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逻辑溯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逻辑溯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2 01:50:2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逻辑溯源
时间:2023-01-22 01:50:20     小编:

内容提要:我国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逻辑基础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较低水平之上的社会实践。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国民财富的持续积累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为全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提供了实践指南。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奠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奠定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的政策依据和实践遵循,处理好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历史溯源;逻辑必然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8)03-0001-05

收稿日期:2018-01-13

作者简介:秦平(1968-),女,哈尔滨人,哈尔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GBB1317059。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概括反映了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根本性特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判断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而且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具有必然的逻辑溯源。h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确定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位,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方向,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新辉煌。

一、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基本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不断探索确定的历史定位。正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必须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包含着历史特征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新表达。经过近七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现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近七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经验日益成熟,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越来越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在物质方面的稳定提升,加上对未来发展的充分信心,使人民生活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需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对生活的多方面需求表明生活质量变成更重要的目标,但高水平满足人民的这些需求还面临着不少制约。二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台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告别了曾经困扰人们生活的短缺问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严重地制约着人民新需求的满足。“不平衡”讲的是经济社会体系结构问题,主要指的比例关系不合理、包容性不足、可持续性不够而制约了生产率的全面提升;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说的是总量和水平问题,主要指发展不足、潜力释放不够、发展中还有很多短板,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水平较世界先进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如市场竞争不充分,效率发挥不充分,潜力释放不充分,有效供给不充分,动力转换不充分,制度创新不充分等。如此形成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着眼点;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首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包含了更广范围、更高质量的新内容。在经济方面要全面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要达到更高的质量,让人民吃的放心、住的无忧、行的方便;在政治方面上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充分享受到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在社会领域上要建立一个安全、有保障的社会环境,让人民充分感觉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文化领域上要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氛围,使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和高尚;在生态环境上要有青山绿水,也要有蓝天白云,让人民在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同时,感受到大自然清新带来的愉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这些需要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诉求,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体现其优越性的重要内容。

其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受到发展不平衡的限制。发展不平衡可以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也可以是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是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的,尽管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进步了,但我国各地区、不同领域之间不平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势必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发展不平衡的表现,除了各地区和领域之间的经济不平衡之外,还有经济与社会、国内和国外、经济与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衡,这些不平衡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公共品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影响了人民对生活环境的绿色需求,从而制约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其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受到发展不充分的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充分是指生产的潜力未得到发挥,表现为一些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获得收入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或占有而实现的,一方面,发展不充分影响着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不充分使一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目前,尽管我国社会的生产力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我国还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脱贫不仅仅是让贫困人口得到满足基本生活的条件,而且还要使贫困人口拥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使贫困人口更有尊严地脱贫。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既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既是人民实现其美好生活的基础,但发展不平衡也会成为制约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这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性或制约性,也具有依赖性,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必须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判断的历史溯源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解决推动人类社会逐步地走向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成为现实之后,为推动国家发展必须找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逻辑起点。社会主义国家自诞生之日起就围绕着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而展开了探索,形成了不同表述。马、恩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未来社会从资本主义制度运行的必然性角度进行了描述,但对未来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社会,对于马、恩来讲,很难就一个还没有建立的新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发表意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在苏联社会主义诞生的初期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初步回答,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有过一个简单的判断。列宁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1]。这种矛盾是什么,列宁认为是阶级矛盾[2]。当然,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并没有局限于此,他主导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表明列宁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发生了改变,并认识到解决人民生活困苦与生产力落后的现实矛盾是当时苏联必须面对的主要矛盾。但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比较短暂以及列宁过早地去世,致使苏联没来得及对苏联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加以总结,也没有形成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列宁去世之后,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发生了改变,斯大林在建立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下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避而不谈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问题。斯大林认为苏联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之后,社会主义体系在国民经济一切部门中完全胜利,剥削阶级已被消灭,尽管阶级差别还存在,但是“工人阶级与农民之间以及这两个阶级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界线正在消除,而从前的阶级特殊性也在消失”[3]。这意味着斯大林否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阶级矛盾。斯大林进入晚年之后重新思考了苏联社会的矛盾问题,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4],并在揭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即社会生产的目的与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主张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用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5]。这里虽然没有使用社会主义矛盾或主要矛盾的概念,但基本经济规律实质上就是指社主义社会存在的最本质关系,或者说就是一种矛盾关系。

毛泽东同志在分析旧中国的发展状况时常常采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社会矛盾的探索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如何认识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同样采用了矛盾分析方法,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概念,指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6]。在我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对国内主要矛盾进行了新概括。1956年党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7]。但是,以上正确论断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推翻了上述结论。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6月17日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时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是长期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地解决。1957年10月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重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同志1962年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对阶级斗争形势做了错误的估计,重新强调“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到了1963-1965年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阶级斗争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并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这种主张在“文化大革命”中得到进一步加强[8],“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成为主题。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重要的分水岭,我们党重新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纠正了对我国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不仅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而且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战略决策。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理论务虚会议上明确提出“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9]。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新做出正确的结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0],这一概括一直沿用至党的十九大。

综上,在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把我国围绕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的探索这一历史展开可以看到的是两条主要线索:一是把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是把人民的生活需求与实现这一需求的手段之间对立统一关系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历史事实证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推进是否顺利的问题。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代表着社会主义建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的及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这一基本立场,必须充分认清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以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旨为方向,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现实为依据,这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应遵循的基本逻辑。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逻辑必然

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或基本矛盾关系的认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个认识过程的逻辑源起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受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影响,或者说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表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样的现实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如马克思设想的那样通过建立较资本主义社会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来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了的生产力,而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解放生产力,而且更要发展生产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便成为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立足点。我国在我国社会主义建立初期的探索中更多地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影响,确立了以不断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大二公”来发展生产力的政策架构,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如此认识和实践走上了以牺牲人民的暂时利益来推动以工业为主要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道路。正是这样的背景决定了尽管党的八大就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但在实践过程中难以落实、出现了偏差。

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在总结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才重新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进行了历史定位,根据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基本国情形成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判断,并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这种认识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彻底地认识到生产关系需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不是局限于生产关系本身的超越;认清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特征,我们进行的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就是要把过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调整过来,以适应我国较为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实现人民生活富裕不仅仅是一个最终目标,而且是一个现实目标,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这种调整使人民的中心地位得以真实地体现。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提高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调整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更具有现实意义。如此形成的基本矛盾观念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种概括标志著我们对处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驶入了正确轨道。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系列改革所走的道路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老路,也不是资本主义的邪路,而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我国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了四十年,在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这一总体战略的部署和实施就是在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对的主要矛盾。由于准确地抓住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通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在解决这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1978年我国人均GDP38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低收入穷国。我们经过近四十年的奋斗,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总量快速扩张,人民生活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前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虽然这个标准并不高,但却是我们过去很长时间努力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到20世纪末我国的经济总量又一次实现了翻番,而且人民社会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之前预定的小康社会主要指标基本达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我国要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的小康社会。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主要的经济表现都处于较好状态: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54715元,换算成美元达到8300美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21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2363元,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遵循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主题做出了准确判断。其一,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极大丰富的发展成果和基本健全的分享机制不仅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而且蕴含着由生存转入发展的历史机遇,人民群众有了对物质文化基本需求的超越诉求,进而有了追求美好的生活新期盼。其二,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三,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社会变革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挑战,提升建设美好中国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全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提供实践指南。从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探索的历史演进过程来看,始终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生产力的主要目的,始终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的逻辑方向。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面临着一些新形势、新问题、新目标,这些变化势必对我国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新要求。但是有一点并没有变化,即以人民为中心依然是新时代各项工作围绕的核心。如果说有些改变,那么就是人民有了新要求,而满足人民新要求的制约因素有了新变化。因此,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始终必须抓住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个是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探索的重要成果,在总体上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发展经济和牺牲环境的困局没有打破;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不再停留在解决温饱、达到小康、甚至实现富裕,而向往的是更美好的生活。所有这些不平衡问题不仅是我国未来发展努力的方向,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以实现的最大制约。

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改革开放累积起来的“比较优势”,这个历史机遇既是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伟大复兴的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有感召力的机遇,更是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机遇。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既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的精准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制定新时代党的基本方略、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今后30多年发展的美好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新时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构成了我国新时代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正是我们党践行一切为了人民这一社会主义的宗旨,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的伟大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636.

[2] 列宁全集(第6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82.

[3] 斯大林文选(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86.

[4]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M]//斯大林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637.

[5] 斯大林文选(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602.

[6] 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5.

[7]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Z].1959-09-27.

[8] 王伟光.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五个认识阶段[J].党校科研信息,1990

(1).

[9] 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68.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71.

[11]韦日平,梁庆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主题[J].理论探讨,2017

(6):32-3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理论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2-13
" 【内容提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由于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只提供了一些认识的原则和方法,而没有作出具体的阐述;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会......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23-02-0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在民主观、国家观、对待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目标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婚礼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着重要传扬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婚礼的独特性也成为许多国家借鉴和比较的一项传统文化,文章通过对比中西婚礼的各个方面的差异来讲述我国特色的婚礼文化。 【关键词】婚礼;中国特色;文化......
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奏曲中,社会主义是贯彻始终的主题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 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页。”(注:李铁映《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主要经历了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酝酿和开启阶段、“创新思维”概念正式提出的......
浅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三种表现形式:贫富矛盾、干群矛盾和就业矛盾,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些对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又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矛盾变化与党的政治口号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 要】充分利用政治口号的宣传动员作用来推动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和主要任务提出和制定了许多著名的政治口号,这些政治口号唤起......
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特征的观点,认为是企业体制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次简述了西方分享制和我国“鞍钢宪法”的现实意义,然后系统地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自主联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比较·借鉴·超越
发布时间:2022-10-0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社会主义同属于广义上的社会主义流派,二者既存在理论共识,也有着理论分歧。将二者进行比较既可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可以挖掘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可贵品质。市场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首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充分体现人民意志,才能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始终为社会有序发展和人民充分当家作主提供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06
" [关键词]建国60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进程 创新 [摘要]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从空想到科学等四个阶段,作为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
论邓小平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科学把握
发布时间:2023-03-16
" 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串由资本......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2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探究研讨的作用和价值 1、有效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发展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3-19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结合 发展规律 论文摘要:新民主主义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科学成果,从其形成和发展的看出这种“结合”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法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社会法是由自身部门法精神与品格而定,其价值取向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力求社会实质公正以及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等。社会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关键词】社会法学;理论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超越”
发布时间:2022-12-09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论文内容提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的主义,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趋同,而是一种对立统一,一种“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内容上,吸收、......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是在学习和推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伴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而提出、深化,又以自己的特色验证、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总结有中国特色会计研究的过去和现......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能否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直接决定了能否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过于教条式的理解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论析
发布时间:2023-01-0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地位观;教育目标观;教育改革观;教育基础观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观的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1 依法治国的提出 依法治国这一理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江泽民同志曾说: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1996 年3 月召开的八......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若干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 这一历史背景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对于我们更好地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有两类矛盾分析逻辑悖论的矛盾归属
发布时间:2022-10-19
矛盾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辩证法和逻辑学中的矛盾内涵迥异。如果采用二分法,那么矛盾可以划分为两类: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对于逻辑悖论中的矛盾归属问题,学界观点不一。本文基于两类矛盾的区分,为逻辑悖论的矛盾找到了归宿。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开局
发布时间:2023-07-09
党的十八届四中会全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召开中央全会的形式研究法治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社会主义与法治的关系上......
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邓小平理论—浅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研究,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工作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从另一视角看资本主义要矛盾
发布时间:2023-06-02
资本主义产生经济危机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引发的;而从另一视角看,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也正是由于不断克服这个基本矛盾取得的,也就是在发展生产社会化的同时发展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因此,研......
论析后现代主义的矛盾和困窘
发布时间:2022-09-01
" [论文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哲学批判 [论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性问题相伴生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甚至还是一个“普遍敏感性的历史时期”。但其纠结与离散,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人......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维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吸收世界各国文化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宽领域开展交流与互动,做到资源共享;充......
传统逻辑向现代逻辑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传统逻辑的特点及缺陷 在西方,逻辑学与哲学一起,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解决了作为认识真理工具的推理论证有效性问题,对......
开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能否重视法治、是否坚持法治,直......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0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特色概念的提出、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理论体系成熟三个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 [论文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时代意义 方法论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指在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宣言书
发布时间:2014-07-02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亿万民众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统筹推.........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2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确立了发展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推进协商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加快政府体制改革的发展道路。 坚......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指出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理论和......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3-07-07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是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时代任务,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需要,是中国经济学人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 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的时代需要 进入经济......
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7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特色社会主义的.........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
“四个全面”: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3-07-1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的新成果。 “四个全面”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
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内在逻辑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基本原则。正是在此原则的指导下,邓小平能够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明晰中国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及确定时代的发展任务,开启改革开放的新篇章;生成性思维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运思模式,......
刑事审判与社会矛盾化解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维持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刑事审判最根本的是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来保障人权,化解社会矛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刑事审判中重打击而轻预防、重惩治而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逻辑的必然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要】从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开始到如今,短短3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无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两重天地。市场经济何以有如此魔力,能让岌岌可危的中......
消费主义时代图书出版编辑的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将人们带入新消费主义时代。消费主义时代的图书出版编辑要充分认识到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大力反映科技文化创新成果,努力营造文化创新氛围。 【关键词】消费主义时......
浅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协调利益矛盾
发布时间:2022-11-23
" 论文关键词:利益 利益矛盾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利益关系历来是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之源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民族精神 论文摘要: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溯源
发布时间:2022-09-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如何发展和丰富其内容需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子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精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 (一)富强即强大而富裕 物质......
资本逻辑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4
资本逻辑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近年来,资本逻辑批判研究热潮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辩证地认识资本逻辑、利用资本逻辑、规制资本逻辑,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资本逻辑批判应当也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的重要切入点。一、资本逻辑的客观存在:当代中国资本逻辑批判研究兴起的现实基础马克.........
论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发布时间:2023-05-08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文化观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领域的全球化,在文化和政治领域也必然出现全球化。在全球化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全球化对文化领域的影响,即我们的文化建设所面临......
浅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性;生产力;人的自由发展 论文摘要:《共产党宣言》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作为一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科学巨著,它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2023-05-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教学撷萃
发布时间:2023-04-22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的教学离不开历史视角,只有从历史的视角去实施历史的教学,才能让看似生硬的思想政治知识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高度认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育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有中国特色的背景,有多党合作的过程......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23-03-27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构建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1
法治道路的选择对于一国法治的实现至关重要,对我国也不例外。世界各国的法治道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都呈现出自己的特色,既有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模式,也有自下而上的社会自然演进模式;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发展模式,也......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2-12-1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基本特征 论文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由马克思方法论原则、社会主义社会......
在“90后”大学生中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5
“90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前途与方向。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主动接受、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
论中国共产党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4
"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跨越“卡夫丁峡谷”;破解历史难题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在80年的历程中,跨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卡夫丁峡谷”,破解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取得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发布时间:2023-05-2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内涵 感召力 长期性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伟大成果,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逐步赢得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比较优势,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
新民主社会主义论[中]
发布时间:2022-08-07
" 3、民主社会主义 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恰巧迎合了俄国、中国这些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国迫切需要工业化的历史要求。在苏联、中国“实现”了。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在西方是注定要失败的,不仅在于他理......
岂能用逻辑悖论矛盾修正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矛盾
发布时间:2023-01-19
广大朋友们,关于“岂能用逻辑悖论矛盾修正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矛盾”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钱广荣教授《逻辑悖论矛盾的误用与缺位》一文(以下简称为“钱文”),把《韩非......
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30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它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
把握时代的“特殊逻辑”:唯物史观的逻辑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10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它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它创造性地发展和超越了包括黑格尔在内的以往的历史观,第一次借助政治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分析社会结构,在此基础上,具......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新闻编辑素养与新时期网络时代的矛盾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 要: 高效的新闻编辑工作是新闻传播活动质量的保障,而新闻编辑素养又是编辑工作水平的直接决定因素。新时期以来网络信息的全球化为新闻传播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与新闻编辑素养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本文主要就其矛盾进......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众认同的社会机制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出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完善。而坚持中国道路,必须推动这条道路的大众认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仅靠政府宣传则达不到理想效果,社会机制优于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整合社会各部分力量,形成.........
遵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 遵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遵义红色文化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遵义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和活动载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3-07-26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结为一体,体现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特点。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制度性安排,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当年经济工作做出回顾和总结,对来年经济工作做出研究和部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演进的.........
农村社会新矛盾刍论
发布时间:2023-02-21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的确产生了许多新的矛盾。并且时时有矛盾,事事存在矛盾,矛盾在化解之后又产生新的矛盾,还未得到化解的矛盾在新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的今天又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征,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交......
谈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新的判断。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球化扩展
发布时间:2023-05-17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个相反相成的过程,是一个悖论,当今世界已经卷人一个前所未有的交流与撞击互动的新境界。经济全球化在把生产的社会性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同时,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也在全球范围内积聚、扩展。资本的......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 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对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
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基础;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关键词】依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进步发展的伟大旗帜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十七大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迈进全面型小康社会的旗帜。 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18
" [论文关键词]改革;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历经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之后艰难启动的,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负面影......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实现过程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现阶段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个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岂能用逻辑悖论矛盾“修正”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矛盾
发布时间:2023-03-17
钱广荣教授《逻辑悖论矛盾的误用与缺位》一文(以下简称为“钱文”),把《韩非子·难一》中所说“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的有关形式逻辑矛盾律的论述(或者说是有关形式逻辑“自相矛盾”的论述)曲解为逻辑悖论的自相矛盾,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法治的观点和方法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不断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2-10-2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特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一、以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永远值得追求的形态,也是实践中尚未完型也不可能完型的形态,因为这一形态一直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思想观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首先是要以动态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什么是......
论从解放思想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 共产党的历史证明:坚持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究新时期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在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有了新的扩展。文章认为,新时期的新闻编辑工作,具有四大特点:分别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把关人和集大成者,制作新闻产品,整合各项采编业务,......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14-01-26
分析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12-11-28 09:18:00 ]阅读:1作者:未知编辑:studa1211 一、世界历史语境解读的必要与可能 结合以上世界历史理论三个历史时期和世界历史语境的两......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5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如何在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简析
发布时间:2023-07-13
" [论文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主制度; 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初步具备成功基础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模式和中国特色民主发展模式,中......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在之后的十五年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新时代视阈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协商民主的概念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多样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中之重;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手段;政协队伍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举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内涵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价值,突出.........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6
【摘要】“‘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行,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地坚持和丰富“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简析治国理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新的理论境界,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任务、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和合作,都使这些国家对中国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价值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艰辛奋斗取得的成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局面。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它几种主要社会主义流派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本质,从而更加坚定中......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六大特征
发布时间:2014-01-07
市场 社会 主义是一种 经济 体制的 理论 或模式,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股重要思潮,它是对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倡导和探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与模式的宠统称谓。在不同的 历史 时期和不同的国度,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不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