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碳排放关键驱动因子的分析和政策浅析

中国碳排放关键驱动因子的分析和政策浅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9-05 10:45:48
中国碳排放关键驱动因子的分析和政策浅析
时间:2016-09-05 10:45:48     小编:彭昭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可避免地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和实践,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根据最新的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 27.35 亿吨油当量,比 2011 年增加了 7.4%,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 21.9%,同期碳排放 92.08 亿吨 CO2,比 2011 年增加 6.0%,占全球碳排放26.7%,两者均居全球第一。既要完成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又要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国内外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做过一些研究,但大部分研究缺乏对方法的系统分析,因为每种分解分析方法都有适用范围;其次,缺少对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变化的系统分析。本文就是基于这两个目的,在综合分析各种分解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可利用的最新统计数据,应用碳排放指数分解的完全分解方法对数平均 Divisia 指数法(LMDI),得到截至2010 年引起中国终端能源使用碳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并对这种碳排放变化特征做了系统分析;基于模型的分解结果和综合分析,对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政策、能源政策进行了反思,同时也对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影响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两大主因是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显然,经济因素是外因,能源供应结构和能源效率才是影响的内在因子。本文利用碳排放的完全指数分解模型 LMDI 系统分析了影响 1995-2010 年中国终端能源使用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子和贡献率,分解因子包括四种,即经济规模效应、经济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碳强度(即能源结构)效应。

指数分解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这四种效应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是不同的,1995-2010 年对碳排放增加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经济发展(贡献率155%)和产业结构改变(贡献率 10.6%),累计增加二氧化碳(CO

2)排放量分四 48.7 亿吨、3.31 亿吨;而碳排放量的减少主要是由能源强度下降贡献(贡献率-63.7%)的,累计减少 CO2 排放20.0 亿吨,碳强度效应影响很小。但最近几年(2005-2010 年)碳排放量的增加除了经济规模这个主要因子(贡献率 168.2%),碳强度改变、产业转型也起到了促进碳排放量增加的作用,尽管贡献率(分四 4%、1.3%)比较低。

只有能源强度的下降起到了抑制碳排放量增加的作用(贡献率-73.5%)。

模型的这种分解结果提示我们需要对研究期内的产业政策、能源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反思。

(1)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结构中高碳排放行业比例是增大的,产业的清洁化不明显,未来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还要加强,需大力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

(2)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比例仍然过低,不足以对碳排放的改变带来显著的影响,未来应加强对低碳能源,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

(3)能源效率在不同时期都有所提高,对碳排放量变化起到了正向作用。这就从侧面指出了节能减排政策是有效果的。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我国能源效率仍比较低,未来还需要加强,尤其在低碳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市场开发方面;

(4)万变不离其宗,经济规模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因。考虑到近几年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从环境容量和资源角度,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是合理和可行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