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建设生态宜居平凉的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平凉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9 01:00:18
对建设生态宜居平凉的思考
时间:2023-03-09 01:00:18     小编:孟纯煜

摘 要: 平凉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好后发优势,在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同时,突出规划引领,筑牢生态屏障,做强循环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绿色生态 经济发展 宜居城市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在新形势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本文从平凉市提出建设生态宜居平凉的目标出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平凉市在抓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

近几年,平凉市着力打造“一中心两园区”城市布局,相继实施了东西大门改造、绿地公园、八沟一河治理、棚户区改造、地下管网等一批节点改造、功能配套、景观提升工程,构建了“六横十二纵”路网框架。建成了中心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和西北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示范项目,实现了主城区建成道路雨污管网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全处理,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0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达到42平方公里,绿地率提高到31.8%。全市抓建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24个,建成美丽乡村、“三清五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318个。治理水土流失1176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18.7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9%。

目前,全市有7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31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称号、174个行政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

二、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绿色生态平凉的思考

1.以绿色发展为核心,努力实现发展与保护共赢

平凉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境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于2013年提出要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这是立足于市情实际,着眼于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发展,改善民生之需。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提升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2.立足“三个突出”,构建城镇发展新格局

2.1突出发展定位。平凉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为陕甘宁三省交汇区商贸物流中心,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西部循环经济、旱作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构建“一主三副三节点、两轴三区双通道”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2.2突出规划引领。按照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同等重要、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同等重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等重要、城镇建设和城镇管理同等重要的理念,编制了《平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从城市总体设计.区域发展规划、专业规划、控详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不同角度,规划出了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着眼长远、满足近期的城市发展蓝图。

2.3突出空间布局。统筹考虑人口容量、产业支撑、就业需求、土地供应、水资源供给、环境承载等要素,把城镇规划与产业发展等其他规划进行充分衔接,构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副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小城镇为基础,城镇功能互补、产业合理分工、人口合理分布的城镇体系,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城镇协调发展机制。

3.实施“四大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平凉

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山水园林、生态宜居”的精品城镇建设理念,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一是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区保护规划,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和矿区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对关山、太统山等重点保护区、静宁北部等三地限制开发区和华亭等三县植被恢复区的保护。实行最严格能源、耕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水源涵养区和水源地保护,强化重点区域和重要河段水污染防治。二是促进低碳循环高效发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为目标,以建设陇东传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推广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现代农业等为重点,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生活废弃物资源化、节约型社会建设等领域,推动循环型社会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区)。三是加强城乡生态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推进城乡建设模式的生态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施新城区集约建设、旧城区改造,鼓励绿色农房建设,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市政、绿色交通,加强绿地空间建设,建设生态城市,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四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紧扣人文宜居这个主题,以更具个性、彰显特色为目标,重点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工业集中区、重点城镇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现代信息网络等公用设施建设,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市政公共设施基本配套。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园林化建设,大力发展园林式单位、小区、广场、街道和城市绿心空间、生态公园;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积极探索并实施泾河沿岸绿地、湿地建设及城市雕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园林城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