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民经济论文(优秀9篇)

2023年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民经济论文(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6 13:13:14
2023年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的国民经济论文(优秀9篇)
时间:2023-10-16 13:13:14     小编:BW笔侠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一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志。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没有真正的政治文明,也就没有真正的和谐社会。

1.2理论意义

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一个和谐发达的社会,不仅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文明得到相互包容,政治上更是得到广泛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最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1.3实践意义

公民参与作为和谐社建设工程的核心环节,决定着和谐社会理想和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也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和社会转型的走向。

1.4国内外研究现状。列举古今中外特别是我国关于公民政治参与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学界主要观点。

2公民政治参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2.1公民参与的内涵。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它使公民有机会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从而推进政治活动的民主化进程。

2.2公民参与的基本要求

2.3公民参与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

2.3.1政治参与是社会民主法治的衡量标准。公民政治参与既是执政为民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最高表现,是和谐社会所具有的内在价值。

2.3.2政治参与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社会的公平正义要求公民政治参与的实现,而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整体和谐。

2.3.3政治参与是社会充满活力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在政治上有活力,就要引导和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3公民有序而有效的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

3.1营造和谐政治文化,发挥社会自组织的积极作用

现代社会的政治参与往往是聚合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来影响政府方向性和路线性的政策。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自组织的扶持力度,尽快形成保护其健康成长的有效制度;应该加快社会自组织的法制建设,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应该鼓励公民积极参加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自组织,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率和组织程度。

3.2构建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畅通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制度、社情民情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信访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行政公开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等等,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3.3理性对待强势及弱势群体,有效引导非制度政治参与。要发挥政党和政府的主动性和开放性,必须正视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存在,努力构建一个程序规范、科学公正、广泛参与的多元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约束,并采取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积极引导和治理非制度政治参与,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化解利益冲突。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强调公民参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统揽全局的作用,以期引起社会和公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为有关部门研究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二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总要求、基本途径、社会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途径;自身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

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国民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造,就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产要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方法不能奏效。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四、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地位重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所谓“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就业、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三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总要求、基本途径、社会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途径;自身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

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国民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造,就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产要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方法不能奏效。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四、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地位重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所谓“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就业、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四

摘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谐文化建设是文化发展的自身矛盾在社会实践当中的展开与协调。为此我们从三个维度入手来探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一是物之维度,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二是人之维度,即实现外在规范与内在自觉联动互促;三是心之维度,即做到外疏内修,以安顿心灵。三者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关键词:和谐社会 文化建设 三重维度

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谐文化的涵义?又应该如何把握其实际作用呢?可以说,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集思维方式、思想理念、社会风气、言行规范为一体的,其包括兼容统一、多元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普世价值等多个方面,体现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追求的认识,是现代中国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以便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和谐文化提出的现实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当前中国文化的现实状况。从学理层面而论,和谐文化是文化自身矛盾的现实抉择。从国内而言,主要表现为中国文化内部的矛盾冲突,特别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关系,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而现代文化又在激荡与影响中国,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从国外而言,主要表现为中西文化外在的矛盾冲突,特别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关系,中国文化本身的民族性需要维持与弘扬,而外来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又值得借鉴与利用,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正是基于国内与国外两个层面文化冲突的展开,和谐文化的提出显得现实而必要。然而要加深对和谐文化这一新型理念的理解,又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作用与依据的粗浅认识,而要从更深层面上加以把握,即从三重维度上加以阐发、分析和明确。

一、物之维度: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在物之维度上,和谐文化表现为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持或稳定在一种舒适、谐和的状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即天人关系的回应,其实这是在解决“知天”的问题,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文化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要在物之维度上体现出来。

社会和谐,乃至文化和谐,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今社会,人类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刍议康晓磊用自然,才能维护和发展业已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既不能过分渲染自然的神秘和强大,也不能过于张扬,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而要善待自然,视大自然为朋友,以求得与其和谐共处和健康发展。总之,要用和谐的文化环境,来规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人之维度:外在规范与内在自觉联动互促

在人之维度上,和谐文化主要体现为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或稳定在一种适匀、和谐的状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文化对人与人关系即人际关系的回应,其实是在处理“知人”的问题,为的是实现人际和谐。和谐文化倡导人与人的和谐,必然要在人之维度上体现出来。在现代社会中,人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人。人与人之间的诸多关系需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当中得到维持与调节。唯有恰当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诸般关系,这样的社会生活才可谓是美好的。

三、心之维度:外疏内修,安顿心灵

在心之维度上,和谐文化主要体现为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维持或稳定在一种谐和、适当的状态。之所以强调人与自身的和谐,是因为和谐文化对人与自身的关系应该有明确的阐述,也就是解决“知己”的问题,用意是实现身心和谐。和谐文化强调人与自身的和谐,必然要在心之维度上体现出来。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中最为紧要的现实问题。面对生活的世界,只有两种事物是人类迄今为止无法认知的,即苍穹宇宙与人类自身。

人对自身的无知,正显得人与自身关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人与自然和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都离不开人与自身的关系。伴随时代发展越来越快的步伐,人们越来越感到难以适应,众多的社会成员处在亚健康状况。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境遇中,社会中的个人经常夜以继日地为家庭、为工作操劳,经常感受到自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个人正被焦虑与不安等心理问题所困扰。

个人总在努力使个体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社会中的个人总是察觉自己是那般力不从心。社会之中、人们之间的不同想法和不同观点,总是迷惑和困扰着我们,使我们产生盲从与无奈的情绪,显得人与自身关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睦团结,以至人自身的谐和,都需要和谐文化的持续发力,从而使各方面的力量汇集成强大的合力。以上我们已经深刻明确了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同时我们要看到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时候,亦要注重国家软实力——主要是指文化力的提升。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我们的社会文化也才能更加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五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国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20的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年2月22日胡锦涛又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地理教学致力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新世纪新的时期的地理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在学习了解《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和《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后。进行《8.3可持续发展》与《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两节的教学。教学内容涉及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人地矛盾,从而认识到人地协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不断谋求人地的协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激增、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从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科学地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样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想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安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环境、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要达到“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二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社会中不存在群体性排斥的制度,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高中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为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构想的实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和普及宣传“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使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好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立足本学科教学,在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充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内涵,教学中讲清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原则。2.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和正确认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搜集我国历史上天人和一,人与自然统一发展的思想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源远流长。3科学分析我国面临的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4尝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模式研究、实践调查、资料搜集和教育宣传。5贯彻宣传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6把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渗透到地理科教学的各方面。

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中国地理》内容,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开发大西北战略、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要性以及我国人口、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世界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西方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的关系,造成经济过热后出现的严重的危机,如: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非洲深刻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的同时,注意重点进行中国国情方面的教学研究,研究怎样因地制宜的指导生产实践。如: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改善环境的问题;开发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的过程怎样搞好国土整治工作问题;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振兴措施的可行性;农村经济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沙漠化问题的解决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性;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海洋国土开发与保护、发展国际协作与国防安全问题等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它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评估历史,重新定义幸福。仅仅发展生产与扩充财富并不等于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就与人类的进步方向相一致。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是人性的进化,即人与自然的相融。所以,任何区域开发,都要考虑资源环境;任何经济建设,都要尊重自然法则;任何市场行为,都要补偿生态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人类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区位选择,人类聚落发展和城市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问题。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正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迎来了新的教学重任和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搞好中学地理教学,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水平,重视中学地理教学,对推动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六

所谓和谐思维,是指从和谐的视域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突出和谐性、平衡性、协调性、有序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以追求事物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模式。和谐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此,汤因比曾给予高度评价:“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技术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进这一重大战略的实现,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并将其切实付诸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和谐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需要着重树立以下几方面思维方式。

一、树立以人为本、求是为民的思维方式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际关系和谐的主体又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和衷共济、平等友爱、融洽相处、齐心协力、充满活力,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在抗击冰雪灾害的互助行动中,在汶川地震的捐款救助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华儿女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大灾面前有大爱”,市场化下的价值观念并没有摧毁民众抗击灾难的勇气和信心,也没有泯灭扶危济困、帮助弱小的社会良知;而党和政府迅速果断的应急处置行动更体现着以人为本、求是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不仅在突发的灾难面前,而且在当前的社会建设中,我们看到收入分配制度的规范,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立,种种社会变革的模式设计都渗透着以人为本、和谐共荣的理念,因而逐步赢得了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事实表明,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人本为民、求是为民的思维方式。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合法权利,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亲民、利民、贵民、富民、安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

二、树立有序民主、平等法治的思维方式

和谐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以对立统一为原则的思维方式,既重视对立面的斗争,又重视对立面的统一。它不等于形而上学的无矛盾思维,相反还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的思想。和谐思维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矛盾的解决,从而超越了“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维模式。这里所讲的和谐不是纯粹的同一,而是包含斗争的同一,包含差别的一致;它源于差别而又融于统一,源于多元而又回归为一元。所以,和谐思维并不意味着抛弃矛盾,放弃斗争,而是通过斗争达到同一,斗争是手段,和谐是目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中首要一点便是民主法治,其核心就是既要正视社会矛盾,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既在观点碰撞中产生社会发展的推进力,又要努力在合理合法的范畴内解决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和谐。因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而不同、丰富多彩。专制压抑下的鸦雀无声和无规范秩序的众声喧哗都不是和谐,只有在民主的前提下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这样的社会才是充满创造力、生动而有序的和谐社会。

民主既是和谐的形式,也是和谐的内容;既是实现和谐的过程,也是和谐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在政治体制层面上体现和谐民主,而信息公开、网络问政、媒体监督等等则是在操作层面上建立发扬民主的渠道,疏通民意表达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公民意识的逐步培养、参政议政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会真正实现有序民主,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和谐。

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公民培养和树立民主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开放的胸襟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愿民智,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参与;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党和政府在行政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运用有序民主的思维方式,加强民众引导并搞好相应的制度设计,辅之以有效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是在多元主体的自主发展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社会。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地位和权利平等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在当今时代,解决人们相互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还必须依赖于平等的社会契约和规则,这需要将法律手段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树立系统统筹、动态渐进的思维方式

和谐思维以事物的共生、共存、共荣为目的,而共生、共存、共荣是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关系等客观事物存在的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不仅影响各要素本身功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而且影响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性质。和谐思维追求矛盾各方运动过程中结构的最优化,运动结果各方面价值的最大化,防止各要素功能的内耗,避免零和效应,其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侧重点、逻辑起点都着眼于全局。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是区域和谐的简单相加,也不可能是部门和谐的盲目堆叠,在构建的过程中,甚至需要区域、部门、乃至个人利益的妥协和退让。因此,执政者和民众都必须树立系统、统筹和动态渐进的思维方式,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具备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当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政府面临的重重障碍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树立系统、统筹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树立系统思维方式必须要认识到,社会结构是由各个子系统、各个部分构成的,和谐社会是对整个社会系统即社会结构的总体而言的,只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为此,要树立统筹思维方式。其一,要统筹发展。既要注重总体发展,又要照顾局部发展;既要确保全局,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要推进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和各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其二,要统筹各方利益。要在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前提下,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找准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之间的结合点,使各方面群众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的、合理的满足。

同时,也要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辩证法的根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都是在和谐和不和谐、协调和不协调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因此,“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变化过程,是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动态地实现的。旧的不和谐解决了,新的不和谐又会出现,事物由此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实现和谐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树立动态渐进的思维方式,才能够使我们对于前进中、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不恐慌、不回避、不冒进,在认真查找症结和探索规律的不断尝试中,研讨和寻找和谐发展所必须的最扎实有效方法和谋划长远的策略。

四、树立理解包容、竞合共赢的思维方式

和谐与不和谐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了矛盾和差异,也就没有了和谐与不和谐问题,和谐是将众多具有差别性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它是以承认事物的多样性、矛盾性、摩擦和冲突为前提的,它内在地包含多样性、差异性。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形成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社会新阶层;出现了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矛盾等。针对这一复杂的社会现实,必须用一种宽容的胸襟、尊重的态度、和谐的思维来看待和处理。

和谐思维是一种共生式思维范式,注重矛盾的统一性,主张积极引导不和谐因素向和谐因素转化,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竞争中求和协,促进对立面的结合,不断发掘协调矛盾两极的新的力量源泉,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对立面双赢的最大收益。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竞合共赢思维。不论是区域经济、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要走竞争与合作融合共同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各利益集团的共生、共存、互利和共赢。

五、树立务实创新、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利用和谐思维提供的有效思维工具,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人们的和谐思想转化为和谐的行为方式,使社会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要继续解放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新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富有创造性地应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锐意进取的改革先锋去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尝试,激发和保持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迄今为止人类的现代化则是建立在人对自然的依赖、掠夺与占有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使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近些年一些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盲目上项目,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采,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不但导致民众健康水平下降,还引发了医疗费用上升、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甚至导致斗殴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不但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选择性开发,最终实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动力量,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作风去考量前进中的种种障碍,去探索和应对纷繁的矛盾和复杂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9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构建和谐社会征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七

在新世纪,新形势,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摆在企业面前的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审视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人。必须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综合分析内在关链的结构,具体协调实施,使人才潜能更能充分发挥,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微薄力量。

一、构建和谐社会,树立人才重要性的理念。

在一个企业内部确立人才战略理念很重要,它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先决条件。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面对经济体制变革和思想观念变化,我们对待人才应像对待婴儿般一样来亲切呵护。企业的兴衰,人才起着直接的因素。例如:北京亚运村每年兴起的企业多如牛毛,可每年被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淘汰的也很频繁。他们致命的弱点只有一个问题,即人才问题。人才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命运。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近几年来美国野心勃勃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技力量壮大。科技力量壮大靠的是什么?那就是人才的利用,人才重用的结果。

确立人才观的理念,人才管理就要放在首位来抓,有句话说得好:“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人才就好比是一个企业的粮草。企业断了粮草,构建和谐社会就如同失去了给养的资源。就有可能性会出现未实施企业战略目标就已先成了瘫痪的局面。而不得不去请人才来推广实施。

二、构建和谐社会,确立选才方略的重要性。

人才的注重,对于企业来说是具备了正确的战略思路。但在选才的过程中应掌握好选才的方式方法。选才不当,或选才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后果也将是不可估量的。选才也是一门学问,应掌握好尺度,放宽眼界,适才而选,不拘一格而选。适才而选,就是针对企业所需而选,不得盲目地选才。不管有用没用,眉毛胡子一把抓,引进来再说。或是用一种不负责的态度选才,能办了事就行,我在这里也不会待得长久,不必为以后企业发展如何想那么多。这种方式方法不可取,应以一种高姿态、高负责的责任感把眼光放宽看远一点,真正把一些有用的人才引进来,加以重用,为兴企而作出一定贡献。不拘一格而选,就是针对人才而选,而不是针对文凭而选。要把条件放宽,是人才,是适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就要打破一些框框,这样企业人才才会旺,企业才会兴。一意孤行,以老观念、老思想、以框框套人,以框框用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不失为是一种没有战略眼光的落伍之策。也有可能会出现引进的都是些庸才,框在外的人才才是人才的现象发生。

三、构建和谐社会,应合理利用人才。

人才的利用关键在管理者,管理者应具备高素质、高姿态、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人才的利用狠下功夫。以人才的不同,各归所属,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显其绩”的人才观。以“应人施才,应事施才”为原则,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应人施才,就是针对其人的才能大小,安制合适的岗位。应事施才,就是针对事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人来胜任工作。若事是一个人能胜任的了就决不安排两个人去做,是三个人做的事就决不安排一个人去办。只有安排得当,合理用才,便能充分促进企业事业蒸蒸日上,与时俱进地大发展、大跨越。

四、构建和谐社会,要深挖人才的潜能。

在人才各归所属的同时,要充分给员工创造有利的办公条件及能充分激励员工潜能的条件。比如首先应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等措施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感受到企业的希望,感受到企业未来的曙光,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为企业和谐发展,为和谐社会发展而心甘情愿。其次,应不断定期培训,激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岗位技能人才三支队伍的内部动力。通过抓好人才的培育、激励、使用,搭建人才的成长发展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充分发挥企业发展中人才发挥的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再次就是要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在薪酬福利上要做到“多劳多得、奖罚分明”等一系列激励人心的有效办法,使工作有序进展,合理运筹。

五、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才导向要正确。

时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激励、调节、导向、控制、凝聚”的五大功能,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引导员工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效益观。不断转变旧意识、旧观念,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任务,接受新思想,养成“我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团队氛围。通过倡导“本色做事”,使他们能从企业发展的大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立足本职,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员工思想首道德素质。通过对人才的正确导向,明确发展思路,牢固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奉献社会为根本,坚持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发展观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的双赢。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人才战略是企业的关键,在人才的引进、用人、管理等方面要具备应有的正确实施措施,把握适时,准确定位而使构建和谐社会发展营造有利条件,促使与时俱进的有力保证。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八

在21世纪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刻洞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趋势、顺应人民群众根本要求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性举措。

从国内情况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跃上了新的台阶,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大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同时应当看到,在我国由传统的二元社会结构向多元社会结构转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这一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十分迅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许多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如弱势群体问题、地区发展平衡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可谓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显示,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样一个时期往往是多事之秋。可以说,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临界点,将决定着中国社会能否进入一个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就必须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执政基础,保持和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程度。

从国际环境变化趋势来看,和平和发展将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总体上国际社会也并非一片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少数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单边主义行径使得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另外南北贫富差距问题、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贩毒问题等诸多国际问题还十分严重。中国置身于这样一个国际背景之中,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努力为自身营建一格和谐有利的外部环境,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条件,这是我们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社会要和谐、人民要幸福,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便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全新理念,这一理念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也符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不断提高党在管理国家过程中的各种能力,每一种能力都具有独立性,但只有各种能力协调运用、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执政能力的完美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综合运用各种能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础上,建构一个和谐的社会则同样是一个重要能力,这一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能力。这一能力建设的提出,完善了党执政能力建设体系,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成熟。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一个更具号召力和亲和力的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党带领人民确立了不同的奋斗目标,有远期目标也有近期目标、有经济目标也有政治、文化目标,这些目标对于鼓舞全党斗志、激励人民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我们党正在带领人民朝着我们所确定的各个既定目标前进,不同的目标对于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目标体现了小康社会的根本特征,既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也是现阶段人民要求实现的社会状态,更加有利于将全国人民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本站()

再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标准。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不仅具有宏观意义,也具有微观意义。在微观意义方面,它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标准,这一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人民利益”标准的科学再现,更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标准的应有之意。以此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标准,将使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更加自觉地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这个伟大工程的过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党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抓住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之核心,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实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共同理想。

一要充分调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一主体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可以说,一切能够对和谐社会构建起积极作用的人、团体、阶层、阶级都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主体的成员,党自身建设的成败,对于能否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这个伟大的工程,只靠执政党是万万不行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每一个团体、每一个阶层都有为这个家园的和谐美好贡献力量的责任和义务。因而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不同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动员一切积极力量为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而共同奋斗。

在发挥不同主体成员作用的过程中,执政党要有掌握整合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能力。既要注重效率,也要兼顾公平,力求使所有社会阶层的人们能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各得其所”,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和谐相处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具体讲,就是既要维护全局的利益,又要照顾局部的利益;既要保持保护发达地区的利益,又要照顾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利益;既要保护优势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又要扶持比较困难的企业获得生机;既要保护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利益,又要关心普通群众,特别是农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党还要提高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大力扶植和培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利的主体。在现阶段,这些主体主要是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社会组织,特别是非政府非营利性质的社团组织,我们要支持和培育这些组织的发展和成长,并善于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在实现社会的和谐方面的作用。

二要大力完善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

完善有效的制度体系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我们主要应创新和完善两种制度体系,一种是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另一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构建这两类制度体系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

织等等。不同社会管理体系的完善要依靠政策、法律法规作用,通过合适的政策和法律引导和规范社会管理体系自身的发展,通过法律来确定不同管理组织在整个社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就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而言,这一体系由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体系、社会预警体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司法机关和群众性治安管理体系构成。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一些矛盾,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解决这些矛盾和将不和谐的声音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的职责。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是保持社会安定、维护社会和谐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根据法律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完善这一体系建设工作。

三要积极营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从国内环境来讲,这里的环境主要指与制度环境相区别的“软环境”,即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习俗环境,我们可以统称为人文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社会向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敬业奉献、诚信负责、扶贫济困的精神,积极倡导和睦相助、友爱向善的良好风尚,努力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在全社会营造生动活泼、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终通过道德意识的积淀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形成全社会、全民族高度认同的积极向上的民风民俗。人文环境的营造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

从国际环境来讲,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不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社会的和谐同样离不开世界社会的和谐,我们要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努力为自身营造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论文篇九

所谓和谐思维,是指从和谐的视域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突出和谐性、平衡性、协调性、有序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并以追求事物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模式。和谐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此,汤因比曾给予高度评价:“人类已经掌握了可以毁灭自己的高技术手段,同时又处于极端对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营垒,最需要的精神就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进这一重大战略的实现,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思维方式,并将其切实付诸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和谐思维在实践中的运用,需要着重树立以下几方面思维方式。

一、树立以人为本、求是为民的思维方式

人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的主体。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人际关系和谐的主体又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和衷共济、平等友爱、融洽相处、齐心协力、充满活力,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和谐。

在抗击冰雪灾害的互助行动中,在汶川地震的捐款救助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华儿女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大灾面前有大爱”,市场化下的价值观念并没有摧毁民众抗击灾难的勇气和信心,也没有泯灭扶危济困、帮助弱小的社会良知;而党和政府迅速果断的应急处置行动更体现着以人为本、求是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不仅在突发的灾难面前,而且在当前的社会建设中,我们看到收入分配制度的规范,社会保障体制的健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立,种种社会变革的模式设计都渗透着以人为本、和谐共荣的理念,因而逐步赢得了民众的认同和支持。

事实表明,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人本为民、求是为民的思维方式。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保障人的合法权利,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亲民、利民、贵民、富民、安民,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

二、树立有序民主、平等法治的思维方式

和谐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以对立统一为原则的思维方式,既重视对立面的斗争,又重视对立面的统一。它不等于形而上学的无矛盾思维,相反还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的思想。和谐思维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矛盾的解决,从而超越了“非此即彼”的二分法思维模式。这里所讲的和谐不是纯粹的同一,而是包含斗争的同一,包含差别的一致;它源于差别而又融于统一,源于多元而又回归为一元。所以,和谐思维并不意味着抛弃矛盾,放弃斗争,而是通过斗争达到同一,斗争是手段,和谐是目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中首要一点便是民主法治,其核心就是既要正视社会矛盾,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既在观点碰撞中产生社会发展的推进力,又要努力在合理合法的范畴内解决矛盾,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和谐。因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和而不同、丰富多彩。专制压抑下的鸦雀无声和无规范秩序的众声喧哗都不是和谐,只有在民主的前提下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弘扬主旋律又提倡多样化,这样的社会才是充满创造力、生动而有序的和谐社会。

民主既是和谐的形式,也是和谐的内容;既是实现和谐的过程,也是和谐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在政治体制层面上体现和谐民主,而信息公开、网络问政、媒体监督等等则是在操作层面上建立发扬民主的渠道,疏通民意表达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公民意识的逐步培养、参政议政能力的不断提升将会真正实现有序民主,促进和维护社会的和谐。

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公民培养和树立民主意识,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以开放的胸襟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愿民智,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参与;而另一方面,也需要党和政府在行政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运用有序民主的思维方式,加强民众引导并搞好相应的制度设计,辅之以有效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代文明的和谐社会,是在多元主体的自主发展中实现共同发展的社会。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地位和权利平等成为人们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在当今时代,解决人们相互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还必须依赖于平等的社会契约和规则,这需要将法律手段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三、树立系统统筹、动态渐进的思维方式

和谐思维以事物的共生、共存、共荣为目的,而共生、共存、共荣是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关系等客观事物存在的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方式不仅影响各要素本身功能的发挥、价值的实现,而且影响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性质。和谐思维追求矛盾各方运动过程中结构的最优化,运动结果各方面价值的最大化,防止各要素功能的内耗,避免零和效应,其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侧重点、逻辑起点都着眼于全局。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是区域和谐的简单相加,也不可能是部门和谐的盲目堆叠,在构建的过程中,甚至需要区域、部门、乃至个人利益的妥协和退让。因此,执政者和民众都必须树立系统、统筹和动态渐进的思维方式,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具备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当前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政府面临的重重障碍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树立系统、统筹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树立系统思维方式必须要认识到,社会结构是由各个子系统、各个部分构成的,和谐社会是对整个社会系统即社会结构的总体而言的,只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为此,要树立统筹思维方式。其一,要统筹发展。既要注重总体发展,又要照顾局部发展;既要确保全局,又要突出重点;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长远。要推进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和各个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其二,要统筹各方利益。要在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前提下,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找准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之间的结合点,使各方面群众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的、合理的满足。

同时,也要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辩证法的根本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都是在和谐和不和谐、协调和不协调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因此,“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变化过程,是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动态地实现的。旧的不和谐解决了,新的不和谐又会出现,事物由此不断地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实现和谐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树立动态渐进的思维方式,才能够使我们对于前进中、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科学的态度,不恐慌、不回避、不冒进,在认真查找症结和探索规律的不断尝试中,研讨和寻找和谐发展所必须的最扎实有效方法和谋划长远的策略。

四、树立理解包容、竞合共赢的思维方式

和谐与不和谐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果没有了矛盾和差异,也就没有了和谐与不和谐问题,和谐是将众多具有差别性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它是以承认事物的多样性、矛盾性、摩擦和冲突为前提的,它内在地包含多样性、差异性。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形成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社会新阶层;出现了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矛盾等。针对这一复杂的社会现实,必须用一种宽容的胸襟、尊重的态度、和谐的思维来看待和处理。

和谐思维是一种共生式思维范式,注重矛盾的统一性,主张积极引导不和谐因素向和谐因素转化,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在竞争中求和协,促进对立面的结合,不断发掘协调矛盾两极的新的力量源泉,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实现对立面双赢的最大收益。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竞合共赢思维。不论是区域经济、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都要走竞争与合作融合共同发展的路子,努力实现各利益集团的共生、共存、互利和共赢。

五、树立务实创新、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规律。要积极利用和谐思维提供的有效思维工具,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人们的和谐思想转化为和谐的行为方式,使社会达到最佳的和谐状态。要继续解放思想,树立敢想敢干、敢闯新路、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富有创造性地应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支持和鼓励锐意进取的改革先锋去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尝试,激发和保持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迄今为止人类的现代化则是建立在人对自然的依赖、掠夺与占有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不仅使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近些年一些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盲目上项目,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采,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不但导致民众健康水平下降,还引发了医疗费用上升、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甚至导致斗殴上访等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在区域和产业发展中,不但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规划、选择性开发,最终实现循环经济和生态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能动力量,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作风去考量前进中的种种障碍,去探索和应对纷繁的矛盾和复杂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
发布时间:2024-03-2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
构建和谐社区
发布时间:2023-01-17
各位领导们、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心聚力建社区安居乐业铸和谐》。春意盎然,轻风吹拂,社区绿地中抽新吐绿的新苗们睁开他们惺忪的睡眼迫不及待地伸展着他们腰枝,争着给社区的居民们.........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2-11-09
爱心筑和谐 平安送光明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筑和谐,平安送光明".有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地狱与天堂的区别究竟在哪里.故事是这样的:在地狱中,有这样一群人围着.........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4-03-22
朋友们,今天站在这里,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青年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 众所周知,“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和谐发展,是可持续.........
和谐社会演讲稿——用理性构建和谐
发布时间:2011-12-28
各位评委、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年刚进入发改委的新公务员,我的名字叫××。今天能藉此机会见到各位领导和朋友们,非常高兴。在此我由衷地向大家表示尊敬和问候,大家,上午好!今天我.........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7-0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扎扎实实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四个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宣传教育到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
构建和谐社会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1-12-29
构建和谐社会学习体会 .........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论文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议论文(六篇)
发布时间:2023-08-23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论)
发布时间:2023-08-06
内容提要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
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02-18
和谐之城的和谐乐章 上世纪80年代,承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既没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又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新兴城市走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头?走进这个新兴的城市,一股风清.........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
发布时间:2022-12-18
当前,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是摆在党政各级机关及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委应按照中央部署,针对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构建社.........
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3-01-24
公安部新闻发言人今天就一些地区发生涉日游行示威活动发表谈话,提醒广大群众依法行事、维护稳定大局,是十分必要的。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对于我们正确应对复杂局.........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挥洒汗水,创建和谐
发布时间:2011-12-28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事们: 对于演讲来说,我是麻布袋绣花,不是那块料。可中队的同事们都要我参加,说什么“公务员考试你都能夺魁,小小的演讲肯定没问题。”又说什么“德禄靠帅气、勇华靠运气、小鹏.........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16-03-06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一路走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经验教训,还有从改革这个艰辛而颇多坎坷.........
妇联构建和谐家庭服务和谐社会经验发言
发布时间:2022-11-24
各位领导、同志们:各级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家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演讲稿范文
发布时间:2023-08-11
历史事实早已证明,那种忽视公民权利、过度挤压公民个人自由和社会自治空间的“和谐”是不稳定的,也无法持久,其结果只会导致最终的不和谐。随着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文明的发展,一种制度性的内在和谐才真正在民主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民主意味着人人都是平等,人人都可以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民主意味着人民可以通过具有最高权威的法律来限制公共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实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实现了最广泛.........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一
发布时间:2023-05-01
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密切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因此,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构.........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二
发布时间:2023-08-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利益群体出现明显的分化与重组。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很低,但近些年来,这一系数快速上升。这表明,在转型期,我们一方面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领导班子
发布时间:2022-11-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单位的建设。领导班子成员的全面发展,更能表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故领导班子成员增强六种本领尤为重要。 一是增强维护单位稳定的本领。提高分析判断复杂形势、驾驭复杂局.........
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三
发布时间:2022-12-11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仅促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而且进一步凸显了国家文化利益的战略地位,各民族国家对文化利益的诉求、争夺与矛盾也日趋激烈,甚至国家利益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家文化利益的矛.........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发布时间:2023-01-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爱国演讲范文:学会感恩,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08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构建和谐”。 世界上有太多的温暖需要传递,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现在的世界发展得太快,生活也变得匆匆。生活的安定与幸福使我们缺乏了很多珍贵的品质,使我们变.........
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发布时间:2023-02-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的频发,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认真剖析原因加以解决,是当务之急。 坚持以防为主。要真正切实有效地遏制医疗纠纷的发生,预防是根本.........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25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党城湾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党城湾镇是个城乡合并的镇,因为缺乏明显的经济优势,以往一直处于“财政无收入,政府支出靠上拨,公.........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平凡之中见和谐
发布时间:2022-11-20
竞聘、提职等等。在我们付出努力,结果成功亦或是失败的同时,正是在完成着一道道人生的课题,经受着一次次人性的考验。请让我们都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每当有这样的时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矛.........
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和谐是美,是健康,是有序,是永恒;和谐的社会,也是极度美好的社会。胡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高.........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青年要担负起创建和谐社会的责任
发布时间:2022-12-28
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青年要担负起创建和谐社会的责任 朋友们,今天站在这里,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青年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 众所周知,“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3-08-07
同学们,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有机会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课题,万分荣幸! 所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具体弘扬什么? 如何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并.........
发展民营经济 建设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05
发展民营经济 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员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打假治劣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0-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各级政府都在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自治州结合实际提出要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1-12-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11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全力构建和谐社会(湖北省云梦县委政研室)近年来,云梦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全力实施“四大工.........
两会心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31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并于3月12日和3月14日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so100“两会”的召开吸引者国内外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同样也牵动着全国.........
学习六中全会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贯彻和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训讲义
发布时间:2023-02-07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祔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训讲义
发布时间:2023-08-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胡锦涛总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心得体会(民主党派)
发布时间:2011-12-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美好愿望,得到了全社会的热烈回应。作为中国共产党亲密友党.........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和谐,指事物发展处于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和谐社会,指社会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
消除火灾隐患,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05
员工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xx公司在这里隆重举行119消防宣传活动日消防技能比赛。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演习的各部门领导和各单位员工表示热烈的欢.........
构建社区邻里和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8-05
做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我在长期的社区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邻里关系做为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千金买屋,万金择邻。邻里关系,是现代社区里人与人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邻.........
立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08
立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各位委员、同志们:这次全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总结今年的工作,研究部署“十一五”开局的工.........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10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市着力营造内化于城市发展、城市生活、城市设施等各个方面的和谐环境,形成了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的良好局面。 完善体制机制,.........
在科学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长以及人民群众文明程度的提升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旅游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党建党委
发布时间:2023-08-05
当前,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是摆在党政各级机关及广大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委应按照中央部署,针对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构建社.........
正确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1-12-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用全面思考问题的理念,把社会主义建设拓展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政策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把和谐社会的思想付.........
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4-12
对和谐社会纲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民主程序与法治政府,乃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民主意味着民众拥有平等的权利,政府给不同群体平等地提供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让各个群体都可以参与.........
做好统战工作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22
统战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战工作更加重要,统战领域更加宽广。它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基础,推进改革与.........
最新创建和谐校园国旗下讲话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演讲稿(19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为......
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演讲稿题目(3篇)
发布时间:2023-02-10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
社区工作者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3-02-09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社区工作者: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是我们社区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社区工作永远的.........
党公社和、官智民富 构建和谐元谋
发布时间:2023-04-20
党公社和、官智民富构建和谐元谋——在县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同志们: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六届七次全.........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发布时间:2023-05-0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
建和谐校园,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8
众所周知,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
构建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11-12-29
我市中山社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突出实践特色,积极创新活动形式,精心确立了“打造睦邻文化精品社区”主题,在居民楼院内设立多种兴趣的“睦邻点”,搭建起社区居民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的.........
发展经济构建和谐家园优秀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3-03-29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展经济,构建和谐家园”众所周知“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梯级升华,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理所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谐家园”作为和谐社会内容的一部分,同样是我们工作、奋斗的主要目标,经济发展是和谐的基础,而.........
构建和谐企业征文
发布时间:2023-07-22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企业征文 多听职工群众的倾诉 是构建和谐企业好渠道目前,凡有点地位、和钱财的人大多鄙视小人物,时遇小人物上门诉求解决问题时,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挂在.........
民主党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23-02-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美好愿望,得到了全社会的热烈回应。作为中国*党亲密友党的xx.........
推进农业信息化 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8
推进农业信息化 构建和谐社会 ×月×日,以“推动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2005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给大会发来贺信。本次大会.........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央及总书记提出这一新的社会建设课题后,文秘部落市委、市政府及全市各级各部门进行了认真思考,重.........
民主党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23-03-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美好愿望,得到了全社会的热烈回应。作为中国共产党亲密友党.........
以依法行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的重大任务,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文先对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要求及完善等做了阐述。然后又对担负着把好国门、.........
质量技术监督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10-26
在今年的两会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重要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05年政府突出抓好的三方面工作之一,就是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为此我县开展了“‘四问’大讨论”暨“为.........
思想汇报:以诚信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21
尊敬的党组织: 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党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端正了入党动机。 以前,我对入党抱着执着的追求,认为只要入了党,就能得到锦绣前程,就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05-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
谈检察机关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09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检察机关担负着依法治国的重要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必须做出积极的努力。在.........
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5
浅谈依法行政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作者:沈世锋一、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一)依法行政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当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就业困难、腐败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税务人员构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发布时间:2012-05-11
338.com查看)色”和“管事”的大小行事,因为单位要“生存”、领导要“位子”,不得不“瞻前顾后”、“察言观色”。剩下的就是“无牵无挂”的纳税人,要么“死缠硬磨”、耍狠施泼,要么实行“感情投入”,要么老.........
最新新小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题目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演讲稿(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
乡镇人大构建和谐社会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3-16
中国共产党**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XX年12月5日至8日胜利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大悟 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大会主题报告。我认为这个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
努力营造和谐质监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锦上添花
发布时间:2022-12-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等方面肩负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责,是党和政府重.........
2023年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演讲稿三分钟(五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演讲稿首先必须开头要开门见山,既要一下子抓住听众又要提出你的观点,中间要用各种方法和所准备的材料说明、支持你的论点,感染听众,然后在结尾加强说明论点或得出结论,......
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沱江
发布时间:2023-02-17
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沱江——省领导来我市视察汇报沱江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8万亩。全市辖.........
最新构建和谐社区标语 打造和谐社区五篇(精选)
发布时间:2023-08-06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构建和......
政法干警申论范文 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
发布时间:2012-11-13
构建和谐社会要始终坚持六个必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问题时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
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沱江
发布时间:2023-01-16
推进经济发展和基层党建,构建和谐沱江 ——省领导来我市视察汇报 沱江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位于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三峡和三峡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131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98万亩。全.........
浅议审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1-06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明确构建和.........
构建和谐单位专题讨论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3-04-18
构建和谐单位专题讨论发言稿 .........
2012年构建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发布时间:2012-04-18
我社区2009年在盛泽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开展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线。以稳定为原则。以和谐.........
雏议人民法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12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信访工作
发布时间:2023-05-04
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信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做好信访工作,为我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信访工作.........
大学生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要: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在党的十六大中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为了了解.........
基层法院怎样倾力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2-09-0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胡锦涛.........
反职务犯罪与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21
腐败与反腐败,是最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论者较多。职务犯罪是一切腐败现象中的典型表现和最高形态,值此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之际,笔者亦就反职务犯罪略陈管见。 一、依法深入开展反职务犯罪工作,是全面构建.........
最新构建和谐校园作文400字 构建和谐校园作文800字汇总
发布时间:2023-05-24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相对落后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验交流
发布时间:2023-02-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把中央的要求部署与本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河南省驻马店市围绕实现中原.........
构建和谐团队文章征文
发布时间:2023-04-05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团队文章征文 大的社会环境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用一点一滴的勤劳和汗水来浇灌,只有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才能改变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无数个.........
党在延安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实践中,不仅创造性地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且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党内与党外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边区内部与外部之间,成功地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
构建和谐社区演讲会资料:共谱人与自然和谐之曲
发布时间:2023-03-14
不久前,圆明园湖底铺塑料薄膜的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种做法受到许多的非议。但是,对于圆明园管理处来说,这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因为北京缺水啊! 缺水的不仅仅是北京,就是雨量充沛.........
国旗下讲话 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3
亲爱的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汉语与各少数民族语言并存,汉语内部又分生方言,不仅方音各异,连词汇,语法也有很多差异.就交际口语而言,汉语各大方言之间的沟通度很低,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