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分析

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8-11 12:09:43
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分析
时间:2016-08-11 12:09:43     小编:刘魏

教育部在教职成2号文件中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①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高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问题探究得比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及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性作用方而,人们探讨得比较少。②如何有效地、可行地进行公共基础课教学,如何把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成为公共基础课教师而临的现实问题。

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而向一线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③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需要文化基础课作支撑,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需要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坚忍不拔等各种综合素质作基础。④随着我国高考录取率的逐年提高,高职院校生源的总体水平在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高职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大部分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较被动等问题,这更需要进一步拓宽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以促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吸收,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技术。

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创新革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外语应用等八大能力。这些能力虽然在专业课教学中都有涉及,不是专业教育的重点。另外,随着现代社会中产业和技术的不断转型升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长期从事一个固定岗位,只会某一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很容易导致专业与职业知识过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不能较好的适应职业知识的更新、岗位技能的升级要求或职业与岗位的变迁。因此,高职院校应开设公共基础课,把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将高职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和转岗创业创造条件。

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而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它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将来所要从事行业的道德素质。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心灵关好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全而发展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素养、专业技能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现阶段,我国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国家和集体观念淡薄、诚信缺失、个人主义、团队协作差等问题。大学生在学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民族精神、顾全大局、艰苦奋斗一、遵纪守法、团队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观念,才能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偏离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而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培养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把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狭隘的等同于培养掌握各种职业操作技能的人,⑤片而强调工学结合,岗位对接,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作为一个全而发展的人所应该进行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重视操作技能培养,轻基础知识体系和人文素质培养,导致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公共基础课教学偏离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出现社会适应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等现象。

高职公共基础课自身价值效益不明显。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上,既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奠定基础,也培育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这两方而公共基础课的价值,当前既缺乏考量办法,教学效果又难以在短期内得到体现,给人的印象是毫无价值。⑥于是,公共基础课教师对课程的认同感不强,学生的心理期待得不到满足。

压缩型本科式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具有高教性,又有职业性,这决定了它的教学方式既与本科教学方式相似又有别于本科教学。⑦高等职业院校中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较大,他们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锻炼实践,缺乏高职教育的相应理论培训,导致在教学中出现本科教学的身影。如教学内容过于强调学科体系,强调从理论到理论;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与专业实际相脱节等。

有研究者将职业教育的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关系比作红花和绿叶,缺少哪一样都不行。公共基础课扮演的是绿叶角色,衬托红花,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与专业协同育人。为此,本文从管理层而、技术层而、执行层而提出改革方法与路径。

在管理层而,学校要开展自上而下,由理念到实践的公共基础课改革。首先,要更新高职教育观念。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强调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兼顾素质教育和技能学习。对公共基础课应明确理念定位,更新高职教育观念,改变游离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外的现象。应正确理解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重视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从培养目标出发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使其积极地参与到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中来。同时,明确公共基础课既能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而发挥着积极作用,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⑧其次,应倡导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理念。众所周知,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任何一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只有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或制度文件,倡导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向服务专业理念转型。如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积极参与任教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专业调研;鼓励编写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典型教学案例;对与专业结合度高的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方而的奖励等。再次,要协同创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与公共教学部门、相关教研室协作,推动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以此强化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应从协同创新的思想出发,改革高职公共基础课,规范和完善公共基础课的管理,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而展开,实现学生个体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人的整体发展。

在技术层而,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主动树立服务专业的意识。第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往,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似乎是专业教师和学工部门的职责,但其实也是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基础课大多在大一阶段开设,这就意味着公共基础课教师是学生入校后最早接触的教师群体之一,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姿教态、精神风貌、课堂组织形式、所传达的价值观,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养成,以及对大学课程的认知,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较好的了解任教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该专业学生从事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素质和基本文化素养,寻找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筛选、调整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充分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要参与任教专业的教研活动。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淡化专业界限,不仅要参加本教研室的教科研活动,更要主动参与任教专业的教研活动,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入了解任教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等,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尽量选用与专业相关的例题和案例等。同时,公共基础课教师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集体研究制订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地做好课程设计。第三,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参与企业调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现今高职学校的办学模式,依托这一模式,专业教师可以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动态,促使专业课教学更具实效性、针对性。对于公共基础课教师而言,同样可以参与企业走访,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方式,突出公共基础课程的职业性。所谓走出去,指的是对任教专业,需要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在专业对目性企业暑期挂职锻炼,对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及可能的就业单位进行实地走访,了解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岗位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引进来,指在上课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渗透企业文化、企业案例、企业所需能力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从而改变人们对公共基础课教学只需教好书本知识,不需传授企业经验的认识误区。

在执行层而,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提高为专业教育服务的教学能力。首先,要寻找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的最佳结合点。高职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薄弱,不少学生甚至存在知识断层。因此,应避免过多的传授专业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寻找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的最佳结合点。至于结合点在哪里,笔者认为要量体裁衣。在讲授同一门课程时,除了传授各专业中通用的、共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需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讲授不同的知识。同时,可利用专业的就业评估机构,如麦可思公司的就业能力评估报告,分析任教专业近几届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例如分析园林技术专业所需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训一算机应用、学习技巧、人际交流、文学等方而的知识。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改变知识从理论到理论的生成模式,在教的过程中适时的加入实践性元素。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生成意义,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大力开展数学建模等以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为特点的竞赛类课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各专业实习、实训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把专业能力培养与公文写作等有机结合起来;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相关企业,访问企业家、知名校友等,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其与专业课均是培养完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课程。我们提倡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的理念,是从提高高职公共基础课吸引力的角度考量。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轻重主次之分。本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试图通过更新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育理念,改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实现公共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学生的当前所需与长远所需结合起来,强化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具备较好的首岗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公共基础课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公共基础课的发展历程,也是高职教育理念不断转变和更新的过程,是公共基础课自我不断否定与扬弃,向更符合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迈进的过程。近年来,学界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取得了成果,但依然存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对它的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端正思想,不畏艰难,勇于而对各种挑战,使公共基础课在培养上岗有优势、转岗有基础、发展有潜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方而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