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行政管理研究(5篇)

高校行政管理研究(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7 01:47:17
高校行政管理研究(5篇)
时间:2022-12-07 01:47:17     小编:

第一篇:新时期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思路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为了有效克服管理弊端,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许多高校都进行了一些列改革,本文简要探讨了新时期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弊端越来越明显。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高校,以广大师生的利益为中心,打造服务型行政管理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完善服务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越来越多,这给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高校在管理体制上也必须不断创新,在行政管理上也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增强行政管理的有效性。然而,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依旧有许多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首先,是机构臃肿的问题。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许多高校在内部管理上依旧采用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从学校、学院、教研室到教师依旧是传统的层层管理模式,这种管理体制对于行政管理工作会产生两个负面影响。一是各部门功能不断细化导致所需的行政管理岗位越来越多,权限不断缩小导致机构膨胀,但是,却依旧没有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我国许多高校人员编制设置还是采用政府机关的模式,科员、科级、处级、局级,管理人员过多,不断脆组长的行政管理人员,严重影响着管理质量的提升。

2、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虽然早在上个世纪,我们就已经颁布了《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涉及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较少,导致在执行或决策中,行政人员设置随意性强,行政管理模式难以摆脱传统模式,更很难形成公开透明的制度环境。不利于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高校管理模式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不仅急需一批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目前,高校许多行政管理人员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基础理论培训,不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理论,所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不讲方式方法。目前,许多人对于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还是缺乏认识,觉得高校行政管理科技含量低、创新空间小,许多人对工作仍保持着传统的认识,觉得在行政管理岗位发展空间有限,不愿加入这个队伍中。目前,许多高校工资、福利待遇、奖金主要以科研成果来划分等级,行政人员缺乏科研成果,所以,获得奖励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工作效率。

二、新时期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途径

1、转变服务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高校在管理体制上也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行政服务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保护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要以服务为根本,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服务意识上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转变服务理念,做好自身定位。在新的时期里,深刻理解行政管理工作职能,站在服务者的角度,定位自身工作。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二是转变工作作风,把握好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新的时期里,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要摆脱自身官本位思想的束缚,寻求有效的服务型管理方法,真正实现管理上的`以人为本”。另外,机构臃肿也是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所以,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改变传统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构建服务型高校打下了坚实基础。

2、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要以公平、公开为基本原则,建立合理的引入机制,要努力引进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才。一是科学评测应聘者。根据岗位需要配置各部门行政人员要将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安排到适当岗位,促进其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奠定基础。二是不断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与一线教师相比,行政管理人员科研成果相对较少,由于岗位性质不同,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日常事务性工作,所以,高等院校在年终考核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岗位进行考核,不能只看重科研成果,要采取多样的考核形式,以便于激励行政管理人员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建全配套的服务机制。要经常与学生以及教师进行沟通,保证师生的正当要农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服务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使得师生能够对行政部门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通过有效监督、评价,不断提高政管理服务水平。

三、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要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以师生为本,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为提供更优质服务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博.张安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田.湖南高等专科财经学报.2008.(04).

[2]王雷.浅谈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口].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08).

[3]张月梅.浅析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性山.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9).

作者:贾同刚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第二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摘要]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各方面的工作成效,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基于此,应从制度建设的层面着手,健全人才准入制度,引进尖端的行政管理人才;改进管理和服务的责任制,让行政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才能;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实施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优化对策

当前,不断完善的高等教育后勤体系为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然而理性分析现阶段的高校管理模式,尤其是在高校行政管理层面仍存在着较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限制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当前面临的问题也较多,如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型管理人才缺失等,需要高校以人才管理和精确定位为基础,采取科学和规范的管理策略,努力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

高校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辅相成,因此,高校的内部事务可化分为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与之相对应,高校的管理可以划分为性质不同而又有关联的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高校是知识的殿堂,“学术性是大学的灵魂”,学术管理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学术管理的主体包括学术人员和学术组织。学术管理的客体是学术事务,包括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位授予以及就业、招生等事务。高校具有学术属性的同时,还具有行政属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层制结构,具有自己的行政体系。高校行政管理的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和行政机构,其客体是行政事务,主要涉及人事、组织、宣传、基建、后勤等事务。

二、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加强高校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就本质而言,义务教育、精英型教育、成人教育等管理模式与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区别。尤其是前者多以实用性教育为核心开展各项教育管理工作,而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则不同,其需要面对更为复杂的情况。随着国家高校体制建设的日益完善,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也日益提高。面对全球化趋势与严峻的市场挑战,高校应充分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后备人才,并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人才资源。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行政管理为支撑,只有做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可为高校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提供内驱力。

三、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人才准入制度,行政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偏低

高校行政管理属于一项集实践操作与技术操作为一体的工作。近年来,高校网络化与数字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也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行政管理人员应掌握行政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从事过管理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然而当前一些管理人员并不熟悉校内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关流程和工作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一些高校引入人才时往往会将人才家属纳入编制,这些家属由于岗位安排的问题最终被纳入校内的行政管理人员中,但由于受学历、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一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价值,难以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2.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行政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随着行政管理改革的推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逐渐由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发展为全方位多功能管理,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与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缺乏对员工因素的重视,没有构建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奖惩机制,对员工的表现未能给出公开公正的奖惩处理,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至于员工缺乏上进心,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质量有待提高。从行政管理方式上来看,高校行政管理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如在校内环境中对于教师工作成效的考核机制大多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考核机制无法真正反映教师的工作成效,且一些制度安排没有进行人员职责说明,一旦出现问题则存在责任推诿等现象。从管理观念上来分析,大部分员工的管理工作需要由上级来安排,需要以命令或任务的方式下达才会得到执行,员工的惰性十分严重,工作效率低下。

四、基于制度建设的高校行政管理策略

面对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应加强制度建设,依托制度优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积极吸纳优秀管理人才,构建完善的辅助机制,切实解决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从制度层面出发,应重点思考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现实路径。

1.健全人才准入制度,引进尖端的行政管理人才

在高校行政管理领域,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都来自基层,其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是在日常工作经验中形成的,而且是以工作经验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自身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偏低,没有掌握新型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依托工作经验的行政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各种要求。基于此,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的问题,积极构建完善的人才准入机制,以此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应以人才退出机制为辅助,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依据其表现决定去留。发挥机制优势,能够激发高校行政管理的活力,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2.完善管理和服务的责任制,让行政管理人员充分发挥才能

公立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在院校管理层面需要受到行政体制的约束,因此,应结合院校实际,打破传统的单一制行政管理模式,引入管理责任制和服务责任制,以企业管理和服务模式为参考,切实将行政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此外,要适当下放行政管理权力,依据管理人员个人特长合理安排管理岗位,使管理人员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个人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契合度。

3.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实施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有章可循是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确保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为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依托制度优势开展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为此,在院校内部应针对管理人员设置值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办公制度等。还应结合管理人员的工作特征,设置绩效考核制度,确保绩效考核所采取的评价指标具有代表性与科学性,并将制度落实程度纳入到个人考核内容之中,与绩效联系在一起。在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面向所有行政管理人员征集相关意见,以确保制度本身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着较多环节的信息沟通问题,如管理高层向基层传递信息需要经过多个层级,而基层向管理层传递信息也同样需要经过多个层级,导致信息传递效率较低,难以发挥信息的时效性。基于此,应完善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分别设置问题调查部门、意见收集部门、服务监督部门与政策编制部门等,对每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利给予明确的界定,并构建监督机制,以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性。此外,在管理方法上,应引入信息化管理与量化管理方式,结合院校发展实际与时代发展特征,不断更新行政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方式,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每一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都能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使教育管理工作得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雯.试论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产业报,2012(22).

[2]李龙,陈注.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理论,2011(01).

[3]张笑雨.高校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J].新视点教育探究,2013(03).

作者:高薇单位: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在许多高校当中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相对比较薄弱,其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不积极、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绩效管理随意性大、绩效考评盲目性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本文在分析高校行政管理的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完善绩效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高校当中行政管理人员也常常将自己当中学校的“管理者”,所提出的制度措施是针对教师和学生管理的,而在制度当中没有体现对自身的管理。比如在许多高校当中制定了有关教学事故的处理措施,但是却没有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问题处理措施。这是由于学校的领导者没有意识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只是规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而没有进行针对性的绩效考核,从而无法达到约束行政管理人员的目的,影响了学校管理的公正性。

(二)绩效管理随意性大

因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范围比较广,在对其进行约束和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同时学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管束比较少,使得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现在很多高校在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评定的时候,常常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自行在年底的时候填写一份考评表,然后由部门领导进行统一审核,最后由学校领导做出最终的评鉴,确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这种绩效评定方式,容易出现互相隐瞒的现象,使得绩效考评的公平性明显降低。

(三)绩效考评盲目性大

选择许多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其次是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裙带关系”,学校领导将自己的亲戚或者其他人员放到行政管理部门,使其可以拥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最后是学校的各个部门彼此孤立,信息也不相通。同时在公布绩效考评情况的时候,常常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使得在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出现许多偏差。

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

在工作中,只有按照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才能达到完善绩效管理的目的[1]。第一高校需要自身的运转需求确定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招聘多少的行政管理人员。如果学校的规模比较大,则可以设置较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反之,则要减少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第二要根据岗位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工作职能,规定行政管理人员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行政管理的效率得以提升。第三学校需要为每个行政管理人员确定对应的绩效目标。比如在确定绩效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部门的整体绩效目标、个人的岗位要求、行政管理目标、行政管理的难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使绩效管理的目标可以在工作当中得到实现。

(二)完善绩效管理考评体系

需要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才能有效完成绩效管理的目标,促进行政管理人员的自我提升,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加强绩效考评体系的修正,才能满足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第一要确定符合实际的绩效考评指标。比如将考评指标确定为“硬指标”和“软指标”。其中工作完成时间、管理时间、每月出勤率等可以被列入“硬指标”当中;而师生的满意度、服务的质量、工作的效率等可以被列入“软指标”当中。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有效评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其第二可以将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分成几个等级,比如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等,对于表现良好的人员可以提供对应的奖励,对于不及格的人员要给予对应的处罚,使其可以及时纠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质量[2]。

(三)加强考评结果的运用

首先要重点关注考评结果的反馈。当完成考评之后发现行政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寻找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改善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其次要将考评结果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升职挂钩,使行政管理人员可以争先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以期获得更好的考评成绩。最后要将考评结果进行对外公布,使行政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到绩效管理的权威性,从而注意自身的行为,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绩效管理是一种进行有效管理行政管理人员的方法,因此需要提高对绩效管理重视度。但是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当中还存在工作不积极、制度无法约束、绩效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明确行政管理职责、重视考评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璇.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刍议[J].青年文学家,2014(15):88~89.

[2]陈新.和谐校园视阈下的高校行政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4):75~76.

作者:申云凤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第四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分析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绩效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的链接问题,指出决策者和管理者应该综合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知识激励和目标激励等各种激励措施,根据校属各单位不同行政岗位需要,做到及时而适度的激励,以期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挖掘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激励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服务主体,通过一定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过程。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规范化的特定方法和管理体系,将行政管理人员对学校组织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

一、分析激励机制与高校行政管理岗位绩效考核结果的链接问题

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全体教职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校师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保证,支撑整个高校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他们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高校整体发展水平。但是他们是高校全体职工中的边缘人员,他们的地位及作用远不如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但为了避免出现“大锅饭”倾向,学校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地激励措施,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可知,人们总是期望完成任务并取得阶段性成绩后,能够得到适当的奖励和大家的肯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如果没有相应的物质激励,岗位与目标激励,精神激励来持续强化,长此以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消失。根据激励理论及激励方法的不同,建立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绩效考核的激励措施。

(一)物质激励

现阶段,物质激励仍然是大多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关注的重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者可以将各岗位人员特征和性格特征、需求的差异性、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及服务难易程度等综合测评价格与其绩效工资挂钩,在各单位内进行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的行政管理人员之间拉开差距,以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如在重庆某所高校,教职工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基础工资是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绩效工资是跟工作量及服务质量呈正比,基础工资是完成学校规定的整个工作量的百分之多少才能拿到基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则依据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德、能、勤、绩、廉五个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的成绩按绩效工资比例发放,这种基于绩效考核的薪酬分配机制是物质激励的一种方式,但不能包括激励机制的全部。

(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者之间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只重视物质激励而轻视精神激励不仅会加重学校经济负担,而且对员工的长远发展不利,而只重视精神激励轻物质激励,不能满足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所以要两者有效结合,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另外一方的不足。精神激励相对于物质激励而言是无形的激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激励方式,但是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包括向员工升职、对他们的工作认可、岗位晋升、培训激励和被尊重的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能给他们带来荣誉感、成就感和满足感,持续的凝聚他们的心,让他们激情饱满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采取物质激励的同时,还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以满足较高层次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认为,人们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更多的关注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需求。

(三)知识激励

知识激励也是激励中的重要部分,是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知识的需求,能及时提供必要的技能知识、信息及学习知识的机会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激励手段。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知识型人才,他们既有一般人的基本需求,又渴望生活的归属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社会上的荣誉感,收入对其满足需要的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激励越来越淡化,非物质的需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自我实现需求占据主导地位。知识激励主要包括:第一;向不同党政单位各个职能部门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获取各种知识的机会,如定期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输送到与自己工作或所学专业相关的培训基地进行知识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指高校设置整体发展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的整体目标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感觉到他们的个人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息息相关,愿意全心全意为高校发展服务。建议高校行政岗位的管理者在采取物质激励的同时,还需结合目标激励机制,结合各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能力和素质特征、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效果,为其确定适当的岗位目标,岗位目标再分解成多个目标与本人工作岗位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诱发人努力的去争取和进取的方向。心理学上把目标称为诱因,启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同时各高校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学校的财力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制定竞争性和市场化的宽带薪酬制度,从而吸引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有事业心、进取心、有领导力、综合水平兼优人员安排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充分挖掘他们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推动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进行优化配置,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合理配置到相对应的岗位上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纵浩,董如何.高校知识型员工的知识激励机制探析[J].科教论丛,2007.

[2]谢文新,张婧.中、美、德三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比较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3(04).

作者:陈燕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第五篇: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策略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贯穿于高校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对于学校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出策略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提升

1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高等教育规模逐渐扩大,高校人数大规模增加,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需要在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下,推行行政管理改革,确立职能部门的设置,处理好各层级关系,推行各项规章政策,协调各院系的发展。

2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水平决定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决定着高校综合实力的优劣。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普遍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高校行政管理缺乏相应的法规和制度

当前缺乏与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现有制度实操性不佳,对高校的工作指引性不强,在缺乏科学有效规章制度的环境下,高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2.2行政管理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

高校行政管理当前依然存在部门设置和岗位不合理的现象。层级繁多、机构臃肿且岗位职责不清晰。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科学有序的指导,重复办公、多头管理、政令不畅较为常见,因此行政效能低下,不断产生新问题。许多行政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有些岗位长期不作为,人浮于事,把领导安排的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而对于许多对学校、师生有重大利好的工作嫌麻烦、推诿责任,而有些岗位任务重,工作繁多,行政人员压力较大。

2.3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升

高校的良性发展既需要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需要构建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当前的行政管理队伍中,出身于管理专业且有经验、有精力、有能力的人才,许多行政管理者未经过高等教育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管理岗位知识,因此在开展工作时主观意识较强,有碍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就事务性较强的基层行政岗位而言,工作重复性较强,缺乏创造性。学校的流程化工作不利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使个人有能力、有抱负也缺乏有力支持。长期进行单调、繁琐的工作,且收入待遇相对较低,容易使定力不强的基层行政人员产生心理偏差。因此行政人员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管理水平。

3高校行政管理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

3.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政策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政策,把高校行政管理纳入到法制化、规章化的轨道中。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有法律可依,有制度可循,有规章可参照。良好的规章制度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行政管理工作体现在高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制度管理和约束,将最大化保证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是重中之重。

3.2完善对行政管理部门、岗位的考核考评

加强考核考评,完善激励制度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组建专门考核小组,对于行政管理部门、岗位的考核指标进行量化,清晰行政部门的权利和职责。在考核时,同一指标同时参考上级、下级和同级的意见,保证考核的信息的全面、客观和准确。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政策可以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激励体制的完善需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激励的实施过程中,保证优质资源向优秀人才倾斜,树立标兵模范,充分发挥标兵模范的影响和带头作用,鼓励大家向模范学习。激励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激励成效,因此对于激励政策的效果也要建立评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证激励政策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

3.3优化岗位配置,明确岗位职责

首先,要按照“规范管理、权责明晰、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部门、科室和岗位,对于臃肿的机构进行简化和合并,理顺办公流程、优化人员配置。明晰岗位职责是重要方面。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就有了工作的范围、准则,同时也有了考核依据。行政管理人员要立足自己的岗位,明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不可不作为,也不可“越位”,把岗位职责内的工作做好、做精、做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报,及时沟通解决,积极利用现代化办公方式,提高办事效率,进而推进高校整体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3.4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增强沟通交流

行政管理应胸怀大局意识,根据高校的发展规划方针,统筹兼顾,有侧重、有目标地安排各项工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行。行政管理需要良好的前瞻性,不可只顾眼前利益或者部门、小集体利益,眼中要有学校这个“整体”,各部分、教学单位分工协作,并无孰轻孰重的概念。加强各部门的协作,增强沟通交流,吸纳有效建议,弥补当前工作的不足之处,提高整体行政管理水平。

3.5强化服务意识

如今的高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金字塔,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需要配套新的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明确地将行政管理者定位于“服务者”这样的位置,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脚踏实地。这种服务,既是宏观意义上的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同时也是立足于高校的发展,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基层。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倾听和发现师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使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符合师生的利益,做到“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

3.6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与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和交际协调能力等常规能力,也迫切需要掌握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纳、吸收和应用能力。因此,可定期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培训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培养他们站在行政管理层的视角分析形势,保证思想先进、思维敏锐、胸怀宽广,用先进的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制定政策并且有效推行,要紧跟高校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3.7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忧患意识

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也需要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忧患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包含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忧患意识的重要表现就是善于从看似平静的日常工作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准确判断,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当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阶段,许多高校都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并且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总而言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行政管理也需要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不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丰富行政管理层级、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经验,完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0-150.

[2]孙志伟,王亮.高校行政管理刍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3):41-42.

[3]叶明生.提升高校办公室工作水平的若干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高红琴.提高高校办公室工作效率的若干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5]苗雨,江晓林.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办公室管理服务水平[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3).

[6]文达.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复旦教育论坛,2005(4):26-30.

[7]杨翠娥,黄祥祥.论教师职业倦怠[J].教育探索,2004(9):105-106,143.

[8]朱坚强.论行政管理效率观[J].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65-70.

[9]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10]韦甜.试论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11]陈诚.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工作效率提升途径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

[12]李博,张安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作者:王玥焓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