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5 05:29:19
关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动因的探析
时间:2022-08-15 05:29:19     小编:

"

〔论文关键词〕 政治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党的建设

〔论文摘要〕 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为其提供了强大动因;外部环境变迁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它的进程;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与建设始终是其主要“带动”力。我们应当更积极、主动、自觉地运用这四个方面因素,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发展成就显著,世人瞩目,但其动因却很少有人探究,相关研究更显不足。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并力求从一个侧面透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问题及趋势。

(一)

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已成为仅次于美、日、德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之后,又初步达到了小康水平,并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并积极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这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性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大量减少,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大普及,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转入大众化教育。与此相适应,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政议政的水平不断提升,从而加速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为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美国学者李普塞特认为:“把政治系统与社会其他方面联系起来的最普遍的概括或许是,民主关系到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国家越富裕,它准许民主的可能性就越多。”

(3)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即从生产资料的单一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逐渐发展到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深刻变革从根本上促进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管理体制面对的不仅仅是处于改革过程中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而且还面对着快速增长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其管理模式和相关的机构必须进行改革。从农村来看,从包工、包产到组的责任制到包产、包工到户的责任制,最后发展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仅使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大发展,而且直接导致了建立在政经一体化基础上的人民公社的解体,促进了乡一级政府机构的恢复与完善,也为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企业来看,从最初的扩大自主权、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再到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经济,大大地推动了城市综合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和推进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而经济领域的改革除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更重要的就是改革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地实行市场经济,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此为中心,从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到权力职责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必然要求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求转变政府职能。首先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企关系由领导与被领导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政府的职责转向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资源、规划、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以及在环保、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督。政治体制和政府管理体制必须围绕这一转变进行改革,特别是精简和调整机构。同时,也要实行党政职责分开,改变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局面,并相应地进行机构的调整与改革。由此可见,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此,邓小平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

(4)“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5)只有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已有成果,并把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三大变化:阶级、阶层的重大变化、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而这三大变化都直接推动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第一,阶级、阶层的重大变化。其基本趋势是阶级、阶层多元化和新社会阶层的崛起。首先,阶级、阶层基本构成多元化。传统的说法,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可以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改革开放以后,这两个阶级、一个阶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工人阶级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其人数在逐渐减少。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行业走向衰落,企业关停并转,工人下岗待业。而一些“新工人阶级”,乡镇企业、私人企业、三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工人却大量增加。虽然我们整体上可以把他们定位为工人阶级,但其所处的生产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加入党团组织、组织工会的条件同传统的工人阶级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社会地位和政治诉求也不完全一样。传统的农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以千万计的农民转入乡镇企业和城市农民工行列。我们显然不能简单地把他们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二者之间在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其政治诉求也不完全一样。其亦农亦工、亦乡亦城的处境,使传统的阶级划分方法和定式面临冲击,也给我们的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围绕农民工及相关的城市流动人员的户籍改革、选举方式创新和基层民主建设,正成为我国政治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知识分子阶层从政策层面已被划入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明确强调了这一点)。面对社会阶层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再简单地使用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划分方法显然对我们准确地认识社会阶层的分化问题是不利的。因此,社会学家们主张使用社会阶层的划分方法,并把当前的中国社会划分为10个阶层:社会上层(包括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中上层(包括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中下层(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底层(包括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6)传统的阶级划分方法和社会阶层分析,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其结合起来,才能更加科学地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变化,从而把握住由此而带来的政治发展的风向标。

其次,新社会阶层的崛起。伴随着所有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我国出现了一个逐渐庞大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阶层。其人数不断增加,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政治诉求也逐渐明显。由于第三产业以及金融、信息、通信、网络、交通、家政等广义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其就业的人数大量增加。与此同时,新中间阶层不断壮大。它以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创造与使用为谋生手段的人群为主体,包括白领阶层(主要是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部分私营企业的中高级管理者)、科技人员、高校教师和一些自由职业者。此外,掌握或运作经济资源的阶层正在兴起和壮大。这个阶层既包括掌握实际权力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也包括私人企业主以及一些在能源和煤矿产业进行违法违规投资的政府官员。有的学者认为,中间阶层的收入在一个相互接近的水平上,对消费有大致趋同的倾向,对于民主政治有积极参与意愿。他们对中国的消费、民主政治、商业规则的确立及文化改造,都将承担先锋作用。

(7)经理人员从干部队伍和企业主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

(8)由于市场化和管理科学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和各种经济、社会、文化机构对经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有丰富实践经验包括有海外背景的经理人员,几乎是供不应求。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是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相适应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种变化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和政治体制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促使社会政治意识出现变化。政治意识是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个阶层都希望在日益变革的政治体系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和扩大自身的权益,从而大大增强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政治参与扩大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政治民主,就谈不上政治发展。其次,推动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新社会阶层的崛起,使各阶层之间相互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复杂化,也使公民与政府、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实践告诉人们,只有依法办事,包括政府依法治国、各阶层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公民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才能处理好相互的关系,解决好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公民和政府的法治意识,推动国家的法制化建设,而这恰恰是政治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同时,社会阶层的分化,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各阶层尤其是新兴阶层的代表人物,包括私人企业家、工商界人士和农民工的代表相继进入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也陆续进入各级决策机构。除了“官方”渠道,社会各阶层还通过工青妇、工商联等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以及其他各种非政府组织参政议政。这都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范围,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第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首先,城市化进程迅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大中城市人口不断膨胀,新的市镇陆续形成,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建设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发展工程,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城市化推动了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

(9)与此相联系,基层民主制度,包括民主选举和参政议政的方式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其次,传统的单位社会逐渐松动。新中国成立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形成了特有的单位社会。一方面,党和政府通过单位对社会进行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国家的安全、社会的有序运转以及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就此而言,单位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基础,单位与党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事实上的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可以说,单位是国家的附属,并不能完全代表传统政治学意义上的“社会”。另一方面,就公民个人而言,只有进入某一个单位才算加入整个的社会体系当中。适龄青少年要进学校学习,毕业后或者继续升学或者到某一个具体单位就业。由于户籍、档案、人事管理制度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原因,一个人进入某一个工作单位就很难再离开,除非组织调动,这样就事实上形成了个人和单位之间的长期的人身依附关系。个人的工资、资源供应、职位的升迁、社会资源和政治信息的获取、参政议政的机会、对上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诉求都必须通过单位。对个人而言,离开单位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因种种原因没有进入单位的公民一般都被视为“社会人员”。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单位社会逐渐松动。从党和政府层面来说,对单位的管理和控制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相关的用人机制和人事管理制度、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住房等福利制度都进行了改革。单位和国家的管理职能逐渐分离,单位享有更多的自主管理权。同时,个人对于单位的依赖大大减少,长期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复存在,代之以双方自愿签署的具有明确时间限定的合同。双方双向选择的自由度大大增强,个人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职业,大批的人员脱离传统的单位而进入社会。他们更多地从社会获取经济、社会和政治资源,也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来寻求自身的福利与安全。这样,必然对传统的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关系提出重大的挑战,促使国家对“单位”和“社会”管理的理念、体制、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单位”的松动和“社会”的不断壮大,“社会人员”的政治独立意识、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价值取向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然也为政治参与的扩大创造新的契机,这些都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

此外,社区的兴起和发展。伴随着单位社会的松动、新兴阶层的崛起以及住房制度的改革,社区开始兴起和发展。最初的社区仅仅是以商品房的开发和居住为基础形成的,后来一些成片开发的商品房规模越来越大,乃至超出了居委会、乡镇和街道的管理范畴,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生活区。为了保证居民的利益和正常生活,生活区内逐渐建立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生活、医疗等服务机构,乃至在生活区成立了独立的居委会,这就是新兴的“社区”。进入新时期,社区发展迅速,其功能越来越健全,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些基层民主选举也往往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居住在同一社区里的业主并不一定是工作在同一个单位的,而是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收入水平、经济能力、生活观念的群体。由于社区的成员相互都是平等的,没有来自所谓上级和组织的约束和控制,民主选举产生自治的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通过民主讨论决定与自身相关的重要事项,因而社会和政治独立意识都比较强。他们的维权意识都比较强,并逐步地学会了依靠法律、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不言而喻,社区的发展无疑会大大推动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推动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快政治发展的步伐。

第三,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的利益关系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表现为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关系。我们强调的是正确处理和平衡城乡、工农关系,但实际上存在着轻视农村和农民乃至损害其利益的现象。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三者关系时,往往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而反对强调个人利益。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阶级、阶层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社会阶层尤其是新兴社会阶层更加注重本阶层的群体利益,并依据法律,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维护和谋求自身的利益。这种利益同整个国家的利益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问题上也难免产生利益的冲突,这就需要建立新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这种利益冲突。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群体之间也会产生新的利益关系,例如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当中的劳资关系、农民工同工厂主及当地政府的关系,各类私人企业同税务、环保、安检、卫生等部门也会产生利益冲突,需要相应的机制加以协调。同时,公民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也把个人利益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他们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关系时,更多地强调集体、国家不能任意地侵犯个人利益。而国家也通过立法的形式强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法律面前,利益的相关者,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是平等的,不能再违背法律,以个人服务集体和国家为名义,侵害个人的合法权益。

除了利益的冲突,利益的差距逐渐扩大,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使原来建立在相对比较简单的基础上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明显,传统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是无法应对这种多元化的利益关系的。从消极方面来看,利益的多元化冲击了长期培养和形成的、也是高度一致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观念,由此产生了不少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利益的多元化有助于公民的自主意识、平等观念和妥协合作精神的发展,从而在新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观念,这对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推动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不仅有该国内部的动力,而且也有各种外部的因素。经济全球化,苏东剧变,民主化浪潮,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推行,以及香港、澳门的回归,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第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扩大了相互之间的影响。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0)经济全球化大大密切了各国之间在生产、贸易、金融、投资、信息与科技等方面的联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对中国而言,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提升了本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脆弱。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全球化并非一个纯经济现象,也会对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文化、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的相互渗透,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价值倾向和战略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功,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而且激发了关键部门和地区对改革的支持,正因如此,在其后15年内,尽管阻力重重,中国的改革得以持续进行”

(1

1)。

经济全球化进程直接或间接地促使我国建立一套更加民主和有效的政治机制。

(1

2)在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相应出台了许多顺应国际潮流的政策,改革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模式。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的法制建设。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商贸、市场准入、证券期货、商务税收、信息交换、环境保护、人口和移民、国际犯罪等许多全球性法律问题方面,对我国提出了新要求。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我国就必须加快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透明度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客观上给中国政府的政务公开和透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管理体制的转型和政府改革。强化对政府行为的制约是世界贸易组织对其成员国的另一项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民主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客观上给中国政府对强化自身行为的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约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3)西方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向发展中国家推行其民主观念和政治制度。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认为:“全球经济正在跨越国家边界推动思想和观念的传播,并导致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出现更加积极的公民。”

(1

4)这样,西方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乃至思维模式,都会产生多维度的影响。这也会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中国政治发展。

第二,苏东剧变的影响。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也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教训有两条:首先,中国政治的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否则就会重蹈苏东国家的覆辙。其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苏东国家的失败,说明苏联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不改革就难以为继。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都是在学习乃至照搬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必须进行改革,否则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同样会半途而废。从这个意义上说,苏东剧变的教训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警示,为我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第三,民主化浪潮和西方国家战略的压力。苏东剧变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民主化浪潮,苏东各国和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建立起西方式特别是美式的民主制度,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和多党轮流执政。这股民主化浪潮既是相关各国内部要求民主改革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西方大国推波助澜所造成的。西方大国在全球的政治战略就是使西方的民主观念和政治制度全球化。为此,它们不遗余力地演变和颠覆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尽管不同的政府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实行遏制战略,或实行接触战略,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演变和颠覆这一根本的政治战略。从消极的方面来看,这必然恶化我国的国际环境,增加对我国不利的国际因素。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压力也可以变为动力,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实际上处于激烈的竞争当中,要抵御西方大国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既要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性,维护政治稳定,同时也要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通过改革促进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和政治发展,增强政治制度的竞争力和优越性。因为中国政治的发展既不能简单地传承苏联模式,又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只能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即实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模式。

第四,香港、澳门回归的要求。香港、澳门回归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重大事件。如何既坚定地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又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并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探索一条新的道路,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使命。当然,也正是这一重大事件,催生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从制度层面上看,传统的国家均为一国一制,而我国自香港、澳门回归之日起即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允许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并以基本法的形式保证。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国体的创新与发展。从权力结构的角度看,特区政府的权限要比省、市、自治区一级政府的权限大得多,而且实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这种特殊的形式,突破了单一制国家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构。因此,“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政治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香港、澳门的回归,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与尊严,又保持和促进了香港、澳门的繁荣与稳定。当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之间难免相互影响。香港、澳门所实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制度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顺利推行,将引起内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其成功的经验甚至失败的教训,可能成为内地政治发展的可以吸收的政治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会推动内地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人民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都在中国,香港、澳门成功运行的政治模式,以及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关系模式为什么不能推广到内地来。当然,他们所指的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行之有效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这从另外一个侧面也推动着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毋庸讳言,香港、澳门的某些政府运行模式已在珠三角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推动了当地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那么,今后这些具体的制度和做法,或许也会对内地的其他地区产生同样的示范效应,这是我们不能规避的现实问题。

(四)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领导力量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发展的领导和推动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拨乱反正、深刻反思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照搬前苏联的做法,再加上党内极“左”思潮的泛滥,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政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弊端和问题,直至出现了十年文革的混乱局面。与此同时,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严重束缚着人民的思想,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对是非曲直的基本判断。因此,在文革结束以后,党中央在拨乱反正的同时,推动全党、全社会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重新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为我们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改革开放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通过深刻地反思和民主讨论,人民看到了我国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政治领导的方式和方法、民主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对长期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以党代政、领导职务的终身制、领导干部的家长制作风、法制观念淡薄、权力配置不合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机制不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及其严重的危害性,有了清醒的认识。这无疑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第二,制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及中央其他领导人多次论及政治体制改革,既指出了旧体制的弊端,也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他们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好的,应该坚持并不断地加以巩固,改革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能背离正确的方向,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政治模式,全盘“西化”。同时,他们积极主张,要改革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改革不合理的旧的体制,克服旧体制所带来的过分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政企不分等问题。在这一进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这一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要加强党内民主、国家民主和基层民主建设;强调依法治国,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各级领导的法制观念,共产党要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并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制度建设,反复重申制度带有长期性、稳定性,要努力建设并不断完善各项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依靠制度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制度来约束各级领导干部。江泽民坚持并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充实了新的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使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与此同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次代表大会和重要的中央全会都把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提出来。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方法和步骤。党的十四大强调,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党的十五大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

5)

为了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健康有序地进行,党中央不仅提出了路线和大政方针,而且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首先,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即各项改革必须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中推进;改革特别是涉及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其承受能力,防止由改革带来不必要的动荡和麻烦;改革的结果必须是进一步营造出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正确处理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发展与其他方面改革、发展的关系。坚持和维护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总体方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要进一步推动而不是阻碍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应当沿着这一逻辑顺序螺旋式上升,逐步深化。强调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我们先抓经济体制改革后抓政治体制改革。同时,党中央又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要协调发展。再次,积极稳妥,渐进推行。党中央历来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也就是说,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渐进地推进。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要经过反复的论证,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再全面推广。在操作程序上把震荡小、收效大、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承受的领域作为切入点,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第三,以党自身的改革带动国家与社会的改革。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思想路线和大政方针方面指导中国的政治发展,而且通过自身的实践直接带动了这一进程。这种带动作用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党自身的改革与建设带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改革与发展。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推动党内民主建设,包括废除领导职务的终身制,实行领导干部的任期制,加强各级党委会的民主决策和集体领导,完善党内的民主选举制度和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试行代表大会常任制,完善党的地方各级全委会、常委会的工作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1

6)。与此相适应,党内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针对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加强了党内监督制度,通过了党员干部的监督条例,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监督机构,不断充实从中央到地方的纪律检查部门,加强其监督功能。在中央和省市一级党委建立了巡视制度,派出由领导干部带队的巡视组加强对省地两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检查。此外,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逐步地实现了革命化和年轻化。随着一大批老干部退居二线,大批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使党充满了新鲜活力。党的干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也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遴选、考核、任用、罢免、处罚更加规范。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行政管理、国家政治体制改革。

另一方面,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带动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政治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明确地指出和批评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和党不管党的弊端,反复强调要实行党政分开和适度放权。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逐步得到了扭转,党政职能逐步分开,重叠设置的机构进行了精简,党的领导功能逐步集中在方针政策的指导和管干部方面,不再直接插手行政事务,从而初步形成了党政合理分工、有序进行工作的局面。在处理党与人大、民主党派等部门的关系方面,党中央强调要总揽全局、协调八方。党的领导地位和功能的进一步明确,不仅便于共产党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而且也使人大、政府、政协等各个方面,能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进行体制和管理工作的改革。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执政党建设,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

综上所述,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阶层、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重大变化为其提供了强大动因;外部环境变迁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它的进程;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改革与建设始终是其主要“带动”力。如果说,过去这个问题并未引起应有的高度关注,那么,今后我们应当更积极、主动、自觉地运用这四个方面因素,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

〔参考文献〕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617-618. 〔4〕〔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77,176.

〔6〕〔8〕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9,51. 〔9〕李兵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0,

(2). 〔11〕(注:〔美〕罗伯特·基欧汉,海伦·米尔纳主编.国际化与国内政治〔M〕.姜鹏,董素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99.) 〔13〕刘德喜主编.WTO与国家主权〔M〕.人民出版社,2003.299,303. 〔15〕〔1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07.28,5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试论在完善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8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国家治理;政治发展 一、“十八大”对中国政治体制机制进行的变革 (一)最高政治权力交替和有限任期制度将最终确立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尤其是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进而再到胡锦涛,以及中共“十八大”......
谈关于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发展之原因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21
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逐渐兴盛起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随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不断创作的诗歌体现并传承下来。中国古代文人音乐蕴含着博大的哲学思想,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理性和善性,表达出中国古代文人含蓄的理想追求,散发出中国古代文人恬静情感。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创作和传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具体表现,对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发展的探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挖掘,.........
关于当代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大方面来阐述当代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及利用。首先,我介绍了中国地热资源的发展现状,并从两个小方面来具体论述;其次,我又谈了中国地热资源的应用领域;再次,我就地热资源的特点来提高人民对它的认识;最后,我又......
基层、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代序)
发布时间:2022-07-24
" 基层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保证。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从民主主体的......
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展研究三十年述论
发布时间:2023-01-09
一、问题的提出 县域治,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域政治发挥着政策传递、区域发展和基层治理功能,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占据基础性战略地位。从政治学角度看,当代中国县域政治发......
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 要: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研究缘起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研究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必须正确理解“政治文化”“会议文化”“会议政治文化”等概念。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的内涵结构主要包括会议政治文化的制度形式......
探析当代中国行政发展中的制度创新(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摘要:当代中国的行政发展即行政建设,已不可能继续固守苏联模式的行政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又不能原封照搬西方模式,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的行政发展和行政建设道路。制度创新是行政建设的核心。是促进行政......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简析
发布时间:2023-07-13
" [论文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主制度; 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初步具备成功基础的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模式和中国特色民主发展模式,中......
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3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诸多问题的文化反思,具体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
政体论的政治科学与当代中国政体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9
" 一 当今中国在新的国情、民情、党情下,正处在一个进行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时代。面对我们的使命和时代的挑战,美国立宪之父之一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在《联邦主义者文集》开篇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深体会,他说:"时常有人指......
当今中国非常态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1
" [内容摘要] 政治参与的水平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在当今中国,一定程度的非常态政治参与现象的存在阻碍了中国的政治发展。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公民以暴力、行贿、静坐、游行等非常态方式去参与政治以及公民对政治的被动......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发布时间:2022-08-08
" 【内容提要】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向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12
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灵魂和血液,是烙印在每个人身上的胎记。人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无不体现其文化底蕴。从宏观角度讲,文化渗透到一个国家生活中,属于社会思想上层建筑,又为经济基础服务。中国有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8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对当代中国抗争政治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分析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一、概念的界定 (一)抗争政治 抗争政治是伴随着对社会运动的研究而出现......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路径探微
发布时间:2017-02-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支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
关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十分注重各种力量的作用,并在实践中采取了一些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做法,形成了辐射全社会、全方位、目标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论文关键词]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思......
网络传播途径对当代政治发展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信息网络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信息的传播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在政治舞台中,网络利用的好会产生更好的发展方向,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如何让网络信息传播推动政治发展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文章阐述的是网......
当下中国政务诚信缺失原因的政治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 政务失信现象在当下中国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因为它涉及到中共执政合法性的巩固,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诚信建设尤其是政务诚信建设,已经成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共急需破解的难题。而要加强政务诚信建......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3
浅析互联网时代对当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政治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提高群众政治参与度的同时,也使得政府权力受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的监督,让权力更加公开透明。虽然互联网为中国政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利用网络环境诱导舆论改变政治导向,在网上散播各种各样的不实谣言,一些政府部门忽视网络的重要性,没有有效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1-12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其付诸实施的活动,将政治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集体决策的过程,这些决策一般被认为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1]这一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将政治与国家连结起来,为国家政治视阈下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政治及相关研究便是在此向度上展开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设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建设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历史悠久、灿烂丰富的中华文明。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广泛而深入地推进民族工作,开辟并不断拓展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在政治制度上集中表现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浅析当代中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自然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出现了新的问题,如自然环境恶化、人的自我关系激烈冲撞、人民内部矛盾突出等。 【关键词】发展;存在的......
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要: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就如同世界的室内设计一样的,那就是室内设计必须是以“人”为核心的环境设计,这样“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就永远不会在设计的舞台上褪色,而未来的室内设计也将进一步的延续并升华这一主题。 关键词:......
关于人本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人本主义主要坚持以人为本,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坚持以生为本。本文通过从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物质与精神需求和网络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
当代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
关于3G 时代移动互联网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3
在3G 时代,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的结合而成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生活以及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移动通信产业以及互联网产业在我国的出现、发展时间都不是特别的长,其发展还是存在......
浅探中国当代动画创作
发布时间:2023-02-01
浅探中国当代动画创作 浅探中国当代动画创作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浅探中国当代动画创作 精品 源自 3 e d u 英 语 摘要:中国动画,已经从世界动画诞生之初时的辉煌,......
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1]
发布时间:2022-12-14
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1] 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1] 生态环境政治与当代国际关系[1] 引论、国际政治学家眼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依国际政治学家眼光看,生态环境问题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依不同兴趣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小剧场歌剧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08
小剧场歌剧是一种近年来才逐渐兴起的歌剧形式,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当代中国小剧场歌剧发展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小剧场歌剧的定义 小剧场歌剧是相对于传统歌剧而言的,与之相类似的是室内音乐剧、轻歌剧......
试论当代中国政治整合机制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带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阶层间和群体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何通过政治整合机制协调社会各群体和各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
关于中国当代大学中的矛盾
发布时间:2022-11-03
" 论文摘要: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教育本身是矛盾的统一体,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矛盾就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正确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分析它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当代大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以及......
关于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解析与救助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02
" 论文关键词:流浪乞讨群体;社会问题;社会救助 论文摘要:我国流浪乞讨群体于当代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
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主要表现在道德人格的“三失”,即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市场经济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行为失范、西......
讨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碎片化和式微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进入当代之后,受到国际艺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这种关注是史无前例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被消解为通俗语言,传统艺术形式的内涵深度被元素的力量所取代,......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07
1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经数据研究表明,海量数据主要是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当前在当代文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中国知网,论文标题中包含有“大数据”字眼的数据明显增加,2013年以前,数据变化并不十分明显,在2013到2016年之间,论文数量高达10000篇,增长明显。国务院对社会发展中大数据的应用予以重视,并坚持认为,在现代化发展中,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大数据技术不仅.........
关于中国当代舞剧创作问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显然,讨论“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成就、问题与对策”,我们必须首先抓住主要的讨论对象。当前中国舞坛,谁们在“华山论剑”? 笔者以为:1949年以来,为中国当代舞蹈、舞剧创作建设作出贡献的有六代编导。以吴晓邦、戴爱莲等中国现代......
关于德国政治教育冲突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07
" 论文关键词:德国; 政治教育; 冲突理论 论文摘要:冲突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德国政治教育教学法的主要指导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冲突”为基本概念和逻辑起点的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在向青少年灌输基本政治......
当代世界主要民族国家民族政治发展政策比较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民族政治发展既赖于各民族的努力争取,也需该民族所属国政府高瞻远瞩,建立一套适合各民族平等、和平、共同发展的机制。当今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许多国家基于本国文化、历史情况,相继出台了不少民族......
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艺学与政治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既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境遇有关,又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思想不可分割。文艺学虽不能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但它必须遵守学科自......
借鉴与发展:当代中国儒学与法律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法律与信仰,作为支撑社会秩序与精神的两大支柱,一段时间以来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存在。然而,信仰作为人类文化之源,法律作为人类文化之流,二者往往割裂不开。作为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长时间受到儒学思想的熏陶,目前却尚......
关于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14-01-13
[ 论文 关键词] 经济 转型 生态风险 现代 性 市场经济 风险治理 [论文摘要]当前, 中国 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科技无节制地运用、人类对主体性的过度张扬以及社会主义市场......
关于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和治理困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互联网政治伴随着日益提升的网络速度飞快改变着国际关系,非政府组织、大型企业甚至个人正在各自掌控的网络政治权力影响着现实世界的政治与外交。然而网络自身的特性又让网络政治及其治理出现困境,出于自身利益需求不同利益集......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2002年12个重大 科技 专项的启动,标志着我们在实践上开始摆脱多年来以跟踪模仿为主的科技 发展 战略,向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转变。2003年以来,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根据适度超前原则,科技部着手国家中长期 科学......
浅谈中国动画电影飞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发布时间:2023-05-29
人人都说好莱坞是造梦的工厂,斯皮尔伯格甚至直接将自己的影业公司称为梦工厂。动画电影就其本质而言,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无限的创造可能性。人类需要梦想,动画就是创造梦想的艺术;人类需要欢乐,动画就是创造欢乐的艺术,动画不仅仅能......
探究会计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4
2014 年11 月5 日,APEC 会议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示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区域和世界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引起了全国各......
当代中国美声演唱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7
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发展和进步,音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段。多年来美声唱法艺术也被广泛的认可和喜爱,如今美声唱法的发展进入到瓶颈时期,针对这种状况,未来想要在我国长久性的发展下去,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发布时间:2023-04-04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价值意蕴 论文摘要:本文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挑战和对......
解析现代舞与现当代戏剧发展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15
现代舞与当代戏剧在最早时期均来源于各个种族的宗教仪式,其代表着宗教的文化与信仰,是人们歌颂与庆祝的重要方式。在古希腊时期,舞蹈与戏剧属于人们欢迎神灵的方式,而这一方式在经过历史文化的改革后,开始增添了许多文化色彩,且表......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
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法律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11
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政治体,中国的政治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的焦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在中国政治的整体发展进程中,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些人甚至将其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奇迹。除去带有过多......
关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02
我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人们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进行重构,对我国文学发展其有重大意义......
探究关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
发布时间:2022-07-23
我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人们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现当代文学思潮史进行重构,对我国文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22
论文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 农村 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
论数字化媒体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在不同的媒体时代中,中国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媒体时代为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一方面,借助全新的网络技术,民主政治发展获得了面向公众的并能够与公众实现较......
未来10年中国政治发展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9
" 一、改革时代政治发展回顾 在《中国:改革时代的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一文中,我提出了分析中国大陆政治发展的“结构/群体分析模型”,其中“结构模型”关注社会的整体结构及其变化,关注社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变迁及其相互......
关于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 [论文摘要]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英国三明冶教育经历了萌芽及艰难起步期、快速增长期、成熟发展期和繁荣稳定期四个阶段,已成为英国职业技术教育最高阶段最普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三明治教育发展过程中,英国政府定位合理、措施有......
当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方向探寻
发布时间:2023-04-23
一、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简要回顾 纵观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可以鲜明地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五四运动后的萌芽时期。五四运动之后,以赵元任、萧友梅、青主等为代表的留学归来者,开启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大幕。如萧友梅的......
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谈到文......
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 中国 物流 发展 的历程与现状 新中国自1949年建立至1978年的近30年间,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 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 企业 生产按计划组织,物资供应按计划调拨,产品销售按计划分配, 交通 运输按计划执行,几乎所有......
政治视角下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29
一、明确界定部门权限,合理分配权力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环境统一管理部门与其下属部门在法律地位、权力和职责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需要明晰环境管理部门的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权力界限,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提高环境管......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寓于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思想中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政治决策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把两者结合起来。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增强政治决策主体的思想觉悟,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我国政治......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19
中国历史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典舞正是这灿烂星河里的一颗繁星。古典舞源自古代,汉唐时期达到巅峰,动作造型等借鉴了古代武术和戏曲,舞蹈表现力十足,极富韵律,造型优美,将古代女子柔润的线条和独特的神韵完美融合,舞蹈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新中国成立后,古典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纳入专业领域,成为一门正式的舞蹈表演科目。本文立足当前社会环境,在探寻古典舞文化足迹的同时寻求其在当今社会发展的.........
浅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19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
关于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8
" [论文摘要]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宗教化、宗教与世俗化并进、世俗化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宗教性、隐蔽性和多样化的突出特征。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
关于网络论坛交际对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影响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论坛 网络交际 论文摘要:网络论坛交际成为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各种论坛的每个领域里都渗透着当代大学生留下的观点和痕迹。其内容小到大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情感等问题,大到社会的政......
关于现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上多极化,文化上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发展势头飞快,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挑战,而作为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就是“利益”。但是,在这样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当中......
谈论有序的政治参与与中国政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政治参与 政治发展 有序性 党内民主 示范 [论文摘要]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参与的新型模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我国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巨大变迁的......
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11-04
一、中国古典舞的产生 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是欧阳予倩先生所提出,经过多次研究与讨论得到了当时舞蹈界人士的最终认可,因此在1950年被正式确定下来。从字面的视角来说,中国古典舞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中国古典舞是指所有被古典......
试论当代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0
" [论文关键词]中国;多边外交;国际行为主体 [论文摘 要]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论共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7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理想的社会存在状态和社会制度的追求始终是最为激荡的洪流,而这所有的洪流最终将汇聚成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和科学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在不断的实践发展过程......
当代中国乡村戏剧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8
当代中国乡村戏剧发展研究《人民日报》在2016年12月29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一场复兴乡村的戏剧试验》的文章,报道了2016年10月份在山东潍坊牟家院村举办的乡村戏剧节,文章一经发表,迅速引爆网络,广大网站、微信平台也纷纷转载,引来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关于乡村戏剧节山东省潍坊市牟家院的乡村戏剧节发起于2016年,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每届分为春秋两季。2016年春季,第一届乡村戏剧节以花为题,与.........
中国碳排放关键驱动因子的分析和政策浅析
发布时间:2016-09-0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可避免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根据......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树立科学的文学史观,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视野和文学性思考能力,从而建立系统性知识结构。 [关键词] 文学史观 文学思......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作者:耿玉水 郭爱章 李爱民 赵桂新 郭敏 王新 【摘 要】动漫产业被 科学 家称为21世纪知识 经济 的核心产业,对于当今的经济 发展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动漫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动漫......
关于我国宪政发展中的对抗性理念探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论文摘要:对抗性理念是宪政意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宪政意识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宪政文化内部的各个要素。对抗性理念不但影响着各国宪政文化,并且通过宪政意识的作用推动着宪政发展的道路。要在中国实现宪政之路......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9
" 【内容提要】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各种各样民主的新形式,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贡献。村民自治将重新塑造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改变农村传统的政治文化、辐射城市民主化进程、加速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
海派绘画对当代中国油画发展的启示初探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19世纪末产生于上海的海派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又一次革新,毋庸置疑,19世纪末的上海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中心之一。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此地得到了实践和显现,海派画家创造性地汲取了外来文化与思想,把......
关于当代美国教师评价标准探微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美国 教师评价标准 评价特点 论文摘要:教师的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美国制定了一系列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从评价标准的认同度及在实践中的影响程度来看,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认证委员......
浅析我国舞蹈艺术的当代性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02
在建国以后,我国的当代舞蹈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当代舞蹈的艺术实践中,无论是舞蹈的结构还是它所表达的内涵都已从封闭、凝固的旧中国思想中解放了出来,让当代舞蹈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舞蹈现象艺术。 1当代性 对于艺术领......
关于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1)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中国物流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新中国自1949年建立至1978年的近30年间,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企业生产按计划组织,物资供应按计划调拨,产品销售按计划分配,交通运输按计划执行,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和......
简析治国理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6-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密相连。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创了新的理论境界,中国特.........
浅析当代中国宪政伦理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09
当代中国宪政的内在伦理价值 关于当代中国宪政伦理的主要精神价值,学者们见仁见智,如有学者将其概括为社会主义的国家主权原则、党对国家的领导原则、人民民主( 即无产阶级) 专政的主权在民( 的社会主义) 原则等。而在我们看来,仔细......
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7
引言 生态文学这一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生态文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态文学在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的缺失的同时,展现当代社会文化危机与批......
中国近代西部开发动因与效益介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英文标题】Dynamic Analysis on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in the Pre-modern Times 【内容提要】封建社会中后期,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西部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在近代历史上,曾......
对于女性视角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31
对于女性视角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探析 对于女性视角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探析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对于女性视角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探析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1 前言 油画是从......
对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认知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近年来,全球文化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对于传统的中国画艺术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中国画创作者和研究者在这一复杂的环境下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以保证这门古老的艺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鉴于......
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政府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2-10-22
“政府信息公开”国际上通称为信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FOI)也叫做公众知情权(public’s right to know)或行政管理透明(administrative transparency),它赋予公民近用政府和其他公共当局所掌握的官方信息的......
《当代中国的通俗政治学及对正义的追寻》
发布时间:2023-04-23
《当代中国的通俗政治学及对正义的追寻》该书由白苏珊(SusanneBrandtstadter)和石汉(HansStEinmuller)合撰而成。白苏珊,现任职于德国科隆大学人类学系,长期从事中国大陆与台湾人类学研究,海峡两岸比较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反讽、愤世嫉俗和中国的情形年》《权利、文化、臣民和公民》《从当代人类学视角解读中国的亲属关系》等。石汉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助理教授。该书认为.........
浅谈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与舞蹈
发布时间:2023-02-21
【论文关键词】主义性 性 现代性 [论文摘要】做好姊妹的借鉴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从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的“三性”(社会主义性、民族性、现代性)谈起.分析其对中国艺术创作的启发与影响,提出了可供借鉴的三点看法 随着商品的影......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若干新问题和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3-02-22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若干新问题和新动向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若干新问题和新动向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若干新问题和新动向 精品源 自作 文 园地 一、社群主义并不与自由主义截然对立 在20世纪70年代,以罗尔斯的《正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