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人身依附到个体理性的成熟——“农民中国”及其解体

从人身依附到个体理性的成熟——“农民中国”及其解体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6 02:45:15
从人身依附到个体理性的成熟——“农民中国”及其解体
时间:2023-01-16 02:45:15     小编:

" 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人们不难发现,人类走出蒙昧时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是以人的独立个性的解放、个体理性的张扬为基本前提的。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理性,个体最终摆脱中世纪的人身依附而赢得人身自由,后者成为继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学基础。传统的以血缘身份纽带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被人与人的自由契约关系所取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也从传统的身份等级分化演进为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阶级分化。

从前社会主义时代走向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国,其现代化的演进逻辑也难出其右。在农村,“人民公社共同体”1的解体为独立小农的成长腾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城市“大锅饭共同体”的日暮途穷也使我们看到,中国的现代化在历经洋务运动以降近百年(即大致从1870年至1978年)的摸索、尝试后才最终得以迈上轨道。基于此,本文基本的立论前提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正是邓小平的改革在中国找到了(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间找到的)走向现代化的逻辑前提:即人的自由解放。自此,在中国,长期处于两相背离状态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建设终于找到了契合点。

本文以当代中国决策精英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坎坷历程为解析文本,认为,“农民中国”的解体是人的个性解放的内在逻辑使然。从依附人格到独立人格、从强制到自由、从蒙昧到理性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共同逻辑。在这里,没有所谓“中国特色”之类的遁词。

从“乡土中国”到“农民中国”:概念的提出

五十年前,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乡土中国”这一概念。他发现,中国基层社会农民与土地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人与空间的地方性排序表现出明显的乡土性,中国社会因而可以称为“乡土社会”。

受费先生“乡土中国”概念的启发,笔者提出“农民中国”这一分析性概念。它不仅建基于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传统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主导性规模,以及农业从业人口在整个社会职业构成中的压倒性比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概念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社会学意涵。它是指以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为前提,以自然经济为依托的社会关系模式,以及于这种关系模式中培养起来的农民文化、农民人格和农民心态。因此,如果说“乡土中国”是一个具有生态性质的社会人类学概念,而“农民中国”则是一个有着心态性质的文化社会学概念。“农民”(peasantry)一词在这里并不以职业特征或居住地(城市还是乡村)为标准,它毋宁是指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状态。处于这种生存状态中的个体不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理性判断能力以及责任能力,个人只是“共同体”这架机器上的零部件而已。基于此,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城市里的乡村”、“农民社会里的非农民”、“有知识的农民”(即具有某种农民心态的城市知识分子)等极具启发意义的概念。2在这里,“农民中国”不仅意味着农业从业人口在中国总人口中占绝大多数,而且意味着那些居住在城市的人也在某种程度上浸淫着农民人格、农民心态。如果把“农民中国”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城市在中国就是一个个零散各处的孤岛。与在手工业和商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独立的市民文化传统的欧洲城市不同,中国的城市是长期“农村城镇化”的产物,致使那些即使居住在城市里的“城里人”,“其精神深处都多少具有‘农民心态’。”3

在农民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中国城市,要建立起如欧洲城市独立的市民文化,非得经过商品经济、市场竞争长期的培育而无从达致。城市“大锅饭共同体”的解体意味着这一培育过程的真正发端;而由小岗村农民发起,并得到决策者首肯和政策推动的第二次更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普遍推行——则意味着长期生活在“公社共同体”保护-束缚体制下的中国农民,开始摆脱个人对共同体的高度依附而最终得以走向解放。中国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表明,“农民中国”迈向文明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对“农民中国”进行全面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意味着思想层面的启蒙,更需要市场机制的积极培育。

土改:宗法农民走向解放的前奏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封建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模式均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性特征。它以自然经济为依托,排斥市场机制所鼓励的商品自由流通,资源配制通过人身依附基础上的“超经济强制方式”进行。

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取得政权后,其面临的第一要务便是巩固自身权力的合法性基础。除了在城市全面推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之外,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则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后者是其在根据地所推行的均田政策的继续。土地改革政策的首要目标在于:通过对土地——这一农村社会核心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传统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一方面赢得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贫农对新政权的支持,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新政权有机会将其触角伸进农村社会机体内部,从而加强对后者的行政控制。4

这场持续三年的土地改革运动所带来的一个客观后果便是:随着农民获得小块土地和绅士地主阶级被彻底消灭,传统宗法社会的等级结构被打破,宗法共同体对农民人身的保护-束缚体制开始走向解体,独立的个体小农破土欲出。然而,从互助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一波接一波的集体化浪潮使刚刚摆脱宗法束缚的中国农民重又成为“公社共同体”的“附属品”,“社会主义自然经济”取代“宗法自然经济”。虽然土改改变了农村社会的阶级结构,但“农民中国”的基本社会景观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农民中国”的人身依附特性非但未能解除,反而有进一步强化之势。5

人民公社化运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悖谬逻辑

将工业化视为现代化的逻辑前提,认为落后国家要建成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实现城市工业化。毛时代的中国决策精英在效法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引进了该模式背后的这一理论支持。

认为要走向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工业化这一思维逻辑至今未能得到认真的厘清。

从十七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后来遍及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其基本的价值依托便是:人的自由解放。而这一价值依托的直接源泉便是早先的文艺复兴和启蒙理性,后者的核心价值诉求即是:以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契约关系取代中世纪的人身依附关系。那种根置于人性结构中的个人对自身利益的关注最终摆脱了中世纪身份等级和道德戒律的束缚,并进而成为物质层面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成长的根本动力。对社会主义特别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后的东方社会主义来说,缺少这一价值支撑只能使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相互背反,即使勉强建立起来的所谓“社会主义”也只能是一种无法发展的社会主义。

在斯大林时代的俄国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 “公社共同体”的农民、“大锅饭共同体”中的工人,其人身依附性较之传统宗法体制下的依附性更甚。依附造成人的主动性、创造力的严重缺失,使人失去独立思考和理性的认知能力,它在人的心理层面造成空前的政治无力感。千百万人的行动被政治领袖一人的意志完全左右这一群众“集体性无意识”正是这种依附人格在社会层面的直接体现。看来,人类要摆脱非理性的蒙昧状态(state of nature)而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只有从人的自由解放开始。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自由、个性的成长。

将工业化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前提,使毛时代的中国决策精英陷入了一连串的政策误区。要实现工业化,对于未经过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中国来说,只有通过大幅度压缩农业投入,加大对农业生产部门的剥削量以满足城市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如果说人民公社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农分散经营的" 经济“瓶颈”的话,集体化农业带来的“规模效益”却被国家主导下的强制性统购统销政策所抵消,后者被认为是城市工业化的基本政策动力。况且,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农业生产,其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超量的劳动力投入,国家在农业技术和水利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却相当有限。由于激励机制的严重缺乏,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结果,农业的低效运作非但未能给工业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反而使大多数中国人在整个五十年代始终为衣食所忧,终在1959-1960年酿成几千万人饿死的大悲剧。如果说三年饥荒是“七分人祸”的话,这里的“人祸”则是决策者所极力倡导的“三面红旗”——“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 的直接政策后果。而“三面红旗”正是那种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这一悖谬逻辑的集中体现。

前文提到,就人身依附性而言,“农民中国”的社会景观并未在毛泽东时代发生根本性改变。如果说传统中国的社会分化首先是“官”与“民”、“有权者”与“无权者”的不平等的话,那么人民公社化运动在试图消除贫者与富者、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阶级不平等的同时,却在相当程度上延续并强化了有权者与无权者之间的等级分化。6如果说阶级分化只是一种生产资料分配上的不平等,可以部分地通过市场机制消弭的话,而有权者与无权者之间的等级分化则是一种权利分配上的不平等,它与那种根据血缘身份所确定的等级制度一样,具有显见的强固性。在政党宣传机器广泛的意识形态教化的强大作用下,只能使这种不平等以及由这种不平等所带来的人身依附得到空前强化。

如果说贪欲是人性中永远无法革除的弊病,而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是人类政治实践中的一条普遍规律的话,那么我们不能不认为,一直让毛泽东深感头痛的政府官员的腐化现象正是毛时代中国社会政治等级分化的直接后果。三年饥荒不仅是一场经济危机,更是一场政治危机,它是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瘫痪的直接后果,“有权者”与“无权者”之间严重的等级分化使该体制丧失了基本的预警、反应能力,“下情上达”的信息反馈机制处于空前的失效状态。政治此时在自上而下的单轨上运行。而毛泽东始终试图通过他所钟情的体制外政治运动形式——“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社会主义教育”、“四清”等——解决官僚体制的腐化问题, 但终因他本人未能意识到腐化赖以滋生的社会结构基础(即有权者与无权者之间的等级分化)而收效甚微。

“农民中国”的解体:人的个性解放的内在逻辑

当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证明无法兑现其所承诺的一切时,中国农民最终从自发到自觉地选择了“分家单干”。如果说五十年代土地改革的潜在意义被继之而来的集体化浪潮抵消的话,那么,邓小平在中国农村推行的更大规模的土地革命——联产承包责任制则使中国农民在真正意义上摆脱了对“公社共同体”的人身依附;而那些长期在“大锅饭共同体”所提供的“安乐窝”里生活的城里人也随着这一“安乐窝”日渐失去其基本的保护能力而不得不自谋出路。“下岗”,这个如今使许多中国人尴尬的词汇,却使我们看到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希望。

虽然“靠自己养活自己”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和生存压力,但它毕竟第一次将个人的劳动力投入与财产权结合起来,给人发挥自身主动性和创造力提供了机会。而且事实也证明,只要稍稍放松对人的自由的压抑,后者便会释放出惊人的智慧和能量。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一下子为那里带来了春天。事实上,并不是这位老人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如文章一开始所指出的,他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契合点,即人的自由解放。而毛泽东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尝试之所以屡屡受挫,其根源即在于他未能找到这一契合点。

这里所说的“自由”,不仅意味着免于不合理的外在束缚,而且与受“保护”相反对,受人庇护的人同样是不自由的。7而且,自由需要保障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私有财产权,后者不仅使权利主体免于他人支配,维护自身的人格独立,而且使权利主体之间有可能通过等价交换完成自身利益的理性筹算。8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自觉、自主、自为、并具有行为责任能力的权利和义务主体。

而传统“农民中国”人们的生存状态却与此格格不入,它以“身份等级差序”而不是财产关系对人们进行角色定位,使人以对共同体的高度依附为代价换取后者的“保护”。在此状态下生活的人们不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以及理性分辨和判断能力。依附人格导致个体理性受抑于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集体表象”——即一种由于人的个性的不发展而导致的主、客体之间和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心象“互渗”。在这里,人们的主导思维模式是神秘的、非理性的,具有无视矛盾律的原逻辑特征,后者常常表现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和莫名其妙的集体性狂热。9 “文化大革命”正是“农民中国”依附人格所造就的这一主导思维模式的结果。社会集体性无意识只能导致“毛主席手一挥,挥到哪里我们到哪里”这一前现代政治现象。

看来,如果说商品经济、市场竞争培育的是理性个体,它以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契约关系取代人身依附关系,那么,“农民中国”的解体则是这一发展进程必然的逻辑结果,是人追求自身解放、造就完整人格的内在需求。

余 论

在有朋友为当今中国社会人心不古、物欲横流而愤世嫉俗的时候,笔者的内心却要平静得多,因为我们不难从中觉察到国人自身利益意识的觉醒。他们开始由当初对“乌托邦”和领袖的狂热迷信转向对自身现世福利的关怀,他们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救世主”,他们认识到如今只有靠自己,才能有饭吃。以自身的现世福利为依归判断客观事物的合理性,这毋宁是“农民中国”解体后国人精神解放、个体理性趋向成熟的标志。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当今中国社会某些病态反应中觉察到中国社会理性不发达的症候:

去年大使馆被炸事件在中国知识精英中所引发的“反美亢奋表演”,从根本上说是传统“农民中国”依附人格所造就的非理性综合症。这与十年前头扎红布带、高举“自由女神象”的广场学生是同一人格结构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外观。由过分的爱一转而成为过分的恨。这里的“爱”实际上是一种由于对自身能力丧失信心而对“他者”产生的不切实际的、甚至带有幻想的依赖,而一旦当这种依赖化为泡影时,极端的恨也就成为再自然不过的心理反应。这正好应验了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那句话,“在国内得不到独立的人,也不能在接触外人时保持独立的权利。”10

这种情绪发生机制表现在传统中国的外交政策上,则是“

五、四”前夕的“全盘西化”、以英美为师,以及“

五、四”时期和毛时代的以苏俄为师等充满浪漫情绪的政治幻觉。将苏联的“无偿”援助错认为是“国际主义的高尚的崇高精神的表现”,而不是对方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做出的政策选择。

只有到邓时代,中国的决策精英才开始意识到在外交领域各权力主体间进行纵横捭阖、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重要性。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只是以各自的利益权衡为基点,而非出于某种遥不可及的“崇高精神”。社会的直觉式的情绪性反应转化为体制内决策的可能性愈来愈小。这些都不能不归功于2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对“农民中国”主导思维模式的积极改造。

可见,对中国的现代化来说,改造“农民中国”主导思维模式仍然是其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后“农民中国”时代,国人个体理性的成熟不仅需要一批首先摆脱“农民中国”主" 导思维模式的知识精英做大量的启蒙工作,更需要商品经济、市场竞争等社会机制的不断培养。

对于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中国来说,尽管迈向现代文明社会的道路坎坷而又漫长,但毕竟不再于暗夜中摸索。

注释:

1 这一概念连同后文的诸多描述性概念(如“大锅饭共同体”、“宗法共同体”,“社会主义自然经济”等),均引自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2 B·伊萨克,“‘城市里的农民’:精巧的悖论还是概念的混乱”一文。转引自,金雁 卞悟,《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第20页; 以及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第242页。

3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 第2页。

4 共产党在中国取得政权后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在已有的社会肌体结构内获取自身的合法性基础,而土地改革即是新政权深入乡村经济生活的关键一步。它在减轻农民所受经济压迫的同时,强化了对农村的行政控制。这为后来的公社化运动以及政府对农村进行超经济资源调配以满足城市工业化的需要准备了条件。

5 所以, 就人的基本生存状态而言,笔者认为毛时代的中国农村仍然具有浓厚的封建社会的某些特征, 它仍是前社会主义的。 如果说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不应当是矛盾的话,那么只能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时期始于70年代末, 正是邓小平的改革在中国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这也是本文试图提出的核心论点。

7 在汉语中,“自由”只与受束缚相对,而在西语中,自由不仅与受束缚相反对,而且与受“保护”相反对。所以在西方概念中,受人庇护的人也是不自由的,而在汉语中受庇护与自由并不矛盾。(有关两种自由观的比较,可参看,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第165页)正是中西两种自由观的这一差别,导致了国人对西方自由主义价值理念(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由主义)的系统性误读。

8 “私”在中西两种语境中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古汉语中,“私”据考证呈生殖器之形,其意即是指人的本能欲求,或称私欲。这与西语中的“私”不同,后者不仅有独特的、另外的、个体、个性之意,而且有独立的、非官方的、非权势的、民间的、平民的等等含义,它与个体权利紧密相关。(有关两种“私”之比较,可参见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第14~15页)这一差别反映在中西两种社会结构上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对应。在“差序格局”中,人我、群己界限是模糊的,“私”既可以小到一己之“私”,又可以大到象个小国(参见:《费孝通文集》(第五卷)第316-195页。“乡土中国”)。在没有现代民法学上的私有权观念【在这里,私有权不仅是对个人利益诉求的保护,同时也是对后者的规限。反映在价值层面则是个人本能欲望不受约束的利己主义(egoism)和私有权观念基础上的个人主义(inspanidualism)之区别】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中国人时常表现出的贪婪成性、对同类漠不关心的扭曲人格。

9 有关“集体表象”之发生机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参见,金雁 卞悟,《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第105~110页;以及,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10 (日)福泽谕吉,《劝学篇》,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6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千人亲身体验录》
发布时间:2023-06-26
《〈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千人亲身体验录》(以下简称《亲身体验录》)是广大读者使用这套《中国民间秘验偏方大成》之后的百姓自我治病亲身体验验证录。在此书中将公开发布有名、有姓、有地址、有年龄、有职务的三千位真实验证人的......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2
内容 摘要 管理的核心 问题 --效率,产生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与背离。对于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来说,要解决从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实现高效率,首先就要获取或创造出一定量与质的激励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安排一个完整......
从天真到成熟:马库斯谈美国童书
发布时间:2022-12-31
一、美国儿童文学的诞生1690年初版于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初级读本》,成为接下来的150年间北美地区流传最广的儿童书籍。这本书把儿童视为一种精神存在,同时也是清教徒“儿童生而有‘原罪’”观念的一种体现。为了获得救赎,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首先要读的就是《圣经》,而这本小书就成了实现救赎目标的踏脚石。在美国殖民地出版的儿童启蒙读物,从本质上讲多具有宗教性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儿童生而有“原罪”。英国哲学家.........
我国农民群体的分化及其走向
发布时间:2023-07-26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的分化不仅表现为职业上的多元化,而且在农民群体的阶层变化中还出现了一些质的分化。当前,由于多方面的条件制约,农民群体的变化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西方美学 客体性 主体性 主体间性 论文摘要:西方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以相应哲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为基础。古代西方哲学关注实体本体论,具有客体性特征,古代西方美学因而表现为客体性;近代西方哲学关注认识论,近代西方美......
中国古代农民的构成及其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20
" 一、问题的提出及笔者的研究态度 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构成的历史,史学界一些流行观点似乎有待商榷,而更重要的是需要深入研究,笔者感到的问题有: (1)农民只是指或主要是指佃农吗?人们只要说到封建时代的农民,便会意识到佃农......
开启身体的密码让你从内美到外
发布时间:2015-08-27
人体五脏主宰着人的健康,心主血脉,肝主目,肾主发骨,肺主皮毛,脾主体肤,因此护好五脏枝叶,就能为身体这棵大树护航。 心脏气色心脏的功能主宰着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好,皮肤就会红润有光泽。 2个关键词,养好“心血......
北京:从熟悉到陌生
发布时间:2023-05-06
1991年的金秋时节,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是与单位另一同事一块来京出差。记得抵达北京火车站时已是子夜,由于两人均是第一次到首都,虽兴奋莫名,但无奈对其太过陌生,只好商议到候车室待到天亮。无聊之余,我买了张北京市区交通图仔细......
论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3-03-28
论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 论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 论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 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如同一组俄罗斯套娃,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包含。如何看待和处理这几个层次的主体性的关系,这本身就标志......
论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 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主体性,如同一组俄罗斯套娃,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相互包含。如何看待和处理这几个层次的主体性的关系,这本身就标志着特定主体的主体性的实际发展水平。 一、个人主体性和群体主体性 个人和群体都可以是......
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体系
发布时间:2022-07-29
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体系 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体系 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体系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公民人身自由权的体系应包括名誉权,隐私权,迁徙自由权,出入境自由和获得、保留国籍权,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秘密,生活方式选择......
CNTs改性及水体中Cr(VI)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为了脱除水体Cr(VI),600 ℃下于上苯催化化学气相分解(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composition)制备碳纳米管,粗CNTs经混酸,超声氧化纯化,纯化的同时赋予其表面功能基团,进一步地,表面包覆功能分子聚乙烯醇(polyviny......
从体育伦理道德视角探讨体育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23-06-12
从体育伦理道德视角探讨体育领域中的腐败现象及其成因 一、前言近年来,通过各新闻媒体的揭黑报道,使人们更加认识到,滋生中国足球的黑哨是足球裁判在比赛中进行腐败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及代用词,它暴露出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腐败的潜规......
从“人民主权”到“人权”
发布时间:2023-04-16
内容提要: 本文简要探讨中国宪法学研究在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肯定自己、否定别人,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
从相吸到相依
发布时间:2023-07-24
很少有人对两个厮守到老的人的感情予以爱情的定义,相反,很多故事说的是这种感情的千疮百孔。心理学者林紫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一辈子在一起的老夫妻,在旁人眼中也是恩爱的范本,可是,在丈夫去世后,妻子在他杯子底下看到......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9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成熟的人与成熟的社会 ――公民道德教育的困境 公民道德教育虽是晚近兴起的名词,但全民的道德教育却不离乎中国固有的......
星火集体农庄: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
发布时间:2023-05-15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合江省政府决定修复被日伪破坏的桦川县水利灌溉站,发展水稻生产。1947年秋开始筹建水利农场。1948年春,由共产党员金白山率领的80户朝鲜族农民从吉林省敦化市来到水利农场,由共产党员李再根带队的农民也随之到达。农场按规定将他们安排到四个地方建房安家,排列为一庄、二庄、三庄、四庄。农场把各庄每栋住房的4户划为一个共耕组,按各组劳力数拨给一块土地耕种,.........
从国家到人民:公民社会与它的治理功能[1]
发布时间:2023-01-28
" 今天,公民已经成为全球政治关注的中心。他们是建构全球民主治理和促进人权发展的主角……我们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些智慧、决断、负责、执着的公民手中。 20世纪目睹了太多的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往往与公民社会及公民身份(......
农村光棍群体成因及其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 要 农村多数村落中存在光棍群体。本研究利用无结构式访谈,对河北G镇S村光棍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影响进行调查,发现贫困与身残智障是光棍产生的两大根本性原因。光棍的大量出现影响了农村社会治安和社区发展,对农村光棍家庭和有婚......
心灵可以到达身体到不了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3-07-16
她的心里住着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她喜欢缓慢地一本一本写书。她希望每一本新书都和以前写的书不一样。 她为青春期的孩子写过带有探索意义的《纸人》,为幼童写过活泼灵动的《甜心小米》系列;她写过天马行空的《风中之樱》,也写过......
语言性别差异体现及其成因初探:从礼貌原则角度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文章讨论语言的性别差异在Leech的“礼貌原则”中的体现,并试图提出引起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男性语言与女性语言在礼貌原则的各个方面有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一些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原因引起的。 【关键词】言语交际,性别差......
“精神损害赔偿”能否成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客体?
发布时间:2023-03-17
“精神损害赔偿”能否成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客体? “精神损害赔偿”能否成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客体? “精神损害赔偿”能否成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客体? 我认为“精神损害赔偿”可以且应当成......
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思想及其义理
发布时间:2023-03-02
一、中国哲学及其核心问题 所谓中国哲学,广义言,就是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应包括中国古代的、近代的和现当代的哲学思想在内。但我们现在谈论中国哲学时,却是以狭义言之,即专指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城镇不愿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不足等。为此,需......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到“总体人”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相对来说较为成熟的思想便是其人学理论,其核心是人的本质和异化理论。最后马克思提出了克服异化,复归人的本质的办法就是寻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列斐伏尔在关于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总体人”的理论。虽......
日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国民性解读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 要:日本是东方社会中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较好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其国民特质密切相关,即集体主义下“无我意识”是传统体育的推广与保护的群众基础、国民现实性与包容性特征是推广的精神基础、侧重精神育化是其现代化的核心......
从民族国家到后民族国家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 要】由于面临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作为当代社会最广泛存在的政治治理模式的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了“民主的困境”。在考察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恐怖性”、全球化导致的软弱无力后,哈贝马斯试图建构起“升级”民族国家的未来......
社会变迁时期中国农民社会心理困境及其消解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14
传统社会中国农民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具有乡土主义、特殊主义、实际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封闭主义的基本倾向和特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天开成都:从天意到民意
发布时间:2015-08-18
由北京大学和赶集网联合发布的《2014应届生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去年的大学生就业目的地排名,成都超过上海、深圳,位于广州和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位。 想起10年前,我离开北京的大学到成都工作,怀揣一张“支援西部建设”的奖状......
个人叙事的文学性及其他
发布时间:2023-07-08
我之所以将陈舒藻先生的回忆录《回望深深――追思已逝去的知青岁月》的文体归于长篇散文而不是小说一类,是基于此:一是小说虚构的成分大于真实,即便是自传体小说,你能相信那完全是作者的真实生活?二是这部作品文学化的表达,是在完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有节制地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段,洋洋三十多万字,文采斐然,散而不乱,张弛有度,实乃本土长篇散文中之佼佼者也。本书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在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其.........
1789年的法国社会危机及革命的成熟性
发布时间:2022-11-01
[摘 要]法国大革命开辟了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标志的新时代。在专制帝王统治了多少的世纪之后爆发的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不是轻而易举实现的。但是着眼于对革命前社会危机的表现及革命期间革命的阶级,指导思想以及革命后法国情况等的......
从舍宾的成长探究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的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舍宾俱乐部的运作经验,并结合我国体育健身产业目前的状况,提出了放开体育健身产业市场,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培养和扶持体育健身龙头企业等项政策建议。 体育健身产业是体育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体育......
延大附中学生13―18岁身体机能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3
【摘 要】延大附中学生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表现为心率平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缓慢下降趋势、肺活量平均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身体机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女生收缩压平均数、舒张压平均数大于男生,肺活量男生平均......
团体人格及其中国实践的检讨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0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体系仅由一些单行法拼接而成,欠缺科学化体系和板块之间逻辑联系,加快民法典制定,即应当按照科学、合......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与......
《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双性同体观是英国著名女作家伍尔夫提出的重要思想。它是一种人格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念,以性别的可换性来否定永恒不变的性别角色模式。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认为:最美好的人性应该是理性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女气质和男......
蔬菜益处从心到身
发布时间:2023-03-30
绿叶蔬菜减少糖尿病风险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报告指出,每天一份半的绿叶蔬菜会将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4%,但是,专家还是建议人们每天吃够5份水果和蔬菜。 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约22万名成人的数据发现,多吃水果和......
成熟的人不多问
发布时间:2023-07-10
以前,有位同事,交了个漂亮的女朋友。但是他才带女朋友在公司出现过两次,就听到风言风语,说那漂亮女人是“小姐”。 同事终于听说了,而且查出是谁放的话。冲到那人面前,厉声问:“你凭什么这么说?”那人先不答,隔了一会儿,淡......
民营征信: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生力军
发布时间:2015-08-11
2015年年初,人民银行要求8家民营机构遵照征信业相关法规进行准备,为其正式涉足征信行业打开大门。可以预见,阿里、腾讯、中诚信等民营机构的“转正”,将与央行征信机构优势互补,并成为征信行业的生力军。 目前,我国零售、电子......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其防范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随着电脑在我国家庭的不断普及以及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高,网络已经替代传统的媒体技术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之一。然而伴随着这种新型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暴力、网络犯罪、利用网络联系的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使得......
直接民主制分析及其启示——从雅典民主到卢梭的相关理论
发布时间:2022-10-31
" 内容提要:通过对作为国家体制安排的直接民主制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更主要的是它存在着从政治实践到理论本身的根本局限性。本文侧重于直接民主制的局限性分析,论证主要从两方面展开:雅典直接民主的实践及其暴露的弊端......
行政管理过程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要 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直接影响了其基本技能第一项制定计划的实施,因而从很大的程度上给行政管理带来了困扰。本文分析了行政管理过程中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起因,它带来的一些影响,以及缓和这种......
附子的毒性表现及解毒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要:本文就附子的毒性表现、减毒机理及常见的解毒方法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其毒性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其中最易导致死亡的为心律失常及呼吸麻痹;附子的解毒方法主要有:煎服......
论关于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身体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女性的身体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权力意识,也即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欣赏、支配、享受的自由意志。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正是侧重从“赞美身体”、“支配身体”、“享受身体”等几个层面,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身......
新加坡成人教育体系、特色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新加坡的发展得益于教育,尤其是其成人教育更是独树一帜,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是促进新加坡国力腾飞的助推器。新加坡在成人教育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成人教育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并据此提出我国成人教育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关......
职业成熟度理论及其对职校生的评价标准
发布时间:2022-07-25
" 心理学界关于个体成熟的研究是比较多的,“生涯发展”、“职业成熟”作为个体成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国外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专门对职业成熟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产生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及测量......
从“村民”到公民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 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是中国农民的现代化。而中国农民当前各方面的主要特征仍是“村民”,而不是公民。所以,中国农村现代化,实质是实现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转变为体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中国的客观现......
中国人为何怕见熟人
发布时间:2023-07-12
我经常遇到一个困扰,就是在一个近的已经不可能看不见的距离内,一些“熟人”却硬挺着装没看见你,昂着头,或低着头过去。擦肩而过时,你知道他(她)绝对已经看见你了,你已做好了打招呼的准备,他(她)却拒绝接招。这让我觉得,相......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
发布时间:2013-12-19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 「内容提要」近代社会中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正转变为“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确定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这样一......
农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现实依据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生活质量是对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描述。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构,应与人的需求层次相适应,并正确地反映社会现实。根据调查地点的情况,建立了与调查地点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与农民生活、交往、家庭状况、农村发展等方面......
当代中国农民身份制度论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当前农民身份制度赋予农民的劣等性待遇主要体现在对农民迁移和择业的控制、税收负担上的城乡差别、直接具有“农民身份税”特征的各种收费和摊派、财政分享上的城乡差别。农民身份制度的形成和固化,并非象一些学者 所说的那......
解读中国农民就业
发布时间:2023-03-27
"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全局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不再是农村土地问题,而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农村社会的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整个国民经济和社......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及其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7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开始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同时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基础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该体制所服务的对象由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经济转变为以农户为......
从群体生活及群体心理方面解读勒庞的《乌合之众》
发布时间:2023-05-19
在勒庞看来,“乌合之众”就是聚集在一起丧失自觉的个性、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群,他认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群体的思想就占据了统治地位,许多人凑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心理群体”,他们并非简单的人数累加,而是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
那就成熟到可以守住天真
发布时间:2022-09-27
首先我想说,你爸妈的话很在理。现实生活中,讲究实用,人也是一样,要“有用”,而且要“经久耐用”。这需要老老实实稳扎稳打才行,华丽的水袖功夫的确不太经用;而且从现状来看,“会计”确实比“美术”的“赢面”大得多。当然,你说的也有道理,庄子不也总是强调“无用之大用”嘛。问题是:大家力推的,你不太想要;你想反抗的,其实是你现在无法改变、甚至是你所依赖的。这种矛盾一开始就存在,和文艺青年是不是天真没有太大关.........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12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从身份到契约与罗马的身份制度 一 序言 人们通常说,从远古罗马法到古典罗马法的进化,以在契约问题上从身份制度到确认契约自由的......
日本的总体战:从1894到1937
发布时间:2023-06-24
“每家每户的庭院、空地以及路边空着的地方都种植上了蔬菜和蓖麻。蓖麻的种子是用于飞机润滑剂的原料。”书信中这样的句子很形象地描绘出二战时日本“总体战”战略所能达到的程度。和中国相比,日本的国土面积很小,但是每家每户的庭院和路边的空地上都种着可用于制造飞机润滑剂的蓖麻,其产量也非常可观。现代战争是一场资源大战。毫无疑问,中国比日本有着更丰富的自然和人力资源,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自然资源大部分都没开.........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发布时间:2023-05-21
一、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某些真理,并把这些真理应用到我们的职业上来。我们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不过是一种对人的认识,不论这人是商人、店主、编辑或者演员”。 他的想象来表演他。”“我相信每一个伟大的演员应当是,而实际也是......
从养蛇到养牛的农家女强人
发布时间:2023-03-19
从养蛇到养牛的农家女强人 顾学玲何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 吃苦耐劳加上科学的饲养管理,是顾学玲的第一个法宝。 汲取知识营养,从报刊和书籍中淘金,是顾学玲的第二个法宝。 顾学玲是个出了名的学习型女子,她一有空就扎在自......
老一代农民工的主体策略与身份再生产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通过研究E地铁工地的老一代农民工,发现受制于城乡制度区隔、社会区隔、劳动力市场中的位置、工作场所的劳动关系以及家庭生计维系等多重结构因素,老一代农民工在工作场所采取了生存伦理的日常实践策略,并在行动层面表现出总体服从的特征;而在劳动权益受损时,则发展出以农民工身份作为武器的维权策略,并伴随维权目的的达成而强化对农民工身份的认同。概言之,在多重结构因素约束下,老一代农民工基于当前利益计算的主.........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发布时间:2023-02-22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从绝对理性到相对理性 [摘 要]如何制定我国民法典?学者们意见分歧较大,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三种思路即英美式、法国式和德国式。三种思路中的法国式、......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发布时间:2022-11-24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一、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着大门冲去。我把门推开,一只......
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当代中国农村宗教的发展是个体化发展的一种体现方式,中国农村宗教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给予农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农民通过宗教信徒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桥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生活的乏味空虚。但对于......
国家权力与个人裸体
发布时间:2022-10-15
日本法律规定不能在出版物中“直接”显示出能够激发性欲的性器官。这样的规定已经出现了很长的时间,在国家机器的权威中,这样的规定被媒体小心翼翼地遵守。虽然还是有人用各种方式挑战警察的权威,结果总是以失败告终。 前一阶段在......
论国际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论文摘要】 一般而言,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的法律体系,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大分支所构成。为深入剖析国际法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构成,本文首先对国际法体系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国内法体系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理论和实践......
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集中表现在政治身份、实力身份和文化身份三个方面,同时存在身份构成不均衡和身份冲突/模糊两大方面的困境,对国家身份建构的把握和困境的分析关系到中国对外政策的......
辩证的“个体性”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家庭分离、社区共同体弱化、社会合作减少、人际关系淡化、社会道德缺失和诚信衰退、个人无安全感和焦虑感增强,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今天的中国社会,藏匿于其中的各种风险,对社会整合构成强大威胁。学者用“社会凝聚”这一概念......
论国际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5
【论文摘要】 一般而言,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的法律体系,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大分支所构成。为深入剖析国际法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构成,本文首先对国际法体系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国内法体系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理论和实践......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综上所述, 中国 汽车 工业 的神话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这只能归因于既得利益者为寻找推卸责任的借口而别有用心了。如果没有中国自主开发 企业 的出现,这几个神话还会继续蒙骗国人。但在自主开发企业面前,这些神话只能是笑话。哈飞在......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
发布时间:2023-07-21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 [摘 要] 传统译论中, 译者处于“忠实”与“背叛”的两难境地, 得不到应有的主体地位。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视翻译为译者的操纵与摆布行为, 译者从传......
身体、国家与“现代、文明土耳其”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08-25
摘 要:身体不仅是一个非理性、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场域,同时也是一个权力和意识形态角力的场域,因此身体往往也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和政治使命感。这在土耳其共和国早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建设“现代”、“文明”的民族国家过程中,身体也......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六条......
藏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3-30
1.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对外交通极为不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受外界的打扰较少,导致其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很难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长此以往形成了向心性的发......
老年人体育研究中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 要:面对老龄化社会,提出老年人体育研究应着重老年人标准再探讨、面对工作的老年人和不工作的老年人、关注空巢老人与流动老人、重新思考老年人的体育消费,以及老年人体育研究要为推进健康老龄化做贡献等几个急需解决问题的研究。......
损害的结构:从概念到体系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损害的概念 对于损害观的众说纷纭,特别是在损害与其相近的概念的区别、损害的内部构成方面的模糊不清,笔者于行文之前不妨先武断的下一个结论,相较于实质性的理论分歧,概念意义的不确定与相互之间关系的混乱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
从身份到契约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9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长河中,有一些堪称"一言而为天下法"的不朽名言,它们宛如这条长河中的璀灿明珠,长久地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它们不仅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跨世纪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思想的......
韩国农村审计及其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韩国农村审计及其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中的很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而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部分,由于起步晚,农村的法制建设不健全,且研究一直都处于......
从人性审美到政治审美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个性、有影响的批评家,李健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是极为矛盾和复杂的。他早期的文学批评以人性为基点,高扬文学独立自足的审美特性,文学批评方法以感悟、印象的批评方式为主,文体和形式上自由、洒......
个体文化时代及其批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文革后是个体文化 文革后中国存在一个文化上的转型,也即由群体本位文化向个体本位文化的转型。所谓群体本位文化就是中国传统体制之下的以长老、家国为中心的一种文化形态,而个体本位文化是在开放的条件之下以个体为本位的一种自体......
从中日品牌历史看民族品牌生成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我国当下流行的品牌理论都来源于西方,其论建构和话语形式都完全是西方化的。这一理论往往强调了品牌的共通性而忽视了品牌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造成品牌实践的误区。品牌生成首先是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只是到了工业化大生产以......
基于全民终身学习机制的继续教育体制及其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7-04-10
开展继续教育旨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高校是优秀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集中地,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具有诸多资源优势。在终身学习机制下,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方可不......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发布时间:2023-03-01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内容提要:权利是人与外在于人的事物的法律上的连接。罗马法及近代民法,始终受到人的伦理价值内在化......
中国武术:一种身体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12
攻防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本质属性之一。[1]在武术打斗的过程中,从直观上来看,西方的应该更快,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面从A到B,直线。所以拳击里面有很多直拳。在打的过程中,追求力量、速度、爆发力,达到这个目标,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
从经济理性到道德理性(1)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 现代经济学对经济理性的强调导致经济学的发展面临困境,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二是经济学的形式主义方法论,见物不见人。福利经济学和经济伦理学的出现使得经济学开始关注道德问题,对现代经济学发展产生较大的影......
来自中小学生身体自尊的忧虑及其教育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07
"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生 身体自尊 忧虑 教育建议 〔论文摘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它是学生自尊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学业自尊、社会自尊及情绪自尊并驾齐驱(Shavel......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讨论及具体改进措施
发布时间:2022-12-17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于1980年开征,到目前为止己有30多个年头。个人所得税法从1980年至今己经过6次修订,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历次改革的过程中,较为突出且具有转折意义的是1994年的个税改革,此......
我国警察个体涉黑犯罪的成因及对策(1)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本文从公安队伍建设、反腐倡廉等角度对警察个体涉黑犯罪的成因、危害及对策进行分析研究。论文关键词:涉黑犯罪 反腐倡廉 警察 随着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一大批黑恶势力犯罪分子被查处,一大批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推......
从物质实在到生命和人的解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张岱年的哲学他自己曾称之为新唯物论,以别于他所说的旧唯物论。他的新唯物论可以称之为物本论,因为它是以物质为万物产生的基础;也可以将之称为天人新学,因为晚年他在整理自己的哲学论著时,他用天人五论来概括他的哲学著作。张岱年......
个体投资者心理对中国房产泡沫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基础,着重阐述了个体投资者判断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心理偏差及羊群效应所导致的不理性投资行为,进而分析了我国房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不理性投资行为提出了两点规范建议,以此促进我国房地产市......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发布时间:2013-12-17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 三、分寸感 莎士比亚通过汉姆雷特的口阐述了他对表演的精辟见解,而其中主要内容是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