实践路径。 传统文化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党的十八......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 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概念。而自由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中最根本的概念,规定着......
新媒体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化机制之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要:新媒体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涵化效应影响着公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知与社会践行。面对当前新媒体中网络暴力文化、网络犬儒主义文化与网络低俗文化泛滥的现状,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理性分析问题背后的实质,并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刍议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价值观,是打上了“国情烙印”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3-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念,导源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经验,它的丰富内容、内在活力和持久生命力,也必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而得以展开、深化和升华。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固有根本,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 党员后续教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从素养提升机制、岗位实践机制、服务帮扶机制、监督评价机制、约束退出机制五个方面,对创新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机制展开探讨,以期为......
心理学视角下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在这个阶段不断成熟。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价值观,更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探索“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质上是教育主体和主体之间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从交往实践的视角来剖析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还存在着丧失主体、疏离生活世界、缺失交往等弊端。本着改变价值观教育现状、实现社会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 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重要方面,都渗透着科学精神的力量。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科学精神。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
常态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各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山歌文化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2
广西是壮族人民的聚集地,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口口相传,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歌文化,在广西,山歌文化丰富多样,关于山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山歌文化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已经逐渐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指南,在大学生社团日益活跃的情况下,其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在阐述大学生社......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7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07-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当地文明在特定自然、历史作用下,历经千年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至今发挥影响作用的当地文化。它不仅以有关的文献史料、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以当地民族、人民的思维方式、风尚习俗、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1],地方传统文化亦然。.........
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平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对当代资本主义弊端及其价值观的批判为基础,以“非暴力”作为实现价值观的方式,以建设基层民主、节制增长与平等分配的政治、经济模式作为实现该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思想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情感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固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中华文化影响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人们对中华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班团文化建设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对事物(包括对人)的价值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5
核心价值观是区别一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它在价值观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统领和支配着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灵魂的表现,它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价值原则。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7-24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2月24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观点。同时,也就历史文化的发扬和继承提出了指导......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从社会心理学对价值观的理解出发,浅论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首先,合理期望能够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营造情境让大学生从顺应环境到真正接纳;其中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地位/权威的影响力、公开赞成和反对将起到巨大作用。第三,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影响着态度;从行为开始,运用更有吸引力的载体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关键词: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3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种不同的心理成分。同时,在实际认同过程中还存在外显认同和内隐内容两种不同的认同形式。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必须以实践体验活动为载体,以优化育人环境为重点,以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为突破口。【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机制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心理结构要认同社会主义核.........
论区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国际权力竞争的文化转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国际背景,这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握的国际动向。区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为高校开发区域文化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皖北文化历史悠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05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具有划时代得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就是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以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30
【摘 要】文章从互动的视角,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内涵入手,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动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对互动基础的分析,提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部互动和内部互动两个方面,构建共同陶融、多元互动的社会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三论说”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要: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形式越简洁凝练且内容越丰富深刻,越容易被广大人民吸收和理解。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可以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概括为“德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错误的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要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道德激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制,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营造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营造当代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发展本土宗教文化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19
宗教文化与人类社会相生相伴,在历史的任何发展时期,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宗教工作。2015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从国家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 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的国家制度在道义上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是社会价值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一个国家兴旺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本质性要求是对价值的认同,因此,要实现价值的自觉性的认同,必须建立和接受其内部深化的......
论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1
榜样是指在某个特定社会时期,被大众公认的思想行为先进、道德品质高尚、在某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培育、选树、传播凝练成一种精神形象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学习效仿的楷模。从文化的角度看,榜样是其所在社会群体创造的特......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9-11-18
摘要: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情相结合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态势明显,尤其需要一个核心的、占主流地位的社会主导价值观来引领和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可争议地承担起了这样的职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在哲学基础、理论内涵还是目标指向上,都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网络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网络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给网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网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并伴随一系列消极影响,培育和重塑网民价值观尤为迫切。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2-08-06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概括和新论断,但就文化建设这方面而言,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这一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准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唯有坦诚地面对问题 ,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不断地提高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感,社......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要】该文结合国际教育界提出的主体间性教育理念,在主体间性视域下,剖析了主体间性缺失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理念、方法、载体、主客体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交往的主体地位、双向互动的影响过程等三方面论述了重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念的观点;从优化教育方法、提升教师素质、注重同辈群体教育等三方面阐发了优化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路径的对策;并提出了加强学生自我内化教.........
论红色文化与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共同创......
“认同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 要 “认同理论”是心理学研究领域重要理论,旨在人们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社会群体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这对当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认同理论 价值观 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当前,我国在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后,却在社会凝聚力、发展方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又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诚信缺失等,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那又何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信仰危机现正在腐蚀着我们社会的根基。根基不牢,我们的社会必然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出现倾斜,甚至倒塌。所以,虽然我们当前在经济、政治、文.........
以传统文化为视角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发布时间:2023-04-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它来源于多个方面,从这一角度来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思想源泉之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培养科学的价值观理念十分重要,在具体......
论儒家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归结为二十四个字。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儒家文......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7-03-3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也迅猛发展起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传递向心力,汇聚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大正能量,提供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蕴涵着丰富的时代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与精神追求决定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09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1.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 价值是指人们赞成或反对、追求或抵制的信念、信仰和理想等所构成的思想观念的总和。比如,自由、法治、集体主义等。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一、红色文化内涵及本质红色文化是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多样化的文化方式的传承、记载、歌颂和承载这一历史过程和现实的文化综合体,主要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其本质主要有:(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
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22-12-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之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最绚丽的篇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以及由这一历史浇铸的灿烂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对于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国的文化软实力水平。因此要想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要承认主流文化及其他文化形式的存在。军事力量和......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生活化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日常生活化的必要性;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路径:要从遵从行为规范做起,从尊崇信仰做起,从核心价值观“不缺场”做起。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中注意的问题:要正......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要:为整合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集体主义的深入研究。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组成部分,是由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来决定,即由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来决定......
信念淡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要:犬儒主义形成于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古代犬儒学派超凡脱俗,致力于追求内心唯一的善意。犬儒主义发展到今天,主要表现为信念淡化。在此背景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丰富其内......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2-09-28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指引,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坐标,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
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抗战纪念活动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特渠道和重要载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抗战纪念通过诠释抗战精神,有利于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理论认知;通过纪念活动......
体育教学评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6-30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一直都是体育教育工作和教学理论中的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因为教育的成效必须通过评价才能体现出来,所谓难点是源于体育学科目标的多样性和体育教学内容的非逻辑性,而且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与不同时期的教学指......
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引领,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必须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入脑入心入行”。由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的原因,目前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尚未达到最佳效果。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名却有实”,笔者通过梳理它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榜样构建、搭建新媒体平台、社会.........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1
摘 要:面对国内外多种思潮的冲击,党的十八大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此刻,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指导,不断深入理解践行党的各种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需要紧紧环绕在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境下民族团结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14
摘要: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1-02党的十八大首次用24个字.........
爱岗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当下国家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加强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本文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到爱岗敬业这个问题作了一点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基础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 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平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思想渊源......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受国际环境、国际文化、国内社会环境以及网络文化的影响,高等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高等院校担任为国家培养综合人才的重任,更应该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认同教育。高校应在各种社会实......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每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主题,准确把握和理解时代的主题,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注入中国.........
社会生态转型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22-07-22
一方面,必须承认,作为一组分析性(而不是规范性)概念,乌尔里希・布兰德教授所阐发的“绿色资本主义”与“社会生态转型”,的确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当今欧美国家所引领的“绿色潮流”的经济政治本质,以及正在处于政治战略与力量重......
试论警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与行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摘要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多样性的经济联系、多元化的文化价值的背景下,对于即将成为公安司法战线专业人才的警官大学生,如何增强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变得至关重要。因此,警官院校应把在校大......
西方哲学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0
价值观是由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价值观做出根本的理论解释和阐述。社会主义核心.........
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学生思想活跃、关心国内外形势、有较强的自主性等特点,积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贴近学生实际,适应学生成长......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价值观教育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为了“当前及今后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成为了“公民社会”在精神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指针的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大学生的自身性格特点,突出责任担当教育的重点内容,选择合理的教育方法,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责任担当教育;内涵;方法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诠释大学生责任担当内涵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伦理互通与哲学契合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价值理想、人文精神、德治伦理的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伦理互通的现象。传统价值观从宏观上讲解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宇宙的认识,确立了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大学生既是思维活跃、与时俱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后备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凝结是大学生应该自觉掌握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所以,明晰大学生社会主义......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本文从建立健全教育机制;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理论灌输;创新载体、促进教育方法多样化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强化大学生社......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维度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力,以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出发,尤其是以纵横的双向坐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先进文明三个角度分析,进而在社......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6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以其开放性、多元性、自由性等显著特点吸引着高校大学生融人其中,并不断推动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如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传统校同文化,成为高校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高校和谐寝室关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等诸多活动的主场所,其人际关系状况关乎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目前,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寝室存在诸多不和谐......
在叙事中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 叙事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同时又能够契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点。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叙事有助于淡化教育痕迹,实现教育过程隐性化;增强情感认同,实现教育效应情感化;促进行为转化,实现教育效果......
基于文化认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价值观教育本质上也是文化认同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文化实践活动。体现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内化。文化认同与文化冲突是紧密联系的,文化冲突到一定阶段会造成文化认同危机,当前大学......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对其思想行为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可以在根本意义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在整个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占有较为......
论儒家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 文章论述了中国儒家文化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分析了儒家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当前......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5-27
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包含了我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优秀的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现实中,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内容都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根源,它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融入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将.........
基于红色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理论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范畴,基本都产生于中外传统社会,于是便带来了一系列深层理论问题亟待研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核心价值观具有共同的属性,即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这些条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本质是不同的,因而作为主要体现政治经济基本制度的价值观,其本质也是不同的。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的许多价值观在不同社会大都具有共同性和永恒性。用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核心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实现.........
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7-01-05
文化软实力一直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直是我国建设文化软实力重要的引擎与指导方向,必须通过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进一步领导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15-09-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1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国现状所总结的科学理论思想。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文化教育入手,阐述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紧......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09
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知识的熏陶和激进思想的影响。由于大学生是作为未来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主力,所以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文化......
“微时代”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括,用“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结合大学宣传工作,浅谈如何在微时代下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时代;宣传工作中图.........
凝练与践行青年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 要: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青年干部为首要践行者。青年干部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青年干部在做好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几个主要方面深入践行青年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