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次新股炒作切忌入戏太深

次新股炒作切忌入戏太深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7 00:22:41
次新股炒作切忌入戏太深
时间:2023-06-27 00:22:41     小编:

5月中旬,曾有人观察到,新股第一个涨停板打开后就买入,持有一个月收益约1倍,如果是均衡配置,收益可翻倍。于是我大致翻了翻一些次新股上市后的走势,发现多数开板后仍有可观的收益。

这真是一种盈利模式吗?

历史现象未必是稳妥的盈利模式

金融市场中有各种各样“规律”出现的现象,但往往并不是长期有效的规律。一旦形成这些现象背后的基本面突然发生变化,则似乎长期稳定出现的现象就未必再次出现,或以原来相近的形式出现。如果投资人过于迷信这类长期稳定出现的现象,重仓投入,很可能损失惨重。这方面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

日本二战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由于日本人多地少,日本地价和房价二战后基本上只涨不跌。然而,从约1990年开始,日本房价长期下跌,到现在也未能回到当年的高点,尽管日元汇率长期坚挺,日本又长期实行利好房价的零利率政策,仍无济于事。在1990年前后买房的日本人或将终生被套牢。

次新股“空中加油”飙升

我在A股市场16年的投资经历中,从未遇到过次新股这种涨停板打开后,经过空中加油式的震荡后启动第二轮上涨,或直接形成新涨势的行情。

究其原因,一是新股发行和上市的新制度。新的IPO政策基本上纠正了新股竭泽而渔式的发行方式,将发行市盈率降到约20倍。新股上市后的估值水平一般高于存量股。假设未改革前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40倍,新股上市后的估值一般较高,再假设上市后平均市盈率为80倍,则新老两种的发行定价制度下,新股的平均涨幅分别是3倍和1倍。

以往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一般首日直接上涨100%,估值一步到位。但现在新股的首日涨幅限制为44%,较300%的预期涨幅相差甚远,于是第二个交易日开始连续涨停。对于中签的投资人来说,随着涨停的持续,浮盈率逐日扩大,落袋为安的欲望也越发强烈,于是当涨停不再出现或打开时集中抛出。

在A股市场,有部分资金长期热衷于炒作次新股。在本次改革之前,这部分资金可以在新股上市首日起就收集到较多的筹码,但在新的交易制度之下,接盘新股继续炒作的资金只能在涨停打开后再逐步介入,并在较为合适的时机再次拉升。

第二个原因是牛市行情的出现。

IPO重启后,最初上市的新股部分上市首日甚至都没有以当时交易制度允许的最大涨幅收盘。第一批上市的前10只股票中,只有两只在首个交易日后,第二个交易日开始出现涨停(这里将涨停定义为不能充分换手、可自由买入的时间很短,并以涨停收盘。下同)表现最抢眼的我武生物(300357.SZ)也只有3个涨停(表1)。不久前暴涨的全通教育(300359.SZ),当初上市后第二个交易日虽然以涨停收盘,但盘中一度下跌,换手率高达61.7%。60个交易日后,也不过上涨10.88%。如果暴风科技在这个时期上市,基本上不可能有连续近30个涨停的走势。

表2中的次新股,由于是9月份上市,涨停打开起60个交易日后正赶上大盘蓝筹股大涨而小盘股滞涨的行情,明显受到大盘风格转换的影响。而3月上市的新股,由于赶上了新一轮的上涨行情,不仅出现较多的连续涨停,空中加油式第二轮上涨的走势也更为明显。

次新股二次上涨现象难长期存在

最近较多次新股高位出现跳水行情,首个涨停打开的交易日后不仅上涨空间明显少了,而且留给投资人获利退出的交易日也少了。截至6月8日,不少5月上市的次新股仍未开板。而4月下旬上市的次新股似乎已经出现关门打狗的行情走势(表3)。很可能次新股的第二轮炒作已经开始由一个阶段有效的盈利模式蜕变为财富黑洞。

投资者尤其要清楚这是投机游戏,不要入戏太深,避免以自己的大幅亏损为新股中签者的利润锦上添花,或成为次新股炒作者的接盘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