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面向大类招生的计算机专业导论课与分流体系建设

面向大类招生的计算机专业导论课与分流体系建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5 00:13:38
面向大类招生的计算机专业导论课与分流体系建设
时间:2023-07-15 00:13:38     小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分析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阐述加强专业引导,构建合理的专业分流体系,指出计算机专业发展概论课程对于专业分流的重要作用,给出一种旨在发现学生专业契合度的成绩评价方法的建议方案。

P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分流;专业导论;招生改革

0 引 言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被国内外高校所采用。美国哈佛大学从1870 年开始形成由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结构的分流模式;我国的大类招生始于2003年,有30多所211工程院校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1]并得到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2]。

大类招生的优势可归结为:①大类招生顺应社会需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可以避免专才教育导致的知识面过窄的问题;②可以避免高考时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课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从容地选择专业,使专业与自身的契合度大大提高[1]。在高校办学层面上,有利于提高生源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在学科专业建设层面上,有利于加强专业建设,形成院系良性竞争,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在学生自身发展层面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2]。

纵然大类招生有着诸多优势,但10多年过去之后,国内实施大类招生的学校和专业仍是少数,甚至一些高校在实行大类招生一段时间之后宣告退出, 又恢复了专业招生[3]。这一方面说明各个高校对大类招生采取了客观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说明大类招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类招生面临的问题

近年许多专家学者对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4-5]:①学生热衷选择“热门”专业,导致“冷门”专业难以为继,长此以往将导致专业布局失衡,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②学生盲目地选择专业,在1~2年的大类基础课学习阶段,学生无法对专业有足够认识,对未来需求有准确判断,选择专业主要靠道听途说。③大多数学校在专业分流时,主要看学习成绩,缺少客观准确的评价依据等。

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1)冷热专业两极分化。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把这个问题列为专业分流最棘手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有很多研究认为,“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冷热专业失衡的状况,使不同专业的生源质量分布更加合理[6-7]。其实,冷热专业并不是大类招生造成的,这是大众认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现在不过是把填报高考志愿时遇到的问题后移到了专业分流阶段。在缺少有效对策的情况下,势必会出现目前的弊端;反之,劣势可能转化为优势。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就是正确的专业引导,要让学生知道,再冷的专业也是有社会需要的,况且现在冷未必将来就冷,现在热未必将来还热。

(2)学生盲目选择志愿。一些研究发现,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的信息来源:7.49%来自于家长;13.16%来自于老师;25.51%来自于学长;14.57%来自于本年级同学;17.41%来自于自己查阅的资料;21.26%来自于所选的课程;0.61%来自于其他渠道[8]。可见,学长和同学对专业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出现同一个自然班或同一个宿舍的学生同时选择某个专业[9]。选择专业时,学生主要考虑的不是专业的重要性,而是就业的好坏和专业的名气。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学校未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客观、及时的专业引导。

(3)按学习成绩进行专业分流。学生的在校成绩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最重要的评价依据,教育资源优先满足优秀的学生本身无可厚非,高考本身体现的就是这个原则,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专业分流所依据的成绩评价是否客观。一些学校把高考成绩也作为分流的依据之一[10-11],显然有失偏颇,这是高考“一考定终身”流弊的延续。科学的专业分流成绩评价应该能反映出学生个体的差异,即对于不同专业的兴趣和潜力,体现他们对于未来不同专业的契合度。

(4)分流时间和课程设置。分流前学生所学的课程对其未来的专业选择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专业分流最佳时机是学生基本学完了大类基础课,并学习了少量专业基础课,对各个专业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同时在系统地开展专业教学之前。所以,不应该为了专业分流将基础课和专业课截然分开,时间也不宜过早或过晚。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即大类培养应在相近的学科专业之间开展,这样才有可能精细地设置各个阶段的课程。此外,一些学校实行大类招生和转专业并行的制度,因此,学生跨学科的专业选择也是可能的。

这里还需要纠正一个认识误区,即专业是否应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选择?与很多观点不同,我们认为,专业的选择应该是双向的。这是因为:①学校的专业设置是依据教育部的学科专业目录,按照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办学条件而确定的。虽然也应该与时俱进,但不应太受一时学生好恶的影响。②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完全让学生自由选择,对他们而言与赌博类似,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③学生并不是凭兴趣就能学好所有的专业,一些专业需要有较强的数理基础,一些专业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一些专业则需要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因此,专业教师应该起到把关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引导,挑选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进入相应的专业。

综上,解决目前大类招生和专业分流各种弊端的根本出路是,作为分流主体(学校或学院)应该起到主体的责任,加强专业引导,构建合理的分流评价依据和分流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保障专业分流的公开公平公正。在这方面一些高校作了很好的探索或形成了比较深刻的见解[12-15],但是仍少见到可操作性强、比较完善的系统性改革措施。

2 大类招生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发展概论课程是为计算机类大类招生所设计的一门大类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相关专业有一个框架性的总体认识,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为专业分流做好准备。 [3]张鹏,王强强, 甄东龙,等.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招生培养模式的利弊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4(7): 155.

[4]孔庆聪.我国本科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的专业分流制度研究――兼与美国四所高校专业分流制度的比较[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李荣国. 按大类招生操作层面问题频发[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6-06(B-07).

[6]戴玲. 大类招生: 模式、困境与出路[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3(4): 79-83.

[7]钟国忠, 邱吉福. 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索[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2): 70-73.

[8]孙. 地方高师院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探微[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5(2):174-177.

[9]郑朝荣. 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4): 69-70.

[10]田昊, 谢昆青, 林思聪, 等. 北京大学电子信息学科大类招生的实践与反思[J]. 高等理科教育, 2011(6): 35-43.

[11]赵长山, 何付丽, 樊东. 专业分流: 高校按类招生瓶颈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15(5): 15-17.

[12]杨敏, 郭宝龙, 张希颖. 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方案的分析与研究[J]. 时代教育, 2016(11): 157-159.

[13]兵兵, 姜永成, 殷宝麟. 大类招生模式下专业分流方案设计与实例分析[J]. 高教论坛, 2014(9): 44-47.

[14]张世敏, 蔡扬, 王捧军, 等. 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问题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为例[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 13(1): 112-115.

[15]网易云课堂. 计算机专业导论之学科与专业[EB/OL]. [2016-08-11]. 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HIT-1000004008#/info.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