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困扰建筑抗震工程的五大乱象亟待克服

困扰建筑抗震工程的五大乱象亟待克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3 18:48:33
困扰建筑抗震工程的五大乱象亟待克服
时间:2013-12-13 18:48:33     小编:

30年前,河北唐山大地震的一幕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一个城市被摧毁了,24万人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大地震给我们建筑结构工作者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

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义务和职责。然而,唐山大地震30年后的今天,在国内抗震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却看到种种非常令人担忧的局面。在此,笔者主要谈一谈困扰建筑抗震工程的五大乱象。 当然,大部分施工单位也都是第一次进行这种施工,再加上没有严格的施工培训和监督,安置的结构保护系统可能根本没有用——在南方某知名大学的“基础隔震”体系居然被室外地坪封死,是个不能自由运动的体系,完全起不到隔震作用。

产品测试缺少章法。我国结构保护产品的测试和鉴定规范制定滞后,在阻尼器上少有真正符合要求的测试单位。现有的测试设备能力难以达到目前大部分工程所需要的测试。不少结构保护系统都没有要求、也很少做过真正的动力荷载测试,所谓测试都是厂家自行的规定,大部分属于给别人“看概念”的模型测试,而不是测试系统的使用能力。

结果,相当数量的产品都未经严格的测试,其应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的耐久性叫人无法判断和相信。

获奖成果名不副实。近10年来,我国桥梁和建筑领域报科技成果奖的项目不少,新成果未经实质的检验就上房、上桥应用的工程项目也不少,这些都是新的科技成果吗?实际上,对于模仿式的试生产,除非在产品的理念、结构、适用性和可靠性上真有建树,否则不应算为“重大科技成果”。

为什么我们敲锣打鼓庆祝的“重大科技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阻尼器产品,事隔两年就会全面出现质量问题而不得不更换?研发人员不感到内疚吗?

伪劣产品通行无阻。没有合适的规范、没有鉴定的规定、没有测试的要求和监理,其后果就不难想象,不仅国内什么样的产品都能应用,国际上一些被淘汰、被否认的产品也不愿放过这一绝好的机会,纷纷到中国来销售它的“产品”,抢占我国建筑和桥梁的巨大市场。

科研人员为利所诱。国内运用这一全新的技术和产品,大多是从大学、研究院的教授们的认同开始的。但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一些教授甚至领域里有名的教授都各自抱定一种结构保护系统产品,不分青红皂白地推荐和在设计上推广使用。

设计中“捆绑”现象在国家工程投标中被明令禁止,但设计人员在设计结构保护系统的同时,还指明生产厂家和产品型号。他们往往会联合一个大学为他们作计算分析,作为“理论的后盾”。这种“大学—设计院—生产厂家”捆绑在一起的联合设计结果,业主一般不会、也很难抗拒。

唐山地震到现在30年了。笔者衷心地希望国内同行在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时,要本着对国家、对工程负责的精神,经过严格科学的论证和试验。有关部门对全国使用了“建筑工程结构保护系统”的上百个工程应作一次系统调查,审查一下设计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工程是否满足抗震要求。全行业组织应联合测试,所有新使用“建筑工程结构保护系统”的工程特别是奥运工程,从设计到验收都应该严格把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