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饮食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28:59
从饮食文化角度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时间:2023-08-07 22:28:59     小编:

[摘 要]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明显,各有长处。本文试通过对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揭示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 西方 饮食文化 思维方式 差异

一、从饮食观念方面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比较感性,在饮食方面追求色、香、味、形、器俱全,讲究调和之美,强调味感,很少考虑饭菜的营养性,对饮食的美性追求压倒了理性,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这种味是由饮食的滋味和饮食的意味共同组成的复合味,其中,饮食的滋味是指食物的内在之味(味觉审美),即饮食的口味感觉好不好吃;饮食的意味是指食物的味外之味(心理审美),即饮食的艺术性好不好看。这两种“味”就是中国饮食的色、香、味、形、器俱全的核心之意。

但无论是那种“味”,都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中国人多从味觉、视觉、触觉等方而直观地把握饮食。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之外,更注重食物的“味”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而不论饮食的营养是过度,还是不足,也不论食物的各种营养成份是否搭配得当,只要口味好,便乐意享受这口福。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比较感性,侧重于直觉和内心体验的思维方式。

与中国人不同,深受理性思维方式影响的西方人,崇尚逻辑推理论证。在饮食观念上,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和科学分析,是一种理性饮食观。他们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所以相对于美味,他们更加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因为理智告诉他们:这样吃才有营养。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这充分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崇尚理性和逻辑实证。

二、从饮食的制作过程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饮食从制作的过程来看,讲究技巧的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一汤匙” 、“半碗” 、“少许”比比皆是,可究竟汤匙、碗有多大,“少许”是多少,谁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在中国每家每户的厨房里几乎找不到西方人厨房必备的刻有尺度的量杯、标准匙子。中国人做饭烧菜全凭经验、感觉,没有一定之规,对营养科学是一种直观的模糊把握,同样是“鱼香肉丝”各家餐馆有各家的味道,即使同一个厨师做同样的一道菜也会依不同季节、不同场合、用餐人的不同身份,做出相应的调整。体现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模糊性特点,讲究对事物整体的模糊把握,而不追求逻辑推理论证,对事物进行精确分析。

西方饮食的制作过程强调规范与科学,烹调的全过程都要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要求配料的准备、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所以西方人的厨房经常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调料架上排着整齐大小划一的几十种调味料瓶,就像个化学试验室。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肯定是不会有人会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因为肯德基老头的炸鸡不仅需要按照配方配料,就连油的温度、炸鸡的时间,也都要严格依规范行事,所以全世界的肯德基味道都是一样的。但这却体现了西方人注重实证,力求对事物进行精确分析的理性精神,反映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精确性的特点。

三、从饮食搭配和用餐方式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体性,重和合,强调整体上的和谐统一和稳态平衡。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饮食上以和为美。所以在饮食搭配上,讲究五味调和,把多种原料放在一起,讲究饮食的整体配合效果。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产生一种溢于言表的调和之味。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人喜欢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一般多采用圆桌,从形式上体现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摆在一桌人的中心,供大家欣赏、品尝,人们相互敬酒、敬菜,沟通感情。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恰恰体现中国人特有的由整体性思维方式造就的群体文化。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加突出个体和个性,重分别,强调天下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间断没有联系,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差异性存在,彼此之间权利平等。认为个性和个体的独立与自主是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是形成美的重要因素,于是生活中以特为贵,饮食上以独为美。所以在饮食搭配上,西方饮食强调个性突出,显得很机械、单调,除少数汤菜,是把多种荤素原料集中在一锅里熬制而成之外,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鱼就是鱼,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如“法式羊排”,一边靠着羊排放土豆泥,另一边配煮青豆,加两片番茄、三片生菜即可。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调和,各是各的味,泾渭分明。

总之,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反映出了二者截然相反的思维方式。今天,享受中西方各具特色的饮食已成为当代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们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法式大餐、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的舶来饮食,而中国菜馆也开遍了全世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西饮食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融合,相互取长补短,人们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人类进入21世纪,即将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吸收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合理成分,又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吸取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精华,充实新的内容,建构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万建中《中西饮食文化之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第3期

[2]杨乃济《饮食文化的中西比较》[J]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中国旅游出版杜2002年1月版

[3]蔡华《试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邵阳学院学报,2007年4月

[4]罗露莎《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双语学习,2007年5月

[5]刘耀锋《简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J]新学术,2007年第2期

[6]高星海《中西思维方式之差异》[J]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6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