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生态城镇化的多元发展模式

浅谈生态城镇化的多元发展模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3 00:03:57
浅谈生态城镇化的多元发展模式
时间:2023-06-13 00:03:57     小编:黄跃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接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生态城镇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的全过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展现。要推进生态城镇化建设,应根据各城镇具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生态环境,选择适合本城镇的发展模式,以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推动生态城镇化的进程。为此,本文以福建省的生态城镇化发展为例,阐述四种不同的生态城镇化发展模式。生态工业模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工业化不仅是城镇化的经济内涵还是加快实现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城镇纷纷走向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证生态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通过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走生态工业模式。

1.何为生态工业园区。Siren Erdmann在《工业生态书》一书中首次提到:生态工业园区概念的形成,来源于生态学与工业活动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工业生态学,只有借助工业生态学的有关原理组建生态工业园区,才能实现工业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囚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生态工业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模仿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方式,使工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协同共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它主要是通过产业集聚的方式形成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从而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资源循环模式和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的生态经济运行模式,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上的双赢。

2.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生态城镇。生态工业园区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中,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工业组织形态。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要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原则,将产业工业、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融于一体,努力打造文明环保宜居的生态城镇。对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镇来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不仅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本镇域的经济发展,还能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各城镇按照绿色产业绿色工业化生态工业园区化生态工业园区城镇化城镇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的优势,使其从传统型城镇转向生态型城镇,将有力推动生态城镇化进程。以福建省长汀县的长汀工业园区为例。长汀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 000亩,其中河田片区规划用地5 000亩,涂坊片区2 000亩,南山片区3 000亩。河田片区主要引进高端纺织企业、网络产业、生物制药、机械电子产业,涂坊、南山片区主要落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三个片区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副产品的分配组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从而实现生产资料的循环利用和资源的最优配置。长汀县旨在通过生态工业园区这一载体,将长汀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的生态区,进而加快长汀县生态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二、生态农业模式建设生态农业基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经济基础之一。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符合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和可持续性又为我国生态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1.以生态农业理念规划农业基地。美国学者Albrecht提出了生态农业概念,研究者晒orhti-nnton又对生态农业做出明确的定义,认为生态农业是小型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进行的农业生产,存在于经济、审美、环境中,并且能够具备自我维持的生态体现。}s}生态农业的理念要求在建设农业基地的过程中,始终以生态环保为导向,将生态农业理念融入农业基地建设中,对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主要推行体闲观光型生态农业模式与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模式。体闲观光型生态农业基地主要是依托镇域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开发体闲观光生态农业。而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基地则主要是依据镇域内的农业产业分布情况,在丘陵农业区推行林果花卉畜牧生态模式,在低洼农业区推行种植家禽养殖生态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的多元化。

2.以生态农业基地为中心建设生态城镇。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把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对于处在农业生态功能区内的城镇而言,建立生态农业基地和走生态农业模式是推动生态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坚持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农业生产、农业加工、农业体闲观光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建设生态农业基地必须围绕林业、瓜果、花卉、禽肉等产业,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制定出镇域内农业不同用地的空间利用格局,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例如,近年来,三明市将乐县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了全市最大的生态农业设施基地即利农集团全设施标准化果蔬大棚。在生态农业基地的带动下,将乐县完成无公害设施蔬菜达4 539亩;提升丰产竹林基地2万亩,实施低产竹林改造3万亩;打造500亩鲜切花、名贵苗木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引进福建禄丰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乡村体闲农业观光园、陇西山体闲农业示范园。0将乐县以大型的生态农业基地为中心,推动许多乡镇发展城郊生态农业,依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体闲旅游增收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加速了本县的生态城镇化。

三、生态旅游模式打造生态旅游村庄

生态旅游将生态观念同时或提前引入城镇化的过程中,使我国在城镇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规避环境破坏问题,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生态城镇化发展。

1.以生态旅游元素构建美丽村庄。墨西哥学者H.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生态旅游是去未经破坏的地区或未被污染的自然区域旅游,以享受自然,并研究那里的动植物及当地的文化特征。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旅游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即包括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生态旅游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旅游活动,既有利于旅游地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又能满足旅游者的生态体验和审美需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生态旅游引入农村建设,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农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推动农村经济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跨度,促进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以绿色生态的旅游元素构建美丽村庄。

2.以生态旅游村庄为基石建设生态城镇。生态旅游村庄是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村庄类型,是生态旅游与村庄的有机结合。建设生态旅游村庄必须认识到自身与自然界的一体性,协调好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使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旅游村庄的规划发展应在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促进生态旅游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旅游村庄的不断发展壮大,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并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这恰恰为生态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福建永春县就是欲以建设北溪生态旅游村为基石建设生态城镇的典型例子。永春县根据北溪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和交通便捷等优势,以北溪桃花谷作为重要项目进行精心打造,融合北溪天然的自然风光,并配备酒店、度假村、农家乐等主要旅游设施,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业,成为福建省著名的旅游度假美丽乡村。

三、生态居住模式打造生态宜居社区

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征决定了农村一家一户的分散居住形式,大大的增加了住宅用地和人口在空间上分散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面积。改造原有单院独户的住宅,建设统一的生态宜居社区,不仅可以将退宅还耕的土地用于开发服务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还可以规划自然环保的生态公共空间和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城镇化。

1.何为生态宜居社区。生态宜居社区不是生态与社区的简单相加,而是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中,提供居民良好生活环境的社区。即生态宜居社区应是一个舒适、健康、文明、高能效、高效益、高自然度的、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社区。生态宜居社区是以绿色低碳建筑为建设对象,以生态环保为建设理念,以居民幸福感受程度为建设指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新型绿色社区。生态宜居社区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生态社区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2.以生态宜居社区为组件建设生态城镇。生态宜居社区是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统一体。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城镇建设生态宜居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农民进入城镇后的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城并转向非农业人口,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各城镇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宜居社区,发展与工业相适应的生态服务业,合理规划公共空间利用格局,改善镇域的自然环境,从而构建生态中心镇,使全镇人民的生活环境面貌有巨大的改变,有效地促进生态城镇化的发展。因此,生态宜居社区可以作为各城镇发展生态城镇化的重要组件之一,以生态宜居社区的建设拉动城镇化的进程。例如,位于莆田市城厢区近郊的霞林社区就是莆田市生态城镇化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原来的下林村改制为霞林社区,并将该区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和社会化和谐的生态宜居社区。该区坚持以人为本与生态宜居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山水,大力建设公共绿地和打造花园式道路,并配备学校、广场、卫生站、超市和便利店等综合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活空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