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现金流量表填写的理论解析

现金流量表填写的理论解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5:07:05
现金流量表填写的理论解析
时间:2023-08-06 05:07:05     小编:

摘要:现金流量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一张重要报表。在实务工作中,许多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正确的填写,在历年来的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中,该表也是应考人员丢分最多的地方,特别是按间接法来填写现金流量表,许多人不能理解这个间接法公式,不明白为什么是这个公式,不知道这个公式是从何而来,往往为了应付考试或为了应对做表而做表,死记硬背、死搬硬套这个公式,从而导致不正确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两种推导法,简要分析了现金流量表填写的理论基础,以期能够为财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理论解析 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 推导法

我们国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编制出来的结果应该是完全一致的。直接法一般用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间接法是在把“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采用。许多会计人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会出现直接法和间接法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主要原因是现行会计学教材和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均没有对该公式的详解,特别是没有对该公式的推导流程,致使许多会计学生和会计人员不理解和不明白间接法公式。会计人员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明就里,故而填写该报表时较为困难。任何一个事物,只要知道了其根本原理,那么理解和应用起来就不难了。在此,笔者就用两种方法把该公式给推导出来,以与广大会计同行共享。

一、利润表推导法

利润表法推导原理:收入-支出=利润

小解该公式即得:(现金收入+非现收入)-(现金支出+非现支出)=利润,则有:(现金收入-现金支出)+(非现收入-非现支出)=利润,得:现金流量=利润+非现支出-非现收入,即:现金流量=利润+应付项目-应收项目

具体推导过程下解:

企业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这三大部分对企业的利润均会产生影响,换句话说,企业的利润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可以分为三大块:即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利润和筹资活动产生的利润。用公式表达如下:

企业利润总额=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利润+筹资活动产生的利润+其它

1.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经营收入-经营成本-经营税金-期间费用-经营资产减值损失(注明,此处为了方便公式推导,经营税金含流转税和所得税)

2.投资活动产生的利润=投资收益-投资损失-投资资产减值损失-折旧

3.筹资活动产生的利润=-财务费用(仅指筹资部分,不含经营业务)

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收现收入+非收现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付现税金+非付现税金)-(付现费用+非付现费用)-经营资产减值损失

该公式经第一次细化转换如下:

=(收现收入+应收账款)-[付现成本+(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应付账款]-[付现流转税金和付现所得税金等+(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税金]-(付现费用+预提费用+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经营资产减值损失

经第二次细化转换:

=(收现收入-付现成本-付现税金-付现费用)+应收账款+(存货期末-存货期初)-应付账款+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付税金-预提费费-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经营资产减值损失

经科目性质同项合并第三次细化转换: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收账款+(存货期末-存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应付税金-递延所得税负债-预提费费-经营资产减值损失

那么经第四次转换: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利润+经营资产减值损失+预提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务+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递延所得税资产-(存货期末-存货期初)-应收账款(注明,此处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均是指经营性项目)

由于经营活动利润=净利润-投资活动利润-筹资活动利润

因此,上述公式又经同项合并后最终转化成下述公式: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折旧+(投资损失-投资收益)+财务费用(指筹资财务费用)+预提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务+应付性账款(含应付账款、应付税金、其他应付等)-递延所得税资产-(存货期末-存货期初)-应收性账款(含经营性应收、预付、其他应收等)

此公式就是我们日常在会计教材和会计职称考试教材中常见的公式。利润表公式法推导过程详尽,便于让会计人员了解教科书上间接法填报现金流量表公式的来源何在,但该方法推导过程较长,易于理解,不易于记忆。故笔者再用另外一种方法详解现金流量表填报的间接法。

二、资产负债表推导法

资产负债表法推导原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得: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经营性所有者权益

小解该公式得:资产(期末-期初)=负债(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期初)

则有:现金资产(期末-期初)+非现金资产(期末-期初)=负债(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期初)

即:现金流量+非现金资产(期末-期初)=负债(期末-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期初)

因为企业的业务活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大块儿,因而我们日常完整的资产负债表也包含这三大部分,换言之,我们可以把日常的资产负债表拆分成三个资产负债表:即经营活动资产负债表、投资活动资产负债表和筹资活动资产负债表。为方便说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个公式,下面就列示一张只有经营活动的资产负债表,略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见的资产负债表(见下表)。

因为该表是经营活动的资产负债表,此时产生的现金流量(货币资金期末-期初,250-150=100),即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时该表只为经营活动资产负债表,因此,所有者权益只能是经营利润。

实务中,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往往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均涵盖的,其中的“货币资金(期末数-期初数)”的现金流量变化自然也涵盖了这三大活动的影响,不是上面演示的纯经营活动的资产负债表,那么如何从中求得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呢?其实也很好办:第一步,把企业涵盖经营、投资、筹资三大活动内容的净利润,减去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就把净利润变成了纯“经营活动利润”。第二步,依据“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负债+经营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衡等式,采用“经营活动利润”(即经营所有者权益)期末期初变化额+经营性负债期末期初变化额-经营性非现金资产期末期初变化额=经营性现金资产期末期初变化额”的公式,其结果就是“经营性现金流量”。用资产负债表法详解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公式,易懂易记,易学易用,便于会计学生、会计考生和会计工作者正确填制现金流量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