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河北临城北宋顶尊陀罗经幢考

河北临城北宋顶尊陀罗经幢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00:11:02
河北临城北宋顶尊陀罗经幢考
时间:2023-03-29 00:11:02     小编:

【关键词】河北临城;北宋;顶尊陀罗经幢

【摘 要】顶尊陀罗经幢原位于河北临城镇两口村崇福寺南大殿中,现存临城县文物保管所,修建于北宋嘉五年(1060)。本文对经幢所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加以录文,并分析了经幢的建造缘起、北宋河北临城地区陀罗尼信仰的状况。此经幢为研究河北佛教史、文化史提供了又一实物资料。

在临城镇两口村崇福寺的南大殿中,有一座顶尊陀罗经幢,1997年移入临城县文物保管所保存。经幢材质为青石,幢身为八棱柱体,七面刻有文字,其中三面记事,四面刻陀罗尼经文,但无纹饰图案。顶端有六个竖排楷书小字“顶尊陀罗经幢”。刻有文字的七面中有五面已模糊不清,无从辨认,两面损坏较轻,保存完整,其中一面的末题位置刻有“嘉五年十一月 日记”的字样,据此可以确定此经幢建造于北宋仁宗时期。保存完整的两面文字均为楷书,共10行,行28―30字,共290字。在谢飞等编著的《北宋临城王氏家族墓志》一书中,收录有此经幢的图片和录文[1],但个别字释读有误。 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兹对经幢重新录文如下:

顶尊陀罗经幢

稽首千叶莲花殿。金刚座上尊胜王。愿垂金手摩我顶。灌顶闻持妙章句。」伽沙佛众所宣。能灭七返傍生路。因善住天子得受持。后代众生□始」遇。佛顶尊胜陀罗尼。东国西国号。持赞与念不思议。功德无边等真知。」有时喝断三江水。或时转五须弥。念诵不过诸妄想。覆却如来忍□衣。果满」终成诸相具。灭却无边烦恼痴。运动喜舍起慈悲。兼持五戒三归此。□功」德无量后。获真身不二疑。或登舡或渡水。手棹清波漱牙齿。回身上在碧波」中。点点皆成佛舍利。鱼龙沾体尽生天。何况道场亲历耳。或夜行或早赴。山林」道路多妖魅。闻吾念此陀罗尼。恶鬼不能侵害已。佛顶尊胜号真言。一切如」来金口宣。野外林中见骨。但以香花结其□。咒土□沾坟与骨。业随轻重」生天。朝也念暮也念。朝念暮念转精勤。胡音汉音□自见。依教念满落又遍。

一、顶尊陀罗经幢的建造缘起

此经幢的建造,反映了佛教密宗陀罗尼信仰在北宋时期临城地区的发展状况。密宗是大乘佛教进一步神秘化后产生的教派,8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祖师传入中国。密宗主要经典之一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佛祖为解救善住天子而传授的可以消难延寿的经文。据记载:善住天子和诸大夫游园观,享受各种快乐之后,于夜间被告知其于七日后将命终,命终之后将下地狱,并受七道畜生轮回之苦,出地狱之后将转世为人,但命途多舛,生于贫患之家,在母体之时就会双目失明。善住天子听后大骇,为免除灾难,求于天帝,但天帝无法,天帝求于帝释,帝释也无法,转而求于释迦牟尼,于是佛祖传授其《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善住天子诵读六昼夜,不仅诸难解脱,而且增寿无量。信徒们念诵陀罗尼经或咒语,不仅能消除灾难,还能延年益寿,死后成佛:“若人能日日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应消一切世间广大供养,舍身往生极乐世界,若常诵念得大涅,复增寿命受胜快乐,舍此身即得往生种种微妙诸佛刹土,常与诸佛俱会一处,一切如来恒为演说微妙之义,一切世尊即受其记。”[2]

唐代统治阶级上层和贵族特别偏好用陀罗尼咒语来修习密宗,并且广建经幢。佛教经幢一般是八角形、六角形或四边形的石柱或石碑,上有宝盖,下有莲花底座,常见于佛殿或门前,甚至于信徒家中、墓地之侧。经幢各面大都刻有经文、绘画、建幢人姓名或建幢原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尊胜幢”,是指刻有陀罗尼经文的经幢。《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明确记载:“佛告天帝,若能书写此陀罗尼安经幢上,或安高山,或高楼上,乃至安置安堵波中,天帝,若有芯刍、秘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或见,或与相近,或其影近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土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坠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饿鬼界,阿修界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3]建造尊胜陀罗尼经幢,能够消灾减难、避害趋福、延命增寿。唐中期以后到北宋时期,密教经咒广泛流传于民间,且陀罗尼经和咒合二为一,陀罗尼信仰在僧俗二界广为流传。

二、北宋时期河北地区陀罗尼信仰的流行

陀罗尼经幢的建造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唐、宋,元代以后逐渐衰落。常见的经幢以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最多,其次为《百伞盖陀罗尼》《大慈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等。在国务院公布的前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8处为经幢[4],其中河北有3处,分别是:北宋景五年(1038)建造的赵州陀罗尼经幢[5],唐开元十五年(727)建造的井陉天护陀罗尼经幢[6],始建于唐、金大定九年(1169)重建的卢龙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7]。

除上述赵州陀罗尼经幢外,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民间建幢活动自宋初就很活跃,如建隆四年(963)四月八日真定府元氏县僧俗邑众敬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题名的善男信女和僧尼等共计千余人[8]。在修筑佛塔的过程中,也往往要题刻陀罗尼经,如现存定州开元寺塔的咸平四年(1001)《李德泽等修塔记》碑中就刻有《佛说金刚寿命修塔陀罗尼经》[9]。这反映了北宋时期河北地区陀罗尼信仰在民间发展盛行的状况。

北宋时期陀罗尼信仰在河北地区的流行,与当时宋辽的政治、军事形势密切相关。宋朝建国前后,河北地区一直处于宋、辽军事对峙的前沿。后晋天福元年(936)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辽,形成此后宋、辽矛盾冲突的根源。宋建国后,太祖、太宗一直致力于收复燕云十六州,与辽接壤的河北则战事不断。以雍熙三年(986)的一次宋、辽之战为例,此年十一月辽圣宗与萧太后率兵攻宋,宋知雄州贺令图好大喜功,中辽之计,致使宋军伤亡惨重,辽军杀掠于深、邢、德三州,俘获士兵,携金银而去。宋、辽战事不断,河北沿边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既然人民所倚仗的国家力量不足以使广大困苦民众脱离苦海,普通民众只好将美好生活的愿望寄托在宣扬脱灾减难、功德增寿的佛教之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文宣扬生者修持息灾,祛病避难,死后成佛;建立经幢可以使诸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其所宣扬的佛法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信众脱离现实苦海的内心渴望,因而得到官员、百姓的普遍信奉。

三、北宋至元代临城县陀罗尼信仰

河北临城县位于邢台市的西北部,北部与石家庄交界,南与内丘相邻,东接柏乡、隆尧,交通便利。临城县历史悠久,商周时期曾为名城古郡。西汉建房子县,属恒山郡。唐天宝元年(742)更名为临城县,并将县治迁至今址。北宋临城县隶赵州,属河北西路。宣和元年(1119)赵州升为庆源府,仍辖临城县。这座顶尊陀罗经幢原在临城县西南12.5公里的两口村,两口村在北宋属临城龙门乡,临城王氏家族墓地就在此[10]。经幢原在两口村崇福寺的南大殿中。又据《临城县志》记载,崇福寺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11],经幢修建于宋嘉五年(1060)十一月,前后相差400余年。因经幢七面中有五面的文字漫漶不清,不能进一步了解题名捐施者的概况和建幢目的,但可以反映出佛顶尊胜信仰在北宋临城地区的发达状况。

临城地区的陀罗尼信仰,自北宋后一直延续不断。临城镇里村南河中还出土有一座元至元六年(1340)的陀罗尼经幢,为青石质,八棱体,周身无纹饰,盖和底座已经遗失,经幢高1.5米,每面宽0.18米,八面都有文字,其中两面刻《真定府赵州临城县崇法院普润大师寿塔记》,另六面刻陀罗尼经文[12] 。此经幢明显是佛教徒为自己的业师所建造,表彰其功德并祝祷长寿,但亦是佛教徒宣扬佛法、传播陀罗尼信仰的重要实物证据。

综之,临城所在的河北地区,自北宋起就处于宋、辽对峙时的军事边沿,后经历金末与元初的战乱和动荡,僧俗民众都希望通过尊信佛法、修寺建幢,得到神灵的庇佑和精神上的安宁。临城县宋嘉五年的这座顶尊陀罗经幢,为我们研究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陀罗尼信仰提供了又一珍贵的实物资料,对我们深入了解临城地区的地方文化亦有所裨益。

――――――――

[1][10][12]谢飞等:《北宋临城王氏家族墓志》,文物出版社,2009年。

[2] [3]佛陀波利:《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载《大藏经》第1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6年,第349页。

[4]参见李彦,张映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经幢》,《文物世界》2007年5期。

[5]尹振江,刘运田:《赵州陀罗尼经幢》,《佛教文化》1994年4期。

[6]孙启祥:《天护陀罗尼经幢》,《文物春秋》1991年3期。

[7]毕丹紫玉:《卢龙县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考》,《文物春秋》2012年4期。

[8]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82《元氏县邑尊胜幢赞》,载《宋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第9―20页。

[9]参见王晓薇,孙斌:《定州塔〈李德泽等修塔记〉碑考析》,《文物春秋》2013年4期。

[11]康熙《临城县志》卷2《建置・寺观》,中国地方志集成第71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