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财政政治学的缘起、发展与问题

财政政治学的缘起、发展与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1 00:42:27
财政政治学的缘起、发展与问题
时间:2023-08-21 00:42:27     小编:

[摘 要]财政政治学是财政学和政治学学科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它既根植于20世纪政治和经济交互作用日益加深、政府广泛介入经济社会领域的背景下,亟需关注和研究国家行为正当性,尤其是政府经济行为合理性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了近代以来社会科学知识生产制度化分科之后,政治学和经济学在20世纪后半期重新走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财政政治学的兴起和发展既推动了对社会实践问题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也对现有学科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财政政治学;新兴学科;专业设置

财政政治学是介于财政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学科领域。作为新型学科交叉领域和研究方向,财政政治学立足于“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根本判断和财政同时具有政治、经济双重属性的实践特征,以新经济史论、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和预算政治分析为主要分析框架,以国家财政活动的制度框架和政治过程为着眼点和切入点,主要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预算政治过程和财政民主法治等实践和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中全会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等一系列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方向,为促进财政政治学学科交叉、有效提升财政理论研究服务社会实践需求的能力注入新的动力,也向现有学科分立等体制机制安排提出了创新改革要求。

1 财政政治学的缘起和发展

财政是国家的血液和基础。没有钱,国家必将无所作为,而国家的一切所为,都必将落实到财政方面。财政学研究最早蕴育和脱胎于研究国家财政的政治经济学的母体,既是“政治的经济学”,也是“经济的政治学”。无论德国“官房学派”对国家财政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是亚当・斯密对税收、公债等政府理财事务的关注探讨,都深刻地体现着财政研究这一传统特征。以1767年詹姆斯・斯图亚特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为标志,财政问题研究被纳入“政治经济学”的近代学科框架之内。德国官房学派的代表人物尤斯梯从国家立场上看待财政问题,认为财政问题的研究不是作为纯经济理论科学,而是作为专制君主的政治实践,即作为所谓政策的技术――行政技术理论的科学而存在的。

从斯密时代至19世纪末,对财政问题的理论研究按照两条思想路线展开和发展。欧洲大陆学者坚持将财政理论与政治结构、过程结合的路线。瑞典的威克塞尔在考察财政问题时强调,“考察集体决策形成的制度结构是必须的,而且尤其关注规则……只有通过规则的变化,结果的模式出现何种改变才能被预测”。意大利的维安尼・潘塔莱奥尼等人也在财政理论中结合政治因素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相反,盎格鲁-撒克逊的财政学者则尊崇和坚持亚当・斯密传统,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坚信“看不见的手”会引导私人利益最终趋向公共利益,在财政学领域具体表现为只重视作为均衡价格构成部分的税收问题,而不关心支出问题,更不关心财政过程中的政治问题。随着19世纪自由经济理论占据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近代社会科学研究出现分科化建制的显著趋势,即政治学和经济学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脱离出来彼此独立和分科发展。与这一进程相适应,关于财政理论两条思想路线的分野更加清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化或者非政治学化趋势更加明显。

尽管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说经济学与政治学的分离是必要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那种百科全书式的研究也很难适应近代社会科学发展的理性化、专门化趋势,“但……从财政的定义来看,它的研究领域就是政治经济学”。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道格拉斯・诺思等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学派,强调从财政活动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国家财政的制度安排与社会政治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以詹姆斯・布坎南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强调财政研究与政治问题的内在联系,围绕财政制度中的个人政治行为以及立宪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艾伦・维尔达夫斯基等预算政治学派,围绕预算政治过程、预算权力归属等预算政治问题,分析了财政与政治之间的本质联系。以詹姆斯・布坎南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和维尔达夫斯基开创预算政治学领域为标志,财政政治学在核心问题、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学科平台等方面获得广泛认同和长足发展,从而成为财政学与政治学相互交叉的一个新的学科方向。

历史地看,财政活动是同政治权力的分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上的重大政治斗争特别是民主化运动重大转折点上,重大问题往往不是政治上的参与,而是税收等更为现实的“钱”的问题。财政不仅是政治之“因”,更是政治之“果”,它一方面是推动社会政治发展和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也由制度变迁和政治过程所决定。从西方国家的现实来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福利国家的破产以及经济领域内的“滞胀”的局面的形成,西方学者在深刻反思国家干预社会、经济领域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和弊端的基础上,认为政府干预过多是导致经济障碍的主要根源,强调对政府行为的消极后果,如公共消费的民主过程、不同税制和财政结构对宏观经济问题的影响等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财政政治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方向,在西方国家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的条件下,分析政府财政行为合理性的实践需求。

财政政治学的根本目标是服务于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的重大需求,以政治学、经济学交叉研究为本质特征,以国家财政活动的制度框架和政治过程为着眼点和切入点,主要研究预算政治过程、政府间财政关系和财政民主法治等实践和理论问题。

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政治学至少包括财政制度的政治学与财政改革的政治学两个层面。财政制度的政治学主要研究在既定财政体制下财政收支与管理活动中的政治问题,如财政权力结构、财政支出责任、财政管理效率,以及财政过程中权力运行的程序、上下级政府财政分工的政治依据和财政法治等等。财政改革的政治学研究则是从政治结构和过程的角度来考察财政体制设置和运行机制的评价,财政改革过程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探讨财政改革的政治意义、财政改革的政治约束和制度框架,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改革促进政治发展等议题,后者对于关注和研究中国当前财政改革过程及其政治后果尤具现实意义。由于中国国家转型的过程性特征,研究转型时期预算及其改革的政治过程更有价值。

从研究内容来看,财政政治学主要研究3个基本领域:一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是国家制度安排和治理的重要内容。财政政治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主要是在财政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政治学的政府间共同财政利益和矛盾、财政利益调整及政府间财政关系政治治理视角,在理论上吸纳财政学、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交叉学科范式的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在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需要。二是财政政策研究。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具有覆盖面广、效益显著等突出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财政政治学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以及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宏观背景,基于社会公众公共利益需求的财政政策决策程序、公共财政支出过程中的制衡和监督以及财政政策绩效评价,力求能够有效促使政府的财政政策更符合公众诉求,促进政府市场关系进一步规范化和法治化,提高财政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预算的政治过程研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命题。财政政治学结合当前经济转轨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改革的经验路径以及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以政治学、经济学交叉研究为分析框架,围绕预算改革的政治过程和财政民主法治等实践和理论问题,研究和寻求指导我国预算改革实践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举措,有效服务我国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对理论研究的现实需求。

3 财政政治学对现有学科体制提出的要求

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无论是研究人类世界还是研究非人类的自然界,人们都要受制于自身思想的局限。最主要的局限是,在我们理解现实时,我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歪曲现实……任何现象都有数不胜数的侧面,我们能够把同一现象按照它所显示的各个侧面做出多种分析。因此,任何一种分类方法所能把握的只不过是它所拼凑的一种现象的一个片段。”汤因比这一极富智慧的历史洞见与近代社会科学发展逻辑惊人的相似:近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的分科化建制――“每一个学科都试图对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行界定,尤其是要说明它与那些在社会现实研究方面内容最相近的学科之间究竟有何差异”――是推动19世纪以来社会科学长足发展的动力,而日益严格的学科壁垒和精细化趋势也是导致现有社会科学研究困境的症结所在。在我国,由于财政直接表现为政府财政资金的流动、统计和管理,其研究传统归属于应用经济学领域,更多地关注财政规模的最优化以及政府对市场的替代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对财政结构、功能及改革的政治约束条件以及财政所揭示的权力结构、功能及责任等政治意义关注不多。与此同时,政治学者们长期专注于阐释政党、国家、宪政民主以及权利责任等宏观政治理论,较少或较晚关注财政政治问题,对财政理论的实践过程以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研究都有所不足。正像林德布罗姆所言,“不管是政治学或者是经济学,从一定程度上讲,由于它们各自孤立地研究问题,都已陷入了贫乏枯竭的状态,结果是两头落空。”可见,无论是对社会现实诉求的理论回应还是出于对学科发展未来趋势的把握,都有必要把财政和政治联系起来,打破现有财政研究的学科壁垒,推动财政政治问题的交叉性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