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校园地震安全科普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校园地震安全科普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3 00:44:16
校园地震安全科普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3-04-23 00:44:16     小编: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频发生,造成大量人员及财产的损失。地震对人类具有重大的威胁,在以往多次地震中总结出,我国公共防震意识薄弱,而且缺乏防震知识。学生属于整个家庭及社会的希望,学校属于全面教育的主要地点,其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活动的主要地点。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而且求知欲比较强,对学生实施校园地震安全科普教育,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防震知识,并且使学生防震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能够使学生掌握防震和自救、互救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素质得到提高。据相关调查表示,目前我国校园地震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缺少长效的防震教育机制。那么,文章就对校园地震安全科普教育途径及方法进行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校园地震安全;科普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9-0157-02

自然灾害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损失,并且也导致了人们的伤亡及心灵的创伤,增加社会不和谐因素,对自然环境和生态造成了破坏,所以就要求我们能够提高防灾减灾的教育。在开展防灾减灾教育过程中要从基础入手,将其列入到教育体系中,使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防震教育。使教师及学生防震意识得到提高,能够降低灾害对人类及经济的影响。

1 校园地震科普教育中的问题

在现代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度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多次大地震之后,公众希望能够全面认知地震相关知识。青少年在对新知识接受及解决能力方面都比较强,所以在校园教育中融入地震知识科普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水平。但是,据调查表示,目前我国校园地震科普教育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思想不够重视

部分学校领导忽视防震减灾工作,在地震安全科普教育中存在偏差,而且也没有制定针对性的地震安全科普教育策略,防震减灾指导思想较为模糊,并没有使防震减灾教育融入到学校安全建设中,以此导致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较为薄弱,甚至还出现了此方面完全空白的问题。

1.2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式较为简单

目前部分学校并没有重视学生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科普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严重不符合,而且宣传教育的载体较为单一,科普教育缺少有效性及针对性,其中的硬件设备配置不完善,而且科普教育教学的方法较为落后,缺乏先进的光、声、数码技术及电的相互结合,尤其是部分场景再现、实物模型、地震模拟及情景模拟等方式严重缺乏,学生不能够直观的进行体验,从而就导致影响了科普教育的效果。此种较为简单的教育形式缺少相应的说明性及吸引力[2]。

1.3 缺乏长效防震减灾教育

由于防震减灾教育缺乏针对性的考核制度,所以学校就没有在教育计划种融入校园地震科普教育,从而也就无法实现防震减灾教育的有效落实,部分学校只是应付,做些表面工作,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检查,学校没有感受到压力,工作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及随意性的特点,无法开展正常的活动,缺少相应的教育机制。

1.4 没有真正融入课堂

在目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任务过重的情况,除了地理教师,其他教师对于防震减灾知识并没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无法在教育中融入地震安全相关知识。部分学校在进行防震减灾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都是自己搜集并且整理相应的教材内容,而且教学内容并不规范,还缺少统一衡量的标准,严重影响了防震减灾的科普教育效果[3]。

2 校园地震安全科普教育的方法

校园中开展防震减灾活动是针对学生实施地震安全科普的方式,提高学生地震安全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防震减灾活动过程中,为学生传授地震安全知识,能够使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此种教育也是一种终生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防震减灾教育的效率,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2.1 组织的完善

学校领导要对防震减灾安全科普教育进行重视,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

首先,组建防震减灾工作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小组,加强对学校防震减灾教育的领导及整体的全面策划,使全校师生都能够参与到防震减灾教育中。教导处要能够制定防震减灾的教学课时,从而保证防震减灾具有活动辅导时间。教科室要全面指导防震减灾任务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还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要将其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制定详细且科学的防震减灾活动方案,并且配备兼职教师,购买防震减灾教育相应的活动器材及知识教材[4]。

2.2 防震减灾宣传方式的创新

在完善校园地震安全知识宣传方式的过程中,主要包括宣传知识创作及活动方式创新方式。虽然学校具有大量的相关科普读本,并且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其宣传形式过于传统,降低了科普质量,并且种类较为单一,缺少宣传新意。所以,就要使科普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完善传统创作方式。比如,可以制作漫画书或者勇电影,提高其趣味性,通过新颖活泼及通俗易通的方式对地球物理知识进行展现,使学生掌握互救和自救的知识。而且,还可以结合网络、多媒体及广播电视渠道传播,提高学生积极性及参与度。

2.3 活动载体的组建

学校教育资源较为丰富,以此能够提高教育效果,实现防震减灾实践基地的创建。组织学生能够参与到地震局和科技馆等基地中参观,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于地震教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使学生防震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5]。

2.4 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培养全局意识,树立大教育观。引导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进一步在学生中普及宣传地震知识,增强学生防震意识,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加强师资建设是实现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在全体教师中提倡要注重学科渗透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学校成立防震减灾教研活动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培训、交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在学生中成立地震兴趣小组,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落实到实处。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辅导。组织观看地震科普录像及浏览地震网站,学生在每学期结束时写地震方面的小论文,优秀文章在校园网站上发表。

3)建立和完善各项常规制度。学校行政、年级组要密切配合,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使课程设置、兴趣小组、活动竞赛等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制度建设是学校实施科技教育的有力保证,因此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制度。我们坚信,通过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对增强广大师生自觉识别地震,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带动全社会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3 结论

开展校园地震安全科普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灾害中自救或者他救,并且有序的逃生,降低学生的伤亡。在对学生科普地震安全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得到提高,以此对发生地震时候学生的财产及生命安全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岩岩,李永波.我国防震减灾教育的比较借鉴及提升途径[J].知识经济,2012(7):79.

[2]潘红梅,符妹,梁玲玲,等.防灾减灾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研究――以火灾为例[C]//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

[3]李益敏,鲍华姝,蒋德明.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6).

[4]李永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途径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5-26.

[5]湖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湖北创新方式加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力度[J].中国减灾,2013(7):46-4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