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有关航天军工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策略探索

有关航天军工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策略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10-13 10:22:00
有关航天军工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策略探索
时间:2016-10-13 10:22:00     小编:苏开才

一、军民融合形势分析

1.国外推进军民融合的做法分析

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积极推进军民结合,是世界主要国家采取的共同发展战略和政策取向,世界主要国家根据国际环境和本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推进军民融合政策和做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美英等国推进军民融合的政策和做法可概括为军民一体化模式,即通过军方、军工业部门和军工企业的调整改革,以及军政部门间和企业间的合作,开启军、民用技术和资源双向转移之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主要做法是通过国家颁布和制定法规政策以及军政部门的协作促进军民融合,同时实施和管理军民融合的科技计划,并培育开放型产业链和军民结合型创新主体。

日本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主要采用以军掩民模式,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在军力发展受到种种限制的情况下,依靠民间企业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主要做法是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与政、军、民相结合的决策运行机制,同时发展两用技术,推广民品生产,并对可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如三菱重工等)优惠扶持。

俄罗斯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主要依靠先军后民模式,实际是一种既想避免军民分离弊端、又不想放弃独立军工体系的折衷做法,是俄罗斯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时,企图向军民融合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在国家战略和各种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下形成的一种发展态势。主要采用了出台政策力促军工企业军转民,同时充分利用国防工业的军民两用技术,并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出口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以色列推进军民融合的策略是以军带民,即把军事工业作为本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先导,扩大军工技术成果的应用,并将部分军工企业转为民间经营,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利用国防投资来开发生产民品。主要采用了大力推行军转民和民转军,重视军工企业的军民结合,同时国防部研制机构(拉法尔武器研制局等)公司化。

2.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历程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统筹发展,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就率先提出了军民结合的战略思想,为建立和完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十六字方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军民结合战略思想;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新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在军民结合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军民融合,要求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总之,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党和国家为了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和米来世界技术及军事革命要求而提出来的重要思想。

3.航天军工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航天军工企业在经历了多次国家机构调整后,在十二五期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其发展历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缩影,不断增加的国防经费预算、卫星发射次数也是这一发展成果的直接写照。当前,航天军工制造业任务量依然巨大,同时伴随其增长的是装备经费的供需矛盾,推进国防科研项目计价和军品价格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装备价格形成机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指不和政策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米来,国家将在军品采购中大力推进竞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放开市场,鼓励民参军。

同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总装备部将加快放宽军品市场准入,建立小核心、大协作的军品生产方式。现行体制下,参与军品生产的单位需要申办4个证书:保密证(国家保密局)、质量体系认证(总装备部)、武器装备生产许可证(国防科工局)、承制单位资格合格证(总装备部),办理手续繁琐,导致进入军品生产门槛较高,经不完全统计,4个证书全部办理完成至少需55个月。目前,相关部委正在协调、论证证书合一、从简工作。

以上政策的解读、准入机制的变革均给民营企业进入军工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航天制造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特点,在其产品研发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国拨资金的支持,形成了部分领域的垄断,民营企业难以短时间打破领域壁垒,并且存在投资短期内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的经营风险。民营企业需加强自身技术储备,提前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加强市场开拓力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从单机产品到系统级问题解决能力分层次、分阶段向航天军工领域进入,发挥民营企业市场调节杠杆作用。

二、航天军工企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的

策略探索

1.创新体制机制,紧跟市场导向,建立符合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的营销服务体系

任何一项改革首要的是要建立与改革目标相符的体制机制,国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就是要打破军工特殊论,让军工企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市场大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外部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企业内部不做及时的调整,就很难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步伐,在改革的起跑线上就会先输一程。目前,航天军工企业的任务大部分还是依靠国家的大规划、大工程、大专项,竞争较少或是在系统内部的有限竞争,最后的竞争结果也往往是体系内部利益平衡下的产物,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竞争实力,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难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从目前的政策走势看,主管部门针对军品任务已经提出了竞争择优的要求,并且已经推进实施。因此,建立一个能够紧跟市场导向,符合军民融合式市场发展需要,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营销服务体系已迫在眉睫,这就需要航天军工企业在已有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以更加灵活有效的激励方式,以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模式,以更加符合国家规定和市场实际的营销手段,不断创新完善企业内部的相关体制机制,打造一支更加面向客户、能够洞悉市场需求的营销团队,建立一个符合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的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小环境,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加大创新投入,坚信自身实力,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内涵

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产品的竞争,只有过硬的产品和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一中立于不败之地。航天军工企业的军品上广泛使用了电子、通信等领域的技术,这些技术在民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需要具备将这些技术转化为民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竞力的产品,进而再转化为在民品市场上适销对路的商品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创新投入上、在技术成果转化上大胆投入,只有创新才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不竭动力。同时,航天军工企业也要坚信自身的实力,在国家几十年的大力投入中,不仅取得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也在人才、技术上做了大量的储备,当国家需要将这些成果和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中、应用到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时候,航天军工企业应该义不容辞地去回馈国家,寓军于民。当然,航天军工企业的使命和属性不能变,不能为了民而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保军能力不能减,必须在确保完成航天武器装备生产任务的前提下,聚精会神在民用产业上谋发展,扬技术人才上的优势,抑成本渠道商的劣势,干别人干不成、干不了、干不起的产业,真正做到管理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在企业资源配置、规模设置、利益分配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在保证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良性循环

3.沿产业链延伸、提升系统解决能力,顺应国家购买服务的发展方向不断做大做强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变革。目前,在航天器研制任务方面,基本还是由国家组织行业用户论证需求,相关部门开展卫星研制规划的制定,国家再安排经费研制卫星,最后国家还要投入相关经费开展地面系统建设和应用广范推广。可以预测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模式将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步被国家购买服务的模式所替代,行业用户提出需求后,开展招标,由企业直接面向用户的应用需求和数据产品增值服务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传统的航天总体单位在任务规划的能力上要更上一个层次,要逐步沿产业链延伸,具备一定的卫星应用任务分析规划和数据产品的增值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提升系统解决能力,从卖卫星逐步向卖应用、卖服务过渡。这可以从航天体系内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重组以及对体系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并购来实现,以此来开发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带动行业的整体提升,在改革中做大做强自己。

4.引入民营资本,多维合作发展,与狠共舞互补双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随着国防科技工业向民间资本开放引向深入,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正在进入神秘的军工领域,百度公司在2014年初的两会就已经表达了愿意参与航天产品研制的意愿。对于航天军工企业,民营资本的进入可谓狼来了,这将打破航天军工企业一直以来的垄断。面对这样的局面,航天军工企业不应封闭拒绝,更不能坐以待毙,而是应该主动出击,与有实力有胆识的民营企业开展多维度的合作,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创新优势、成果转化优势、市场渠道优势,改变国有资本独立支撑军品开发生产的局面。向航天军工领域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开发经营思路,同时借助民营资本进一步向民品市场进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进一步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与狼共舞互补双赢。

三、结束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号角,国家已将军民融合作为落一子而全盘活的重要举措,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伟大变革。在这种大背景下,航天军工企业应该顺应历史潮流,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为鼓舞,抓住改革的机遇,直面遇到的挑战,在克服传统思想的羁绊中努力前行,在加深理解中共同发展,在深化合作中实现共赢,用航天人的特有的智慧与胆识、辛勤与汗水在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新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