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医务社工进驻医院的可行性分析及模式探索

医务社工进驻医院的可行性分析及模式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6 00:57:40
医务社工进驻医院的可行性分析及模式探索
时间:2023-08-26 00:57:40     小编:

摘要:随着从生理治疗模式到生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转变,医务社会工作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不再是只寻求生理上的治愈,更希望在心理、社会等方面得到人性化关怀。兼具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和医学素养的医务社工可以在医患关系中架起桥梁,能有效缓解医患矛盾。因此,在现有的医务社工进驻医院的模式下,提出一个新的进驻模式探索,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出新思路,从而推动医患关系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 医疗体系 医院模式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医患关系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处理好医患双方的关系和如何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难题。从缓解医患关系的经验教训出发,国内大多数的解决方案单单是从院方或患者一方出发,并未取得良好效果。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医患双方的矛盾,以一个新的路径引领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较之于国外的发展,其缓解医患关系的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医疗卫生体制的成功转型――“生理”医疗向“生理和心理”医疗的转变。传统的医疗只注重患者生理的发展,如:病痛、疾患等,只采取药物治疗来降低或缓解生理症状;而西方现代的医疗模式是一种治疗生理和心理相结合的模式,医务人员从物理层开展理疗,缓解患者的疾病痛苦;医务社会工作者从心理层开展心理辅导,降低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困扰,提高其心理自我认同感,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国外的成功经验然我们看到:医务社会工作者是医疗模式转型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1.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1.1国外的医务社会工作发展

萌芽期――16世纪初期,伴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社会问题的加剧,英国颁布《济贫法》,英国的“施赈者”相继在医院里开展相应的救济贫病的工作,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雏形。

发展期――1886年美国兴起睦邻组织运动,从事于多种领域的“友善访问员”经培训投身到社会救助活动中。标志着医务社会国内工作向着专业化、职业化的过渡。

形成期――1905年,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正式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标志着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诞生。

成熟期――1990美国社会工作协会年,将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领域进行了细致化的划分和专业方向的规定,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开创了专业性平台。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工作分支化实践领域,具有明显的本土、本地和重视具体社会情况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我国的医务社工发展还处于一个非专业化向专业化过渡的萌芽阶段。而如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彼此之间的信任感缺失等状况,使医务社会工作进驻医院成为可能。

2.医务社会工作者进驻医院的可行性分析

医务社会工作者进驻医院既契合了医院的现实需要,又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现实需要,并且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角度分析,所应用的助人自助、以人为本、赋权等价值理念,结合具体的工作方法进行开展,使得医务社会工作者进驻医院具备了可行性。正如长期致力于医务社工研究的刘继同教授所说:“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

2.1从医院的现实需要分析

医务社会工作者进驻医院契合了医疗团队的需要,可以分担医务人员的工作,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现如今的医院,医生护士的工作繁重,难免会出现压力过大、情绪烦躁等情况,基于此,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变差,使矛盾激化。若医院对医务人员提出更多的角色要求,势必会使他们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令矛盾进一步激化。因此,这就需要医务社工进驻到医院中去。

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协助院方处理行政方面的工作,例如医疗计划的实施、医疗政策的制定、服务质量的提高等工作;还可以协助医护人员帮助有困难的患者积极寻找并整合社会资源,让他们得到援助;可以每天深入各个科室,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心理焦虑的患者提供心理治疗,并且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医院,让院方更加了解患者的真实处境,鼓励医患双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换位思考,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平衡信息的不对称,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既可以弥补医院人力不足的缺陷,又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2.2从患者的角度分析

医务社会工作者进驻医院契合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可以解决他们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医务社工精通社会工作相关的社会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他们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服务患者,有效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而医务人员因受到所学专业、环境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基本局限于专业的医疗技术服务,几乎不能像医务社工一样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和社会层面的专业服务,只有符合了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才能更加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患者在住院之前,医务社工可以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进行联系了解其家庭、社会背景及病情的现状等,为患者日后住院打下良好的服务基础。当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因为疾病会出现相应的恐惧心理,与家人朋友的交流沟通变少,进而会出现抗拒治疗等情况,而医护人员较少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层面。而医务社工可以利用专业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心理层面上的困惑,使其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同时又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从医务社会工作者自身专业性角度分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