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简析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通——赵树理与贺友直

简析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通——赵树理与贺友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1 00:57:01
简析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相通——赵树理与贺友直
时间:2023-06-01 00:57:01     小编:成建鹏

2016年,我国著名现当代文学家赵树理诞辰110周年。2016年3月16日,被誉为我国连环画泰斗的著名连环画画家贺友直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94岁。贺友直的连环画代表作之一就是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的《小二黑结婚》,而且他一生中不止一次地画过《小二黑结婚》,与赵树理有着许多不解之缘。

一、贺友直的第一部作品是赵树理的《福贵》

我画连环画,起始只是为了吃饭。我自幼性喜画画,故一捧上这只碗就爱上了这口饭。从农村到城市,从寄养生活到独立成家,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对于人情世态、社会风貌,经历的多,体验较深,而这正是画连环画的丰富资本。所以,我一投入连环画这块天地,允我表兴,由我诚意,就深深地爱上了它。贺友直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提及其连环画经历,不得不说到赵树理。

1949年9月,已经27岁的贺友直第一次接触连环画,他画的第一部作品就是赵树理的《福贵》。但严格来说,还谈不上创作。他不是根据赵树理小说的原作故事和人物进行绘画创作,而是租了一本现成的连环画册,依样摹画。这本画册很小,当时的贺友直甚至还不知道原稿是可以放大的。他严格按照原书画作的大小,画了100多张,且画作稚嫩、很不成熟。《福贵》之后,贺友直对连环画产生了兴趣,接连不断地画,水平也日渐提高。仅仅一年多,已经在上海连环画界小有名气。可以说,正是赵树理的《福贵》使贺友直迈进连环画的门槛、走进连环画的艺术天地。

贺友直连环画生涯的第一画作选择赵树理的《福贵》,也许纯属偶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次经历使贺友直在第一次接触连环画的同时,也接触(很可能也是第一次)了赵树理。正是因为有了第一次,贺友直才对赵树理有了兴趣,也才有了后来的连环画代表作《小二黑结婚》。

二、贺友直曾四画《小二黑结婚》

贺友直对《小二黑结婚》情有独钟,多次对其进行连环画改编,是对该小说画得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画家。贺友直以《小二黑结婚》为题材创作连环画,其中4次较有影响,分别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绘画语言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

(一)1959年版连环画《小二黑结婚》

贺友直第一次创作《小二黑结婚》是在1959年,采用的形式是传统年画。这套连环画色彩纯度较高,显得喜庆明朗,具有新年画的特质。之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创作,一是因为它吉庆生动、很有趣味;二是因为故事内容淳朴平实、适合用年画语言表现。这套年画对故事情节进行了高度概括,遴选了有限的几幅画面,截取了原著中的几个主要场景,用12个定格呈现了原著所表现的完整故事。虽然画面数量不多,但每一幅画面都注意捕捉最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呈现出了故事的关键情节,如小二黑反抗二诸葛,金旺调戏小芹,媒人提亲,小芹拒婚,商量对策,区长说服教育,小芹、小二黑结婚等,使这套连环画成为经典之作。

(二)1980年版连环画《小二黑结婚》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社会活动包括着装也极大地受到了影响。1980年,贺友直第二次创作《小二黑结婚》连环画,为了表现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他积极进行技法探索,赋予画作以时代气息。环境处理简约、层次疏密有致、韵律捕捉精准、人物生动传神,充分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人民的风貌。这套连环画采用竖构图,画面也较第一次创作有一些改变,但几个经典场景基本相同,如看看仙姑这一情节,三仙姑的形象就与1959年版相像。

(三)1996年版连环画《小二黑结婚》

1993年,辽宁美术出版社社长林瑛珊向同在庐山参加连环画套书研讨会的贺友直约稿,贺友直非常爽快地答应。这时,距离他第一次画《小二黑结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30多年,距第二次画《小二黑结婚》也有16年,社会环境又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套连环画最终完成于1996年。贺友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幽默天赋,表现形式采用中国写意画,用笔不求工细,重在传神写意,充实了很多原著小说中没有的细节。如小二黑放羊,小二黑坐在山坡上擦枪,符合青抗先队长的身份;又如三仙姑,为了突出她的老来俏,采用艳色厚粉涂抹面部,还用线条淋漓尽致地表现其忸怩作态,并在旁边兴犹未尽地题了一首诗:半百婆姨赛新人,仙姑事儿有名声,男女老少争相看,神仙也怕难为情。画面和文字都显得非常幽默风趣。

这套连环画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画面的构成形式:一个版面有主副两幅画面,主画面表现故事情节,副图与主图之间形成很强的互补关系,或呼应、或影射、或对比。如小二黑的出场,主图画的是小二黑放羊时坐在山坡上擦枪,副图画的是小芹在晾晒被单。小芹的形象隐隐约约地放在被单后,只能看到一双脚,暗示了她与小二黑的爱恋关系。这样的构图形式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获得1999年全国美展银奖。

(四)2010年版漫画《小二黑结婚》

刚刚进入21世纪,贺友直就把毕生创作的连环画原稿,全部捐赠给了上海美术馆,但他并没有忘记《小二黑结婚》,也没有停止对《小二黑结婚》的创作。他说:我早就想好了,不能把它们留给儿女,那是麻烦事。5个孙辈结婚,各画一张《小二黑结婚》送他们,不是很喜庆的事吗?2010年,在他的一个孙辈后人结婚之时,已经89岁的贺友直用漫画的形式重新演绎了《小二黑结婚》,并作为新婚贺礼送给了孙子。这套连环漫画人物形象夸张,动作稚拙。尤其是三仙姑,作者在她的脸上涂了一抹艳红,使其妖冶的形象跃然纸上。画面在水墨之上偶加点染,突出人物动态的肢体语言,环境几乎忽略不计,漫画味道十足,把人物的内在性格表现得妙趣横生,尽显滑稽、戏谑的笔墨趣味。

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原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贺友直创作的《小二黑结婚》连环画作妙趣横生、影响深远,二者相得益彰,堪称文学和艺术的完美联姻。

三、贺友直与赵树理的相通之处

(一)息息相通的诙谐与幽默

贺友直说:我敬重赵树理。我欣赏他写的小说。我喜欢他笔下刻画的人物二诸葛、三仙姑,这样的人,不只是山西农村有,在别的地方,我猜想也会有塑造这种有趣的形象,描绘这种人物做出的有趣的事,不是取笑,不是挖苦,不是糟蹋,而是作为一面生活的镜子,可以让人见了能在会心的一笑中,发现自己也存在这类有趣的行为。作家、画家的创作目的,就在于此。这里提到的有趣的形象有趣的事有趣的行为等等,说的就是赵树理小说的幽默风格,正是这幽默的风格吸引了贺友直。我喜欢幽默,我的性格里有幽默的成分,或者说,与赵树理式的幽默有相通之处。我以为,创作激情,其基础当然是体验和认识,但诱因则是兴趣,没有兴趣,就难以产生灵感,没有灵感,又怎来艺术。所以,基础和兴趣,是二者不可缺其一的。可见,正是两位艺术家息息相通的幽默,才使贺友直产生了艺术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二)坎坷而丰富的人生经历

赵树理于1906年9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早年上过私塾、读过小学、当过老师;1925年外出求学,接受了新思想,接触了新文学,参与了闹学潮;曾走村串户给人看病,还到河南笔铺当过学徒;因共产党嫌疑住过国民党监狱,因精神抑郁曾投文瀛湖自杀;在太原流浪,当过录事打过杂,演过电影写过稿;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从事各种文化事务,编报纸副刊,写通俗文章,最终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文学大家。与赵树理相比,贺友直虽出生于大都市上海,但5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将他送到宁波乡下由姑妈抚养。8岁上小学,1937年抗战爆发即因父亲失业回到乡下避难并随之失学;16岁到上海亲戚开的五金厂当小工,不久又去印刷厂当学徒;后又离开上海回到老家,做了农村小学教师;从小喜欢画画,最终成为我国连环画界泰斗式人物。相通的人生阅历为两位大家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础,也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三)情有独衷的农村创作题材

综观赵树理的一生,显而易见,他是迄今为止中国文学史上最关心农民的作家。他的作品忠实描写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中国农民痛苦的呻吟和深情的呼唤,他也成为最忠实、最勇敢、最可靠的农民代言人。赵树理的作品几乎都是以农村、农民为题材,《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登记》等,无不都是乡村小说的名篇佳作。赵树理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是生活在玉米地里的作家,他的全部人生经验和艺术积累都来自他生存和热爱着的故土。贺友直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说:我们下去体验,跟农民一起生活,是通过感觉的。眼睛看见的、亲手做过的,全进入脑子里。尤其画连环画的人,从开门到晚上熄灯,这一天的过程要全部了解。怎么插秧、怎么耕地、怎么灌水,你都要懂。割稻时,怎样拿镰刀、割了以后怎么放,也要懂。没有生活是画不出来的。可以看出,贺友直虽然并非农村人,但由于长期深入农村,有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在创作农村题材连环画时就显得得心应手。他的一些农村题材代表作品,除了根据赵树理小说改编的《福贵》《小二黑结婚》外,还有《山乡巨变》(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李双双》等。

(四)擅长表现小人物

赵树理是农民作家,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几乎全部是他熟悉的农民,有老一代农民形象,也有年轻一代农民形象,且大都是农村中的小人物。在年轻一代农民形象中,大都是所谓的小字辈,如小二黑、小芹、小保等;而老一代农民形象中,也主要是那些所谓的中间人物中的落后农民形象,如二诸葛、三仙姑、老秦等,他们迷信、保守、胆小怕事。可以看到,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农民,他们并没有崇高的政治觉悟与远大的革命理想,在现实贫困的生活境遇中,人生目标十分简单也非常务实。赵树理以一种自觉的姿态,站在农民自身的立场、以农民代言人的身份描写乡村和农民。与赵树理一样,贺友直也对社会底层群众有着天然的熟悉和同情,他的连环画也最擅长表现底层小人物。他用独特而敏锐的眼光,犀利地剖析生活;用普通平民的视角,表现普通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酸甜苦辣。他的组画《新碶老街风情录》饱含对家乡的热爱,有着浓郁的乡村风情。栩栩如生的人物、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令读者赞叹不已。贺友直喜欢赵树理笔下的人物,这与他本人创作连环画时的人物取向一致。正是这种人物取向上的相通,才使贺友直愿意以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为创作素材,并成就了他的连环画创作。

赵树理比贺友直年长16岁,赵树理走的是通俗化、大众化的创作之路,立志要做一个文摊文学家,他采用传统的民间形式创作小说,就是要让老百姓喜欢看贺友直创作的是连环画,也就是俗称的小人书,这种文艺形式自其产生以来就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市场,是一种深受群众欢迎的通俗文艺形式。虽然一个是文字、一个是画笔,却不约而同地都选择了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喜欢看的文艺形式,这又是他们的一个相通之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