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目标作业成本法的科研课题动态成本管理探讨

基于目标作业成本法的科研课题动态成本管理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1 17:40:10
基于目标作业成本法的科研课题动态成本管理探讨
时间:2015-08-11 17:40:10     小编:

摘要: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可行性阶段的目标成本管理是实现科研课题的预算与经费管理的重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动态支出管控,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科研课题而言,科研活动的作业成本是实现动态过程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就建立全过程和全成本的科研课题成本管控,对科研经费的合规性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研项目管理 目标作业成本法 动态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事业单位对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科研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科学事业单位要提高科研管理的合规性,就必须从课题的全成本管控入手。对科研管理而言,可行性阶段的目标成本预算是实现科研课题的预算与经费管理的重点,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对动态支出管控,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科研课题而言,科研活动的作业成本是实现动态过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全过程和全成本的科研课题成本管控,促进科研经费的合规性,是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基于ABC方法的全成本预算

成本预算是指将科研课题的目标成本按照作业成本分解方法(Activities-Based Cost Method)进行科研任务的工作项分解,形成从课题立项到最终课题结项的全过程的经费使用的一种管控手段。成本预算将复杂的成本管理转化为对每个工作项的费用支出的逐项分解与分项控制,实现了对课题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由谁来编制成本预算是全成本管理的第一个碰到的问题。成本预算应由课题参与团队以及相关的支撑与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一般由课题组长牵头,由课题组对目标成本的用途、需求和费项按照作业项进行分解,相关职能部门对作业项的价格、支出合规性和会计准则进行复核。

成本预算编制时间则主要根据课题的性质而定。如果科研课题的作业分解、费项单价评估体系相对成熟,可以在课题可行性阶段进行编制,审批后进行作业成本的细化,这一般适合于那些目标导向的科研课题。如果管理精细度未达到足够的程度,则至少应在课题立项最终批复前进行编制,这一般适合于那些探索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课题。

对目标成本进行成本分解的方法多为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同时结合课题情况和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制定课题各作业项的目标成本,以及每笔经费使用的场景,从而形成课题的全成本使用计划。这就需要科学事业单位通过信息技术等平台,对所有科研课题的历史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建立作业成本共享知识库,是编制好作业成本预算的最有效的手段。

如果不能将目标成本细化到具体的作业成本,则将目标成本分解到粗颗粒度的预算科目即可。随着课题的实施,这些预算科目再逐步细化到作业成本的执行计划。

在编制成本预算时,对未能具体化的费用支出科目,引入预算余量的方法进行总量预算,并作为费项的“蓄水池”,随着动态经费执行的变化而变化。预算余量表达了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偏差。针对预算余量,可以作为每一个费用支出项的弹性范围,也是执行作业成本控制的参考值。

二、动态成本的过程管理

(一)成本预算动态优化

对尚未执行的目标成本,由于课题执行的不可预测性,可能导致经费使用没有按照规划的方案执行,则需要动态对成本预算进行相应调整,也可能要配合预算变更。这有两种情形:

将原有的大类的科目预算细化为更明细的作业成本预算;针对课题执行情况的变化,将某些作业成本进行微调,修订作业成本的金额及条件,可能需要将成本的科目预算数进行表内调整。

随着课题执行的进度,作业项可能会出现一些外协方或供应商提出的变更内容而影响成本,但课题组尚未确认;或课题组预计要发生的支出金额与费项变更情况。此时需要针对课题预算提前进行预算变更,调整目标成本,以动态实现预算的准确性。

(二)课题动态成本跟踪

课题组一般都希望在课题执行过程中,能跟踪课题结项时的全成本,以便对课题预算进行全过程管理。动态成本跟踪一般由信息系统完成,定期提供课题动态成本跟踪表,编制动态成本分析报告,披露重大的费用调整和变更内容,向课题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1、课题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反映课题成本的实际执行状况,是每个作业项上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以及未发生的目标成本的合计,是成本预算管理的预警、控制的主要依据。课题的动态成本的表达式为:

动态成本 = 经费已执行数+已确认预算变更数+待发生项的目标成本

2、预算余量

预算余量是课题成本控制的偏离尺度,通过其与工作项的预警、控制指标的对比,可以反映成本控制的效果和待发生项的成本控制的精细度。

3、成本调整

通过课题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对课题动态成本的分析以及对后续课题执行情况的预判,可以作出分析:

如果作业成本“预算余量”有盈余,可以调整到其他作业成本项下使用(在科研经费制度的预算科目允许的调整范围内),称之为“成本表内转移”。这种情况下,仅涉及课题预算表内的成本调整,不影响课题的总成本。

如果作业成本“预算余量”不足,表内调整无法满足支出要求,导致该作业成本后续无法执行,需要进行课题预算追加,此时影响课题的总成本,必须经过预算变更的审批许可。

三、目标成本对经费支出的管控

经费使用的全过程中,需要严格预算控制,由专业部门根据课题实际情况拟定合同,明确合同金额、付款时间、付款方式,进而形成课题成本执行计划。同时,将合同付款与课题计划中的工作项或工作成果进行关联,保证经费支出与实际课题的验收标准相符,避免成本失控的问题。

在经费使用申请的审批环节,必须对照成本预算,并考察作业成本的预算余量,通过预警、控制等进行对应管控,以降低课题执行过程中的目标成本偏差。

经费支出审批时,可能需要重点审核的情形有:

(1)执行金额 < 预算金额

需要课题组针对支出预算偏差阐述原因,并对预算偏差的处置方式提出方案。执行偏低的作业成本,相应差额计入成本预算余量,可调配给同类科目作业项的成本支出,并出具成本调节单。

(2)执行金额 > 预算金额

需要课题组阐述成本偏差原因,并对缺口金额安排支出来源。如果是作业项内容变更,就调整作业成本的目标预算,登记为作业成本缺口;如果是原目标成本不足或外部条件变化导致的成本增加,则需从预算余量中支出,同时出具成本表内转移单。

最后,分析变更产生的原因及变更引起的成本偏离,从而实现动态成本的实时管控。

四、结束语

科研课题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全过程、全范围的动态监控,是集科研业务管理、财务与会计、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集成管理问题。在科研课题的各个阶段,成本管控的关注点不同。在可行性阶段,难点的是针对作业成本的全面细化与分解,侧重全成本;对于执行阶段的成本管理,难点是进行动态的监控,需按照目标成本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成本的动态跟踪,侧重全过程。科学的动态成本管控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