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究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

探究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7 01:43:30
探究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
时间:2023-01-07 01:43:30     小编:白新跃

引言

西藏农业属于典型的高原农业,其农作物分高原和低地农作物两种。高原农作物主要有青棵、小麦、油菜及马铃薯等,特别是青棵只适宜该地带种植。西藏畜牧业独具特色,拥有辽阔的牧场和丰富的水源,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西藏农业目前最主要的增产方式是施用化肥,但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和不合理施用在促进农作物增产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带来新的挑战。西藏畜牧业以耗牛和白山羊养殖为主,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牛粪、羊粪等畜牧业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环境污染。长期施用化肥会对土壤理化性状、营养元素、有机物质、生物学活性和重金属含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会污染周边环境,减少作物产量,阻碍农牧业可持续发展。长期使用化肥的土壤,化肥有效利用率降低,一般小于10%。通过改善传统的以施用化肥实现增产种植模式,即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和提高化肥使用率、促进农作物增产的同时,将使农牧业生态系统达到良性循环,最终确保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是指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农牧业清洁生产是解决农牧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西藏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农牧民长期以来依赖牛羊粪、薪柴等作为生活燃料和取暖燃料,对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沼肥综合利用为主的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大力推广畜(禽)一沼气一青棵/蔬菜/牧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对西藏种殖业和养殖业发展、太阳能利用、肥料生产、土壤改良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1农牧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和目标

农牧业清洁生产是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清洁生产的观点引入农牧业生产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有机肥、农药、地膜等,改善农牧业生产技术,减少农牧业污染的产生,达到生产绿色、无公害的产品(食品)和环境污染治理的目的。农牧业清洁生产改变以往农牧业发展过度依赖大量外部物质投入的生产方式,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农牧业生产,以农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切入点,通过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减量、生产过程管理和污染物减排技术,以及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废物循环再生化,有利于缓解我国农牧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农牧业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牧业清洁生产目标:一是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减轻农牧业资源的消耗;二是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同时防止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农产品,促进农业产品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农牧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农牧业清洁生产的实现能促进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良性循环,对实现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西藏发展农牧业清洁生产的条件

2. 1西藏基本概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睡,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为8℃左右,年日照时间3 000 h以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k耐多,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 。西藏拥有宜农耕地45. 37万hm,农作物包括以青棵、小麦、油菜为主的30多个品种。全区拥有牧草地6 462. 92万hm,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6.72 %,畜牧业经济有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

2. 2西藏发展农牧业清洁生产的条件

2. 2. 1农牧业发展条件

西藏的农区是西藏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其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水资源丰富,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生产,也有利于种树种草,这就为农业清洁生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因此,采取节肥、节药、节地、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农业生产技术,有利于西藏目前的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转变。西藏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是拥有辽阔的牧场、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气温。经过近50年的努力,目前畜牧业由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即畜牧业正经历着由依靠经验向依靠科技转变,牧民的生产和生活由游牧向定居、半定居转变,这将为实现牧业清洁生产提供良好的契机。农牧业清洁生产的实现有利于维持农牧区的生态平衡及确保农牧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不仅对西藏高原,乃至于对整个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2. 2. 2自然环境条件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西藏气温偏低,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这就需要在建设沼气池时采取一些保温、增温措施。但是西藏又是国内平均日照时间最长、日照强度最强的地区之一,这是西藏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所占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利用太阳能日光温室为沼气池保温,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沼气池增温,完全可以保证厌氧发酵的正常进行。

2.2.3政府政策支撑

西藏十二五时期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西藏将力争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幅推进;十二五时期,西藏粮食产量稳定在90万t以上,控制牲畜存栏总量在2 100万头(只、匹)左右,牲畜出栏率达到犯%以上;全面开展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推广农村沼气5万户。因此,加强对农作物生产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改善传统的以施用化肥实现增产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有助于实现牲畜粪便和秸秆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倡导施用有机肥,有助于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这些均符合西藏社会发展规划,为西藏农业的清洁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西藏发展农牧业清洁生产的模式

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是通过对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合理调控,达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实现产品的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保证农业、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清洁生产对象的不同,其主要有3种模式。

3. 1西藏河谷农区畜禽一沼气一青棵模式

西藏河谷农区畜禽一沼气一青棵清洁生产模式是以农户庭院为单元,以农田、太阳能、地热、河流等资源为依托,将沼气池、温室畜禽舍、厕所、粮食生产结合起来,同时进行一池三改配套建设,形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格局。一般按户建1口8m,常年存栏1一2头牛或3一5头猪,种植0. 4一0. 53hm的农作物进行组合配套。该模式是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最佳模式,具有广适性,易于大规模推广,且效益显著,对以青棵为主的高原作物品质改良和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3.2西藏河谷农区畜禽一沼气一蔬菜模式

西藏河谷农区畜禽一沼气一蔬菜清洁生产模式是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是废弃物利用、沼气发酵、沼肥生产、温室绿色蔬菜种植技术体系。温室大棚面积、畜禽养殖规模和沼气池容积要合理组合。畜禽养殖规模和沼气池容积要根据温室大棚面积确定。该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业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形成生态良性循环。通过大量施用沼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蔬菜。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少的一部分,确保蔬菜安全生产,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利于西藏人民的身体健康。

3. 3西藏高寒牧区牲畜一沼气一牧草模式

西藏高寒牧区畜禽一沼气一牧草清洁生产模式是集沼气、生态、养殖(牛、羊)及牧草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沼气生态技术生产模式。该模式是为了在寒冷的牧区(海拔4 000-4600 m)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在保证牛、羊基本食物供给的情况下,改善牛、羊肉品质。沼液作为厌氧发酵后的产物,含有丰富的氮(0. 03%一0. 08% )、磷( 0. 02%一0. 07% )、钾(0.05%一1.40%)等营养元素,沼液的速效营养能力强,养分可利用率高,能迅速被牧草吸收利用,不但能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具有防病抗逆作用,能够促进牧草的生长发育。该模式可以改善西藏高寒牧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高原植被的恢复再生,使畜牧业向绿色畜牧业发展。该模式对西藏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4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 1传统观念滞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

西藏经过50年多的发展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但藏区人民的思想观念还不能与当今社会发展的水平同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尽管沼气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但因农村户用沼气池一般用人畜粪便作为发酵原料,发酵后产生的沼气作为炊事燃料,在西藏还不能完全被藏族农牧民群众接受。因此,应该优先在思想比较开放的少数农牧民中推广使用沼气、沼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如果农牧民发现沼气池运转良好,施沼肥后青棵等作物生长旺盛、病虫害减少、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比较显著,就会效仿接受,从而有利于下一步大范围的推广。

4.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沼气发酵温度范围一般在10 -60℃之间。温度是影响沼气发酵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沼气发酵的产气率也随之提高。西藏年平均气温只有8℃左右,如果在常温下进行厌氧发酵,发酵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会受到严重抑制,产气量很低。目前,西藏主要是采用日光温室为沼气池保温,还远远不能达到高效产气的条件。所以,需要利用西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开发经济有效的保温工艺技术,开发经济实用的户用沼气池增温工艺与配套设备,开展低温产甲烷的优势菌种资源,优化低温沼气微生物菌群的生物调控和沼气池保温、增温、结构优化的工艺调控技术体系,以提高低温沼气产量,促进西藏户用沼气池的发展,从而保证清洁生产的生物肥料供给。

4. 3农牧民对沼气池的运行管理技术缺乏

农村户用沼气池能否常年正常运行,以确保持续不断地供应沼气和无公害的沼肥,其关键是要对它进行科学的日常管理。加强沼气系统的科学日常管理,控制好发酵过程,才能保证沼气池稳定产气。近几年,西藏农村沼气池发展讯速,但农牧民对沼气池的管理及认识还欠缺一些必要的知识。因此,首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农牧区广泛地宣传和普及农村能源知识。其次,应该加强农牧民沼气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适应农村沼气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再次,重点推广沼渣、沼液在青棵等农作物上的综合利用技术,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以沼肥利用促进沼气发展,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农业清洁生产格局。

4. 4后续服务保障能力不足

虽然己在曲水县、洛隆县等乡镇建立了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但服务网点只是在重点区域覆盖,且由于技术人员不足、服务车辆缺乏等原因,难以对偏远地区的沼气用户进行及时、有效的服务。所以,要在重视县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基础之上,加强乡镇服务网点建设,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要为其配备必要的交通、维修等工具,并对乡镇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

5结论

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污染防治,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己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农业建设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由之路。建设节约型农业、牧业,大力发展农牧业清洁生产,合理施肥施药,加强牲畜粪便、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对于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促进农牧区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进农牧业清洁生产,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不仅是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保障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迫切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西藏沼气建设必须与太阳能加热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沼气池正常运行,进而保证沼肥供给。沼肥的综合利用,延长了沼气产业链条,推进了西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提升了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实现了种一养结合、生产与生活相结合、废弃物再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以沼肥综合利用促进沼气持续健康发展不仅会方便西藏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牧区能源替代和节能减排,保护了农牧区生态环境,为西藏农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郭胜利,周印东,张文菊,等长期施用化肥对粮食生产和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水土保持研究,2003 , 10

[2]甄珍,博文静,吴光磊,等有机肥对土壤地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应用示例工程研究一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2,4

[3]邢光东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实施与评价研究中山:中山大学,200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