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丁海鹏:不着急先生慢中求大

丁海鹏:不着急先生慢中求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7 09:43:41
丁海鹏:不着急先生慢中求大
时间:2015-08-17 09:43:41     小编:

“在进入投资行业的第4年,我才投出了自己主导的第一个项目。”丁海鹏说。

这种投资速度在今天的投资圈几乎不可想象。刚30岁的丁海鹏现在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ertelsmann Asia Investments,以下简称“BAI”)合伙人,他常跟公司的投资新人说――不要着急。“可没人听。”他摇摇头说。他也理解新人们的这种着急,如今的投资环境不比前几年,竞争更激烈。

今年已经是丁海鹏进入投资行业的第9个年头,他几乎是跟这个行业和所工作过的机构从微小时一起成长起来的。“不着急”是他的经历,也是熬出来的经验。这个“不着急”的背后,是平衡和节制。

摁着性子做投资

“我那时也着急。”丁海鹏说。他几乎是被摁着慢下来。

进入投资行业,对丁海鹏来说,是兴趣使然,似乎也有某种执拗。

他从小对计算机编程就很感兴趣,初中时自学写代码。高考后却误入南京大学新闻系,但在后两年他找机会转到了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又在一年内学完计算机系四年的课程。可把编程作为职业,他只做了一年的时间。

学计算机的时候,他希望能成为Top Coder,但刚毕业的时候发现这个目标太遥远了。当时他去申请过微软的MVP(微软最有价值专家),可觉得始终是成不了最好的那个,或者这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我的性格是那种做事情要做就做最好。”2007年,丁海鹏选择了把自己的第二个兴趣──金融作为职业选择。

丁海鹏在大学时就考了CFA,但考虑到自己不是金融专业,所以他选择了金融行业里自己最有可能进入的领域──VC。“我觉得做投资,要有一颗极其希望去赚钱的心。这不是什么错事,它是一个原始动力。”丁海鹏说。可对于赚钱,他还有一份自觉,“赚钱分赚快钱和赚慢钱、赚绝对值和赚倍数,VC可能属于赚倍数的慢钱这个类别。”

出师并不顺利。丁海鹏到一个知名投资机构去应聘,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他和后来成为红杉资本副总裁、源码资本创始合伙人的曹毅。最后,那家机构选择了曹毅。丁海鹏则去了当时初创才一年的华创资本(简称“华创”)。

在华创,丁海鹏看到了一种非常谨慎地做基金的“慢”方式。那时的华创还没有天使基金,几乎都是创始人唐宁自己投入的钱。丁海鹏把唐宁称为“带我入门的师傅”,形容他“从智商到情商到管理能力都特别厉害”。唐宁2000年回国之前,在美国是做投资银行业务的。回国之后,他于2006年创立了华创和宜信。按照他的资历和资源,建立一个基金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他偏偏选择了一种看似很笨的方法,用财务咨询服务换对方公司股份的方式去做投资。

当时华创给公司做财务顾问从来不拿钱,如果公司不愿意给股份而只愿意给钱,他们就不做这单财务顾问的生意了。对此,唐宁的一个观点,对丁海鹏影响很大:“永远有机会做基金,但是永远只有一次机会。因为一旦第一个基金做砸了,投资人不会再把钱给你。但随着时间积累和年纪增长,第一个基金做砸的概率会越来越小,只要你还在市场上做。”

在华创的时候,丁海鹏的工作是执行,“跟在老大后面跑”。他参与了2014年纳斯达克上市的达内教育、易才等项目的服务,正儿八经地跑到企业里去工作。比如在易才,丁海鹏做了6个月CEO助理,“天天做很多看似琐碎的事情,但都是比较战略层面的”,像大的合作、融资、董事会报告、竞争对手分析等等。

当时的丁海鹏刚刚进入投资行业,“对VC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对投资工作没有预设的想象。“当时就想去做一份跟金融有关的工作,做了觉得挺喜欢的,因为跟做开发是两码事儿,做的都是公司层面的大事儿。”

扎到企业里面之后,丁海鹏感觉出有一点恍惚。“往往一个公司,跟它接触得越深,会发现哪怕一个好公司也有缺点。从外面看有缺点,在里面看会发现更多缺点,甚至你会觉得这个公司快完了。”

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在独立投出第一个项目之前,丁海鹏有4年的时间看到很多公司在好坏之间的变化,原来大家认为是很有潜力的公司,后来变得业绩很差,或者原来有人觉得有问题没有投的公司,后来一飞冲天。“见过这些之后在自己做决策的时候,可能会更好一点。而且,投下去之后你会发现,投资生活才刚刚开始。投一个、两个,甚至十个,这只是一个动作,其实不能说明什么。”丁海鹏说。

2008年,唐宁把精力转向宜信,但丁海鹏还不是特别希望去创业。“我在VC行业才干了一年多,想正儿八经多干一段时间。”当时的BAI刚成立,主要关注新媒体、教育和服务三大领域,而丁海鹏在华创着重看的就是教育行业和服务外包行业。BAI向丁海鹏伸出了橄榄枝。

刚去BAI的时候,是丁海鹏感到最着急的阶段,他希望能干出成绩。但环境不允许。因为金融危机,一方面投资行业的节奏都非常慢,大家都在很谨慎地精挑细选,另一方面,机构内外都有很多限制条件。这都让丁海鹏不得不慢下来。

在BAI,从2008年到2010年,他基本上都是跟着老板龙宇做执行。看的项目越多,他越发体会出“慢”的好处――VC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生意模型,今天投的项目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看出其发展的好坏,这会让很多人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他逐渐懂得告诫安抚自己,“别着急,好好地把好公司、坏公司看一遍”。后来他庆幸,自己在一开始就没有接触太多烂案子,没被烂案子缠身。

“至少从现在往回看,如果要问有多少因为我没有推而错过的好公司,不太多。”

面对这其中的抉择,丁海鹏先对自己做了一个判断:把特别好的公司判断错的可能性很小,把稍微差的公司判断好的可能性更大――这时候意味着必须得更谨慎。尽管BAI已经是10亿美金规模的基金,但他仍告诫自己,“子弹终归是有限的,不能每枪都打,必须做选择”。他的目标是像选游戏公司一样,尽量把资金投到S类的公司和A类的公司上。

但在今天的创投圈,好的项目或优秀创业者从来不缺乏资本的追逐。对于投资人来说,找到这个项目不难。“说服这个创业者带你玩,这个难度更大。”丁海鹏说。他承认,有时候他们会输在这个上面。

2008年开始,丁海鹏去找那些创业者的时候,总是要用很长时间来对BAI这支新基金做解释性的自我介绍,说服创业者选择自己。这个事做了好几年,他觉得“很费劲”。一直到BAI投出了易车网、正保远程教育、凤凰网三家上市案例,以及豆瓣、蘑菇街、大姨吗等项目,介绍的工作才做得渐渐少了。

但仅有知名度,还不足以完全说服创业者选择一家投资机构。有些已经拿到一两轮融资的创业者找到丁海鹏的时候,告诉他,因为觉得与BAI彼此的文化、气质吻合,所以才来找他。这给了丁海鹏很大的提示――机构的品牌不仅是让更多人知道,还要通过做的事情,让创业者能够判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丁海鹏觉得后者更重要。“投很多公司,然后百里挑一,这样的方式不适合我。”丁海鹏说。

编辑元素:

丁海鹏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合伙人

出生年月

1985年7月

投资领域

互联网,高科技,智能硬件、教育和外包行业

得意之作

蘑菇街、iClick、UCloud、拉勾网、分期乐、团车网、大姨吗、春雨医生等

出手理念

看企业要进得去出得来。人是第一位的,人靠谱再看企业内部。企业里只要重要的事都是对的即可,不需要所有的事都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