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4:45:00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8-05 14:45:00     小编:

摘要:市场经济根据时代的不同和市场需求的不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其构成主体也在不断的做着自身的调整,但是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和混乱的金融市场秩序对于任何时代的市场经济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良好的市场经济有助于更多的高效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资金的使用率也会达到最大,更会加强区域金融市场的不同行业的健康配比,混乱的金融市场秩序则会带领一个区域内的市场经济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入黑暗时代。本文对优化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究,以其能够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区域发展;市场经济

在2013年11月召开的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表示,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影响,增强配置效率;明确的表明了政府和市场的控制范围。所以,充分、科学的发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优化欠发达地区的市场结构,改变其具体配置,提高市场经济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关键性,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展露的难点

如何增强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使市场结构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这几乎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问题不再新,但是我国的市场现状并没有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金融领域的投融资效率依旧是市场经济的一块硬伤。王兆兴曾经深刻的提出:我国的经济结构依然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压力并没有离开,甚至许多看似发展良好的企业,也面临着融资大难的问题,更不要说小微企业面临容易渠道窄、可信度低等难点,其发展更是艰难。项俊波和王兆兴在金融资源配比这个问题上所持观点一致,他也表示要努力加强金融资源的配比效率,提高市场经济结构的完善。两位经济界的权威人士都表明了金融资源配置仍需改善的观点,这就充分显示了我国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的棘手性和困难度。

我国金融资源优化过程中面临的难点有以下几点:首先,我国信贷行业和社会融资行业增长不科学,没有遵守市场的实际需要,货币投放量高出市场需求的一倍有余,传统的实体经济缓慢减少,储蓄―投资不成比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存在于市场中的各个行业,限制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次,金融行业中的“蛀虫”看准时机炒作,使得贷款越来越难,加剧了实体经济生存困难问题,甚至将其逼迫到破产的边缘,一旦破产,将会导致众多的员工失业,引起就业危机,引发市场经济问题,这样的做的后果,却是让社会资金的“周转站”银行赚了个盆钵体满。最后,现行的金融体制存在根本的问题,国家制定的金融政策难以贯彻实施,资金一般都流向了房地产、国企和政府项目,导致了资金配比严重失调,亟待解决。

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着经济决策的大改革,以往的大规模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方法不再适合当今的社会,只有增加市场投资效率,才可以从根本上解救我国的经济危机,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是,我整体投融资效率水平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依靠于西部地区的金融投资效率的增加,这是为了调整全国经济的合理配比,有效提高各种经济体制的利益,实现国家市场经济的均衡发展。增加我国欠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配比效率是提高区域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局部调整我国整体经济的方式之一,众多的局部经济最终构成了我国的整体经济,这是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表现。

(一)我们知道金融资源投资要素一般包括财税制度、组织机构和信贷资金制度等方面。基于此,金融资源能够用财政支持强度、金融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来比对

1.财税体制因素

财税政策是政府用自己的方式来配比各个行业各个区域经济结构的行为,是政府达到资源配置的制度基础,其利用自身的权利来完成自身的义务,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发展。财政投资渠道较为狭窄,资源不够丰富,不规范的结算补助分配和专项拨款使用监管,不确定性很大。税收方面,地方政府无权根据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税收政策,严重缺乏独立性和地方积极性,不能及时调整和纠正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税收制度性缺陷,结果导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反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不但使均等分配公共服务能力这一目标失去意义,严重束缚了地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导致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情况进一步恶化。

2.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密度因素

金融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有代表性的金融体系结构来说明。金融体系结构是指各种金融机构在各地区的设置比例和各金融机构内部的组织情况,例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结构的内部差异、外部宏观金融政策的影响是造成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合理的区域金融结构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并通过有效配置银行等金融中介的信贷资金来促进经济增长,能够提供大量具有特定功能与特性的金融产品、服务、交易途径或融资渠道,以此提高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同时满足资金需求者的融资需求,还能降低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强金融体系的资金融通功能,提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

3.商业信贷发放制度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贷款准入门槛和资金成本都相对较高,贷款机制不够灵活。不少出现暂时性资金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因为资产担保不足等问题难以及时获得所需的临时性或季节性资金,以至于资金周转不灵,最后只能宣告破产清算; 而有不少资产状况、经营情况良好的大型企业,甚至于产能过剩、大而

不倒的“僵尸企业”,这类型企业往往有国家信用作担保,常常在不缺乏资金情况下却凭借良好的自身条件,恣意占用银行贷款,甚至用作于个人或企业消费,不用作于生产资本,这样使得投融资效率低下。不利于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高效配置,造成大量金融资源的错配和效率低下。

(二)经济发展产出指标一般用区域人均GDP、城镇化率、恩格尔系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描述

分别反映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也可用以评价一个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可以运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比较分析方法得出

运用投入产出法,将以上金融资源作为投入要素,各种效果描述指标作为产出,对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三、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主成因分析,得出以下几点旨在提高金融资源在区域间配置效率的对策:

(一)中央应针对不同地区的金融发展特征制定差别化的调控政策

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应针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具体到某一行业、部门,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力度。例如,可以考虑建立政策性贷款税收反补贷款损失的机制,或者通过财政进行补充担保、开展统贷模式等,以弥补市场机制缺损。另一方面,做好保险、担保等金融补偿配套工作,补充地方担保公司实力、完善银行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等措施增强担保能力,以保证还款能力,维持金融持续发展。再有,对于那些信用等级良好的贷款申请机构或个人,尽可能减少审批环节; 对于次级信用等级,但能较大程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可适当引入政府担保,对其进行贷款支持; 而对于信用等级差又缺乏担保物的项目,但未来可能获得较大收益,尽管风险较大,可采用引入风投的方式,弥补资金缺口。

(二)完善国家宏观税收政策,进一步明确界定政府职能

首先是要解决财政和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加大力度规范、透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各地区横向均衡为首要目标,平衡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扩大财政初次分配时中央财政所占比重,才能保证对地方有足够的转移支持力度,逐步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缩小与发达经济地区的差距。此外,还要高度重视优化地方税收制度设计,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税收责任,增强地方政府的区域税收调节能力,建立统一规范的、以地区产业优势为导向的税收优惠体系,吸引区域外投资资金,增加区域资本积累。

(三)完善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功能

规划商业银行的重点支持领域,合理引导资金流向,打通金融血脉,发挥资本市场在推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银行系统各部门应分工合作,形成互为补充的基层银行机构服务机制,构筑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使政策性金融部门的先锋、领导作用与商业银行发挥的金融补位功能相结合,重点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经营良好、前景可观的产业或企业发展;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地方股份制银行、农信社和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参与金融市场建一体化建设,利用其贴近人民生活和快速灵活等特点,做好小微贷款服务。

(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结构创新

改善中西部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进行制度创新,完善金融机构运营环境,扩大市场化定价的金融产品规模,从根本上打破区域金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产权体制调整力度,为发展区域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比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县域支行应有一定的信贷审批权,根据每个产业的发展状况区别考

虑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比率,向财政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倾斜; 逐步放宽对小微企业的金融管制,将民间金融纳入到正规金融市场中,积极参与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规范运行建设,使区域经济发展能够获得更多的民营资本支持,充分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