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节日,让言语生命拔节生长

节日,让言语生命拔节生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15 12:13:46
节日,让言语生命拔节生长
时间:2015-09-15 12:13:46     小编:

【摘要】节日,是儿童习作的宝贵资源库。以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构建儿童习作课程,对儿童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

【关键词】儿童;节日;习作课程

【作者简介】倪潜梅,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江苏海门,226100)副校长,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

节日,是童年生命的珍贵记忆,是儿童习作的宝贵资源库。而当下以“节日”为内容的习作教学却存在着这样一些不足:一是临时性,内容选择、目标要求都很随意;二是重复性,多年写作相同题材,进行相同教学。我们应该强化构建“节日类习作课程”的意识,让习作教学内容与儿童的节日生活整合,使习作教学方式与儿童的精神契合,从而真正让儿童在语言中体验节日的快乐,得到文化的熏陶,使儿童的言语生命在节日的阳光中拔节生长。

一、类别:课程内容的丰富选择

1.传统节日。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传统节日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孩子们在春节家人的团圆中感受温暖,在粽叶的芳香中感受屈原伟大的人格,在清明郊外的青草间感受自然的生气,在中秋的明月中直面宇宙的美丽神秘……传统节日,携着中华民族蓬勃的生命活力向儿童迎面扑来,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关注它、利用它、创造它,定能给习作课程的构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为儿童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也为儿童的观念、行为打上深深的“中国”烙印。

2.现代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又拥有了许多现代节日。国庆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母亲节、国际儿童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有着特殊的文化意蕴,每一个节日,都住着一个美好的灵魂。我们要将这些最真、最美、最善的节日生活纳入儿童的习作,通过习作让他们更好地亲近这些节日,让美好与善良由习作走进儿童的心灵。

3.校园节日。

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校园节日”作为专门的课题去研究和建设。四季节、阅读节、科技节、梦想节、艺术节……这样的校园生活,使儿童的生活浪漫、学习快乐、心灵丰盈。这些快乐、浪漫和丰盈理应成为儿童写作的内容,这些体验、情感、历程理应化为绚丽多彩的文字。

二、底色:课程构建的儿童视野

1.“童化”节日。

一切适合儿童的才能得到儿童的接纳和喜爱。把节日引入儿童的习作之中,首先需要这些节日能吸引儿童。因此,我们首先要把节日“童化”。我们可以让儿童自主设计、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在参与中把节日变为自己的生活。比如,寒假期间,我们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下面的一些活动:蒸年糕――走进店铺,和师傅们一起磨粉、和面、上粉、蒸糕;写春联――书写春联,送给老师、同学、亲戚、朋友;办年货――和家人一起办年货,体验热闹喜庆的过年气氛。

2.主题统整。

让习作成为习作课程,仅仅让学生参与节日是不够的,更要让他们了解节日、研究节日、宣传节日、设计节日,甚至去创造节日,发现其背后的文化意蕴。比如:元宵节主题习作课程。活动一:做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一个灯笼;夸夸――谁的灯笼最有特色;写写――我做了一个灯笼。活动二:收集灯谜,交流分享;在教师的指导下,编一些简单的灯谜;把灯谜贴在自己做的灯笼里挂起来,在年级里举行灯谜会。

3.循序渐进。

如果没有整体的思考和构建,节日类习作课程往往会出现重复写作、反复教学的现象。如节日叙事,教师往往每次都要求学生写好“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这一现象要想得到改变可以进行如下尝试:第一,同一节日,教师可以进行六年整体设计,每年选择不同的写作点,目标螺旋上升,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得长进。以“体育节”为例,就可以这样去设计(详见下表)。第二,不同的节日,教师要针对活动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发现学生言语表达的阻塞之处,给予最需要的写作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表达的困难,形成写作能力。比如:端午节裹粽子,就以指导动作描写为主,学习“动词的连贯使用”“动作的变化对比”等。再比如:立夏斗蛋,可以重点指导心理活动描写,教学生直接描写,或教学生用环境、动作等间接描写,对心理进行衬托。

三、方式:课程实施的共生策略

1.教材与生活相结合。

从表面上看,教材中关于节日的习作内容不多,也不够系统。但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节日习作”素材很多。有的直接以习作的方式呈现,如:苏教版三下《习作5》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板报稿,如:苏教版四上《习作1》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但我们应该看到教材提供的只是写作的方向。真正要把课程实施好,我们还是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去经历节日、体验节日,在习作课上才能重现节日、书写体验、记录认识。有的内容并不以习作的方式呈现,但我们可以加以拓展和统整。学习了苏教版四下《走,我们去植树》后,我们可以在植树节带学生到江边去植树,并写写植树过程中的趣事。学习了苏教版四下《练习5・口语交际――主持“六一”联欢会》后,我们可以进行写主持稿、规划“六一”联欢会的习作活动。

2.习作与阅读相结合。

节日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关于节日,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字。“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多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将童心裹挟于传统文化之中。汪曾祺《端午节的鸭蛋》、沈从文《忆湘西过年》、刘绍堂《本命年的回想》等文章的品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节日浓浓的情。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网络阅读,了解节日的来历、风俗、发展。阅读,让节日变得更有韵味,这种韵味会通过儿童的习作幽幽散发。

3.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在一个节日中,不仅要写出显性习作内容,还要善于挖掘隐性的课程内容。譬如植树节,带着班上的学生去植树,植树前有些孩子认为植树无非就是挖个坑,把树往里填,再把土填满。可是植树后再与孩子交流,就会发现潜藏着的隐性故事:打水差点掉进小河;为了第二天的活动,兴奋得一夜没有睡觉;挖坑时弄脏了衣服……原来,植树节不是那么简单,其间发生的事情如此丰富,正如吴勇老师在《习作教学的十大“原罪”》中所说的“其实,对于真正的儿童生活,成人到底可以察觉多少?即便是孩子的老师,甚至是他们的父母,也知之甚少,因为这些生活都是一个孩子童年的秘密”。每一个节日,除了我们在阳光下所看到的,在每一个隐秘的角落,都有着孩子们独特的生活。也许是节日里的一个期待,也许是一个小小的意外,也许是难以启齿的尴尬……我们可以为儿童创造丰富的节日生活,可是也别忘了尽量把节日的原生态生活融入习作教学当中去,以此唤醒儿童对丰富的生活的关注和观察。让儿童逐渐走向习作的自我,自己去发现生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