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1)论文

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07 02:30:31
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1)论文
时间:2022-09-07 02:30:31     小编:

前言 水锁效应是油田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钻井、完井、修井、增产措施及热洗清蜡等作业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水锁效应,导致油井减产甚至停产。由于低渗透油田孔隙喉道尺寸很小,毛细管阻力大,水锁效应更为突出,如河口采油厂采油四矿大王北油田因油井水锁导致减产的问题就较突出。

因此,分析、研究水锁效应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寻找防止水锁损害的方法,建立大王北油田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对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王北油田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的产生背景 大王北油田属深层低渗透多薄层油藏,平均空气渗透率27.8×10-3um2,孔隙度16.6%。

在采油热洗清蜡、井下作业过程中,时常发生水锁效应。根据水锁效应持续的时间,可以将水锁效应分为二类: 第一类:轻微水锁井,这类井热洗或作业后含水大幅上升,日油下降,有的含水甚至达到100%,生产一段时间后(一般3-20天,平均6天),含水、产量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井。

不产生水锁应的井,热洗后一般不超过3天含水、产量就恢复正常。这类井由于有效生产时率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第二类:严重水锁井,这类井热洗或作业后含水大幅上升,长期居高不下,产量明显下降,只有采取增产措施,含水、产量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类井主要是作业后产生的,水锁效应不易消除。

从2007年和2008年大王北油田相继有29口油井作业后产生水锁效应,日减产50吨,共减产近万吨,并且产生水锁效应的井数和影响的产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分析、研究水锁效应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寻找预防水锁损害的方法,对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王北油田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的基本内涵 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就是通过低渗透砂岩储层水锁伤害理论分析和矿场井下作业分析,找出产生水锁效应的主要因素;分析、总结油井产生水锁后的产状变化特征,为判断油井是否产生水锁效应提供标准;通过渗流机理分析,建立储层水锁敏感性评价公式,对各油井主动层进行水锁敏感性评价,对敏感井层制定相应的对策;对油井进行地层压力分级,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洗井压力上限,防止水锁的产生,逐步建立一套适合于大王北油田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的管理模式。 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主要特点: 一是系统性非常强,从水锁评价标准、诊断标准、水锁预测到预防措施,从热洗水温、热洗方式、热洗压力到热洗水量,一环扣一环;二是经矿场检验,该管理模式适应性好;三是该管理模式的建立过程紧密结合矿场实践,所以可操作性强。

三.大王北油田油井水锁伤害预防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油井产生水锁伤害的机理分析

1、低孔、低渗、强亲水是油井产生水锁的内因 由于储层岩石表面性质属强亲水型,毛管力(Pc=(2σcosθ)/r)的方向正好与原油流动方向相反,因而造成毛管力成为原油流动的阻力(见附图2)。 外来水进入储层后,会产生大量的乳化液滴,乳化液滴在通过岩心孔隙的喉道处时,会因为贾敏效应而产生一个附加阻力(P乳滴=2σ(1/R″-1/R′)),这是导致水锁的主要阻力(见附图3)。

2、油井产生水锁的外因

(1)束缚水饱和度高,平均38%。根据加拿大学者D.B.Bennion以及西南石油学院杨建军等人的研究,束缚水饱和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水锁效应。

(2)地层压力低,地层压力25MPa,压降6.0MPa,平均动液面1658m。地层压力越低,水相侵入地层的深度越深,水锁伤害越严重。

(3)多孔介质中油水微观分布影响 根据我国著名的油层物理专家何更生教授的研究,一般下,油水系统在储层中多是以“渠道流态”的形式沿各自的一套相互连通的渠道网流动。这些渠道往往被液-液界面或液-固界面所包围,盘绕迂回。

当流体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