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哈耶克“干预论”思想探析

哈耶克“干预论”思想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6 00:13:13
哈耶克“干预论”思想探析
时间:2023-03-06 00:13:13     小编:

摘 要: 哈耶克是二战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在《通往奴役之路》这部使他闻名遐迩的著作中,强烈地批判了战后主流思想中的反德倾向。通过对近代以来德国思想渊源的分析,指出暗含其中的历史因素和时代特征。最后他在书中针对干预论导致的种种危害进行了深刻分析和诠释,强调了计划对经济生活的威胁最终会蔓延到社会其他领域,成为干预主义的温床。

关键词: 哈耶克 反计划 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

作为二战后声名鹊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的名字是和反对干预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在其第二次大战前与凯恩斯的论战中,哈耶克充分体现了西方自由主义的学术传统。虽然他是奥地利人,但他作为亲英派不能不说在国家干预政策大行其道之时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凯恩斯针锋相对: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中蕴藏着干预主义的巨大危险。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其对干预式经济社会管理模式的论述,厘清哈耶克反对计划体制本身诸多有益理论观点及内在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术界特别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思想家们对这场波及全世界的人类浩劫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对德意志思想的批判中,人类认定是德国本身的历史传统造成了这场祸及德意志民族自身的历史悲剧。即使在战后反德氛围甚浓的情况下,哈耶克明确提出了不同观点,尽管他随着国家干预政策的失灵而登上学术生涯的顶峰。

其次,哈耶克在批判了战后西方主流思潮对德意志思想的“巨大偏见”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近代,特别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发展当中,一种现象日益明显,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与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导致对专家的强烈需求。所谓专家,其对社会而言,最大的作用是利用专业知识指导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一般情况下,不论医生和律师等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职业,可以为人们提供极为普通和常见的咨询服务和专门业务(医生治病、律师诉讼)。但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情况下,人类逐渐在生活中表现出强烈的原子化倾向。即对他人的依赖程度提高,无法脱离他人的劳动而独立生存。这种情况下,在19世纪科技革命高歌猛进的背景下,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在很多人看来可以被宏观指导,所谓指导具体说就是对社会的干预。政府借助各行各业顶级专家的力量,对一切生产生活制定相应的模式,然后付诸实施,教导民众“应该”怎样生活和劳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绝非鼓励现象,托拉斯、泰罗制、流水生产线、民众无产化,早已为国家层面的标准化社会模式铺平了道路。哈耶克揭示的正是这一世界现象而非德国独有现象。

通过对战后主流思潮,主要是极端反德思潮小心翼翼地批判,哈耶克撇清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主流观点与当时德国思想界的关系。他立足于在西欧有着悠久历史的自由主义传统,着重强调自己的反干预论思想,他认为总体规划一经提出便不能随意修改,一个能被任意改动的制度也就不是制度了,在总体规划的实施阶段,对细节本身的改动。可能意味着原始目的的改变,这就是规划常常体现出僵化特征。哈耶克反对干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严重束缚,这种规划行为与一种自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伦理规则相冲突。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原始社会的社会生活局限在极端狭小的地域和生产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始人过着一种“简单”而毫无约束的生活。除了大自然对人的制约外,各种原始的巫术、禁忌和宗教仪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一个原始人的生活。这其中诸多教条慢慢演变为社会伦理规则,道德在产生过程中充满原始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憧憬。因此,对任何成熟的社会而言,本身通过漫长历史发展的伦理道德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在这之外强制注入“干预模式”只会与这种趋势背道而驰②■。

哈耶克的专家―干预论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他指出:“一个受指导的经济必须或多或少地遵循独裁性的路线。如果对那种互有关联的活动的复杂体系加以有意识指导,就必须由一批专家进行,最后责任和权力必须置于一个总指挥之手,他的行动必须不受民主程序的束缚,这是中央干预模式基本观念的很明显结果,不会不博得十分普遍的同意。”③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显而易见的反民主机制会给人相当矛盾的结果,为了实现计划必须舍弃某些自由权利,将一切事务的处置权交予一名总指挥掌握。另一方面这种对经济活动的有计划控制,造成不可预料甚至与计划制定者初衷相反的后果――经济生产并没有因强烈的干预性特征而获益更多,但是人们丧失许多基本权利。

此外,将整个国家企业化并在社会生活中提供相当的福利保障,初看起来十分符合民意代表们的胃口。但在国家政权中,一种必然存在的等级制度将使社会保障扭曲成各种形式的特权,即使生活最悲苦的人也有特权,要么是作为流浪汉享受国家的救济政策;要么作为永远的最底层世世代代对“垄断”贫困。哈耶克作为新自由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继续坚持反对中央计划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提供每个人发挥自己能力赚取面包的机会,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普遍幸福。

反对干预论与为德国传统思想界进行辩护,贯穿《通往奴役之路》整部著作,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计划体制发端于德国。在对这种误解的源头解释中,哈耶克将英国与德国对立起来,虽然这并非作者本意。但由于刚刚结束的二战,人们依然记忆犹新,哈耶克需要一个理论上的基本立足点解决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之间的矛盾,他尝试通过树立英国――自由主义故乡的思想传统摆脱德意志思想的困扰。这种论证方式给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及反干预主义的理论打上深刻的民族烙印。

随着批判的深入,哈耶克似乎发现了这一悖论,于是对德意志的辩护转化成对普鲁士――曾经德意志内部的一个邦国也是近代德国统一主体的批判。批判对象的转换给自由主义者留下了一道无法解开的难题,既然干预论的经济管理模式导致了干预主义政治的出现,那么在特定民族国家中,如何避免呢?既然德国在近代的一切罪恶,尤其思想领域的流毒都来自于普鲁士国家,那么到底如何引导一个民族接受自由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呢?将意识形态与特定民族进行捆绑,是哈耶克在论证之初极力反对的,但是在这部著作的最后部分,我们看到普鲁士―德意志的幽灵怎样折磨着这位新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注释:

①Deutschland Uber Alles.

②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61.

③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87.

参考文献:

[1][英]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