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公法与政治文明

公法与政治文明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6:03:13
公法与政治文明
时间:2023-08-05 06:03:13     小编:

" 内容提要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法的健全、完善和公权力产生、运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对公法的涵义、公私法划分的标准和意义,公法的一般作用以及政治文明的涵义、标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然后对公法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公法对于建设政治文明的作用,以及我国在健全公法,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应做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作者的有关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 公法 政治文明 人类共同体 公权力

关于公法

什么是公法,怎样区分公法和私法;对法律作公私法划分有没有必要;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应不应作公私法的划分,有没有可能作公私法的划分;我国目前要不要发展公法,公法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有何作用?对于这些问题。我国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不同主张的争论。

学者们关于公法的上述定义和标准分别揭示了公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从实质上讲,公法是规范和控制公权力的法,是调整公权力主体与人类共同体成员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共同生活或为实现一定共同目标,共同进行一定活动而形成的组织体,如古代社会的部落、城邦,现代社会的国家、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自治组织等。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成员赋予共同体组织对内对外作出代表其成员意志和利益的行为的能力或力量。在现代社会,公权力主要指国家权力。除国家权力外,公权力也包括社会公权力,如社会自治组织对其成员行使的权力以及社会自治组织依法律授权或国家机关委托而对外部相对人行使的权力。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自然也行使着重要的公权力。因此,现代公法不仅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的关系以及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而且调整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权力的关系以及社会公权力主体与相应社会自治组织内部成员和外部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公法是以公权力的存在为前提的,而公权力则是以人类共同体的存在为前提的。有人类共同体就必然有公权力,因为人类共同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应付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挑战,必须要协调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必须有公权力介入,有公权力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领导、管理。人类共同体创设公权力的目的是为人类谋公共利益,但是公权力是由具有个人欲望、个人偏好、个人认识局限性的人(只要是人,就不能不具有这些弱点、缺点 3)去行使的,这样,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偏离预定目标,发生异化,产生腐败、滥权、侵权等情形。为此,必须有法律对公权力进行规范、控制,使公权力的行使高效,且合乎预定目的。这种对公权力进行规范、控制的法律就是公法。公法主要包括宪法和行政法。除宪法和行政法以外,立法法、司法法、各种国家机关的组织法、选举法、社会自治法以及其他各种涉及公权力运作规则的法也都属于公法的组成部分。 4

私法则是以私权利(主要是个人财产权、人身权)的存在为前提和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基本使命的。“私法可以被定义为包含在一个法律体系内原则和规则总体的一部分,它包括处理普通的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则,也包括处理国家或国家的代理机构和个人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或其代理机构作为国家的一个部门没有任何特殊的身份或特权”。 5由此可见,公法与私法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功能和使命,对二者进行区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尽管在有些情况下,要确定某一个具体法律(如许多经济法、社会法等)是属于公法还是私法会发生困难,有些法律可能同时兼具公私法的性质和同时兼有公私法的内容。但这一事实并不能否定公私法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就如同现代财产所有制虽存在公私混合所有制而不能因此否定公有制和私有制划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样。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观点,认为“公法、私法的划分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不作公法与私法的划分” 6。甚至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公法,没有私法。诚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一切都由单位管着,由国家管着,私人除了生活日常用品外,几乎没有什么财产,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人、财、物、产供、销都由国家计划安排,社会对私法的需求自然很小。但是,在这种体制下,社会不仅对私法,而且对公法,对整个法律的需求都很小。不是只有公法而无私法,而是所有法律、整个法律都不健全、不完善。此其一;其二,即使在这种体制下,私法也还有存在的余地。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组织之间,单位、组织相互之间也还会存在各种人身的和财产的关系。人们如果重视法制,对这些关系自然可以通过立法来加以调整。调整这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单位、组织之间的关系在涉及公权力行使的情况下可能是不平等的,但在不涉及公权力行使的情况下均应该是平等的)的立法只能是私法;其三,公法并非是“兴无灭资”、“兴公灭私”的法,私法亦非是只维护私人利益而不保护,甚至损害公共利益、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法。公法、私法如果是这样的话,在那个时代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有公法而不允许有私法”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我们恢复公私法的本来涵义:公法是规范和控制公权力的法,私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和人身关系的法,当时那些主张“存公法,灭私法”的人可能首先要反对公法了。实际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真正意义的公法可能比私法更不发达,即使有某些形式意义的公法也全然无公法的实质内容,或者虽然在书面上也有某些实质内容,但在实践中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其四,社会主义并不等于计划经济。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私法划分意义不大,计划经济要求“存公法,灭私法”的话(以对公私法的错误界定为前提),那么,上述结论也不适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加强私法调整各种复杂的财产关系(如物权、债权、知识产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当然无疑也同样需要加强公法(真正意义的公法)控制和规范公权力的行使,以防止“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以后,人们对于公私法的划分及二者的地位和作" 用又产生了另一种片面认识,认为搞市场经济主要靠私法,公法可有可无,从而导致一个时期人们重私法、轻公法的现象。人们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私法作用的上述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首先,市场经济必须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由,二是秩序。而要保障自由和秩序,必须有公权力发挥作用,必须限制公权力过分发挥作用;必须控制公权力滥用,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加强公法;其次,市场经济只是手段而并非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建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使人民过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而要健全民主,推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政治文明,则必须加强公法;第三,私法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公法的健全、完善。私法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至少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立法,即要求立法机关能根据需要及时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二是行政,即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维护而不违法干预私法秩序,三是司法,即要求法院依法、公正裁决私法争议,保障私法秩序。而立法、行政、司法均是公权力,要保证公权力的正当行使,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就必须加强公法,通过公法对公权力进行规范和控制。

关于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是人类共同体在历史发展长时期中形成的,逐步脱离野蛮、暴力、专制和玩弄阴谋、权术的政治生活形态而逐步走向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政治生活形态,政治文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公权力在法律(公法)的规范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的产生、取得、转移、分配、行使和代表共同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发生作用。 7

政治文明主要属于制度文明的组成部分。有人认为,政治文明除了政治制度文明以外,还包括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 8还有人认为,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政治体制文明。 9笔者认为,政治意识文明、政治理念文明可以归入精神文明的范畴,而政治主体文明、政治体制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均可以归入制度文明的范畴。虽然主体、体制、关系、行为、手段不等于制度,但这些文明都有待制度的设计和规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文明。因此,政治文明主要指政治制度文明,政治主体文明、政治体制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手段文明是政治制度文明的结果或体现,当然,这些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结果或体现。

政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组成部分。既然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那么,后者自然不仅包括政治制度文明,它必然还包括其他制度文明,如经济制度文明、文化制度文明、科学、教育制度文明等。 10但是,政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一,政治制度涉及一个国家的国体、政体,从而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其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性质;其二,政治制度涉及国家公权力的构成、配置和运作方式,而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其他制度必然要受到国家公权力构成、配置和运作方式的重要影响;其三,法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组成部分,而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其他制度均需要国家法制加以确立和保障。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制度文明就是法制文明,制度文明就是政治文明。从而,政治文明可以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构成人类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公权力主体(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由人民或人民代表机关选举产生,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选举制度的普遍性、真实性是民主政治的普遍性、真实性的重要保障。通过选举产生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或其他公权力主体也许会不尽人意,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弊端,选举也许不能保证使最能干、最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但是,人类共同体发展到今天,尚未能找出比选举更少弊端,从而更文明的产生公权力主体的方式。为了保障公权力主体更真实,更有效地代表人民利益,我们应该进一步发展、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使选举能尽可能更广泛、更真实体现民意,使选举能尽可能保证最能干、最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二、公权力在公权力主体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形成既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关系。两百多年以前,就有政治家提出,公权力不能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机关之手,而必须分授予不同的权力主体,使之相互制约。否则,腐败和权力滥用便不可避免,人权和自由便无法保障。 13当然,为了保证公权力正当和有效行使,仅强调分权制约是不适当的,而必须同时强调各种公权力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协调。但是,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分权制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横向的分权制约还是纵向的分权制约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地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机关与其他公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都应该引入一定的分权制约机制,使之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和权力滥用。

三、以法律严格限制公权力的范围,确立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人类历史经验表明,公权力不能没有,不能过小,但也绝对不能过大,绝对不能没有限制。公权力只能以保障人类共同体成员的自由、安全和促进人类的福祉为限。过去,我们曾一度相信公权力万能,相信政府万能,让政府管了许多不应管,也管不好的事,结果窒息了个人、企业和社会的活力,

在现代社会,人类政治共同体主要指国家,公权力主要指国家权力。除国家外,人类政治共同体还包括非国家的其他公权力组织,如社会自治组织和国际政治性组织等。因此,公权力也包括社会公权力。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自然也行使着重要的公权力。从而,政治文明的制度设计不仅应包括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相互之间关系的内容,而且应包括国家权力与社会公权力的关系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的内容。

我国自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十六大报告将这些经验主要归结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深刻的教训。不要说“文革”及其他实行“左”的路线时期,就是现在,我国的政治文明也还有很多缺陷,许多制度还有待改进,某些制度还有待改造或重建。

在改革、改进我国政治体制,建设、发展我国政治文明以及进一步改革、改进我国经济体制,建设、发展我国物质文明方面,加强和健全公法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们有些领导人、有些学者一直存在重私法、轻公法的观念,认为搞市场经济主要靠私法,公法可有可无," 甚至嫌公法碍手碍脚,从而在法制建设方面出现了一手(私法)硬,一手(公法)软的倾向。这种认识和倾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有所改变,现在则开始有大的转变。十六大报告提出党要依法执政,各级决策机关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国家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之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些都是公法(而非私法)的使命,都是需要加强和健全公法才能实现的目标。诚然,加强和健全公法的直接目标是政治文明,但政治文明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没有政治文明的环境,市场经济不可能正常运作和最终取得成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三者缺一,其他两个文明难以单独发展,三个文明中一个文明完全缺失,最终可能导致其他两个文明的崩溃。过去我们只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未提政治文明(尽管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看来是不全面和有弊端的。不注重政治文明建设不仅不利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而且也不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迅即跟上,不尽快推进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我们的社会很可能就会出现不稳定,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可能毁于一旦。现在问题很清楚,要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而要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政治文明,就必须加强和健全公法。

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方面,公法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对公权力的规范和控制,包括界定公权力的范围、确定公权力主体产生及公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的程序、在各公权力主体之间分配公权力和协调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规范公权力行使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确立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公权力相对人提供权利保障、救济机制。

一、界定公权力的疆域,确定公权力的范围

政治文明的首要标准是公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任何国家机关和其他公权力主体的权力必须为人民所合法授予。没有人民通过其代表机关的授权,没有宪法和法律的根据,公权力主体不得作出任何影响私人或私人组织权利和自由的行为。否则,即是对人民主权的侵夺。公权力主体如果可以不经宪法和法律授权而任意行为,其滥权和侵权就不可避免,自然人的人权,法人的自主权、社会组织的自治权就无法得到保障。为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国家的各项组织法,如国务院组织法、中央军委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法等(现在这些组织法大多阙如)。只有制定完善、严密的组织法,才能明确界定公权力的疆域,确定公权力的范围。只有通过法律明确公权力只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哪些领域可以干预,哪些领域不得干预,才能使公权力主体的行为有所约束,不致凭热情、激情、个人爱好任意所为,才能避免全能国家、全能政府的产生。

政治文明要求公权力必须以必要为限,公权力膨胀必然导致对私权利的侵犯,导致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但我们过去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政府万能观念的影响,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不必管,管而无效、管而有害的事。政府管事太多,导致政府规模越来越大,人民负担越来越重,市场交易障碍越来越多,行政相对人自由越来越少。显然,这种公权力机制必须改变。为此,应通过立法大幅度减少政府规制(包括审批、许可、审查、检查、处罚、强制等),政府的部分职能(如定价等)可由市场调节取代,部分职能(如确认资格、资质等)可由非政府社会自治组织取代,部分职能(如公用事业、公共道路管理等)可承包给私人或私人组织。只有这样,长时期旧体制形成的全能政府才能真正转变成有限政府。

二、确定公权力主体产生及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的程序

政治文明不仅取决于公权力来源、范围的合法性、正当性,而且取决于公权力主体产生及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程序的合法性、正当性。为此,必须健全和完善各种选举法及相关程序法,如人民代表机关选举法、国家领导人选举法、国家最高权力转移、交接的程序法等。 而且,这些选举法和程序法必须体现现代民主和法治的要求。例如,要保证民主选举真正反映选举人的意志,就应在选举过程中对被选举人的政治和政策主张进行适当的宣传,使选举人对被选举人的政治和政策主张有充分的了解。如果选举人对被选举人的政治和政策主张不了解,选举就会成为形式,选举人事后也无法对当选者实施监督。又如,现代民主要求选举程序中候选人的确定应经过各方充分协商,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我国目前的实际做法即较好地体现了这种要求,但问题在于至今缺乏法律对这些做法加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法,从而给任意乃至恣意留下了空间。我们只有以法律确定公权力主体产生及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的民主程序,才能使国家政治长期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

三、确定和协调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

政治文明不仅要求公权力主体与政治共同体成员(主要指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法律化、制度化,而且要求公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法律化、制度化。公权力主体首先是指国家机关,国家机关纵向面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横向面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公权力主体除国家机关外,还包括社会自治组织,在我国,还特别包括执政党。因此,公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法律化、制度化即包括国家机关之间纵向和横向关系的法律化、制度化以及国家机关与社会自治组织、与执政党关系的法律化、制度化。为此,有必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法律及采取相应具体措施,在当前,可考虑首先采取下述举措:

(一)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在处理公权力主体相互关系中确保宪法的最高权威。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又是政治文明的基本保障。在处理公权力主体相互关系中,应以宪法为基本准则,确保宪法的最高权威。人非圣贤,公权力的行使者亦非天使,宪法、宪政设计再好,总难免有人有意无意违反和破坏。如果没有违宪审查和追究违宪责任的机制,宪法和宪政就会形同虚设,各公权力主体就会各行其是,从而导致政治不稳定或专制。为此,有必要在全国人大之下设立与人大常委会并行的宪法委员会,宪法委员会可由全国人大任命若干名法律专家、若干名大法官、若干名大检察官组成,已卸任的原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可作为宪法委员会当然成员,以提高违宪审查机构的权威。

(二)通过立法规范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实现党的依法执政。在现代社会,执政党是重要的公权力主体;在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更是最重要的公权力主体。建设政治文明,以法律规范公权力运作,如果把执政党置于法律之外,不以法律明确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武装力量的关系,依法执政只能是一句空话,不可能实现。为此,有必要制定《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法》,以确定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改革司法体制,消除地方对法院人、财、物的控制,克服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司法公正。要保证司法公正,就要保证司法独立,保证法院不受任何机关、组织、个人的干预。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法院人、财、物均受制于地方政府,司法公正受到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将法院建制与地方行政区划脱钩,即高级法院跨省建立,中" 级法院跨县(区)建立,基层法院跨乡(镇)建立,各级法院的人、财、物由中央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这样,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就难以直接干预司法。

四、规范公权力行使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

公权力公正、合法行使与公权力取得应正当、合法一样,同样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要保证公权力公正、合法行使,就必须以法律严格规范公权力行使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在这方面,加强法律对行政权的规范尤显重要和迫切,因为在各种公权力中,行政权与公民权益有着最直接、最广泛的联系,行政权滥用,最容易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造成损害;而行政权由于与各种利益直接相联系,又最容易滥用,最容易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因此,建设政治文明,必须特别重视解决某些行政机关久治不愈的三项顽症:腐败、滥权、低效。根治这三项顽症需要“中西医”结合,多种药方并用。其中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药方是正当法律程序、政务公开、透明,建立法治政府、透明政府,以法律明确规定各种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立法机关应加快行政程序法和信息公开法的立法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这两个重要法律和相应单行法律(如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收费法、行政征收征用法、行政裁决法等)出台。

五、确定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为应付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协调共同体内部关系,以维系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但是,公权力一经产生,其又有膨胀、滥用、腐败的趋势,从而构成对人类共同体自身的威胁。因此,人类不仅要设计公权力产生和公权力运作的机制,还必须设计对公权力监督、制约的机制。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深。现在,由于历史的教训,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这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而且这种制约和监督应及于从决策到执行的各个环节,及于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各个方面。此前我们虽然也建立了各种监督制度,如行政监察、审计、受理申诉、控告职能的制度等,这些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体制不顺,监督职能分散,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均附属于政府,受理申诉、控告职能的机构附属于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从而监督效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应该说,监控机制失灵是我们过去一个长时期内腐败现象蔓延和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监督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建立独立于行政机关,直接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的,包括行使现行行政监察、审计、受理申诉、控告职能的统一的国家监督机关。这种统一的国家监督机关能对整个国家公权力行使行为(包括执政党的行为)实施监督,使整个国家公权力行使行为置于国家宪政和法治之下。为此,应制定统一的监督法,规范整个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六、为公权力相对人提供权利保障、救济机制

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自己创造的为共同体成员服务,保护共同体成员和为共同体成员谋利益的机制。但是这种机制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异化,从而导致对相对人(人类共同体是公权力的创造者,共同体成员则是公权力的相对人)权益、自由的侵犯和损害。因此,在一个政治文明的社会里,国家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权利保障、救济机制,随时对因公权力运作而使其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提供公正、合理的救济。在现代社会,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通常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申诉、请愿等制度。目前,这些制度在我国大多已经建立,并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制度有的还很不完善,有的制度因立法设计不合理或制度运作内外环境不良而运转不畅,实施效果不佳。例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范围受限过多,抽象行政行为在法律上排除司法审查,国家赔偿范围过窄、赔偿标准过低,对相对人申诉的受理、审查无严格程序规范,效率极低,请愿制度则还尚未建立,实践中请愿虽常有发生,政府也积累了处理相对人这类行为的较丰富的经验,但立法尚未对这类行为加以规范,故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尽可能避免其消极作用。据此,我们应对现行整个权利保障、救济机制进行整体反思,根据现代政治文明的要求,对这一机制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并为此修改相关法律(如《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和进一步制定相关法律(如《申诉法》、《请愿法》等),以使这一机制充分地和有效地发挥作用。

综上可见,公法与政治文明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的联系。要建设政治文明,必须健全和完善公法,而公法的健全、完善,乃是政治文明的必要和重要标志。

注释:

1[英]戴维.M.沃克编,邓正来等译:《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中文版,第733页。

2 张友渔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0页。

3 所谓“人非圣贤”、“人非天使”,就是这个意思。张友渔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0页。

4 根据《牛津法律大辞典》对公法范围的界定,“公法通常包括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地方政府法、社会保障法、税收法、教会法和军事法。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有时也被包括在公法之中,至少它们与公法的联系较私法更紧密一些,但有时也独立于公法、私法之外”(《牛津法律大辞典》,第733页)。

6 张友渔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0页。

8 郑慧:《政治文明:涵义、特征与战略目标》,载《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9 黄卫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政治现代化》,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4期。

10 很多学者提出了“制度文明”的概念。例如,黄卫平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中国政治现代化》一文中将制度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指出,“现代化是一个全面、完整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也包括制度文明,不仅包括经济的制度文明,也包括政治的制度文明”(该文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4期)。

12 当然,这些标准只是初步的。要科学地设计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准,需要对现代各国政治文明做深入地研究,对反映现代各国政治文明的公法制度进行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这种研究和分析我们现在显然还做得不够。

13 参见[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第153-166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政治文明的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1
"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市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政治学研究的繁荣不但体现在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而且更体现在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以及研究主题的逐渐深入等多个方面。本文仅就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全年的政治学研究......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宪政制度 宪政意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论文摘要]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13-12-17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 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的重要目标。”他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也曾强调,“建设有......
公司法的政治约束(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公司/公司法/政治/政治权力/政治结构 内容提要: 迄今为止,我们并未认真地对公司法进行政治解释。纯粹的法律解释或者交错的经济解释在公司法领域一直非常流行,但对法律实效的理解未必十分有效。对公司法的若干结构诸如公司法......
法治文明与商人阶层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的非法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化的过程,而我们所建立的法治社会,应是一种追求政治民主、社会正义、保障人民权利的文明社会,其基本特征及价值在于它的公正性、正义性、合理性。因而,中国现阶段的......
法德并举、文明治村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为推动农村的法治进程,政府一直在强调依法治村的方略。然而,在农村法治实践中却出现了制度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失衡。在这一情境下,重视运用以德治村的方略则有助于解决因失衡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有助于推动依法治村的进程,并......
关于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4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
公众参和和行政法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内容提要:公众参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道,构成中国现代民主的基本模式。在行政法治领域,公众参与对于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防止滥权和腐败,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侵权和歧视,对于推进公民自治,培育公民社......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发布时间:2023-02-14
" 【内容提要】政治文明是人类的政治创造,是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政治文明的三维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有体现其内在精神的可称之为灵魂的因素。具体而言,政治意识文明之魂是“有容”,政治制......
法治与执政党的政治权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的至上性,即作为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的政治权威又是必不可少的。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
论法治文明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6
在我国正处于世纪之交,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最强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宪法:从政治法到治政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7
【论文摘要】: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29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精品 源自 英 语 一、西方政治文明历史演变中民法精神的影响和促动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制度民法精神在我国的兴......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批判地吸收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3-05-19
" 一 正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自发地建成一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发达的现代制度文明,也不会自发地建成。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深重影响,由于民主政治实践还经......
浅谈依宪治国,开创新的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23-04-11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的中国改革开放,意味着治国理政思路的创新。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则意味着中国治理体系从局部开始探索新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当年春天的故事和今天的深圳特区。而在中国创新需要整体注入新观念、新动力、......
公司法的政治约束-一种政治解释的路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公司/公司法/政治/政治权力/政治结构 内容提要: 迄今为止,我们并未认真地对公司法进行政治解释。纯粹的法律解释或者交错的经济解释在公司法领域一直非常流行,但对法律实效的理解未必十分有效。对公司法的若干结构诸如公司法的......
论行政执法与法治政府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6
内容论文摘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有阳光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等等。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以体现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建立严格的执法监督机......
论析公民法律文化与公民参与行政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文关键词]公民;公民文化;公民法律文化;参与行政 [论文摘要]公民参与行政,一般是指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活动与行为,公民法律文化是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法律文化基础。这里的公民,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国籍,而是指与公......
认真贯彻实施宪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13-12-17
"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纪念宪法的颁布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
论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22-08-24
" 【 正 文】 一般而言,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无不都是在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使人类更幸福地生存和发展。而政治文明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重要目 标。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是当......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23-07-09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
试论环卫文明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发布时间:2023-01-04
直辖以来,经不断努力,重庆环卫产业的体量和科技水平都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卫领域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环卫法治化尚待努力。环卫立法必须既积极又慎重,妥善处理好政府责任与......
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历程
发布时间:2022-08-17
"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都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并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优秀政治的文明成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政治体制创新。 【关键词】 中国;政治文明;存在问题;建设路径 现如今,随着......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自觉做到‘五个必须’”。王岐山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
后冷战时代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3-02-14
" 东欧苏联解体,全球意识形态的对立消除,建立在不同政治理念上的冷战结束,世界正在形成新的国际秩序与政治格局,各国关心人类命运的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已来临。然而,我们不能因冷战的结束冲昏头脑,丧失理性......
法治政府建设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发布时间:2023-07-11
在现代社会要建设法治政府就必须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提高不仅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情况下,政府公信力越高、执行力越强,那么政府在人民群众心......
看守工作中建设政治文明的探讨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24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理性的产物。2009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
公域之治中的软法(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编者按:2005年12月8日,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 研究 中心”成立,北京大学法学院罗豪才教授任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姜明安教授任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宋功德博士任执行主任。软法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公法领域的软法现象,以期深化公法学......
从良法、良制到良序——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视角
发布时间:2022-08-04
" 建设政治文明,基点当然是建设“现代”政治文明。现代政治文明与古典政治文明的根本差异,就是从什么样的政治规则出发进行政治活动。古典的政治文明是从“横暴权力”(government by power)强加的“恶法”出发,设计国家统治的基本制度......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较研究-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7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在较深入的层次上研究了法治与政府公共行政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的法治就会有不同的政府公共行政。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探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在应对公共危机中,政府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大势所趋,但非政府组织有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要性和优势,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现实中存在着多种制约因素影响着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对此,应在从政府层次、非政府组织自身角度以......
水生态文明法治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水生态城市本质上是一种在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制约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本文以法治思维来定位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以济南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例,审视和分析济南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需求和当前的制度缺失障碍,进而提出城市......
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几近二十年发展,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始终未脱离国内行政法学者视野。然对于这个舶来品,学界一直有两种倾向:一是在理论移植和自构的关系上倚重移植,二是在原理和技术的关系上偏于原理叙述。其实,该理论不仅可以得到重解,......
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司法机关依法办事,实现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方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治国的动态表现,是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在社会现实生......
浅谈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0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目标;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也在稳步前进,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政治发展目标,从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合作政治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客观看待法治政府与政府公信力之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11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政府既是法治社会的基础,也是法治国家的关键,重点在于通过确立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基础并运用一套公平的规则设计为政府权力的运行提供充分和有效的制约,其核心就是......
推进21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7
" 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他说:“法......
世界历史视线下政治文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2
一、臣民社会政治文明 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3],它是现实的私人生活的世界,是生产和交往过程中物质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的社会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社会组织、制度等等......
论政党执政文明与党政关系改革
发布时间:2023-01-22
" 摘要:政党执政和党政关系构成国家政治文明中至关重要的政治要素。政党执政文明包含政党自身民主、政党间接执政、合法性执政、受制约性执政等基本的内在规定;实现政党执政文明,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
行政诉讼与法治环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行政诉讼在形成和改善法治环境中的作用《行政诉讼法》颁布10周年,中国法治环境逐步形成并日益改善。在立法方面,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法律146项,通过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66项,二者共计212项,相当于1949年......
从明代台阁体看政治对书法的冲击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台阁体书法是明代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字体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为特点。从明代台阁体看,政治对书法的冲击作用巨大,台阁体书法是明朝专制统治的产物,科举制度是台阁体书法形成的催化剂,统治者的好恶是台阁体书法形......
人类文明史中的法治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 置身于大激荡的时代,当今共和国正面临着致力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和谐这三大重要的历史课题。而经深思之下,吾人则不无焦虑地意识到:其中几乎没有一个课题竟然与法治秩序的建设无关!这是因为,正如有学者所曾剀切地指出过......
从《大明律》看明朝的公文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7
【论文摘要】运用公文实施行政管理和政治统治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运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衡量古代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的重要标志。至明朝时,公文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完善,本文将从《大明律》的有关规定对明朝的公文制度进行探析。【论文关......
论生态文明与司法文明的辩证关系
发布时间:2023-03-2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强调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
政治关联、公司治理与研发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以2008~2013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政治关联、公司治理与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和高管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股权的过于集中不利于企业的研发创新;政治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在党的文献上首次提出了“建http://wWw.LWlM.cOM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政治文明作为独立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形态,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谈明代宦官政治对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明代是我国历史上宦官专权极为严重的朝代之一,宦官作为一股独特的势力,他们除了承担传统的内廷杂务之外,还广泛地参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活动,进而对明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不可避免的也要......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政法机关执法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政法机关历来重视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执法现状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原因在于政法机关没有很好地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政法制度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不能完全适应依法治国的......
《权力·价值·思想·治道――明代政治文化丛论》出版
发布时间:2022-12-18
本书明确界定了政治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前人研究的方法理念,从不同侧面,结合具体的人物、事件、现象、情境,剖析明代中国透过公共权力的设置运行投射出的文化倾向及精神样貌,解读以士大夫为主要群体的政治参与者所遭遇、体验......
论公民精神与民主政治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 键 词 公民精神 权利意识 规则意识 责任意识 民主政治 论文摘要 公民精神是民主政治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非制度性资源,两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公民精神的内涵丰富,与民主政治关系紧密的主要有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三......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论文关键词:传统政治文明;制度性精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
公共选择 、乡村关系失范与治理-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 要] 公共选择理论从理性的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公共管理组织的行为,公共管理组织也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面。体制及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乡村两级公共组织为各自利益进行博弈,乡镇政府的越位侵权和村委会过度行政化是当前乡村关系失范......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明代王亲政策的政治寓意与伦理困境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26
王亲即王府亲戚,是与宗室存在共生关系的特殊群体,因此明代的王亲政策可视为宗室政策的延伸。明太祖分封诸王,本意是培植宗室势力,藩屏皇权,其宗室政策是扶植与倚重并举。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起,燕王以藩王夺得政权,削藩虽随之中......
论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行政诉讼通常是法治国家保护公民免受强大国家机器压迫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又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就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展开讨论,以期为行政诉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历程与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3-07-20
从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思想或者法治文化历史演变轨迹中去追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起源,不管是从时间界限还是从内容变化上来看,其逻辑主线均.........
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法治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 要]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确立“依法治国”这个主题以后 ,深刻道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的主题主线,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治,需要法......
制约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滞后的原因很多,从文化视角看主要是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了农民参政议政能力的弱化;民主意识淡薄,导致了民主体制所必须的文化土壤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运用......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要素
发布时间:2022-10-05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报告的进 一步论述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政......
法治与政治民主背后“理性”的力量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政治的核心是政权,政权是一种公共权力。作为一种活动,政治是围绕政权的取得、组织、行使、更替等而展开的行动;作为一种制度,它则是以整合公共资源和建立公共秩序为宗旨的。 从公共权力存在的那天起,政治就开始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一......
3000字行政法论文:行政公开
发布时间:2023-06-26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3000字行政法论文。 0 前言 温总理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进展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
论行政公正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 行政公正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笔者就构建行政公正的......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7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的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要着力服务......
法史学论文农民起义与专制政治
发布时间:2023-02-24
法史学论文:农民起义与专制政治 在古代中国,农民起义频繁地发生,每一次农民起义都使社会动荡、人口减少,经济倒退,这种周期性的循环并没有为中国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合理、合乎人道的政治经济体制,它虽迫使新生政治势力对生产关系做......
关于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治监与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监狱工作法制化,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规章体系,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人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规范运行,切实做到依法治监。笔者认为,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关键在于树立依法、严格、科学、文明治监的理念。因为.依法、严......
美国公司治理的鲜明特征
发布时间:2022-10-18
从1840年以后,美国公司现代企业制度以铁路企业的发展为起点并迅速崛起,很快蔓延到批发、零售、金融、制造等各大行业,美国因此成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祥地。受发展背景、市场结构、资源禀赋、法律政策、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美国......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
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3
内容提要: 本文的重点在于澄清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宪法和宪政、宪政和法治以及法治和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交错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健全的市场机制要求配套的宪政制度建设,包括健全行政......
宪政、法治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1
三、 市场经济与宪政 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已经受到充分重视和强调。但要保证经济发展,只有法治——依据普通法律的统治——是不够的,因为法治本身并不能保证“法”本身的合理性,也没有鉴别“良法”与“恶法”的标准,更不考虑......
论公务员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养成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在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之后,如何实现法治就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共同目标。孙中山先生在近百年前就意识到国民整体宪法意识提升对于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国家中推行“训政”的主张。我国的法治推行实际上......
论政治法治化
发布时间:2022-07-24
" Ⅰ 在21世纪的中国,任何一个人,如果企图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那么他必须尽可能地去关注法律。现代化的社会需要有现代化的政治,现代化的政治应当是法治化的政治。政治与法律的关系乃是政治家们所不容回避的问题。 Ⅱ ......
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8
一 依法行政就是强调我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其行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一切违法......
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3-06-06
" 一般来说,学界都认为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首先把政治文化纳入政治科学领域的。他在《比较政治学》中,就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发布时间:2022-12-28
" 论文关键词:传统政治文明;制度性精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治国理论和和治国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带有浓厚东......
论析公民文化的构建与俄罗斯政治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俄罗斯;公民文化;政治 论文摘要:自俄罗斯启动民主化改革以来,其政治发展进程受到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公民文化的构建对于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完善及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俄罗斯目前带有权威主义色......
网络政治参与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4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借助于网络媒介通过合法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进行舆论监督,参与公共管理,行使民主权利的行为,是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的途径和手段。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 (一)网络政治参与开......
全球化与公共行政-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 提要:本文运用 政治 经济 分析 方法 ,分析了全球化的不同含义、成因、 影响 ,以及全球化及其对公共行政的意义,并对全球公共行政 研究 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公共行政,国家 作者:阿......
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协作(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伴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理念的提出,现代公共危机的治理主体不仅涉指政府,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一股重要的参与与协作的力量。非政府组织不仅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公民社会发展等多种理论获得支持,实践中它还通过......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3)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1
三、 案卷排他性原则的确立及相关问题 案卷排他性原则是美国行政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与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问题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行政主体在行政诉讼中应如何举证、举哪些证?行政相对方在诉讼中的举证行为是否也应受到......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2)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在我国行政诉讼中,由于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这就必然要求行政主体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
公司法人治理的治标之策与治本之道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 我国公司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公司成立后,其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公司法人治理的所有策略与手段,均是为公司利益所服务。公司法人治理的治标之策......
论法德共治与政治体制之特性
发布时间:2023-01-06
" 从理论上来看,法治与德治无论是作为社会秩序状态,还是作为国家治理方式都不可 缺少政治体制的基础支撑。对中国来说,由于政府在法治与德治发展中扮演着推动者的 角色,实际的发展进程对政府进而对政治体制的依赖就会来的更大一些。显......
论公民政治参与的特征和“度”
发布时间:2023-07-25
政治参与属于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发展的、受具体历史条件制约的,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特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增长,进而推动政治参与内容、渠道和方式不断拓展,形成富有中国特......
法史学论文之农民起义与专制政治
发布时间:2022-07-22
这里是一篇农民起义与专制政治的内容,专制集权主义政治的最大特征是对生命的漠视,为了达到某一个人或某一撮人的利益不惜借用权力剥夺广大人民的利益,甚至残害生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古代中国,农民起义频繁地发生,每一次农......
行政法治理念的反思与重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30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Idea of Administrative Rule-of-law 【论文摘要】行政法治理念是“使公共行政服从良善规则治理”事业的先导和指引,源自西方的行政法治理念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须因时、因地、因势作出相应调整。......
后农业税时代的行政法治缺失与建构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本文以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机构改革为实例,具体地分析了当前乡镇机构改革中发生的与行政法治相悖的一系列的具体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因应性的法律对策。 关键词:行政权; 行政主体; 行政法治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试论法治理念下的依法治市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6
一、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市的灵魂 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及法治化的操作技术,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法治理论的基本框架。1“什么是法治”这一问题,是对法治理念的把握和解释。对于“法治”问题,近代以来的中国已进行......
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4)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5
注释: 该《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1999年11月24日第1088次会议通过;2000年3月8日公布,2000年3月10日起施行。 在《中华法学大辞典 诉讼法学卷》(陈光中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中,对“举证责任”的解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