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公共政策论文

论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公共政策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4 03:09:37
论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公共政策论文
时间:2022-10-14 03:09:37     小编: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

公共财政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发挥好公共财政手段的有效作用。从完善我国的公共财政入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着力推进收入分配的和谐。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着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

着力推进地区间协调发展。 论文关键词:公共财政,和谐社会,财政调控 公共财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

在财政运行机制作用下,公共财政可以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为社会全体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社会整体的。

全面的和谐,不是某些局部领域和环节上实现和谐。具体说来,是追求和不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经济,宏观,政策-[飞诺网FENO.CN]

一、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第一,公共财政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公共性。

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项,公共财政原则上必须介入。因此,公共财政应力求有效解决市场经济外部性和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

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

公共财政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公共财政所追求实现的是社会整体。全面的发展,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以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 第二,公共财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物质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这就需要公共财政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人民安居乐业,总体上一片和谐气象。但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和谐的因素,区域经济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下岗失业大量增加。

贫富两极分化。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政府通过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

教育。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重点公共需要支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稳定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大的财力作保障。

第三,公共财政体制必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当前公共财政职能“越位”和“缺位”并存,致使经济运行。

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和谐的问题,如果不加快公共财政改革,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将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就必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

二、分配中的不和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总量年年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

发展良好。富裕安康的大好局面。

在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经济时代低水平但相对均衡的分配格局被改变,分配不均造成利益冲突,使各方面矛盾突显,影响社会和谐。分配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各阶层收入差距拉大,贫富不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区间。城乡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

专家计算,全国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31提高到2001年的0.45。2002年的0.46。

这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在世界范围的比较中也处于很高水平。在世界银行2005年发展报告中列出数据的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中国的基尼系数排到了第85位,已经接近某些社会分化严重。

经济增长停滞的拉美和非洲国家的水平。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2倍左右。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财力分布不均。2005年,东部。

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的GDP占全国GDP的份额分别为55%。

19%。17%。

9%。经济不发达直接造成中部地区财力远不如东部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