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班主任角色转化之我见

班主任角色转化之我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5 09:39:31
班主任角色转化之我见
时间:2015-09-15 09:39:31     小编: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但又最有成就感的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也是班级管理的实际领导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为此只有转变班主任的角色才能使班级管理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班主任角色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师只要在自身专业方面有所长,都可担任。这种观念今天看来显然是片面的。现代教育意义的班主任,其角色内涵是丰富的: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组织者”、“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而所有这些内涵对新的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班主任角色要由“偏爱型”走向“博爱型”。

这里的“偏爱型”,意指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其实,学习成绩也是相对的,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对于某个学生来说,90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60分可能就是最大的成功,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是班主任必须转变观念,深入班级,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洒到全体学生身上,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三、班主任角色要从由“限制型”走向“开放型”

在传统教育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求学生这个“不能”、那个“不准”,经常用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这种做法对于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与矫正不良习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有悖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宗旨。现代的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叛逆精神都很强,班主任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善于拓展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要宽容,不要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不要怕学生犯错,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只有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才会成长。比如,学校召开运动会,一切的准备工作,都让学生去做,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班主任角色要从“管制学生”转向“促进交往共生”。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老师是绝对权威的,学生对老师必须服从的,这种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了。而现今的新时代呼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树立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师生共同管理的班级,要尊重学生的看法。比如在班规的制定、班干部的选举等都应该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进行广泛的民主选举。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所想、所做,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尊重、爱护学生的重点自尊心。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前,不要武断地下结论,班主任的言行要时刻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水平,考虑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在班级管理中要多表扬、少训斥,在鼓励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了解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洒到全体学生身上,不要只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优等生,而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

五、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

班主任角色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其工作往往是以经验为主,凡事从做中学,摸索前进,其间不少人需要走过许多弯路才能获得理论层面的教育观念。而新课程标准下的班主任则意识到:经验固然重要,但经验不等于科学,某一教育措施在某一时刻对某一教育对象(或群体)是有效的,但另一时期对另一教育对象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教育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的发展着的主体。现代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艺术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复合体,是教育机智与教育原理的高度统一。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强调的是掌握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与现代的教育思想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专家。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班主任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号准时代的脉搏,努力转换好自己在教育舞台上的角色,给自己定好位,才能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