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激发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

激发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2:20:26
激发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
时间:2022-12-22 02:20:26     小编:

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善于提出问题的技能呢?

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提问的习惯

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提问

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提问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

(1)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例如,在导入离子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描述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然后提问:老师早已给大家介绍过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可刚才大家的最后一句微观描述都是“氯原子和钠原子重新结合成氯化钠分子”,明显出现了矛盾,究竟怎样的说法才是正确的呢?原子和离子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呢?这样,以旧知识作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例如,在《溶液组成的表示》一节复习课的开始,先请学生说出什么是溶质质量分数,紧接着让学生完成下列题目:将5g某物质完全溶于95g水中,请想一想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吗?举例说明。开始的问题很简单,有些学生露出不屑的表情,对此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厌倦,紧接着的问题迈上一个新台阶,大家马上意识到不是等于5%那么简单,于是学生积极投入讨论、思考的气氛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总结出此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2.应在重点、难点处提问

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提问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讲完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的现象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是否具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此外,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觉产生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而且,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3.应在关键处提问

众所周知,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提问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到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提问、及时提问,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提问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设疑的方法很多,可以制错设疑、对照比较设疑,也可以在易混淆处设疑……无论哪一种方法,设疑要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思路。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具体来说,就是在讲解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开始,讲了一则这样的故事:一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事。这是怎么回事呢?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积极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这种心理机制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课堂气氛及课堂效果来看,这种疑问的设计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是有效的设疑方法。

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教师为了达到逼学生提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演示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在密封的锥形瓶进行反应,实验现象是反应后天平仍然平衡;演示实验二:碳酸钙与盐酸在密封锥形瓶中反应,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在锥形瓶中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实验现象同样是反应后天平保持平衡,由此,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内容。接着,演示实验三: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在加热前后进行称量,发现高锰酸钾受热后固体质量减小了;演示实验四: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进行称量,结果所得固体比原镁带质量大。学生立即提出问题:同样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为什么实验

三、四未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这样的情境无疑让学生有问题可提,而思又起于疑,无疑则无思,无思则不成学。学生很快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开始要经常以“疑”来唤醒,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用“疑”来扣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犹如磁石般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而最好的设疑起思是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

2.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有个过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则不达

如,在研究铁冶炼的化学原理实验时,实验过程讲授中不要急于说出本实验需进行“尾气处理”,在整个实验过程被学生熟知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会产生疑问:CO是一种有毒气体,在本实验中大量使用,过量的CO在实验中应如何处理?此时,让学生说出他们所能想到的一切“尾气处理”方法,并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案最佳,这样学生自发产生疑问,共同探讨分析得出最佳方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明确了思维的方向、线索,跨越思维的障碍,愉快、自觉地分析问题,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3.因势利导,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如,在学习化学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知道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其变浑浊,这一现象可用于气体二氧化碳的鉴别,可有部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时发现,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刚开始能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可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可由浑浊再次变澄清,学生对这样的现象百思不解。教师应顺势在课堂上表扬这些学生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能积极思考异常现象,同时也把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科学始于问题,思维始于问题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立足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发现分析问题的新思路,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时时不忘激发和培养学生科学的“发现”“提出”问题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那么学生就一定能从思维的“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罗景.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