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动漫统治了日本电影

动漫统治了日本电影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06 09:46:25
动漫统治了日本电影
时间:2015-09-06 09:46:25     小编:

想在日本脱离二次元真不容易。

这一年来,我任何时候去电影院,总有一部与动漫相关的电影上映。这一点也不奇怪―这个国家史上票房最高的10部电影中,有5部是动画电影,排名第一的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在所有票房超过50亿日元的38部电影中,15部是动画,另外还有7部是动漫改编的真人版。

与动漫相关的话题总是轻松攀上各种流行榜。宫崎骏这位老爷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宣布退休一次,终于,他最后一部长篇作品《起风了》于2013年上映,以后他将只制作动画短片。没有人会否认他的票房号召力―刚刚提到的史上票房最高的5部动画电影中,有4部都是他的作品。

这两天,随着《进击的巨人》真人版上映,不仅是社交网络,与之相关各种新闻也炸开了锅。由于真人版取消了原著中人气最高的角色―一个身高据说不超过1.6米的兵长,还修改了主线剧情,一些粉丝因此抵制观影。这部曾以“绝望”与“压迫感”引发热潮的作品,这次被原著粉丝评价为“毫无魄力”。

我想说的是,正因如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只要在日本,你还是会逃不掉被动漫主题电影包围的命运―无论这部片子最终票房如何。

日本电影人已经认清谁是他们的受众。对比一下调查公司NTT Com每年发布的数据就会发现,最近几年,十几岁与二十几岁的日本年轻人已成为观影主力,其中又以女性居多。这个结果已经给电影市场传递一个信号―想要卖座,你的电影主题得讨好这样一群年轻人。这也是日本青春片与动漫主题片充斥银幕的首要原因。

当然,技术进步的确让很多想象力丰富的动漫作品更容易实现,但将投资往动漫倾斜的绝佳理由永远来自成本与利润这两个数字。日本导演北野武在去年东京国际电影节直接让很多电影公司很没有面子,“漫画题材真人版那么火,就是因为它能吸引观众。电影公司根本就不敢把钱投在自己把握不准的剧本上。”

随着电影制作费用不断增加,愿意冒险的投资方越来越少,它们会倾向于投资估值相对容易的作品。如果要在吉卜力、动漫改编电影、动漫原创电影、原创真人电影这些品类当中选择,已有票房印证的吉卜力,以及经过挑选、拥有稳定粉丝的动漫改编作品显然是更加稳妥的目标。

日本上映的所有电影中,票房超过30亿日元(约合1.5亿元人民币)的大约占1.7%。但如果将范围缩小至动漫改编真人版电影,你会发现,此时票房30亿日元以上的改编电影大约占所有动漫改编作品的9.4%。这传递出的信息再清晰不过―去改编动漫作品,卖座的可能性将升高5倍。

这些源于漫画原作的作品,在改编成电视动画时就经过了一轮挑选。以此基础制作电影版,在CG制作、挑选声优形成话题营销、组合销售时的成本相对会降低,这都让制作委员会对这笔投资抱有极大信心。

日本动画委员会制度本来就是为分散风险而形成的资本联合组织,成员拥有作品著作权。它们很清楚动画作品仅靠票房很难盈利,作品二次利用和角色生意才是更肥厚的利润来源。那些游戏参与方、制作委员会成员会因此事先为后续销售铺好渠道。

这些力量都推动投资方聚集到动漫这个主题上。最近,越来越多动漫改编真人版将电影拆分为上下两部,制作方为这个发现雀跃不已―年轻人对续篇的接受度与观影欲望要比想象中高很多。制作续篇已经成为降低成本、推高票房的另一项有效策略。2014年,《浪客剑心》真人版上下篇分别在8月、9月上映,票房分别是去年日本国产片排名第三与第五。去年年底,17年前的漫画作品改编的《寄生兽》真人版也时隔半年先后上映,它的宣传卖点是“日本式科幻片大作”。到了今年,更是有上下部《进击的巨人》真人版推向市场。

不过,一切都有风险。投资改编动漫作品,制作方的最大压力来自原著粉丝,他们的期待值也高于普通受众。但是谁在乎呢?这些铺满各种社交网络的评论,已是作品在上映期维持话题性的绝佳保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