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04:22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时间:2023-08-05 07:04:22     小编:

" 一引言 

“现代化”这个主题是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概念框架,单纯从某种特定的视角(文化的,如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政治的,如左翼、右翼)来看待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是难以读懂这一段历史的。“现代化”这一概念框架则有助于加深对许多历史事实的理解,甚至文化、政治、心理等方面的种种迹象本身也可被纳入现代化进程中来分析。 

无论承认与否,现代化已成为一种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取向。但是,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本身却遭受到严厉的批评。这种批评的一个主要观点便是,现代化理论的西方中心取向有着把特殊的历史经验推广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模式的嫌疑。在实践中,现代化也很容易受到同样的攻击——“西化”、“全盘西化”或是“与国情不符”。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的确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是使用筷子还是使用刀叉来吃食物,这当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现代化也不意味着这类事情。不过,通过某种有效率的组织方式生产与手段来解决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存问题,建立一套能整合、凝聚社会成员的文化思想体系,这些都是一个社会所不能避开的问题。并且,各个社会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也大致相同。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化的西方中心取向实际上倒意味着在现代的技术手段与组织方式的条件下中国能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无疑,政治(特别是国家领域)属于人类生活的基本方面之一。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现代化道路中也会包含一些共同的因素。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这些普遍因素中的一个——国家力量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而增长——作一个简要描述,并用中国的事实进行对照和检验。  二政治现代化的两大命题:与强大的国家民主化 

简要地说,政治现代化包括两大命题:①就国家方面而言,现代化意味着国家力量的增长、政治体系能力的提高;②从社会方面来看,现代化意味着社会力量的增长,它对政治体系的参与与影响的扩大,这主要表现为民主化。 

这两大命题隐含于许多相关著作之中。阿尔蒙德明确地提出了这两个命题。他认为,政治发展指的是国家的发展和国家的民主化。他把政府的能力(或权力)与人民参政情况(民主化)这两个方面视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四个主要变量中的两个。前者包括政府机构从社会吸取资源的能力(这些资源包括税收、劳力、物资等)以及政府规定人民社会生活的能力(如要求人们工作,规定工作时间、确定工资,控制犯罪,管理交通等),后者指的是社会普通成员参加政府决策的程度。“政府的权力和效能,和公众对政府影响的程度,是两个衡量政治发展的标准。一个政治和经济都较发达的国家,其政府能力、人民参政程度……,都是比较高的。”值得注意的是,阿尔蒙德指出了政府能力的优先性,因为“要人民参政首先必须政府具有能力。如果没有办事的方法,参与办事也就毫无意义。”[1] 

S·亨廷顿对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秩序、政治权威以及与之相应的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的强调也是同样的意思。政治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就在于权威的合理化和参政的扩大化。[2] S·艾森斯塔德与C·布莱克也持有相似的观点。艾森斯塔德认为,现代化在政治领域表现为社会中心、法律、行政和政治机构的权力的强化以及广大阶层对政治中心的参与、支持和民主化[3]。布莱克指出,国家对民众的直接面对、私人或地方活动领域中国家权力的进入、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以及公民对国家的承认、大众的政治参与,这些都是政治现代化的内涵。[4] 

国家能力与现代性存在着一定的正比关系。一般说来,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带来的是更高水平的国家能力。在现代背景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由分离走向结合。历史上存在着许多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如魏特夫笔下的“东方专制主义”),但是这些前现代的专制权力,并不意味着对社会的有效控制。这就像一个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虽然它随时可以给社会的任何一部分以致命一击,但它一般是不与社会平面相接触的,更谈不上这个政府深入溶化到社会内部去以在社会各处建立权力关系。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但国家控制社会的能力却是极其微小的。只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才逐渐深入渗透到社会各个部分、各个领域中去,并最终与社会统一,在社会内部建立起权力关系。

这种国家与社会的结合一方面表现为国家权力、效能的扩大与增强,对社会控制、渗透的加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社会对国家控制力的上升,各社会集团对政府的参与水平和影响的提高。这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作用与反作用同时存在,最终实现和谐 。国家调控、管理能力和对社会动员水平的提高与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社会利益表达渠道的制度化共同构成了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总的看来,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存在国家与社会此消彼长、互相对立的问题。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传统的国家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关系将面临着新的调整。

国家能力的强化本身是以社会为目标的,事实上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家权力的扩大和对社会的渗透、同化,只不过是在过去未曾纳入规范化调节的领域中建立起新的正式权威(关于这一点,下面在论述社会权力的国家化时还要谈到)。这并不意味着对社会的削弱,而只是加强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化、制度化和有机化的程度,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妨考虑一下市民社会这个论题。市民社会处在国家范围之外,但是,马克思把国家从市民社会之中分离开来——国家建筑在市民社会之上。而黑格尔则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视作进化的系列,没有国家就不存在市民社会,国家代表着市民社会所不能实现的目的。这样的国家与市民社会是不可分离的。事实上,国家存在于市民社会之中,市民社会也到处为国家所塑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共同形成的。  三从传统到现代:国家力量的增长 

由于结合的松散性、权力连接的不严密性,传统社会实质上是部分化、片断化的,政治中心的有效行政范围,政治机构的成员对社会的统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治理。现代社会情况就完全两样了。政治体系统治、控制能力的扩大,对社会各部分影响的增强,以及社会的有机整体化(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权力中心化、集中化的结果),这些都意味着政府力量的增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这种力量的增长:①散布于社会各个角落中的非正式权力逐步收归国家所有,成为一种正规化、系统化、统一化的公共权力;②国家权力对社会的监督与控制日益加深,权力的操作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层面发生影响,国家权力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化、生活化的现实。 

1国家权力的扩大

权力关系存在于任何在一定时空中具有规则化形式的社会体系中,因为社会体系总是由行动者或行动者集体之间的自治与依赖的关系组成。[5]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一样,到处充斥着权力关系。但是,并不是任何权力都可被视为“国家权力”。私人领域的权力(如民间精英的裁判权,行会的规约)和公共权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后者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正式权力,并且具有最高性。现代国家制度的出现意味着权力关系上的这样一个转变:传统社会中的私人权力慢慢缩小,政府权力有效行使的范围扩大,并进入原属社会本身的各个活动领域,逐步取代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私人权力。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国家对社会的介入意味着社会的权力体系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从历史事实来看,在现代之前的政治权力通常为为数众多的权力当局所分享,而在现代化过程中,原本分散于绅士、家庭、宗族、贵族、教会、乡村、地主和其他社会力" 量手中的权力和职能都逐步集中在国家手中,民间仲裁体系也为正式的法律所取代。此外,这种国家权力的扩大还包括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即国家对军事力量和暴力手段的垄断。这是政治现代化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在传统社会中脱离于中央政治机构控制之外的军事力量、暴力组织的存在是常规性的,中国历史上就长期存在各类盗匪和以保卫地方为目的怕独立武装,更不用说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了。现代国家对军事力量和暴力手段的垄断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为强大的国家能力提供了最终的保障。 

国家权力的扩大直接产生了三方面的后果:首先,国家能够直接面对社会、直接统治民众。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前现代的国家权威一般都未能抵达每一个臣民身上。即使是在中国这种素有独裁和集权传统的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威也必须通过各种中介(如绅士阶层)才间接抵达与一个个体农民。历史上的中国社会由国家——民间统治精英一民众三层结构组成,国家必须借助于民间统治精英并与之分享权力才能治理社会。[6]但是,现代社会中民众毋需任何中介就能以公民身份与国家发生关系。这无疑有助于国家对社会的直接控制与管理。

其次,国家权力对社会权力的取代,也意味着国家的职能范围和行动领域的扩大,因为它必须承担过去由社会自身履行的职责,如慈善事业、社会救济、公共事业(如教育、交通、通讯等)。象在历史上的中国,修路筑桥、兴学救贫等经常由社会自身来举办,而在1949年后这几乎为政府所全部承担。又以家庭为例,现代家庭是功能专门化的分化过程的产物,过去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些职责(如社会化、社会保障等)现在都转移到国家身上。

最后,传统君主缺乏对民众的动员能力,他们获得的仅是民众对统治的漠不关心的默认与顺从,而权力的国家化则使现代国家直接成为一个无人与之竞争的特定社会中心。作为公民的个人都对这个社会中心有着巨大的义务承诺,负有相应的忠诚责任。国家必须履行其对社会的职责、保障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也必须承担义务,对国家贡献出感情、忠诚、税收等等。

此外,现代国家一般都是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成为激发全体民众的纽带。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大大有助于国家社会动员能力和资源提取能力的提高。 

2权力有效操作水平的提高

传统社会中的政治权力是一种任意的权力,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越出生活常规的偶然的强迫性行使。传统社会的统治者可能具有无限的专断权力,对民众和社会有着绝对的支配权和所有权,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极大值。以君主为代表的政府能做任何事,可是:第一,他实际上不会充分运用这一潜能;第二,这种权力缺乏有效的深度与广度,他无法真正控制整个社会。统治的力度和统治的范围、深度是不同的。传统的君主权力其力度可能是剧烈的。为了获得服从,君主会使用暴力,会对其臣民行使生杀予夺之权。君主对任何臣民都拥有绝对权力。不过,他无法控制大多数臣民的主要行动领域。

一般情况下,专断的绝对权力将不与被统治者发生任何联系。事实上,这种权力可以被视为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的不被行使的权威。它无法真正产生出君主对大多数人口的行为的广泛掌握。可以说,传统社会的统治阶层没有想到、也没有能力把民众限定于一个全面系统的制度框架内,他们缺乏有规则地影响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的能力,政治中心也无法有效地塑造和安排政治共同体成员的生活。 

与此相反,现代国家的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生活化的权力,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性约束,限制着制度框架内个人行动选择的可能性。这种制度性控制对社会成员的效力无所不在,绵延持久。毫无疑问,这里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归属于现代国家力量,还有很大一部分间接或以某种隐蔽方式归属于现代国家力量。

现代国家能够对国家成员哪怕是最私人化的日常行为施加压力。在现代国家中,社会成员的大部分生活都处于连续性监督管理下。除了那些直接与政府接触的事情(如社会保障;与警察机关打交道等)外,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闲暇也处于国家权力的直接或间接的调控下,现代国家对个人的统治与控制,并不一定要借助直接的权力关系赤裸裸地表现出来。它可以把权力隐藏于制度化、日常化的现实中,使人从内心深处与国家权力同化。这种制度化、日常化的现实可以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实现,也可以包括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工作等社会实践实现。就在无意识中、在对权力的认识的缺乏中以及在国家权力所规定与安排的情境中,社会成员作出种种不逾越国家权力界限的、貌似主观、自由的选择,忠实地履行着国家权力对他(她)的要求。正如A·吉登斯所言:“通过强力的制裁而行使的权力可能是处于最令人警觉、最令人恐惧的状态中,但通过制度化实践的重复而默默行使的权力却是最剧烈、最持久的。”[7]

可以以“管制”这一概念为例来认识现代回家中权力有效操作水平的提高。现代性是与胃日益“加强的管制”(heightened sureillunce)能力紧密相关的[8]。这种管制包括对社会成员的监督和对信息的管理(例如信息的收集、贮存等)两个方面。作为组织的国家所具有的行政能力是以国家管制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例如,国家对信息的管理水平反映着政府的行政能力,象文件记录式行为的膨胀就加强着政府的行政能力。

传统社会的管制能力与现代社会的管制能力是极不相同的,前者远远弱于后者。在信息方面,传统社会的信息管理的具体手段、技术比现代落后得多。信息符号极为有限,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能够参与信息管理的人力资源也是不足的。此外,信息的交流、传递、贮存保管等还要受到交通、通讯水平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信息的来源、信息所适用的范围也是极其狭窄的,它针对的对象只是社会生活整体的很小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水平是低下的,其效率也是不高的。当然,信息管理与国家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性的。信息管理水平的低下,既是国家能力低下的一个原因,也是国家能力低下的一个结果,因为除了客观的技术条件的限制外,还存在着国家对信息资源的主观需求不足——传统国家并不需要太多的对社会情况的了解与监督。而且,信息的收集、管理涉及到复杂的人力组织技术和渗入到社会基层的能力,而这显然是传统国家所无法承担的任务。现代国家的建立,无疑在上述各方面都有着传统社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 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消长变化

新中国建立之前尤其是王朝时期的中国政府是一个专制集权的政府,然而却又同时是一个弱小无能的政府。专制集权只是指权力在政治体系内部的分配,这与流失在政治体系之外的大量的社会权力是并行不悖的。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认识传统中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

第一,大量资源脱离于国家控制之外,特别是土地资源与人口资源。首先是国家对社会监督的力量不足,因而使得资源流失(或隐瞒)成为可能。其次是各类社会集团(如贵族、绅士甚至官僚等)与国家不断地争夺各类资源,这种争夺往往以国家对其他集团分享资源的默认为结果,象绅衿对优免权的滥用就是一例。 

第二,政府对社会进行规范与塑造的能力极弱,并且其职责范围也很狭窄,很多事务由社会承办。正式的国家机关只延续至县一级,县以下的基层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于政府的规范约束之外。农业生活是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工商业也主要由社会自己进行规范与管理,如行会。皇帝能够随时剥夺任何一个人的财产与生命,但他如果想从整体上改造社会的生活却力有未建。何况,他也不可能随时支配着全体民众的财产与生命,这与现代社会中各类制度、法律时刻都规范着财" 产和个人的运动大不相同。 

第三,权力分散、渗透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一个强大的国家权力体系始终未能形成。明清间社会变动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政治权力向社会权力的转移。民间精英在权力网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有时甚至取代了国家权威。可以从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两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就社会组织而言,村落共同体、社会秘密、家庭、宗族、行会、公所等都成为分割国家权威的“权力容器”,权力在这些分散的组织内部行使,而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权力体系。就社会结构而言,政府对民众的统治是间接性的,必须借助社会中介来进行。唐及其以前的门阀、世族,宋以后的绅士等,都是社会结构的中介层。县一级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代表了国家权力向社会延伸所能达到的限度,在县级以下的权力关系无法完全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因此社会基层中所形成的权力真空地带便必须由社会力量(如绅权)来弥补。这于国家权威是大大不利的。 

1949年以后,中国在国家力量方面的现代化基本实现了。这也可以被视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成就。国家的统一,中央政府对领土、各个地区的有效控制都得以实现。这首先是以消灭割据各方的军阀、对各种军事力量与暴力手段(如军队、警察、民间武装等)的集中性控制为基础的,其次还带来了中央政府权力的有效性与稳固性。全国性的交通通讯网络,统一的政治组织,深入到甚至是偏远农村的政府权力,一套统一的公共符号系统与思想体系(这是1949年后的学校教育、大众传媒、工作与生活实践所提供的)以及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这就是一个现代国家的体系。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不同于数千年历史的根本性变化。一位研究者对此评论说:“中国革命带来的最惊人的变化是改变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维护现状为基本导向的帝国政治制度希望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脱离,它以自己动员人口的能力为代价赢得了高度独立于社会影响的地位。共产主义制度则将自己的影响和积极性扩展到群众层次上,大大加强了它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9]国家以各种方式排挤掉民间的权力握有者,逐步收集分散于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非正式权力(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最终以一个强有力的规范一致的权力体系统一了全中国。原来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基层生活单位村庄现在也被纳入了国家权力体系之中。国家权力扩充至以前从未被国家触及的村庄之中,这无疑是新中国最主要的组织成就之一。[10] 

国家力量对社会的直接控制与深入渗透,为摧毁前现代的政治形态和建立崭新的现代政治体制打下了良好基础。当然,这种国家力量有时又显得过份强大,以致社会无法正常有效地运转。从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实际上在于力图从各个方面改变这种状况。但是,从某些因素来看,这方面的变化太过于激烈,以致使国家又重新陷入能力不足的局面: 

其一,国家提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正处于下降状态中,特别是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提取能力不足。国家所能支配的经济资源、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尤以中央政府的收入为甚。[11]这无疑使国家行使其权力和履行其职责受到极大影响;

其二,对社会日常生活的控制和制度化、自然化的权力操作水平降低。国家规范社会生活、使人们服从制度并在制度范围内行事的能力大不如前,这当然也包括缺乏对越轨行为的控制。各种违法行为(包括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增多,就是其表现之一; 其三,国家力量中心化、集中化程度下降。在1949年以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过几次重大变化,但是总的说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是很有效的,地方政府往往被视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但是在现阶段,地方政府开始成为具有自己独立利益的实体,地方保护主义也由此抬头。在权力与利益问题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协调。 

国家能力的过份下降决不是一件好事。在改革和现代化的高潮中,首先需要稳固的政治权力作保障。政府必须为社会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政治——法律制度框架。当代中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它的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的缩小,而仅仅是管理方式的变换,由命令型、占有型的直接控制转换为法治型、约束型的间接管理,各类社会自组织机制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政府权力的缩小。相反,它们为政府权力的扩张提供了新的空间。  五结语 

强大的国家力量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但它同时又是现代化的前提与原因。现代化的最初动力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国家的。首先是政治领导、政治系统对现代化的向往、回应以及为此所作的社会动员,然后才是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转变。政府对于现代化事业的有效保障以及对现代化的积极促进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前提条件是这个国家是强大的,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清末新政都是朝向现代化的尝试,但却有着一成一败的不同结果,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在于中国政府弱小的能力(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民族主义等等)不足以象日本那样积极推行和保障现代化。 

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这自然包括今天所作的一切变革与努力——正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之一部分。政治领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一个有能力的政治调控体系)与经济领域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一个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体系)二者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当代中国的发展动力首先是来自于政治领域,是政府由上至下启动着经济领域的变革。政治力量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低效无能的政府是无法保障与促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必须让政府拥有相应的权力与能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一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将财政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
中国梦的内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增强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和中华民族近代奋斗史的清晰梳理,是对中华儿女家国情怀的形象表述,是对中华儿女共同理想的生动阐......
政党统合与现代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24
政党与社会关系是贯穿于现代国家的一组基本政治关系,在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逻辑和治理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化为国家―政党―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换通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得以实现。自近代以来,政党与社会关系呈现出从政党动员到政党控制,再到政党统合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治理模式和实践也随之发生变化。政党统合是在社会成长的基本态势下政党与社会间型构的一种新型关系形态,具体体现为坚持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22
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治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始终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完善发展同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2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既是基于学习力的内在能力,又表现为行动力的外显能力和作为治理价值实现、治理制度实施的现实能力。在现代化治理......
新时代全面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3-12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落后的面貌。从党的十二大最早提出经济总量“翻两番”的长期发展目标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任务,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发展中的失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不再把经济增长的数量目标作为长.........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宪法保障
发布时间:2023-04-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6-20
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代国家的发源地欧美等国的政治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一是超大型崛起。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具有超大型人口规模、......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2-27
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其现代化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政治形态来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形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种政治形态在多在大程度上对其现代化的成功起到推进作用?它具有那些消极特征和问题?这是东亚现代化研究中特别受到......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性回应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我们党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命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回应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夯实并丰富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有三重维度,即制度合理性问题、社......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精神依托作用,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主;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
自贸区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2-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自贸区是积极响应和实践这一理念的排头兵。南沙自贸区的发展对政府来说是一次提升自身治理水平的良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治理能力现代化;南......
探究会计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4
2014 年11 月5 日,APEC 会议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示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区域和世界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引起了全国各......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讨政府绩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兼具民主......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思想;其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科学精神......
论政治文化发展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塑造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要:详细阐述政治文化及特征,简要分析政治文化的多重功能,并在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基础上,探讨如何塑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正确处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传统及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以......
“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宗旨与实质,是其理论形式和实现方式,而且上升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构成内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并提升治理现代化理论层面的设计,.........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政党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权力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政党现代化与公共权力法治化 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也必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政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政党法治化。政党法治化是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政党法治化的首要任务是依法执政。公共权力运行法治......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发布时间:2013-12-19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浏览古今的政治哲学经典,我注意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而且可以善恶为经纬来加以区分。一种政治观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的善。如在......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对当代党员的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既包括民本思想、修身内省、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也包括王权主义、三纲五常、重人治轻法治等专制思想。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增强......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
对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能力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问题提出 国家繁荣的前提是经济持续增长,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企业绩效提高,而企业绩效提高的关键在于企业家能力。正如熊彼特所说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企业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灵魂也同样是企业家。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家精神能够有......
美国经济增长的社会与政治潜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处于世界各国之首,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居于世界首位的财富积累之外,美国经济增长具有多种社会与政治基本面支撑,其中人力资本潜质、社会协作潜质、创新能力潜质以及霸权地位潜质都与美国经......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源流、衡量标准及基本内容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治理理论的兴起为现代国家治理带来了新视角,这是对东西方传统国家治理的超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国家治理现实的回应。探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衡量标准和基本内容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文章认为,衡量国家......
全面依法治国维度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和目标是民主制度,核心与保障是严格依宪依法办事,关键组成部分是权力制约。现代社会民主观念下的依法治国是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的有机结合......
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
发布时间:2023-06-14
" 二十多年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会涉及诸多不同的问题,但处于全球化问题讨论中心的无疑是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的地位及发展前......
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但是,就在20世纪临近结束时,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洪波涌起,展示了它巨大的能量。 1974年,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从欧洲南端涌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这三个资本主义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漫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提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的激发,关键在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即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所具有的文化凝聚力功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
浅析以软法之治助推执政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7-01-12
一、软法之治在推进执政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体现 政党对公民社会的管理,正由传统的一元领导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现代化治理方式。在传统一元领导体制下,政党、国家主要依靠强制性法律对公民社会予以规范,而在现代公共治理时代,我们更应......
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09
" 论文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志的提出,是一个时代的创举。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
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1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而政治改革则通常属于政治学家的研究范围。然而,在象中国这样的转型中国家里,经济增长却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命题,它涉及到与政治改革相关的制度变革;同样,政治改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学课题,它的推......
中国-经济增长与政治改革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4
经济增长是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而政治改革则通常属于政治学家的研究范围。然而,在象中国这样的转型中国家里,经济增长却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命题,它涉及到与政治改革相关的制度变革;同样,政治改革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学课题,它的推......
浅析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 中国 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 化的新的 发展 阶段。”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拓和深入,是关于现代化 理论 与实 践的划 时代 创造;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蓝......
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艺学与政治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既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境遇有关,又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思想不可分割。文艺学虽不能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但它必须遵守学科自......
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发布时间:2023-06-12
" 浏览古今的政治哲学经典,我注意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而且可以善恶为经纬来加以区分。一种政治观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的善。如在《政治学》的开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
用城市化创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发布时间:2014-01-13
次债危机的爆发中断了新 经济 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也把 中国 经济推出了原有增长轨道,由于全球化的修复将会需要较长时间,如果中国经济想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出口不可依赖,投资不可持续,原有增长动力正在消失 中......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一环,是国家治理从“自治”、“互治”到最终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将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合法化,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组织能......
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
发布时间:2022-07-24
" 中国社会正处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市场化进程之不断演进,政治体制之日臻完善,多元文化之共同繁荣,价值体系之渐趋整合,社会结构之分化重组,共同汇成社会转型之伟大洪流。反观近代以来之历史,中国社会历经三次巨大转型,第......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得实效性不强,这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发挥出它应该产生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紧密渗透到经济建设以及生产活动......
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成长与目前情势(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论文摘要:本文从地方的案例来考察现代国家构建的两个主要层面——现代行政科层制发展与社会生长的历程,厘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转型历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作者认为,由于中国发展的复线状态,使得学术界在解释和研究中国问题时往往......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与......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1-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县级人在应全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总原则,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发挥县级人大在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政治强人与他的国
发布时间:2022-12-14
有的政治强人留下一个“美丽国家”,有的则留下一片混乱,或者一个巨大问号。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逝世,再次引发了对政治强人与强人政治的反思。国际舞台上从来不乏政治强人,强人政治也绝不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浪花和涟漪。历史没有......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强国战略
发布时间:2023-03-15
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本文试从现代化建设切入,对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的关系及其未来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各位方家。 一 现代化建设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07
毋庸置疑,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愈益显明的成效。然而,实践中的窘态与理性的求证却让人清醒的看到,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与繁荣,恰恰相反,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因为......
落实政治要求 强化政治责任
发布时间:2023-03-17
同志们: 从今年4月底开始,在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党中央延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重大举措。中央和省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4月21日,中央召开了“三严三实”专......
从国际法制角度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3-03-07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这两个方面现代化的实现必须符合全球治理的标准和趋势。21世纪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全球治理......
中国增长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2-10-24
那么,如何在调整压力下达成今年7%的增长目标?政府工作报告中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目标不会改变。具体而言,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通过进一步改革发展新消费、新投资与新的外贸模式,形成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
浅谈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22
一、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历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于1950年和1980年分别颁布了两部婚姻法来保障和谐、平等婚姻家庭关系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2001年修订了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
国家治理能力研究的聚焦点与新生长点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学术界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
现代性、後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 摘要: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後现代主义是西方对现代性的又一次启蒙,是现代性的延续和调整,它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批评,而不是对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是唯一的,并不存在与西方......
增强政府现金管理能力的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6
政府现金管理是以低成本、低风险方式对政府现金流入与流出进行调整与控制的程序与策略。我国应当确立起政府现金管理的概念、建设单一财政账户系统、增强政府现金收支管理能力,并灵活运用投资工具进行现金风险控制,深入履行我国政府在现......
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在对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及核心竞争力 会计 产生的必然性进行简要 分析 的基础上,主要就核心竞争力的确认以及我国 企业 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等 问题 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理念;核心竞争力;财务管理与控制 ......
治黄的工作需要强化增收节支
发布时间:2013-12-18
治黄的工作需要强化增收节支 治黄的工作需要强化增收节支 治黄的工作需要强化增收节支 论文关键词:治黄工作 强化 增收节支 【论文摘要】:随着治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外部经营环境日益严峻,我们黄河......
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 【内容提要】政治合法性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利益分析方法入手,就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政治合法性基础在于民众利益(既包含现实利益又包含预期利益,既包含经济利益又包......
治黄工作需要强化增收节支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治黄工作 强化 增收节支 【论文摘要】:随着治黄的快速发展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外部经营日益严峻,我们黄河部门过去的优势有一部分正在变位劣势,而我们的干部职工还没有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工作还不能适应科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
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6
1 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 1.1 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 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法家强调......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推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4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论辛亥革命对中.........
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21
" 一 革命:概念及其阐释 革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概念是指一种暴力性政治参与,它一般以夺取政权和恢复正义的政治秩序为目标。西方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家一般都是运用的广义革命概念。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并非来自上......
群众路线: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人民之维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在共同的价值关怀和追求下,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群众路线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契合性。群众观点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动力之源和坚实的依靠力量,群众工作方法则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路径保障。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资源,如何使之与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互支持、相互给予仍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群众中图分类号:D.........
现代媒体对增强课堂教学魅力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 主体性 教学魅力 论文摘要:新媒体的特征?启发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一根本特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教学应充分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促使每位学生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发......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免除农业税是对以农业财政支撑国家体系的传统时代终结,也是建立以工商业为支撑的公共财政的新时代的开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与此同时,农民负担问题却日益严重,农业地区的财政......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3-12-17
在 现代 企业 的竞争中,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否则这个企业则是一个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 发展 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企......
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简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引言: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要过程,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现代化是个庞大的系统包含着诸多方面,有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等等,行政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对全面建......
探究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1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西方各国开始盛行组织文化理论, 强调文化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受这种理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行政文化学的热潮也迅速掀起, 研究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从而使行政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现代社会的进步和......
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识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公民参与动机的源头和由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战略重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把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承担着刻不容缓的历史......
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 要: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研究缘起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要求。研究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必须正确理解“政治文化”“会议文化”“会议政治文化”等概念。当代中国会议政治文化的内涵结构主要包括会议政治文化的制度形式......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发布时间:2023-06-10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
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 本文认为,当前增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增强理论吸引力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消除制约理论吸引力的现实症候;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筑牢增强理论吸引力的政治堡垒。 【关键词......
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与政府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目前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正面临深化改革,通过分析对比其他国家和中国公务员制度,可以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为更好地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观点。本文通过对中过与日、法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揭示中国公务员制度目前......
关于推进政协参政议政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5
【摘 要】推进政协参政议政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立足点。推进政协参政议政能力现代化应着重在科学设置政协界别、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政协参政议政工作......
关于现实社会主义与落后国家现代化模式刍议
发布时间:2022-07-23
" 论文关键词:现实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现代化模式;选择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可以分为“理想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自从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以来,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其最大特点是......
标准化战略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发布时间:2016-05-12
内容提要:近年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商品面临的最大非关税壁垒和贸易摩擦的根源。本文认为,我国出口商品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源,在于我国技术标准过低以及全球标准体系的竞争。实施标准化战略是实行我......
培育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2-08-21
在现代企业的竞争中,只有加强文化建设,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否则这个企业则是一个没有头脑和灵魂的企业,从根本上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前瞻性、能动性和适应性。 一、企业文化及特点 ......
论优化内容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3-04-11
" 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效性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内容不优质是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优化内容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
我国现代化金融治理体系:特征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要: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各类金融活动参与者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推进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相互关系;依法治理、市场决定、双向开放、风险可控、权责明晰是衡量我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项基本标准。当前,我国金融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治理格局,监管职责和监管协调有待改进,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应发挥中长期规划立法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中的重.........
体育智库建设与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体育智库是一种专门为体育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开展体育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研究和咨询的组织。体育智库的产生既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结果,更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加强体育智库建设有......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发布时间:2022-12-15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日本的民法近代化,是以法典化的形式完成的。《日本民法典》乃是亚洲第一部民法典......
财务支撑力与企业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财务支撑力与企业现代化 财务支撑力与企业现代化 财务支撑力与企业现代化 财务职能方面的支撑,即财务支撑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支撑力泛指与财务有关的一切财务方面的功能;狭义的财务支撑力则专指......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发布时间:2022-10-29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发布时间:2000年07月25日安体富 郭庆旺 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政策
发布时间:2023-06-23
" 1995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其中之一就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也就是说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
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家族企业的长寿
发布时间:2013-12-14
【摘 要】家族 企业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 经济 发展 中占着不可缺失的一席之地,美国一些大牌公司多为家族企业的衍生品。在我国随着太太药业、天通股份、广东榕泰等家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频频亮相,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5个家族企业成功上市......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28
探析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政治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及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对其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其政治体系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民主政治与政治文化(一)民主政治内涵在党的十六.........
改革文学与国家现代化想象:以蒋子龙为例
发布时间:2022-09-28
1976年1月,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在“复刊”后的《人民文学》刊发,尽管围绕着这篇小说的“政治博弈”错综复杂、风波迭起,但小说对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想象,以及霍大道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成为“改革文学”的先声。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的《乔厂长上任记》以及随后出现的《维持会长》、《开拓者》等小说,不仅把蒋子龙推上了“改革文学之父”的位置,使其成为新时期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且成.........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发布时间:2023-04-04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价值意蕴 论文摘要:本文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挑战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