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图书印前质检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图书印前质检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7 00:41:47
图书印前质检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时间:2023-08-17 00:41:47     小编:

摘要:实行图书印前质检有助于优化选题、强化编辑的责任意识、提高图书整体质量,对完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图书印前质检的内容和实施效果.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对新形势下加强印前质检工作的调整措施做了思考。

关键词:图书质量;印前检查;应对措施

图书印前质检,就是在图书付印前对图书清样进行内容质量抽检的一种方法,有多家出版社实施了这种措施。经多年实践证明,印前质检对保障图书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印前质检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出版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近年来图书出版品种的扩张,出版社规模的扩大,印前质检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调整。

一、印前质检的内容和实施效果

图书印前质检通常包括对图书内容质量的抽查和对图书编校质量的抽查两个方面。对内容质量的抽查,主要检查有无政治性、科学性、民族性等重大问题导向性错误,有无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对编校质量的抽查,主要检查书稿中有无逻辑性、语法性、字词、标点、数字、版式设计等错误。对正文内容一般连续检查不少于十万字,全书版面字数不足十万字的检查全书。达到万分之一以内差错率的,属于合格,由质检人员签字印刷;超出万分之一差错率的,退回编辑重新进行编辑加工。

印前质检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给书稿加了最后一道保险,避免了一些出版事故;第二,优化选题,防止一些模棱两可、质量不高的出版物流入市场;第三,提高编辑和质检人员的质量意识。以笔者所在的河南大学出版社为例,自实施了印前质检制度以后,该社图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参加上级组织的优秀图书奖评选时,基本不存在质量方面的障碍;对于社内组织的自检和上级部门组织的抽检,其结果也比较理想。

二、印前质检工作中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印前质检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需要编辑和管理层加以厘正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质检任务量大,时间短,质量难保障

质检任务量大或时间紧迫,都会导致质检工作不够认真细致,达不到理想的质检结果。质检人员经常会面对需要紧急下厂付印的书稿,要求一天甚至半天的时间质检出来,使质检人员疲于应付。要想获得质检的良好效果,责任编辑在计划书稿的出版周期时,就应该把质检时间计算在内,预留3-5天的时间,还要做好书稿质检不合格的预案。针对出版品种数量巨大的情况,出版社也应优化选题,尽量出版具有双效益的优质书稿,把编辑从垃圾书稿中解放出来,形成出版优质图书的良性循环。

2.质检人员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质检人员需要对书稿质量进行整体把关,一般要经验丰富的文字编辑才能担任,所以质检人员是相对缺乏的。有的出版社会请社内其他部门的编辑参与质检,有的出版社会请社会上的专业质检人士或资深专家参与质检。由于各部门编辑工作量都相对饱和,质检费用又普遍不高,致使有的部门编辑和相关学科专家不愿意参与其中。另外,参与质检的人员也有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质检人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经常参加相关培训,以提高质检水平。

3.编辑和质检人员对质检结果的认识存在分歧

有的编辑过于关注质检结果,而忽视了应该关注的书稿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对随之而来的惩罚感到压力颇大。质检人员碍于人情关系,不愿意和同事产生矛盾,有时会放松质检标准。上述情况都是因为编辑和质检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没有把书稿质量放在第一位。编辑应该认识到出版合格的图书是自己的责任,质检人员的工作是对图书的一种提升,提出质疑也是对书不对人。质检人员也应该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对待工作要铁面无私。只有编辑和质检人员都端正了工作态度,才能消弭矛盾、融洽关系,使印前质检产生实效。

4.系统监管不力,印前质检徒有形式

有的编辑认为有印前质检环节,质检部门就可以对质量负责,将没有加工好的书稿交质检人员,有的部门由于书稿太多,把没有经过编校的再版书直接拿给质检人员把关。这种做法扭曲了印前质检的意义。对于较急的稿件,需要其他部门编辑承担起质检的责任;在上级组织质量抽查时,需要编辑配合完成所责编图书的自检;在书稿检查不合格时,需要重新认真加工校对。

三、加强印前质检工作的可行路径

1.各部门主管要重视对图书质量的管理

出版社应将印前质检分为社内印前质检和部门印前质检两种。各部门送一部分图书,由社里组织质检;其余未送检图书由各部门内部指定专人进行质检,质检合格由部门主管签字付印,实际上将一部分图书质量保障责任交给了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对本部门质量要求越严格,管理制度越细化,编辑对图书质量就会越重视,图书质量就会越好;反之,就有可能存在图书质量隐患。从笔者所在的河南大学出版社的实际情况看,有的部门主管对本部门内部的质检制度作了详细规定,部门内质检不合格的要惩罚;社内质检不合格的要接受出版社和部门的双重惩罚。制度的细化使编辑对质量非常重视。

2.加强质检人员力量,提高质检人员素质

首先要增加参与质检工作的人数,选取更多优秀编辑加入质检队伍;其次要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让质检人员熟悉出版法律法规、质检的各种规则标准。质检人员要有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对各种常见问题的敏感性,有疑必查;要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经常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质检会议和相关培训,及时了解质检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树立与编辑主动沟通的意识,及时提出对书稿的具体修改建议。特别在对待新编辑负责的稿件时,由于缺乏经验,新编辑疏于注意各种细节,因此要全面把握,而不仅仅是抽检十万字。此外,质检人员还要经常总结质检中的各类错误,做成简报以及时反馈给编辑学习。

3.做好图书印后的质量抽检工作

为了监管各部门对图书质量管理的情况,出版社应规定对部门质检后出版的图书进行印后抽检,每年对各部门没有进行印前送检的图书按照每个责编至少一本、每个部门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质量抽查。对上一年度质检不合格的编辑进行重点检查。出版社应制定印后抽检制度奖惩细则以警醒编辑。要避免印后质检工作中的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问题,不使印后抽检流于形式。质检人员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各部门反馈,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整改意见,不能怕得罪人就不了了之。针对各部门比较分散、内部管理不一的情况,要制定具体标准,统一要求,明确奖惩。

印前质检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图书质量保障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实施。对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这一制度,以推进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图书质量的核心是每一位责任编辑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印前质检只是提高图书质量的辅助环节,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编辑的大力配合。提高图书质量是每一位编辑、每一位质检人员的共同责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