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用镜头记录鞍钢灵魂

用镜头记录鞍钢灵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1:03:07
用镜头记录鞍钢灵魂
时间:2023-08-05 11:03:07     小编:

提起康成明,许多人立刻会联想到,那不是职业摄影家吗?这个远远超越了他真实身份的称谓,已经让众多熟悉他的人们习以为常。因为熟悉“康成明”这个名字,是来源于那一幅幅生动而难忘的摄影作品,加上随之而来的国家高级摄影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艺术成就奖获得者、辽宁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家协会会员、鞍山市优秀摄影家、中国数码摄影网工业版首席版主等桂冠早已将他高级工程师、鞍钢集团资产经营中心副主任的真实身份和面孔深深地掩藏。

幼年的情缘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康成明看见周围的大人们有时摆弄相机,就一定要凑上前,“我当时特别好奇,小小盒子里怎么就能照出人像来呢?”从此,他对光影的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之前有一些绘画美术的基础,所以在色彩、构图和布局方面,为他在摄影领域施展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我就想,如果有部相机,一定要好好拍拍鞍钢、拍鞍山、拍千山、拍摄祖国多姿多彩的山川河流和周围人的喜怒哀乐……”

“我与鞍钢有着不解之缘,我是在鞍山新华楼生活长大的。这是个号称鞍钢工人村的鞍钢职工家属大杂院,我居住的这片住宅群是原鞍钢烧结总厂职工家属住宅区。我的父母都是鞍钢职工,那时我们小孩子经常跟着大人到厂内喝盐汽水,有时还用瓶子装好拿回家慢慢地喝。有时候跟着大人后面钻进热气腾腾的澡堂子洗个痛快的热水澡,也有时候缠着父母去工厂乙炔瓶旁收集废渣上交学校……”提起小时候的经历,康成明如数家珍般。

“我们这些生活在职工家属区的孩子们对钢铁并不陌生,那时很多事情都搞不懂,都很好奇。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1975年海城大地震,家里的房子不敢住了,我们都挤到厂区里住了小半年,所以 对厂区内冒着滚滚浓烟高大烟囱、厂房内轰鸣不息的轧机声、炼铁炉前铁水奔流景象记忆深刻,对炼钢炉前工人们奋勇挥锹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康成明对鞍钢的挚爱之情溢于言表。

1997年,康成明应聘到原鞍钢设备部备件管理处任副处长,开始了从事鞍钢全公司的设备备件管理工作。而这个时期,正经历了鞍钢设备改造的一个高潮阶段,他参与了鞍钢平改转、二炼钢小连铸等改造工程,对鞍钢设备整体升级有了更直接地认识。

“那段时间虽参与设备改造,但还没有记录历史的想法,只是喜欢摄影,以拍摄风光和人物为主,随机性较多,拍出的片子也缺少内涵和灵魂。” 康成明回忆说。

老高炉改造成就工业摄影梦想

“这个时期,我已有自己的想法,不再去为拍摄而拍摄,而是通过纪实的手法用照片记录鞍钢旧貌变新颜的发展过程,通过照片展现工业摄影与风光片的异同,展现中国工业摄影强烈的主旋律和历史时代印记,展现中国工业摄影的文化内涵。”

不知挥洒了多少汗水,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康成明终于完成了“鞍钢老高炉群改造”纪实图片拍摄任务。“尽管图片真实地记录了鞍钢改造老高炉,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这段时期所取得的成效,但是由于拍摄图片采用的是佳能G6小数码相机,像素只有720万,而且完全是利用午休时间拍摄的,所以拍摄的光影效果不是很理想”。虽然康成明这般谦虚,可是当一幅幅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炉皮已锈迹斑斑,炉管道、炉衬已黑白相间却依然挺拔耸立的高炉群跃然眼前的时候,当一幅幅施工者冒严寒、战酷暑、顶风冒雪建设高炉的真实场景尽收眼底的时候,无人不为这组承载着时代的钢铁追忆、承载着鞍钢工人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精神的美好瞬间、承载着鞍钢人心灵震颤的永久定格的厚重而珍贵的写实工业遗产而慨叹! 《鞍钢老高炉群改造纪实》组照获得“2011我的城市我的家”全国摄影大赛珍藏奖的殊荣就是对康成明这份辛苦付出的最好回馈。

康成明觉得,传统工业影像中丰富多彩的元素是炉火与铁水奔腾涌出的那种壮观、钢水冶炼表现出的那种激情,而现代化的连铸机已将这昔日熟悉的场景演变成悄无声息的红中透黄的钢水驯服野马般沿着结晶器慢慢流淌、慢慢结晶成不同规格尺寸的钢坯的大工业现代化生产流程的场景,更能彰显出大工业的独特魅力;采用油画浓郁色调及版画的质朴效果能使奔涌的炉火给人以钢铁般的印记,但他觉得此时如采用黑白影调,更能凸显钢铁工业逝去的记忆,更能透过原汁原味的视觉语言,彰显出深沉厚重的钢铁文化氛围中孕育着的丝丝温情,从而达到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由于在号称在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宪法诞生地、钢铁摇篮的大工业企业生活与工作,大企业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着他,在企业基层单位经历了共青团、专业技术、组织人事、设备管理等多岗位交流,再到鞍钢大机关管理部门工作,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社会阅历,特别是多年来负责具体推进鞍钢TPM管理工作,对大钢铁、大工业的文化理念逐步升华,为今后的工业摄影拍摄蓄藏了坚实的文化底蕴。

2007年,康成明在新浪网开通了博客。这些年来,他利用中午休息、节假日时间,以一名鞍钢普通员工的视觉,抓拍了一些反映鞍钢改革、改造发展变化的纪实照片,在新摄影网站北京站陆续整理并发表主题为《鞍钢建设节能环保型钢铁企业管窥》系列纪实故事图文帖子刊载在博客里,以此诠释“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这些帖子相继被国内许多大型网站转载。目前此帖子已发了980多张照片,这是鞍钢改造的一个缩影,囊括了鞍钢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技术改造、厂区绿化以及鞍钢宪法、鞍钢文化理念的转化等内容。 用康成明的话讲,在当今的工业题材摄影方面,他只是个草根,但他的工业摄影不同于社会摄影家拍摄的工业摄影,因为他置身于钢铁行业其中,对钢铁理解有别于他们,凭着对钢铁的特殊情感,方寸图片中皆浓缩着他对钢铁的感悟与共鸣。他已经把自己的身心和灵魂都深深地融入到企业当中。更有与众不同的是,“我与纯粹拍工业摄影的人的想法不一样,我感觉目前中国工业题材摄影有误区,现实的中国工业摄影过多的单纯追求光影的艺术效果,而淡化了中国钢铁的主旋律,过多的反映一线工人满脸油污满身灰尘的艰苦状态,其实现实中的大工业场景已将原来轰轰烈烈生产过程像战场一样烟熏火燎的场景演变成悄无声息,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流水线场面。现实中的中国工业发展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不论是钢铁、机械加工、高铁、航天等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反映这些主旋律的钢铁题材不论数量、质量都不尽人意。应该多拍些反映讴歌中国工业在节能低碳发展取得的成效方面图片,摄影人要与中国钢铁工业时代发展共鸣,拍工业摄影要表现中国工业方向的发展趋势,不要一味的过多反映炉前工人的脏累苦险场面,那只是记录或表现中国钢铁发展史中落后的记忆,不是中国钢铁工业真实的现状,需要弘扬不怕脏累苦险精神,但这不是主旋律。主旋律就应该是真实表现现代化节能环保高效低碳标志的大工业发展的现实版场景。诸如代表中国钢铁工业低碳节能环保型钢铁工厂――鞍钢集团鞍钢股份公司鲅鱼圈钢铁厂,这样的主题摄影”。 为此,康成明在新浪开通了#中国工业摄影#及#工业摄影# 、#中国梦-工业情-劳动美#等话题栏目,这些栏目每个都超过50余万次浏览量,既宣传了主弦律,树立好形象,传播正能量。又引导人们认识当今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拍摄道路上的酸甜苦辣

康成明在鞍钢工作整整30年了,其实摄影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的主业是从事鞍钢设备管理、TPM管理、资产管理及经营。他曾发表过多篇鞍钢管理学术论文并获奖,与同事合作编辑出版的《TPM管理与实践》,曾发放到鞍钢基层每个班组一本,是我国第一部企业人员自己撰写的TPM管理方面的书稿,当时他与写作团队成员走遍了鞍钢所有生产线,这也为他日后拍工业题材摄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把低碳鞍钢、美丽鞍钢展示给大家,康成明的拍摄道路上充满了酸甜苦辣。多年来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摄影创作上,“搞摄影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不能看别人拍什么,就盲从跟着拍,我倒觉得应该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我虽没有在专业摄影圈里待过,但根据十几年来切身经历,我觉得拍工业题材的作品首先需要了解工业、熟悉工业、对其有独到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化成脑海影像形成记忆,然后再动手去拍摄。要努力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使拍出的工业摄影作品成为一种文化传承、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史诗和历史的缩影,这样的摄影作品才有生命力。”鞍钢几位文化大家,也是康成明摄影道路上的挚友,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的话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拍摄有感染力的作品首先是拍摄的对象先感动你自己,用心灵去拍摄。拍摄的瓶颈能否突破,最终是看你的文化底蕴深不深、厚不厚。你生活工作在鞍钢,鞍钢的文化是你创作的源泉,只要你把鞍钢读懂了,坚定不移的拍鞍钢,你就可以成为工业摄影的大家。

康成明时刻关注着鞍钢的变化,对钢铁工业、钢铁工人、“时代印记”这些主题把握准确,真切地表达了对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过去的辉煌、改革的阵痛、重新振兴崛起的历史进程。

去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康成明以草根社会投稿人身份投稿,结果比截稿期晚半个月,大赛主委又重审并将他的作品《今日鞍钢》组照入选参展,为此,他十分感动。“我就是想通过这个窗口,把鞍钢的变化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把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展示给大家。”

拍摄过程有苦、有累也有甜。谈及摄影的最大收获,康成明爽朗地笑笑:“把快乐、把美好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是我最大的收获。”“摄影是有技巧的,我觉得拍摄条件好的情况下不能对后期依赖过多,力争一次拍摄,从构图、光圈设置等一步到位,用情感去拍摄影像,拍摄时首先感动的是你自己,拍摄要投入激情和情感,要专注。有条件时尽量用三角架,特别是光线不好时。另外,按快门时,不要太随意,要首先构思好再拍,尽量不给自己留退路,这样就提高了效率,拍摄的水平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摄影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与虚荣,不要跟谁去比高低,不要理会世俗的偏见与嘲讽,要沉下心,勤奋创作多出作品,历史是检验的标准。”

除了新浪博客外,康成明又开通了微博和微信,曾发微博上《鞍钢之夜》组图,点击量竟然有40万人次,远在瑞典、加拿大的朋友都能看见。他说,作为一名鞍钢人,有责任和义务宣传鞍钢,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