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京津冀一体化的四个悬疑

京津冀一体化的四个悬疑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9 00:21:32
京津冀一体化的四个悬疑
时间:2022-11-19 00:21:32     小编: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让社会各界亟盼救世良方。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使人们眼前一亮。

据报道,《纲要》将明确区域整体定位及三省市定位,还将确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近、中、远期目标。既有顶层设计纲要,也有实施方案细则和路线图,包括交通一体化细则、环保一体化细则和产业一体化细则。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共同体”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一直进展不大,缺少顶层设计和最高层的强力推进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次出台规划纲要可说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如何落实规划纲要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京津冀发展目标有冲突

京津冀一体化的难点之一是目标的多重性。从目前公布的文件看,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至少包括了如下目标: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拉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协同三地经济发展和经济定位。

从上面所列几个目标看,实现其中任何一项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何况是多重目标共同实现。而且有些目标可能有冲突性。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我国目前还处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加重这样一个正相关过程,尚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的拐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经济增长,污染加重。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时,会出现拐点,即经济增长,环境改善),在实施一体化过程中,是环境压力更大,还是拐点出现?

各自利益为重

二是如何实现软硬结合。过去提出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效果不彰,其主要原因并非财力不济,而是现有行政体制的束缚。各行政主体总要先从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很难站到整个地区的高度看全局。这次由国家出面提出三地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据说已经有了顶层设计。但此规划涉及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还需要各行政主体再根据总纲要求编制各地区的计划。如果仍然将大量的精力、时间用在各行政主体间的协调会商上,规划纲要实施的效率就会大减。进行大规模经济投入时,在现有行政体制下如何有效协同是个难题。

市场与市长的力量博弈

三是行政力量与市场的力量如何结合。据报道,这次规划纲要相当详尽,又是国家出面统筹,可以说行政主导的色彩非常浓厚。但如民间所言,市长的决定与市场的选择能否一致还是个未知数。如北京市迁出一些所谓低端产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现在用行政的方式转移到其他地区能否存活,还有待市场的检验。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这两种力量能否形成一致的结果,也难预料。

四是保增长与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如何结合。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虽然被称为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但一直是以投资、出口拉动为主。2007年时国家曾试图改变这种增长模式,但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而中止。虽然现在因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再次加大投资力度,但并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不存在了。此次《纲要》所需投资巨大。据报道: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有人据此推测将带动社会投资百万亿元以上。这样长时间、大规模的投资,无疑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在实施规划纲要时不重蹈老路,更是一个难点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