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际碳壁垒的分类及应对策略

国际碳壁垒的分类及应对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0:28:33
国际碳壁垒的分类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3-08-06 10:28:33     小编: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际碳壁垒的迅速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对发展低经济的高度重视,不断有新的政策、市场、产业、技术以及认证等以碳壁垒形式出现,使得国际碳壁垒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国际碳壁垒的五种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企业应积极应对碳壁垒,赢得更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从国际贸易向国内贸易转型,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低污染产业转型,大力促进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碳壁垒;分类;建议

[作者简介]张帅奇(1984-),女,江苏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低碳经济和低碳认证。

[基金项目]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项目(2013KJ064)“国际碳壁垒下的江苏碳足迹认证认可策略研究”的成果。国际贸易中的“碳壁垒”又称低碳壁垒或绿色壁垒,通常被认为是一些经济体以环保为名义设置的贸易壁垒。最原始的碳壁垒被认为是“碳税”,即根据产品加工过程所排放碳的多少收取的一种环境税,在现实操作中也常常采用能源税的形式。普遍认为,碳壁垒是指针对产品在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环节中产生的碳而设计和实施的碳税、边境碳税调整以及碳标志和碳标准等影响产品贸易的规章和标准。而随着国际各主要经济体和国际贸易、低碳环保领域管理制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碳壁垒的表现形式也发生深刻的变化。近些年来,国际低碳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如“碳足迹”“碳标签”“碳关税”“碳交易市场”“碳中和”等一系列技术名词和概念。

围绕近些年国际碳壁垒的定义以及表现形式的变化,对碳标签、碳足迹、碳关税、碳市场等关键词进行梳理,建立了涵盖各种类型的全面的碳壁垒认知模型,即以强制约束性和部分约束性的政策制度形成的国际碳壁垒;通过税收和各类补贴的财税要求形成的国际碳壁垒;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政策管理制度形成的国际碳壁垒;围绕低碳技术创新开发应用的管理制度形成的国际碳壁垒;企业碳减排和产品碳足迹的认证认可评价活动形成的国际碳壁垒等新型国际碳壁垒分析认知模型。

一、国际碳壁垒的分类

1通过强制约束性和部分约束性的政策制度而形成的碳壁垒

主要的表现形式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美国强制性温室气体报告制度GHGRP,日本温室气体排放强制性计算,澳大利亚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报告机制,加拿大温室气体报告机制,德国温室气体报告机制以及韩国等国的强制性碳排放规定。

2通过税收和各类补贴的财税要求而形成的碳壁垒

3通过以市场化为核心的政策管理而形成的碳壁垒

如美国第一个强制性的基于市场的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性项目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计划RGGI,世界上第一个多国参与的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日本东京都总量限制交易体系,美国和加拿大11个北美州省西部区域性气候变化应对组织西部气候倡议WCI以及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已关闭)等碳交易市场及相关管理制度。

4围绕低碳技术创新开发应用的管理制度而形成的碳壁垒

环境技术评估(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简称ETV)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创建的一套程序和方法。通过客观的、高质量的数据,按照统计学的方法来评估创新的商业化技术,从而为潜在的用户提供一个可信的评价,以供其对环境技术进行选择和决策时作参考。通过ETV计划,可以定量地了解环境技术的真实水平,提高技术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均建立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环境验证技术ETV。

5针对企业的碳排放和产品的碳标签的认证认可评价活动而形成的碳壁垒

以上碳壁垒主要管理的对象以工业企业、行业或国家为主体(最终落实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分别从制度约束、财税管理、市场管理、技术管理、产品管理等多种维度上,形成围绕低碳、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等主题的刚性约束或柔性引导的管理机制,从而对一些传统技术、产品或行业产生筛选性效果,最终达到淘汰和优选的作用。

某种意义上,壁垒是对所有参与者都提出要求的,而我国在积极应对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中,也有不少企业通过跨越壁垒而实现了新增长和高速发展,因此,壁垒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洗牌和准入策略,对我国进出口企业来说,碳壁垒引导企业适应新的政策要求和技术要求,而一旦适应后就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应对国际碳壁垒的对策建议

1积极应对碳壁垒,赢得更大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按照碳壁垒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升的企业将获得巨大的国际贸易成长空间。能够在新一轮以低碳环保为背景的国际竞争中抢占技术和政策先机的企业将获得大量市场空间,得以成长为巨型国际公司。特别是一些企业能够积极通过低碳认证,实现对自身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技术方面的低碳化,将显著有利于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帮助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

2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

原有大量的不符合低碳要求的设备和生产线以及加工工艺,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而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依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一方面,调整出口贸易的目标市场,开拓出新的出口市场,尽力扩大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区域集团的内部贸易。另一方面,要实现出口对象的多元化,降低贸易风险。

3从国际贸易向国内贸易转型

由于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政策要求不同,因此,不少在国际贸易中失去发展机遇的企业开始向国内贸易转变,这有利于促进我国国内经济的良好循环,也可以进一步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员就业,此外,国内贸易的竞争要求也并不低,企业的发展同样也是一种促进市场增强活力,实现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良好模式。

4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低污染产业转型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因而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对环境的破坏性较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低碳壁垒迫使我国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对于一些出口大省来说,低碳壁垒对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尤为明显。如江苏省,以高耗能产业为主,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科技水平较低,在低碳壁垒的影响下,现今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科技创新,逐步用新的清洁能源来代替化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

5大力促进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

在低碳壁垒的影响下,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碳排放的配置,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度,以达到在成本最低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果是我国目前最好的选择。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在多省试点推广碳交易市场,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机制,国际碳壁垒的存在对于我国企业重视碳排放,减少碳足迹,积极参与碳交易是形成有力的推动和利好,有利于我国形成更加健全和完善的金融市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