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评价要靠科学 学术要讲真理

评价要靠科学 学术要讲真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0 00:02:09
评价要靠科学 学术要讲真理
时间:2023-05-10 00:02:09     小编: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体系要讲原则,评价要讲科学,学术要讲真理,成果要讲实践。

关键词:学术;评价;科学;真理

中国人文社科学术发展问题,是国内外学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其学术价值和国际地位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数十年坚持搜集、出版、评价、推介人文社科各学科的学术成果,贡献很大;近年来又开展学术评价和学术成果的发布,是极有意义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然而,现有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哲学社会科学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为此,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必须要“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建立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优秀研究成果真正评出来、推广开”。

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总书记讲话的这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看五个“不”:学科、学术、话语三个体系水平“总体不高”,原创能力“不强”,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不够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每个“不”都是需要用大量工作去改变的,总是觉得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甚至是有很大压力的。接着看第二层: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成果评价体系,优秀成果推介制度,把真正的优秀成果评出来、推广开。这就开出了药方,抓住了关键并指明了出路。由是我就想到了国家社科评价奖励制度,也想到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和清华学术知网,这是我长期关注的两个学术平台。我对文史哲是情有独钟的,1959年开始就省出吃饭钱订阅《光明日报》,直到现在都没断过,为的是每天读她的学术版。当然现在还看人大复印资料、清华知网和《新华文摘》等学术文章集刊,应该说比较了解我国人文社科的发展情况。我认为总书记的讲话很有针对性,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问题,我们学术界就要认认真真地解决问题,不只是说几句空话,这才叫真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怎么解决问题,我有四点想法:

第一,体系要讲原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两句精彩名言:一是在社会领域“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二是在社会理论研究中“举任何一个事例都是容易的,然而那是一文不值的”。中国的社会发展要靠中国的理论去指导,要有自己的体系。总书记所讲的三个体系水平“总体不高”,就是我们的体系和原则没有立起来,中国精神没有立起来,总是模仿别人的学科体系,照抄西方的学术规范,套用美国的话语体系,如果论文里少了这些西方元素就被视为“没有学问”,实质是缺少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这样做哪里会有水平的提高呢?所以,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的大体系、大原则立起来,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新闻学、管理学、文艺学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中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也才有中国独立的学术地位。

第二,评价要讲科学。评价的核心是严格程序和科学方法,公正、权威其实是科学方法和评审专家声望的结果。学术评价主要是不唯上不唯名、不拉关系、不以资定学,而要依靠同行中一流专家、权威学者来评学术,依客观数据、用户反馈来看质量,凭社会实践和使用效果来定价值,要最大限度地克服主观因素,特别要反对学术宗派、学术山头、学派门派的暗中操控和权力、利益关系的左右。公开透明就是要用大数据这些现代技术工具,进行比较、分析、筛查学术不端行为,扩大学术民主。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公正透明,也才能科学权威,真正评出方向来。

第三,学术要讲真理。不管什么门类的学术,核心价值都应该是真理性,搞学术就要讲真理,就是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而不是迎合某些人的口味。一些江湖骗子鼓吹“人文社会科学没有真理”,大家别上当。不讲真理就不是学术,就没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术价值。这里的真理当然包括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社会科学各门类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对真理的认识的,但绝对需要的是要为真理而学术,为真理而研究。跟着“终结”论者研究历史、跟着特朗普去跳“政治舞”、跟着“美联储”研究经济学、跟着“网络谣言”去看社会,还能有什么科学价值和学术骨气?某些人文社会科学之所以没有多少学术地位,就在于缺少追求真理的勇气。

第四,成果要讲实践。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要不要看实践?当然要看实践,但也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去实验。这里的实践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在本学科理论认识上是不是超过了或深化了前人的认识,提出了新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二是在用于别人的教学、研究上是不是起到了指导性、启发性的作用,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三是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是否转化成了精神的力量或政策、法律、规划的要素,哪怕有一点应用,都是值得推介的,都是好成果。

以上四点,我认为不仅是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中应当坚持的,而且也是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教学、实践中应当全程体现的。不然,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不仅在国际上立不住,就是在国内也是苍白无力的,起不了多少作用。

还要强调的是,不要误解了在学术问题上讲政治、讲导向。我说的讲原则、讲科学、讲真理、讲实践就是最大的政治和导向。马克思主义有言在先,我们是为真理而斗争的,真理越是彻底就越能说服人,科学理论―旦被群众所掌握,就能变成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筛选、评价、编辑、出版的文献信息出版机构,目前拥有纸质出版、数字出版、学术评价、智库服务等四大类业务,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近年来,书报资料中心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以质量为本的论文评价和精选实践,为我国人文社科成果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视角。特别是依据他们的选文经验,初步建立了数据支撑和同行评议的复合型学术评价体系,持续定期发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机构、作者,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等评价成果,目前已形成了覆盖期刊、机构、作者、学科、论文评价的完整评价成果。这些评价成果反映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现实,受到了学术期刊出版单位、教学科研机构、科研管理部门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对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和学术评价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巩固和发展这个学术平台,提三点建议:

一是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是关系中国文化自信、理论自信、人才培养、价值观培育的大事,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要继续发挥学术品牌和出版平台的作用,及时汇聚、选择、出版、推介人文社科学术精品,支持中国特色原创理论的创造和传播,扩大学术影响力。

二是总结经验、借鉴他人,深化学术评价体系的建设,形成科学权威、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方法和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端正学风,正确导向,引领人文社科研究健康发展。

三是积极应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打造包容、开放、科学、严谨的分析模式和传播平台,不断提高权威性和公信力,为中国人文社科争夺国际话语权和应有的国际学术地位而奋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