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

浅谈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0 00:22:23
浅谈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
时间:2023-06-20 00:22:23     小编: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制度不完善及各种外部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仍居高不下,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我国国有企业必须认识到,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一、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内控管理是指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用于自我评价、自我制约、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措施、方法、手段及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内控管理是核心内容;是市场化环境下,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实施内控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控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部分企业领导者重视企业生产、销售及直接影响利润的工作,却对内控管理重视不够,认为内控管理仅需制定相应条款即可,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内控管理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潜在效益。同时,一部分企业领导虽然意图进行内控管理制度改革,但仅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却忽视了对控制模式进行改革,导致改革效果不理想。

2.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仅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缺乏对项目的风险评估,内控管理工作透明度差,内控制度不规范。在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不严的情况下,组织架构必然不够健全,导致企业内控制度流于形式。

3.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内审部门大多隶属于本企业财务部,其负责人可能也是财务部的负责人,导致国有企业监督审计工作难以独立,且其内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仅仅是针对会计账目进行审核,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三、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日常管理中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复杂。因此,国有企业应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1.资金结构不合理,债务比例高

合理的资金结构是企业正常经营并实现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普遍不合理,债务比例普遍较高。这不仅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利息负担沉重,也使得其偿付能力下降,从而获得重新融资的机会减少。同时,较高的债务比例对国有企业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也十分不利。

2.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由于国有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导致存货在国有企业流动资产中占比较大,多表现为超储挤压库存,存货流动性较差。这不仅占用了国有企业的大量资金,延长了企业的现金流周期,也增加了企业存货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加大了财务风险。此外,对于长期库存,国有企业还需承担跌价损失和保管不善损失。

3.产能过剩,产品缺乏竞争力

近年来,国企布局的主要工业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以钢铁业为例,近年来需求放缓、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产能过剩等原因导致钢铁价格持续走低,我国大型钢铁企业普遍亏损,全方位国企改革已迫在眉睫。

四、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

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财务风险的控制水平反映了其内控管理的水平。针对在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内部控制措施

(1)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帮助员工在工作中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是企业加强内控管理的有效措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各个阶层形成和谐互动的风气,增强员工自我约束意识,全面提升团队凝聚力,使企业各单位都能自觉地向上级单位汇报资金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金违规使用或以权谋私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其对内控管理建设有长远的影响。

(2)加强内控环境的管理

内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内控环境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内控管理的效果,对此,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全面加强内控环境管理:第一,加强国有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第二,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使国有企业领导者能依照系统、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经营决策或内控管理;第三,贯彻执行内控管理制度,肃清国企内部存在的不良现象,使每个职工都能按规章制度办事;第四,应定期检查监督内控管理现状,对内控管理的各项考核指标及时给予评价及反馈。

(3)提高内控员工的素质

由于财务工作的专业性、严谨性和复杂性,对于财务人员应采取定向培训的方式提升其综合能力,如专业技术能力、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较高的风险意识。具体培训方式可包括内控管理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老带新的操作实践、对会计政策的解读等。

2.预防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措施

(1)建立控制活动责任制

为有效预防财务风险,可以建立控制活动责任制,每个业务项目指定一名责任人来负责该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并对该项目进行考核和监督。以此来加强内控效果。同时,为了使责任制避免流于形式,应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来强化控制活动责任制的效果。

(2)合理设置控制活动

结合企业业务流程特点,按筹资、投资、经营活动设置控制活动,全面预防财务风险。首先是筹资活动,国有企业应当对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避免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以筹资方案为例,其应由财务部具体负责制定,管理层最终决策。其次是投资活动,为了降低财务风险,只有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拥有投资权,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无权进行投资。此外,还要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权限审批、后续评价的各个阶段进行监管。最后是日常经营活动,国有企业可以从资金预算控制、资金预算预警、资金分析决策控制和资金预算结算4个方面防范财务风险。

(3)建立财务风险监督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的属性导致其审计工作基本是政府部门完成的,要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就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例如,以审计委员会的方式组建内部审计部门,该委员会由治理层任命,其成员的人事关系也隶属于治理层,以确保审计人员独立开展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机构完全独立于企业管理层。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业务领域广阔,而每项经济活动都存在财务风险,所以还需要国有企业培养建立一支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监控企业财务风险水平。

(4)加强牵制机制建设

加强牵制机制建设可有效控制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牵制机制可以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防止单一部门的暗箱操作。同时,对大型业务而言,各部门的分工合作还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工作效率。由于财务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营管理的每个步骤,所以在大型业务运转过程中,牵制机制能全方位地防范财务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其监督约束能力。

五、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对此,在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坚持多角度构建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规避风险,获得经济效益,实现其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