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数据时代下农发行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数据时代下农发行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7:58:42
大数据时代下农发行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3-08-07 07:58:42     小编:

摘要:统计是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数据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剖析大数据时代农发行统计工作面临的不足与挑战入手,分析农发行统计工作推进大数据应用的紧迫性。最后,提出推动农发行统计工作应用大数据的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 统计 现状 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银行统计工作基本情况

(一)统计相关概念介绍

金融业统计是指金融机构统计部门按照规定的统计制度、根据统计的一般原理、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各项金融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及政策建议的过程。

银行统计是指反映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现金收支分配及其平衡和变动情况的统计。银行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是组织和加强银行信贷和现金计划管理,进行信贷监督,组织市场货币流通以及开展银行日常业务工作的重要依据。

农发行统计是指为满足本行经营管理的需要,以及人民银行金融统计、银监会监管统计的需要,组织各级农发行对本行业务活动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管理和监督活动的总称。农发行统计工作以数据为核心,开展多方位服务,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

(二)大数据在银行业的应用情况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兴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标志着大数据时代已悄然来临。大数据具有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化的特征,大数据意味着对海量交易数据、海量交互数据的海量处理。

大数据对个体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运行模式都产生了颠覆性地影响。国内外在医疗、卫生、保险、航空、金融、电商等行业、领域引入大数据思维,采用大数据技术,使用大数据管理模式。金融业大数据应用主要体现在研判宏观经济趋势及微观政策走向、分析客户动机和行为、判断交易对手风险特征、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

近十年来,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率先通过IT架构再造,整合内、外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渠道的数据资源。以防范风险为动力、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以产品创新为导向、以服务客户为遵旨、以提升效率为目的,推进系统大集中和数据大集中,建立数据交换平台(或者数据仓库),优化运营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目前,一些商业银行在客户分析、风险管理方面对大数据运用已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未来过渡到全面大数据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大数据思维开始渗透在经营策略选择、经营手段设定的各环节、全流程。

二、农发行统计工作现状

(一)农发行统计工作管理情况

农发行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总行资金计划部是农发行统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具体由统计处负责。总行各业务部门由指定处室负责本部门统计报表的管理,各省级分行在资金计划处设统计岗,各市分行在客户部设统计岗,县支行在客户部或财会信息部设统计岗。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农发行总行于2014年5月分设统计一处、统计二处。统计一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全行统计管理制度,收集、报送各类统计报表,对外实施统计信息披露,进行统计检查和辅导;统计二处主要负责组织开展统计分析、统计调研及统计预测,制定统计系统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负责统计系统的应用维护,牵头制定农发行统计标准,实施农发行统计标准化改造。

(二)农发行统计工作面临挑战与不足

随着农发行外部配套改革逐一落实,业务领域逐渐拓宽,社会责任逐步加大,各界对农发行寄予更多期待,当前农发行统计管理工作面临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统计制度更新滞后于业务发展实际

以涉农贷款报表为例,人民银行涉农贷款制度制定于2007年,农发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于2009年重新修订。但随着实体经济发展,银行业贷款对象、投向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发行业务范围也逐年扩大,现有涉农贷款制度已不能体现业务实践中贷款实际运行情况。人民银行、农发行对涉农贷款定性、统计范围都存在认识差异,在人民银行现场检查中,容易认定为“归属错误”。由于制度缺失、不完善、制度滞后、对制度理解不同造成的差异通常认定为统计人员的工作差错。

2、统计系统性能不稳定

先进的操作系统是现代银行数据工作的基本保障和有力依托。当前农发行统计集中管理系统、非现场监管报表报送系统的访问速度过慢,在关键节点,比如结转期、会计科目调整后偶有丢数、甚至宕机现象发生,给统计人员及时、准确采集、审核、报送报表带来了隐患。

3、统计岗位薪酬与工作量不匹配

统计工作是智力支持岗位,时效性高、政策性强,利润关联度低。如何给统计人员确定合理的薪酬、岗位系数,起到科学评价、正向激励作用,直接影响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农发行相当省级分行均未对统计人员加班情况予以合理补偿,违规积分、扣罚绩效奖金等处罚措施较多,但工作质量同薪酬的正相关体现较少。

4、统计人员专业性不强、晋升渠道窄

农发行总行对统计从业人员无硬约束,没有明确上岗人员是否具备统计从业资格和相应专业知识背景、学历层次。统计人员一般属于内勤岗位,不易体现工作业绩,通常不易获得晋升。

5、统计系统自动化程度低,手工比例过高

农发行系统处于从手工录入向自动抽取、报送的转型期,受制于生产系统固有不足,应用系统指标抽取比例过低,部分仍为手工补录,容易造成生产系统同应用系统数据不一致,而应用系统综合查询、数据分析、深度钻取等重要功能点也基本缺失。

6、统计工作职责边界不清

《农发行统计管理制度》虽然明确规定数据要“一口出”,统一管理、统一口径、统一标准,但各种系统“多头管理”、“数出多门”,“数据打架”现象仍然存在。

7、统计职能发挥不够

重点是对热点、难点分析不够,通过数据找寻规律,发现风险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较弱,数据对业务经营管理的有力支撑明显不足。

(三)农发行统计工作推进大数据应用刻不容缓

1、外部配套改革需要

2、内部综合改革需要

银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与数据有着天然联系。政策性银行要按照银行的一般属性和基本规律治行理政,从管理体系建设、运用模式等方面不断探索,打造大数据时代的核心竞争力。统计工作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运用大数据思维,推进数据治理工作,确保统计数据一致性、标准可比性。

3、业务发展趋势需要

国内大型银行已经处于从电子化过渡到全面大数据模式的阶段,农发行在大数据时代,需要更新理念,奋起直追,完成半手工半电子化到大数据模式的跨越式发展,既要弥补电子化建设的缺失,又要过渡到大数据时代,时不我待。如果不在关键时期拉近差距,迎头赶上,将会全面落后、被动。

4、外部监管需要

金融标准化的推进、数据质量良好标准的实施,要求农发行加快系统建设进程,融入银行业技术变革的浪潮,融合先进的大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安全。

三、推动农发行统计工作应用大数据的策略

(一)举全行之力,改变传统统计工作的思维模式

大数据是农发行统计工作观念变革的巨大推动力,全行认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思维要发生深刻转变。数据也是生产力,只有立足于此,大数据时代,农发行统计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有所作为。

(二)结合现阶段工作任务,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近期以满足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标准化为衡量标杆,对照银监会数据质量良好标准方案,制定时间表,进行任务分解,力争全面、如期达标;中期通过建立数据追溯机制,完成农发行生产系统改造,重视与其他应用系统相衔接,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抽取、及时报送;远期则要确保统计功能适度超前,较好地满足行内外数据需求,真正发挥统计的咨询、服务功能,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谋部”、“信息源”。

(三)引进外部智力支持,借船出海,为我所用

积极接洽专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商作为咨询顾问,整合农发行不同生产系统数据,优化数据应用行为,节约开发成本,避免走弯路,加快统计系统建设步伐。

(四)借鉴银行业同业机构的先进做法、经验,进行系统升级改造,保证数据绝对安全

首先,完成农发行统计系统的电子化改造,弥补农发行统计系统“短板”;其次,学习同行在数据治理,尤其是大数据应用方面的成果,推动农发行统计系统由电子化时代向大数据时代的迈进;第三,走“引进―吸收―自主开发”的创新驱动之路。做到核心业务以我为主,部分边缘业务进行外包,掌握关键技术,保护知识产权,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五)通过机构设置强化统计管理

建议在统计一处、二处的基础上,增设统计三处、统计四处、统计五处,升格成立数据中心,可设在总行资金计划部或营运中心,作为二级部管理全行统计工作。五个统计职能处分别负责管理人民银行统计、银监会统计、行内统计、统计分析与预测、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六)以人为本,提升统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统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

大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中非常前沿且快速发展的技术,农发行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成果转化,明确统计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要求,强化人员资质管理,加强在岗培训,定向引进计算机专业、统计专业、数据分析专业的优秀人员充实统计队伍,加速推进大数据在统计领域的顺利应用;与此同时,以农发行外部改革为契机,合理确定统计人员岗位薪酬,公允体现统计人员工作性质和工作成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