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问道“众乐”竞争力

问道“众乐”竞争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3 02:42:01
问道“众乐”竞争力
时间:2022-11-13 02:42:01     小编:

这些数据表明,快乐组织威力无穷,快乐的竞争力所向披靡。但在现今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大多数本土企业却真是“想说快乐不容易”。

苦从“集”来,何乐之有

在经济低迷、变化莫测、压力山大的环境下,很多中小型企业老板表示“哭还来不及呢”,一些民营企业面临内忧(企业管理)外患(经济下行),苦不堪言,何乐之有?

老板难耐“狂躁”,员工继而“浮躁”。团队里的推诿、抱怨、扯皮,消极心态的滋生与蔓延,已成为不正常的常态。天空雾霾重重,心头阴霾岂非一样地密不见光?毋庸置疑,我们本应快乐的生活,正在被负能量悄悄吞噬。

快乐工作,不仅是健康职场文化打造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声。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无论是员工还是客户,无论是供应商还是消费者,这些个体的感受、体验得到了越来越明确的表达,企业不得不注重利益相关方的这种主观感受与体验――能否建立融合个体智慧、传递正能量的快乐组织,成为企业家不得不正视的重要课题。

独乐:完善企业家的人格修炼

短短三十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零开始,以40%的社会资源,贡献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而这背后,是数以万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老板,凭借执著的精神,用头狼的闯劲,“摸着石头过河”,硬是打出了一片天地。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板赚到了钱,但自身并没有完成从“暴发户”到“企业家”的本质转变,自己开着豪车,却想方设法克扣员工的合法福利。

“这个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

业家的精神、企业家的梦想、企业家的价值观。”商界奇才马云如是说。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正是来源于老板自身的“天花板”――企业领头人的境界与格局封顶。民营企业老板的确需要深度思考清楚这些哲学性质的终极问题,才能完成从作坊主到企业家的化蛹为蝶。

曾有人问德鲁克:“我如何才能成功?”德鲁克回答说:“如果你不改变你提问的方式,那么你注定不会成功。”那人又问:“我该如何提问呢?” 德鲁克回答说:“只有你先问‘我该如何贡献’,你才能获得成功。”

企业家是企业中先知先觉的人,只有企业家自身想通了,悟透了,自己气定神闲、临危不乱,才有可能让员工安居乐业,才能给组织的快乐提供稳定而不竭的源泉。

众乐:培育快乐工作的场域

谁不喜欢在人际关系简单、纯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团队中快乐工作呢?但是,当我们习惯于把不快乐归因于外部因素时,我们就永远无法体验快乐的真谛。俗话说“育花要育根”,培育快乐工作的场域,首先要教育好员工的心,帮助员工开启“真我”那一颗感恩、利他的心,增强感受阳光、感受美好的能力。

●育人先育心:教育员工感恩、利他

思想阵地,不种庄稼就长草;不光会长杂草,难免还会生出毒草。管理企业不仅要建章立制,还要承担起教育员工的使命与责任。培育快乐工作场域的第一步,就是要教育员工“停止抱怨,学会感恩”。

“抱怨”就是危害深重的毒草,“感恩、利他”就是有益的庄稼。企业一定要彻底拔除“抱怨”这棵毒草,及早植入“感恩、利他”这些优良品种。否则,任由毒草蔓延,不但快乐的文化构建不起来,还会严重侵蚀组织的健康。

通常来讲,但凡是杂草,生命力都强过庄稼,因此除草要采取“组合拳”。我们倡导“停止抱怨”,不是禁止大家提问题、提建议,而是让大家把背后说的、不愿示人的牢骚话放在桌面上说。比如有问题找直接上级或找人力资源部门反映,还可以设总经理开放日直接找总经理反映。相关人员经调查处理后,再给当事人以反馈结果。倡导正规渠道的反馈问题,而不允许私下发“牢骚”、说“风凉话”。私下抱怨就是违纪,就是不负责任传播负能量的表现,是不能坦荡为人的小人之举,是君子所不为的素质低下的表现。企业要除恶草,就要把恶草打上“耻辱”的烙印,让大家相互监督。

不仅要纠正相互抱怨与指责的不良之风,还要教育员工学会“感恩”,打造“利他”的能力。比如企业的订单是怎么来的?是业务人员从市场上抢来的,我们岂能不感恩业务人员?客户把订单交给企业来做,这一份信任与重托又怎能辜负?企业一线工人文化素质固然不高,但实体企业的产品哪一件不是他们又脏又累地苦干出来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妨经常组织大家写写“感恩卡”,记录应当感恩的事件、人员,就是引导大家擦亮自己的心眼,能够以简单、纯真的方式来感知身边的人和事。

●以事带人:搭建全员参与的互动平台

在当今互联网语境下,“用户思维”被放到战略思维的高度,而“参与感”、“用户体验”则是用户思维最重要的体现。员工既可以说是企业的主人,也可以是企业的第一用户。如果员工带着个人情绪或者自私自利、混日子的心态工作,那么这种不良的心态一定会通过产品和服务传递给企业的客户。

培育快乐的工作场域并非各部门之间表面上的以礼相待、一团和气,而是引入良性的竞争与博弈。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就事论事、以事带人”,即通过搭建让员工平等参与、公开PK的竞争机制,使员工的关注点聚焦在一件件具体的“事”上,而不是抽象的“人际关系”上;当员工把这些具体的“事”做好了,就会受到表彰、得到奖励;没做好,就会丢面子或受惩罚。比如一家玻璃生产企业有两条生产线,每

条线三个班倒班作业,为了解决产品不良率过高的问题,企业组织两条线三个班进行“不良率降低日PK活动”,质检员对每个班次的不良率进行记录,统计员每天上午将上一日三个班的不良率情况在看板上进行公示;当天不良率达标并排名第一的,班组成员均有奖励,否则要接受处罚;每周进行综合成绩排名,奖优罚劣。这样一来,企业的投入并没有增加多少,但员工感觉得到了重视,“不甘落后”的劲头通过PK被激发出来,工作的乐趣大增,一个月下来,产品的不良率就下降了2%。 员工参与了,相互PK了,竞争和奖惩也难免会使人紧张、焦虑。为了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我们不妨让奖与惩都轻松一些,适度“另类”一些:比如,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奖励小礼品,也可以满足一个小小的“心愿”,让员工填写一个“心愿卡”,写上他希望实现的一个小小的心愿;而另一位理应受罚的员工,则负责实现某一位受奖人员的心愿。

●划小单位:构建灵活的生态化组织

最近,管理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新经济时期,“流程化和管控型组织已死,平台化和生态化组织诞生”。尽管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在传统管理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官僚式分层管理模式,如职能式组织结构、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及矩阵式组织结构,过于强调纪律、精准、经济、理性和秩序,抹杀了艺术、创意、勇敢与锐气,员工禁锢在这种“半专制组织”内,难免会丧失想象力、开创性和灵活变通的能力。在这种“半专制组织”中很难营造轻松氛围,也很难做到快乐工作。

因此,划小组织单位的做法,让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趋向扁平化、弹性化,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决策权,这既是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一种需要,也是提高员工参与感、存在感、快乐感的需要。未来社会,必将是员工体验和感受快乐的时代,人们“身、心、灵”同步追求的时代,快乐管理的时代!

同乐:打造快乐竞争力

逛宜家家居,能给人一种方便、赏心悦目的购物体验。在这里,你会感到这不是一个商店,而是一座现代家居生活的展览馆。买不买东西仿佛成了次要的,关键是你可以充分感受到这里与众不同的氛围。

宜家一直以来都倡导“娱乐购物”的家居文化,“宜家是一个充满娱乐氛围的商店,我们不希望来这里的人们失望”。宜家以独有的风格,将商场营造成了适合人们娱乐的购物场所。

而这背后,正是宜家“平等、快乐”的企业文化。比如宜家奉行“穿着便服”的政策,旨在反对任何形式的精英主义和官僚主义。宜家总部是一座平房,在那里,办公室都是敞开的,所有的同事都穿着T恤和牛仔裤,这样就无法用衣着来分辨员工的职位高低,以体现“宜家人人都是重要的”平等理念。宜家有一种制度叫“反官僚周”,即要求所有的经理每年至少有一周的时间,到店面或仓库工作。宜家不鼓励员工加班,因为他们认为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公司很重要。公司鼓励员工在工作上提出挑战,即便偶然失误也不会受到处罚。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里,员工快乐地工作,并享受着工作的快乐。

宜家员工喜欢这份工作,他们觉得是在为整个社会的美好奉献自己的努力。消费者喜欢逛宜家,并热衷于把在宜家的购物体验推荐给亲朋好友――快乐愉悦的体验不仅在企业内部传递,并通过产品、服务传递给供应商,传递给消费者,传递给企业能够影响到的每个人。而这些,都源于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的美好愿景:不仅要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而且要改善这些人本身――让顾客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商海与职场本是人生修行的道场。能够在商海中“独乐”,体现了企业家海纳百川的境界和格局;在团队中打造“众乐”的快乐场域,能够帮助员工净化心灵、提高心性,发自内心地持续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智慧;传递快乐与正能量,带动供应商、消费者乃至更多的人一起“同乐”,则是这个浮躁功利社会里难得的一方净土,一片桃源,具有不可衡量的持久的竞争力。

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五问:

1.我是谁?什么是我的优势?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2.我在哪里工作?我属于谁?是决策者、参与者还是执行者?

3.我应做什么?我如何工作?会有什么贡献?

4.我在人际关系上承担什么责任?

5.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

宜家家居,创建于1943年,创建人是瑞典人坎普拉德。“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是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