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新疆民生的区域特殊性

浅析新疆民生的区域特殊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56:15
浅析新疆民生的区域特殊性
时间:2023-08-09 00:56:15     小编:马士军

摘 要:民生涉及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具有广泛联系性、时代发展性、受众普惠性、增益不可逆性等特点。新疆特殊的区情、民情决定了其民生的区域特殊性:滞后性、重大性、复杂性、敏感性、长期性。

关键词:新疆;民生;特殊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属于欠发达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民生问题既有全国民生问题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区域个性。

一、民生的界定

(一)民生含义界定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强调只有通过辛勤劳作才不会缺衣少食。其后,有许多文人墨客、封建帝王论述“民生”,构成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强调老百姓是社稷的根本,要把老百姓作为施政的根基。近代以来,孙中山在阐述自己民主革命纲领时,对民生的解释是:“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1]135,认为“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1]146。他将民生视作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认为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学界对“民生”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视角,各有各的侧重。笔者认为,对民生的定义既要有宏观的视野,也要有微观的领域,从宏观上认识,在微观中把握。“民生”一词从字面理解就是人的生存、生活,所以必须从“人”的视角界定民生含义。生存与发展是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故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再进一步看,民生是指与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前者强调的是生存条件,后者追求的是生活质量,即保证生存条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都可以视为民生。

(二)民生的一般特性界定

1.广泛联系性。民生越来越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众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全面。各种民生问题纵横交错,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紧扭在了一起。每一个民生问题的解决都会涉及方方面面,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将难以奏效。

2.时代发展性。民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民生主要是指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基本存在问题。近代以来,资本主x生产方式唤醒了人们的民主、自由、平等意识,政治方面的权利被纳入了民生范畴。现代社会的民生可说是无所不包,既有物质生活层面的,又有精神生活层面的;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政治方面的;既关注人自身的发展,又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受众普惠性。民生涉及每个人的基本生存和基本发展,公平共享非常重要。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上,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区域、行业的条块分割,实现人人共享,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但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4.增益不可逆性。民生关系着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在技术操作上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也就是说“加法”的民生政策能得到民众认可,推行起来容易;而“减法”的民生政策推行起来阻力大,易引起民众不满、社会不稳。因此,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民生的财政投入都必须通盘考虑,谨慎为之。

(三)民生内容界定

当今社会,民生涉及内容广而全,从低到高可分为依次递进的三个层面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保障民众基本生存权方面的内容。让民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看得起病,吃得起药,能够像“人”那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基本的住房保障、基本的医疗保障等社会救济性的保障。

第二个层面是保障民众基本发展权方面的内容。让民众有一技之长,能够拥有生存下去的本领。主要包括教育资源的供给、职业技能的培训、就业岗位的供给等。

第三个层面是提升民众生活质量方面的内容。在生存与发展问题解决之后,要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民众能够幸福、快乐、舒适地生活下去。主要包括全民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全民享有住房公积金等高层次的社会福利。

以上三个层面的民生内容环环相扣、依次递进,后一层次民生内容的实施必须以前一层次民生内容基本实现为前提,而当前一层次民生内容基本实现后,后一层次的民生内容就应顺理成章地展开。只有如此,民生改善才能长久持续,民众满意度、幸福感才会不断增强,社会才会和谐稳定。这个顺序万不可颠倒过来。

二、新疆民生的区域特性

“新疆民生”,是我国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族群众在基本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方面的需求。新疆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在我国社会转型、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贫富差距、教育、住房、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但由于地处边疆、经济发展水平低、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特殊的区情、民情使其民生又呈现出自身独有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滞后性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经济发展滞后是新疆民生问题的根源。自治区党委在2010年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时,曾明确指出,“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改变,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没有扭转,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偏远地区农牧民生活还比较贫困,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①2015年新疆GDP总量9 325亿元,还未突破万亿大关,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6位。经济发展不足带来的结果是全区财政入不敷出,对民生领域投入不足,民生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各族群众在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稳定等基本民生方面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本民生之艰难在新疆表现较为突出。

(二)重大性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民生问题一旦出现,往往涉及面很广、影响面很大、政治影响会很坏,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2],甚至会破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危害国家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过上了温饱生活。这些成就,巩固了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但应该看到,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刷”下,少数民族群众的权利观念和利益观念在增强,迫切希望本地区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自身生活水平能够大幅度改善。但这种迫切的愿望,又与当下新疆整体发展滞后形成鲜明反差。这种状况会影响民族心理,会让一些少数民族群众产生挫折感、不公平感甚至是“相对剥削感”。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扭转这种趋势,少数民族群众建设新疆发展新疆、改变本地区本民族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甚至会对“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产生怀疑与误解。这些都将成为影响民族关系的隐患,成为引发民族矛盾的潜在因素。

(三)驮有

新疆民生问题涉及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民族与宗教、国内与国外等众多方面,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其与其他省份相比更具复杂性。特别是民族、宗教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也一直是敌对分子搞破坏活动的惯用手段。其实,民族、宗教本身无可非议。民族本身是人类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社会存在,宗教本身是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民族作为一种文化性和社会性存在的体现[3]。新疆同全国一样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说到底就是民生问题。但是,新疆的民生问题往往又与民族、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使得部分缺乏社会常识的群众,容易把一些民生问题上升为民族问题[4]。比如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当前大力推行的“双语”教育的污蔑等等。因此对新疆民生问题,在认识上要有政治敏锐性,在实践层面上解决民生问题,应当将其与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结合在一起。

(四)敏感性

新疆民生问题除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紧密联系外,还与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民族心理密切相关。本来是某个民族内个体遇到的民生问题,往往却会引起整个民族的群体反应。民族意识、民族感情和民族心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动作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民族意识、民族感情和民族心理有助于新疆的发展稳定,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甚至是破坏作用。而影响民族意识、民族感情和民族心理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此外,由于经济落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因为生活的窘迫、家庭的不幸以及社会存在某些不公正的现象,会产生失衡心理、怨恨心理、民族偏激心理,甚至产生民族仇视心理。”[4]而“三股势力”极易利用这些不良心理和情绪,进行鼓惑、煽动,制造社会动乱。

(五)长期性

“新疆工作重要而紧迫等不得,新疆问题长期而复杂急不得。”民生工作涉及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高度重视、抓紧解决。但也应当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情民情复杂、敏感,解决新疆民生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立长期建设、久久为功的思想。从自然条件上看,新疆地处偏远,生态环境恶劣,各种灾害频发,不利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虽然拥有丰富的资源,但受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全的制约,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上的优势,从而惠及民生。从经济发展上看,新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且南北疆发展不平衡,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可以说,经济落后已成为新疆民生改善的重要桎梏。此外,还要看到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汇集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增加了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孙中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付蓓,韦怀远.建国初期广西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姚文遐.加快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2).

[4]管金玲,高静文.改善民生满足新疆各民族心理需要[J].新疆社科论坛,2012(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