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思路与实践-综合新能源论文(1)

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思路与实践-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1:41:23
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思路与实践-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23-01-28 01:41:23     小编:

论文关键词:北京;农村雨洪利用;水资源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0)01-0045-02北京市近年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入手,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雨洪资源利用,建设了一批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在涵养水源、缓解水资源紧缺形势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郊区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农村雨洪利用的意义1.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北京市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 m3。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

汛期短历时强降雨致使河道防洪压力增大,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调度,大量雨洪水未经利用而白白流掉。在2014 年南水北调水入京前,有效利用现有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科学利用和管理雨洪水,是提高地区供水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

2.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设施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多种类型,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用水保障,是水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建设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可利用蓄积雨水补充苹果、樱桃等优势产业的灌溉用水,同时可改善水环境,营造休闲、采摘等产业园区景观,更好地服务于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3.创建乡村优美环境城乡接合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又是外来人口主要聚集区域。

该区域的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污水沿街漫流,汛期形成雨污混流后全部进入村内坑塘。建设农村雨洪利用工程,整治村内水环境,成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4.挖掘雨水资源潜力北京市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平原区雨洪利用实践,通过拦蓄汛期雨水,入渗补源,调节浅层地下水。1997 年后,在山区县建设雨洪利用工程9300 处,增加蓄水能力203 万m3。

目前,农村雨洪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巨大潜力。据统计,全市郊区尚有953 处废旧坑塘、砂石坑、老河湾等,可以用作蓄滞雨洪,蓄水能力3 000多万m3。

农村雨洪利用面临新形势、新政策和新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不断创新雨洪利用建设与管理,成为郊区水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村雨洪利用的主要做法北京市按照“雨洪管理、科学利用”的循环水务建设理念,坚持“山区增加水库蓄水、平原增加回补地下水、村庄增加农村生产可用水量”的建设原则,围绕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收集回用汛期直接排放的雨水资源,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1.夯实基础,规划先行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依据规划安排建设项目。

采取发放普查表、现场调查、基层座谈等多种形式,对郊区可利用废旧坑塘、老河湾、砂石坑等进行了普查,在摸清雨洪利用基础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雨洪利用潜力分析。结合村镇规划、排水规划以及防洪等相关规划,编制北京市农村雨洪利用工程建设规划。

规划重点建设3 类工程。一是与村内水环境整治相结合,以雨洪利用工程为载体,对村内污水、垃圾、厕所、沟道、环境进行同步治理,改善村内水环境;二是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结合,在通州、大兴、顺义等郊区平原区,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通过拦蓄雨水、蓄滞雨洪、连通水系河网,减轻河道防洪压力,发展蓄水型雨洪利用;三是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农业园区的温室大棚棚顶、硬化路面等集蓄雨水,补充作物、绿地灌溉用水的同时,营造景观水面,实现增加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和提升园区环境质量,推动园区产业发展,服务都市农业型雨洪利用。

2.部门联动,资金聚焦农村雨洪利用工程被列为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折子工程”,市农委、财政、水务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将新农村建设资金、郊区水务建设资金进行整合,设置专项资金以政府资金补助的形式用于工程建设,其余费用由区(县)、乡(镇)、村各级进行配套。市财政局负责农村雨洪利用建设政府补助资金的安排、下拨及使用和监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