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减排承诺意义重大-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中国减排承诺意义重大-综合新能源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22:32:27
中国减排承诺意义重大-综合新能源论文(1)
时间:2013-12-18 22:32:27     小编:

中国承诺到202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外界对此褒贬不一。

我们认为批评家们对中国的指责是错误的,并将在本文中揭示,他们的批评缺乏常识和背景知识。他们的谬见并非纯粹的学术争论:他们的批评为美国国内反对采取行动遏制气候变化的人提供了庇护,是阻碍有效的气候行动的冒险之举。

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中国承诺的减排目标都是颇具力度的。在经济史上,除了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如此大幅度地削 减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法律上约束自己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令人惊讶的,它体现了中国对气候变化的担忧。对中国的减排目标的批评,部分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它允许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继续上涨。

中国政府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源服务水平低,亿万中国人仍然 过着贫困的生活。目前,美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至少是中国的4倍。

奥巴马总统支持美国到2020年减少碳排放将近20%的目标。如果中国履行其哥本哈根 承诺,美国也执行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减排目标,那么到2020 年时,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仍将是中国的2倍。

1美国以中国为借口拒绝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是不诚实的行为。虽然如此,对中国而言,接受温室气体排放的上限并努力把碳排放减少至零,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分析家暗示,中国政府可能在2025年接受一个碳排放总量的限额,并在此基础上,到2050年实现减少30%或更多碳排放量的目标。然而目前,中国为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执行它已经提出的哥本哈根减排承诺。

对中国2020年减排目标的批评既缺乏建设性,又有失公允。如果这些批评不是以冷嘲热讽的方式掩人耳目、逃避责任的策 略,那就只能用学术懒惰或条件反射性的“抨击中国”来解释了。

为什么中国的承诺意义重大对中国减排目标提出的主要批评是:它仅仅代表了现状,或者说延续了当前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趋势;可以这样认为,它只体现了“一切照常进行”的态度,除此之外毫无新意。我们可以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首先需要说几句题外话,解释一下中国的碳排放强度目标。在这里,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经济产出(国内生产总值,亦即GDP)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由于中国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是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所以碳强度跟能源强度紧密关联。一个经济体的碳强度关系到能 源的最终使用效率、高能耗重工业占经济产出的比例,以及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行为。

尽管中国消费者在住宅和汽车上消耗的能源要少得多,但中国的能源强度 和碳强度仍然相对较高,因为其工厂的效率相对较低,同时重工业在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每年都可能改变。

经济学家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energy-GDP elasticity)来表示这种关系。简言之,就是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值。

如果经济增长翻了一番,能源消费也翻了一番,那么这个比值(即所谓的 “弹性”)就是“1”。尽管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通常均值为1.0至1.5,但在整个经济史上,发展中国家都典型地表现为能源消费的增速快于 GDP的增速。

GDP翻一番往往意味着能源的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长一倍甚至两倍。有说法称,“中国的哥本哈根目标只要求维持其当前的政策,而并未提出新的要求;中国除了继续实施其已经采取的措施外,无需再做别的事。

” 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呢?它是不正确的(见图1和图2)。中国的哥本哈根目标将要求其碳强度每年减少4%。

如果未来10年中国的GDP年增长率为8%,那么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必须是0.5;但如果GDP年增长率仅为6%,弹性系数就必须仅为0.33。中国的减排目标不依赖于GDP的增长。

如果GDP增长速度慢,该目标将会更难以实现。中国的减排目标承担着政治上的风险,其原因是:GDP增长将增添效率更高的新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越快,高效率的新资本设备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如果经济增长缓慢,则要求报废 现有的资本设备。简而言之,这意味着更多的现有工厂将被迫关闭。

过去,中国的确曾在一段长时间内大幅降低了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像所有计划经济一样,对能源的浪费十分严重。

改革、重组、能源短缺和极其严格的管理,使中国得以迅速降低了能源强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