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就业效应的传导机制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就业效应的传导机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20 01:05:52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就业效应的传导机制
时间:2023-02-20 01:05:52     小编: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就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影响的问题。外商直接投资除了直接雇佣东道国的劳动力就业外,还通过对东道国国内投资、产业链上游企业或下游企业、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间接地促进或抑制东道国国内企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国内投资、技术转移、国际贸易等传导机制间接影响东道国国内就业。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间接就业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跨国投资的基本形式,也叫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与国际间接投资相对应。外商直接投资以控制经营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外商直接投资间接就业效应传导机制示意图

一、就业效应的国内投资传导机制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是四大生产要素,资金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备要素。当年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中国际资金的流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较缺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资金缺口,由此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严重缺乏资金,国家的交通、通信、能源等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上不宽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较低,很多地区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资金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提供资金,可以迅速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利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短时间内即可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打破了由于生产要素不配套而使生产发展受到阻滞的障碍,使本来不能利用的要素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具体作用因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外资进入的是国内尚未发展或刚刚起步、竞争不激烈的行业,外资为我国带来新技术或新产品,在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上与国内投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刺激国内企业为提高其竞争力而增加投资;或者外资在带动某行业发展的时候,刺激了其上游产业或下游产业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

如果外资进入的发展较成熟、接近于完全竞争的行业,那么会造成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的重合,从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国内投资的增加具有抑制作用[56]。由于市场有限,机会相等,而外商直接投资较国内投资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上我国政府为外商直接投资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导致国内企业在竞争中失利,甚至被挤出市场,承受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失业人员的增加。

二、就业效应的技术转移传导机制

现代跨国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仅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而且还是技术转移的重要通道。外商直接投资一般都会给东道国带来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带动东道国科技和技术的进步,产生技术的“溢出效应”。技术转移在制造类外资企业中尤为突出。以我国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进入我国进行投资的外商直接投资有相当大比例流入了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其中又多采取外资提供设备和技术、雇佣我国廉价劳动力、产品外销全球的运营模式为主。当劳动力进入外资企业后,外资企业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为员工提供技能和素质培训,可以使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而人才的流动必然会将已获得的先进设备的操作技能和技术带入同行业的其他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一般在技术和信息上拥有优势。当其子公司、分公司与当地的供货商或客户发生联系时,当地厂商就有可能从跨国公司子公司先进的产品、工序技术或市场知识中“免费搭车”,这也属于“溢出效应”。联系效应包括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成品生产或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前向联系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一般认为,后向联系比前向联系对东道国产业技术扩散和技术升级更为重要。后向联系的溢出至少包括多个方面:帮助未来的供货商建立生产性设施、为改善供货商产品的质量或促进其创新活动提供技术帮助或信息服务、提供或帮助购买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提供组织管理上的培训和帮助、通过发掘新客户帮助供货商从事多样化经营。除此之外,外商投资公司先进的质量水平、笃实的信誉和高效的市场分销技术也大有可能成为溢出的潜在来源。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会促进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方面可以在我国创建一个新的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促进相关资源在行业内和行业之间的重新整合和配置,增强对国内就业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技术外溢会使包括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在内的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将增加对拥有高质量劳动素质的劳动力的需求,但同时是导致更多数量的低劳动素质劳动力失去工作,加速就业环境的恶化。

三、就业效应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是分开发展的。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以及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一般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有两种刚好相反的效应:替代效应和促进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会减少东道国的国际贸易参与度。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国际贸易的产生是由于各国之间相同产品不同价格从而导致了商品和服务的全球流动,而外商直接投资是重要生产要素的流动,它的流动会使各国之间资源禀赋差异缩小,从而价格差异缩小,从而替代国与国之间的国际贸易。绝大多数外商直接投资是从发达国家流入到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寻求差额投资回报率,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会带动东道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其在东道国的投资回报率,直至两国投资回报率相等,而在这一过程会大大减少东道国与投资母国之间的国际贸易。

促进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会增加东道国的国际贸易参与度。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无论是资金和技术较发达的发达国家,还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都可以凭借其在某一领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当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发展中国家后,促成了垂直型的国际分工比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矿业的分工,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分工,从而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增加。当外商直接投资从母国的比较优势领域投入到东道国的比较优势领域,除了资本的转移,还有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转移,能够创造新的贸易机会,从而使两国的国际贸易能够在更大的规模基础上进行。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国际贸易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是推到我国国际贸易额迅猛增长的主力。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玩具等,而这些多数是由外商直接投资设厂,采取来料加工或者进料加工的方式进行成产,进而出口到全球的各大市场。在相对开放的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利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吸纳较多的劳动力;通过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能引起对劳动力的更多的需求。我国近年来出口贸易增长迅猛,正是得益于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结合我国丰裕的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积极参加国际分工,促进了出口贸易和外向经济的高度发展,同时,通过出口贸易渠道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贸易战略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就业率增长,出口导向战略使就业率增长绩效显著。此外,国际贸易对就业的拉动要取决于国际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则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如果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增加,则会增加对技术性劳动力的需求,而减少更多数量的一般性劳动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