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研究生收费的双重机制与对策研究

研究生收费的双重机制与对策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1 00:27:57
研究生收费的双重机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3-03-01 00:27:57     小编:

摘 要:2014年秋季开始实行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改革,全面收费是必然的,但新制度的实行引起了市场机制的反应进而引发了问题,构成研究生收费制度实行的一些尴尬局面。因此。应发挥市场和政府调节机制,制定合理的差异化的研究生收费标准与健全的成本补偿体系。

关键词:研究生;收费;市场机制;政府机制

一、研究生收费:迟到的改革

2014年秋季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意味着取消了过去的研究生学费双轨制,实行全面收取研究生学费的新制度。而从理论上来说,研究生收费是有必然性的。

(一)准公共产品论: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界定,研究生教育具有很强的消费竞争性和排他性,更偏向于准私人产品的性质,最主要、最直接的是为受教育者带来显性及隐性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生教育的经费就应由享受教育所带来私人收益的学生及家庭基于收益的多少来分担①。

(二)成本分担论:研究生教育成本应该由政府、社会、学生及家庭等共同承担,这是由“成本分担理论”所体现的。研究生收费双轨制,不仅造成了经费短缺,满足不了教育需求的问题,也产生教育经费使用效用较低的现象。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是表明学生及家庭也必须以学费形式分担部分成本以增加教育资金投入。

(三)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增加人的价值含量并影响未来货币收入与未来消费的投资②。教育的投资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良性回报,但有研究表明教育投资个人的收益率均大于社会的收益率,高等教育最为突显。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研究生教育能为个人带来更高的效益,以交学费的形式进行投资也是必然的。

(四)准价格论:“准价格论”认为非义务教育中,由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发生了教育成本,教育的受益者就要以付费的形式进行成本补偿,所以要向学生收取学费。相比成本补偿论,准价格论强调“学费是一种价格,可以调节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优化其资源配置“的实质③。

二、市场机制:无形的作用与有效运用

(一)研究生收费对不同人群入学机会的影响。研究生教育个人需求价格弹性大小与学生及其家庭收入、学生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专业、教育机会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④。例如,中低层收入家庭子女对教育价格需求弹性较大,承受不了高额学费和机会成本而可能失去入学机会,或选择收费低廉的专业与学校就读。即便加大了奖助学金的发放,以奖助学金冲抵全部或大部分的学费,但如果高校奖学金的评定与发放存在延迟性,则会影响困难学生短期内交不上学费,也间接提高了困难学生的入学门槛。而对于能够承担研究生教育收费的群体而言,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二)研究生收费对不同学校、学科的影响。研究生收费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科上的差异而引起的供需关系的变化。

1.可能削弱普通高校的竞争优势。普通高校在师资力量、人均经费拨款金额等方面不及重点院校,可能采用提高公费生比例的途径吸引学生,但在收费制度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实行几乎一样的收费标准,高校间的竞争会愈变愈烈,普通高校以此吸引和留住优秀生源的优势就彻底消失了,仅依靠师资队伍、资金实力与重点院校竞争,显然处于弱势,甚至导致高校优秀学科因缺乏优秀生源而供大于求。

2.可能造成基础性学科、冷门专业后继人才不足。高校的基础性学科、冷门专业也是大都通过扩大公费生比例来吸引生源,收费制度的推行将使“双轨制”带来的保障作用下降,造成这些学科报考人数减少,供大于求。

3.总体出现的尴尬局面:重点高校、热门专业教育供不应求,普通高校、基础性及冷门专业供给过剩。

(三)对策:浮动制收费与学校的定价策略

建立差异的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研究生教育收费应根据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及专业差异,建立浮动收费制。

1.研究生收费标准核定方面除考虑利益获得原则外,必须体现能力支付原则,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由于名牌效应会给个人带来更多的有形和无形收益,报考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人数通常会高于普通院校,因此,重点院校的收费标准一般应高于普通院校

3.由于冷门和热门专业会产生截然不同教育收益,因此,两者的收费标准应根据市场供求规律有所差别

4.在制定研究生教育收费时要因时而变,不能一成不变。具体而言,就是在相对稳定的研究生收费调整周期内合理调整收费的上下限。

同时,研究生教育成本应根据学生的费用承受能力有所差异。属于低收入群体的研究生收费制度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给予减免部分学费或允许推迟缴费等。

三、政府机制:市场失灵下的必然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生学费必然会受到市场机制的某些影响,一方面,

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有效配置、政府学费管制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外部性、信息不完全等原因造成市场失灵现象。此时,需要依靠政府机制来进行调节。

(一)均衡地区、校际间的差异

部属高校、重点高校吸纳了国家较多的投入和优质的办学资源,有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优化研究生选拔制度和培养机制,而普通高校、地方高校用奖助学金覆盖研究生教育的能力有限,提供的资助机会和力度都有限,恐难以保证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

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调整研究生教育的定位,适度发展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才能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同时,建立健全高校信息披露机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向潜在生源开放所需信息,例如高校开设的各类培养计划的课程信息,毕业生就业率和薪资信息等,公开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信息,通过政府行为来影响市场决定教育价格的结果。

(二)学科间不均衡

在“双轨制”阶段是可以通过增加冷门学科专业的公费生比例,提升专业吸引力,而当这些专业取消公费以后,考生有可能失去报考动力,导致冷门愈冷的情况。因此,对这样的专业,政府应投入经费,应该有所扶持,起到调节和平衡研究生学科专业结构的作用⑤。

同时,研究生学费政策改革,恰好提供了一个优化研究生学科结构的好机会,通过调整与改善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来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建立学科结构规模调节机制。

(三)完善资助体系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适用范围将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具体资助标准,并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根据高等学校隶属关系,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参照普通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分担办法共同承担。新的研究生奖助制度实施后,会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总量,因此不管是中央高校还是地方高校,都要从事业收入包括新增学费收入里提取一定经费用于学生奖助工作,使研究生助学金的覆盖率提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